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泉港生活網不如來泉港生活網!
現招聘業務員、文案策劃、實習生數名
聯繫微信:qgshw8
雞年到了!
小編心情很雞凍
在這辭舊迎新之際
我們決定把泉港周邊好玩的地方都挖出來
來來~一起和小編玩轉這些景點吧!
▼▼▼
濱海路線
1.體會山腰鹽場古法造鹽文化 領略鹽場風光
2. 體驗峰尾古城風情,品嘗特色小吃、遊圭峰塔、觀古船陳列及製作工藝展
3.五裏海沙漫步 陽光沙灘 海韻十足
4.至肖厝魚排 現撈現吃 品嘗原汁原味生猛活鮮
5.從肖厝做魚排至「小鼓浪嶼」在惠嶼島體驗海島生活
山腰鹽場是福建省最大的食鹽生產和出口基地,始建於清乾隆年間,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在這裡可以看到古法造鹽,近年來,更是因為她的美而令人窒息,成為省內外攝影愛好者的首選題材和創作基地。
鹽場水平如鏡,鹽白似雪,鹽工們手持鹽耙,在結晶池中旋鹽。這幅幅優美的畫卷,令國內外攝影愛好者流連忘返,樂不思歸。
「天越熱越忙,風越大也越忙。」據鹽工介紹,為了讓結晶池中產生的鹽更細白,品質更好,他們必須定時旋鹽。夏天豔陽高照,天氣炎熱,滷水蒸發快,結晶也快,他們每隔一個多小時就要到結晶池旋鹽一次;秋冬季沒那麼熱了,但沿海風大,蒸發依然快,旋鹽的次數依然不能少。
中國有茶卡鹽湖,福建有山腰鹽場。而且山腰鹽場地理位置優越,拍攝點好,是極易出攝影作品的好地方。無需捨近求遠,旅遊攝影首選泉港山腰鹽場,這裡更有海鮮大排檔,讓你攝影加美食不亦樂乎!
提起崇武古城,遐邇聞名,而與其同樣具有悠久歷史的泉港區峰尾古城,卻鮮為人知。峰尾本是個半島,峰尾城建於明洪武二十年間,距今也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
然而,在抗戰時期,峰尾城內商阜雲集,棧鋪林立,舟來車往,絡繹不絕。夜裡管弦彈唱,通宵達旦,留聲機響個不停,且不時上演莆仙戲,一派人山人海、熱鬧繁華,宛若不夜城的景象,被稱之為「小上海」。
古街兩邊依舊住著上百戶人家,許多人還以漁業為生計,駕著木帆船討海。歲月如詩,往事如歌,這個冬天適合在處閒逛,任由冬日的陽光灑在身上,打發一段悠閒自在的時光。
逛完古鎮可不能錯過圭峰塔 圭峰塔為四角重簷樓閣式的三層石砌塔。總高六米,底座實心,高2米,寬3.7米。上二層逐層收分,歷史韻味十足
日落的餘暉裡,漁船紛紛進港。早早在岸邊等候購買新鮮海產品的人們一擁而上,一時間,各種馬達聲,詢價聲交織在一起,時光仿佛把你帶回曾經「小上海」的繁華之中。這座古老的漁港,帶著豐收的喜悅,沐浴在夕陽的安詳裡。
與峰尾相連的五裏海沙,是一片海濱天然沙灘,周圍環繞著大片茂密的防護林,空氣清新、風光迷人,素有「泉港的北戴河」之稱。
五裏海沙是一片環海灣的天然沙灘,地處湄州灣南岸,是連接峰尾港與後龍港之間的一處沙灘,周圍環繞著大片茂密的防護林,因其沙灘長度足有五裡之長而得名為「五裏海沙」,風光迷人,是泉港眾多海岸線中最美麗的一處。
通過沿海大通道10分鐘到肖厝村 肖厝可是著名歌手蕭敬騰的祖籍,人傑地靈 風光明媚
