吐瓦魯(Tuvalu),舊稱埃利斯群島,也叫潟湖群島,位於中太平洋南部,在國際日期變更線西側。由9個環形珊瑚島群組成,海岸線長15英裡。無河流。陸地面積26平方公裡,海洋專屬經濟區面積約75萬平方公裡,是僅次於諾魯的世界第二小島國,也是世界面積第四小的國家(僅大於梵蒂岡、摩納哥和諾魯),還是大英國協的特殊成員。
1892年英宣布吐瓦魯和附近的吉里巴斯為英「保護地」。1916年被劃入「英屬吉爾伯特和埃利斯群島殖民地」。1975年10月在法律上同吉里巴斯分離,改用舊名吐瓦魯(意為「八島之群」)。1978年6月實行自治,10月1日獨立,是聯合國公布的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吐瓦魯海拔最高4.5米。由於地勢極低,持續上升的氣溫和海平面嚴重威脅著吐瓦魯,使這個國家面臨國土沉入海底的危險。吐瓦魯資源匱乏,土地貧瘠,只有少數植物可以生長,幾乎沒有天然資源。
吐瓦魯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溫度約為29℃,年均降水量3000毫米,溫差較小。3月至10月為旱季,11月至次年2月為雨季。年平均降水量約3000毫米。全境由9個珊瑚環礁組成,各島高度均在海拔5米以下,雨水極多,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基本沒有礦產資源。吐瓦魯地勢很低,土地貧瘠,經濟欠發達,沒真正意義的工業與農業。以出口椰幹、發行郵票和收取捕魚為生。
2001年11月,吐瓦魯領導人在一份聲明中說,他們對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宣告失敗,該國居民將逐步撤離,舉國搬遷紐西蘭。2008年8月,吐瓦魯首次參加在北京舉辦的奧運會。
歷史溯源
吐瓦魯位於南緯5°39′~10°45′、東經176°09′~179°51′之間,在西太平洋馬紹爾群島共和國東南部,國際日期變更線西側。南接斐濟,北臨吉里巴斯,西望索羅門群島,由9個環形珊瑚島群組成,其中8個島有人居住,垂直高度不超過海平面5米。吐瓦魯南北兩端相距560千米,由西北向東南綿延散布在約130萬平方千米的海域,擁有90萬平方千米專屬經濟區。海岸線長約24千米,領海面積約75萬平方千米。
截至2017年,吐瓦魯一共由9個環形小珊瑚群島組成,總長度達560千米。組成吐瓦魯的環礁或島嶼(自北向南)有納諾梅阿環礁、紐陶島、納努芒阿島(一譯納努曼加島)、努伊環礁、瓦伊圖普環礁(一譯婓伊託波環礁)、努庫費陶環礁、富納富提環礁、努庫萊萊環礁和紐拉基塔島。
1568年1月16日,西班牙航海家門達尼亞·德內拉首先發現了努伊島,隨後其他島被陸續發現。因其8個島群有居民,故得名吐瓦魯,意為「八島之群」。其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西方諸國未注意該地(1764年5月5日年約翰·拜倫在歐洲人中最先發現這一群島)。
1819年5月,一支英國船隊再次發現此島,並以船主之名命名該地為埃利斯群島,其後,各國在此海域開展捕鯨活動。
1850年-1875年間,由於島民被西方殖民者大量虜往附近斐濟、薩摩亞、南美和澳大利亞等地種植園為奴,加上歐洲疾病在島蔓延,島嶼原住人口急劇下降,從2萬降至3000。
1877年英國建立了西太平洋高級專員公署,埃利斯群島和其他群島置於它的管轄之下。
1892年成為英國保護地,在行政上與北部的吉爾伯特群島合二為一。
1916年,英國正式宣布吉爾伯特群島和埃利斯群島為直屬殖民地,稱為「英屬吉爾伯特群島和埃利斯群島殖民地」,歸英國駐西太平洋高級專員管理。
1942年-1943年間,吉爾伯特群島被日本佔領,期間吉爾伯特群島和埃利斯群島的行政機關一度臨時遷至富納富提,埃利斯群島成立地方政府。
1971年,埃利斯群島提出要求,希望與吉爾伯特群島分離。
1974年5月建立了議會取代原來的立法委員會,議會選舉產生一名主席部長。在8、9月間舉行的公民公決中,90%以上投票贊成埃利斯群島與吉爾伯特群島分離,單獨成為一個國家。
1975年10月,埃利斯群島與吉爾伯特群島分離,成為單獨的英國屬地並改用舊名吐瓦魯,吉爾伯特群島和埃利斯群島的副總督就任吐瓦魯的英國專員。
