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水藍盈盈、稻穗沉甸甸。正值秋收時節,走進岱山火箭鹽場海水稻試種基地,這裡的海水稻稻穗搖擺,豐收在望。經過綜合治理,這片被稱為「最難改良的鹽鹼地」,展現出現代農業新風貌。
改良後的土地
改變來之不易。為改善海島生態環境,增加耕地資源,岱山圍繞「支部建在連上」的理念,在徵地工作涉及的高亭、岱西兩個鄉鎮的八個村支部,全部成立項目專項組。在鹽田徵用、政策解釋、矛盾化解等工作中,鎮、村兩級黨員幹部深入群眾家中耐心細緻做工作,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不到2個月時間,岱山便完成了7457畝土地的收儲工作,有力保障了全市耕地佔補平衡。
鹽分高、工程性缺水嚴重、土壤黏重、透氣性差、有機質含量低……真正想讓滄海變桑田,擺在項目建設團隊面前的還有一系列亟待解決的難題。
面對困難和挑戰,黨員們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帶領項目建設團隊其他成員迎難而上。經過考察探討,項目建設團隊決定通過公開招標預選單位,舉辦廢棄鹽田土壤改良「武林大會」,把評標會場搬到鹽田來,把以投標文件決勝負改變為以鹽田改良實效見高下,最終有五家單位獲得項目土壤改良工程投標資格。經過公開比較各項指標、方案可操作性和價格,最後確定了一家中標單位。
改良後的土地
黨建引領實現鹽田高質量發展。通過幾年努力,如今這裡的土壤正在慢慢脫鹽脫鹼,蓄水湖裡藍水盈盈,已經種植水稻的稻田風景如畫。整個項目區逐漸呈現出田成片、路通達、水通暢的美麗場景。據了解,岱山火箭鹽場區域集中墾造耕地項目,墾造水田2591畝,按畝產800斤稻穀計算,項目實施後可年產水稻200萬斤,加工成大米140萬斤,可保障10萬人2個月的糧食供應,對於穩定島內糧食價格具有積極意義,也為國家戰略糧食儲備在鹽田試驗上提供強有力的實踐依據。
岱山縣現代農業觀光園區效果圖
這塊華麗轉身後的鹽鹼地還吸引了世界500強企業「農牧巨子」正大集團的目光。今年9月,岱山縣政府就火箭鹽場區域項目已與正大農業科技(浙江)有限公司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未來的火箭鹽場計劃以綠色產業為支撐,以科研培訓、農旅體驗等為引擎,在園區田園景觀化的基礎上,融合島內旅遊資源,打造具有海島文化特色的生態田園品牌,最終建成集循環農業、智慧農業、品牌農業、體驗農業為樣板的現代農業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