肖厝村的海邊有一個碼頭,碼頭邊停泊著許多條漁船。要想去肖厝海上漁家吃海鮮,便需要這些漁船的接送。10多分鐘的乘船時間,遠遠地便能看見港灣內一排排交錯縱橫的魚排。到達目的地之後發現,一格格的漁網中,養殖著魚、蝦、蟹等海產品,濃濃的海鮮味撲面而來
新鮮的魚蝦蟹只需要最簡樸的食法。水煮的小章魚,鮮美脆甜的滋味,再加上章魚與生俱來的彈韌口感,實在是爽口回味。涼拌海帶,更是為夏日帶來了清爽的心情。最惹人垂涎的是吳郭魚。濃稠的魚湯上飄蕩幾顆蔥段,滋味新鮮清甜,不知不覺便能喝下一大碗。
從肖厝港坐船大概40分鐘左右即可到惠嶼島,惠嶼島四面環海,橫亙在湄洲灣主航道西側,是泉州市唯一的海島行政村,榮獲泉州市「十佳」魅力鄉村和福建省「水鄉漁村」稱號。總面積約2平方公裡,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迷人的海島風光,被譽為「泉州的鼓浪嶼」。
漁船漸漸靠近惠嶼島碼頭時,隱約可以看到島上半坡上的「惠嶼」二字石刻。這是原泉州主政官員為惠嶼島親筆題字,寓意「惠風拂嶼,孤島逢春」。
這裡也是《味解之謎》全程拍攝取景地,美食達人們在這裡出海捕魚找食材。讓我們一起看看惠嶼島有多美!
小島與大海朝夕相伴,與海鳥日夜相棲,一切都保持著原汁原味的海島氣息。近年來,島上開闢了晉富宮、神井甘泉、德政碑、聖蛙石、名人石刻、南尾山等景點。
從海上拍到的惠嶼島全景,是不是很像一個人躺在海面上。南尾山像頭部,半月灣沙灘像脖子,中部突出的山,像肚子,而北面伸向大海,像是大腿。
而從衛星地圖上看惠嶼島,它的形狀更像是一隻橫臥在海上的龍蝦。
生態遊路線
1.駕車到塗嶺鎮入油畫攝影聖地樟腳村 領略村內色彩美麗
2.入樟腳村內風景秀麗的金鐘潭 漫步木棧道 享受大自然氧吧
3.選擇3個生態園其中之一體驗農莊生活
a.領略三清生態園農業觀光、果園採摘品嘗、林間休閒健身
b.轉前歐村紅星生態園 農業發展、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為一體的
c.綠笛山莊體驗原汁原味的農莊生活,品嘗特色農家菜,別有一番情趣。
4.菱溪水庫周邊林木蔥鬱、鳥語花香、四季常青,距離福廈公路僅2公裡,交通便捷。水庫上遊有面積18萬畝的國營筆架林場及筆架風光。
5.小壩村 體會全省唯一蒙古族民族村風情,
6.塗嶺下爐訪泉港地標風景玉笏朝天拍照遊戲,泉港標誌一定要去。
7.轉入界山鎮東張村,文化休閒公園、荷花池、棧道以體會地道農家文化。
8.筆架山於這裡紅花遍野、新綠滿山、泉水淙淙、林濤陣陣,是一個休閒爬山勝地。
泉港區塗嶺鎮樟腳村,一個用石頭繪就的如畫山村。樟腳古民居群建成於清嘉慶四年,民居就地取材,依山而建,粗獷質樸而又不失精巧生動,是樟腳先民的開基之所,更是留給後輩的藝術精品。穿行在歲月衝刷的平滑的窄巷石路上,兩邊石砌屋牆觸手可及,光影掩映之下,紅褐、灰白、藏青…… 各種色澤斑駁交織,儼然是一個多彩而神奇的石頭「城堡」,空氣中似乎都充盈著厚重的歷史氣息。
山海泉港,塗嶺這方山水,景美人更美。或許你對於樟腳古民居早已爛熟於心,充斥於眼。但是,這裡還有一道好風景,一個好東西,你就不一定知曉了。
這道風景,就是塗嶺鎮樟腳村元宵夜的舞龍燈民俗活動節目,而且村民舞的是板龍燈,什麼叫板龍燈,知道嗎?如果不曉得,就看看去年人家早已經拍攝出來的圖片吧!