1976年1月吐瓦魯完全同吉爾伯特群島分離。
1978年2月在倫敦舉行的一次會議最後所定獨立憲法,6月實行自治,10月1日吐瓦魯宣布獨立,仍奉英國君主為國家元首,留在大英國協內,成為大英國協特別成員。由託阿利皮·勞蒂任總理。
1979年初,同美國籤訂友好條約(1983年9月生效),根據這一條約,美國放棄對吐瓦魯南部四小島的領土主權要求,吐瓦魯疆域確認。
1981年9月託馬西·普阿普阿繼任吐瓦魯總理。
1985年9月普阿普阿連任吐瓦魯總理。
1986年2月,吐瓦魯因對法國繼續在法屬玻里尼西亞進行核試驗不滿而拒絕法軍艦訪圖。同年6月,吐瓦魯通過憲法修正案,總督失去對政府所提建議的否決權。
1986年10月,吐瓦魯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1987年,英國決定對吐瓦魯財政預算援款每年減少10萬澳元。為解決由此帶來的困難,圖政府於同年6月設立吐瓦魯信託基金。
1988年6月,吐瓦魯總理普瓦普瓦隨同南太島國領導人訪問中國,受到李鵬總理的會見。
1990年7月,吐瓦魯要求英美賠償在二戰中破壞圖農田修築機場的損失。
1992年6月,總理佩紐出席在巴西舉行的聯合國環發大會,並在會上呼籲採取措施,防止溫室效應的影響,否則將使赴圖投資者卻步。他對美國在環發會上的立場表示失望。
1999年4月,議會通過對帕埃尼尤總理的不信任案,選舉艾奧納塔納·艾奧納塔納為總理(1999.4-2000.12.9病逝)。
2000年9月5日,吐瓦魯成為聯合國第189個成員國。12月8日,艾奧納塔納總理在紐西蘭猝然去世。
2001年2月23日,經吐瓦魯議會秘密選舉,法依馬拉加·盧卡當選新任總理(2001.2.23-12)。11月15日,吐瓦魯政府宣布「對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經失敗」,面對著海平面上升,吐瓦魯的居民將會撤出該群島。紐西蘭同意接受每年配額的撤離者,但是澳大利亞則拒絕了吐瓦魯政府的請求。12月,吐瓦魯議會通過對法伊馬拉加·盧卡總理的不信任案,考魯阿·塔雷克任總理(2001.12-2002.7)。
2002年7月,薩烏法圖·索波阿加當選總理,議長薩洛阿·圖拉·圖亞。8月,組成政府:總理兼外長薩烏法圖·索波阿加,副總理兼工程、通信和交通部長馬蒂亞·託阿法,財政、經濟計劃和工業部長比凱尼·佩紐,內政和農村發展部長奧蒂尼盧·陶西,教育、體育和衛生部長阿萊薩納·塞盧卡,自然資源、環境、能源和旅遊部長薩姆克盧·艾泰奧。2010年9月16日,吐瓦魯舉行大選,共有26名候選人競逐15個議席。獲勝的15名議員中有5人是新當選議員。9月29日,議會投票選舉馬蒂亞·託法出任新政府總理並組建新政府。副總理埃內爾·索波安加。
2011年1月14日,吐瓦魯民眾在首都舉行示威遊行,要求財政部長辭職下臺,政府發布緊急命令限制集會,以免示威活動危及國家政局穩定。
從1993年至2017年間,吐瓦魯的海平面總共上升了9.18釐米,按照這個數字推算,50年之後,海平面將上升37.6釐米,這意味著吐瓦魯至少將有60%的國土徹底沉入海中。
吐瓦魯境內9個環狀珊瑚島中有7個面積增加超過3%,其中富拿馬努島擴增大約4400平方米,增幅將近30%。這項研究發現,一些島變大的原因是海浪、洋流和風把珊瑚殘片從周圍珊瑚礁衝到海岸上。
海洋地理學家認為,就人類應對氣候變化而言,這項發現是「好消息」,但環境威脅依然存在,因為一些海島可能因海平面上升變得不適宜人類生存。
來源:網絡。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不代表本號立場,並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各位閱讀者交流參考之目的。
本號所轉載內容沒有任何商業宣傳目的,僅供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繫本號,本號將會立刻刪除!給您帶來的不便,盡請諒解!
本號尊重原創。文字圖片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