「金鐘潭」,位於塗嶺鎮樟腳村,其上遊是陳田水庫,下遊為菱溪水庫,潭分內外兩口,外潭口大面寬,遠看水色深黑,近觀水質清澈;潭的周圍地貌及許多巖石形狀酷似日常生活中的用具,被民間譽為仙床、仙被、仙腳跡、仙水井、仙廁所,其中的仙水井、仙廁所十分逼真。
上遊金鐘潭棧道木橋
「三青園」生態園地處塗嶺鎮菱溪水庫庫區西側,與大霧山、觀音山、筆架山連成一線,三青園是亞熱帶雨林生態園區,建成上千畝無患子生物質能源材基地,已建成集農業觀光、果園採摘品嘗、林間休閒健身、中小學生實踐培訓於一體的生態旅遊區。
半腰茶舍
紅星生態園位於泉港區塗嶺鎮前歐村,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擁有會所、賓館、茶館、果園、釣魚臺五星級酒店、羽毛球館、網球館、遊泳館、動物養殖區、香草料種植區等休閒設施。是集農業發展、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為一體,獨具特色的鄉村農業休閒度假園區和生態體育公園。
綠笛山莊位於泉港區塗嶺鎮擁有1957萬立方米總庫容的泗洲水庫岸邊,擁有2000多畝的果園及林地面積,於2012年獲得「三星級鄉村旅遊經營單位」這裡的山莊別墅藏於青山綠水間,遠離喧囂,超然世外,還建成全省首批無公害果園基地。到綠笛山莊體驗原汁原味的農莊生活,品嘗特色農家菜,別有一番情趣。
菱溪水庫位於泉港區塗嶺鎮境內,是泉港第一大水庫,面積5300畝,蓄水量2630萬平方米,水質清澈無汙染。水庫三面環山,海拔803米的大霧山和海拔727米的筆架山倚水聳立。
水庫周邊林木蔥鬱、鳥語花香、四季常青,距離福廈公路僅2公裡,交通便捷。水庫上遊有面積18萬畝的國營筆架林場及筆架風光。
小壩是全省唯一的一個蒙古族民族村,方圓25平方公裡,蒙古族人口佔全省90%以上。群山環抱,景色怡人,山水林田園融為一體 這裡
泉港壩頭村是全國最大的連姓聚集村。在元宵期間,壩頭村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踩街活動。活動期間,各路神仙來『鬥陣』,西遊記師徒四人,八仙等,除外,舞龍、鄉村廣場舞等踩街活動標配也是必不可少,村裡村外,其樂融融
出氏家廟
進入泉港境內的塗嶺下爐,舉目可見一塊突兀的菇形頑石,被命名為「玉笏朝天」。天然巨石因幾千年海風的侵蝕形成,是海峽對面臺灣野柳「女王頭像」的雙胞胎,一衣帶水,隔海相望。巍然不動,鬼斧神工,令人驚嘆。泉港人稱,「玉笏朝天」凝聚著泉港人堅韌不拔的力量,象徵著泉港人不屈不撓的精神。
東張村位於泉港區界山鎮,為區級美麗鄉村示範村。該村以文化人、以文興業,相繼建成泉州市最大的現代設施農業基地,文化休閒公園、荷花池、棧道以及維真工藝美術有限公司,打造油畫村。
筆架山位於惠安和泉港的交界處,海拔752.3米。山頂三峰相連,猶如筆架,山以此而得名。這裡紅花遍野、新綠滿山、泉水淙淙、林濤陣陣,是一個休閒避暑勝地。筆架仙公寺傳說因祀「何氏九仙」而名,是泉州仙公始祖。寺中兩根巨大的青龍石柱,氣勢磅礴,騰雲駕霧,如擺脫羈絆飛向藍天;左邊是「仙公閣」,中間是「觀音殿」,右邊是「三寶殿」,三殿處於同一水平面,甚為壯觀。
文化遊
1.入海西絲綢之路起點土坑村古民居 體會明清古建築文化
2.前黃鎮前黃村領會古樓濃濃鄉土風光
3伏虎巖它冬時翠色不褪 說不盡的詩情畫意。
4.南埔鎮沙格村始建於元至正年間靈慈宮 媽祖娘娘焚香祈福
5.閩林始祖陵位於泉港區塗嶺鎮九龍崗,所有林氏後裔必去。
土坑村位於湄洲灣南岸,塗山中心,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明永樂至清乾隆期間,土坑共建成40多座古大厝,宅第相鄰,聚集成群,氣勢恢宏,蔚為壯觀,可謂「十代顯赫,百年造府」。古民居現存大厝27座,分為8排,基本上都是典型的庭院式磚石木結構;古民居雕塑按材料分有石雕、木雕、磚雕和泥灰雕;按造型分有浮雕、陰雕和透雕;雕塑數量繁多,技藝精湛,規模宏大。其中劉百萬故居尤為典型。
位於泉港區前黃鎮前黃村西南面的一個名叫土樓的村落,村名取之一座雄偉奇特的古民居大樓。這座大樓俗稱「土樓」,又名「定樓」、「黃素石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系黃素、黃堂官父子歷時30多年建成的。總體結構主次有別,統率有序,恢宏壯觀,形成一個取象「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石結構建築。
位於324國道塗嶺鎮境內的崑崙山南麓的伏虎巖,俗稱虎巖山,山腰有虎巖寺。在群山環抱中,古剎亭臺,峭巖怪石,清泉幽洞,古木修篁……勝景迷人——它冬時翠色不褪,夏日暑熱盡消,春至鳥語花香,秋來水秀山明,說不盡的詩情畫意。明朝黃幼嘉有詩讚頌伏虎巖:「山開疑有月,樹隱半為雲」。
現存的名人墨寶豐富,其中有宋蔡襄的七言絕句詩刻(存於峰尾鎮盧琦故居),宋朱熹「長山世縉」石刻(存於塗嶺鎮閩林始祖陵園),原臺灣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先生手書「佛光普照」崖刻(存於南埔鎮太白峰主峰),當屬精妙之作。
靈慈宮位於泉港區南埔鎮沙格村,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元至正年間(1341-1368年),奉祀海神媽祖,清嘉慶和光緒年間兩次大修,1985年再次進行全面整修。宮中所存「海天元後」匾為清乾隆皇帝賜立,曾隨湄洲媽祖赴臺巡遊;拜亭的藻井頂由1200餘塊構件構成,全部榫鉚拼接,沒用一根鐵釘;殿前輝綠巖浮雕龍柱為清代文物,工藝堪稱上乘。
閩林始祖陵位於泉港區塗嶺鎮九龍崗。林祿,字世蔭東晉太寧三年(325年)敕守晉安郡(今福建),遂定居晉安,為八閩林姓始祖;東晉永和十二年(356年)卒,葬於溫嶺(今泉州)九龍崗。陵園佔地800多平方米,墓前有坊門一座,左右分列華表二、旗杆柱四以及石仲翁等。
圖文來源:志遠天下行、泉港文體旅遊、大美塗嶺、青春泉港、彥圖燕語、網絡
若要問我泉港哪裡好玩?
萍水相逢山腰街,
一吻定情情人谷,
浪漫相約錦繡夜,
花前月下五裏海沙,
甜言蜜語逛萬星,
夜半銷魂在A8,
攜手相伴遊古民居,
夫唱婦隨去惠嶼島。
移情別戀在樟腳村,
好心分手客運站,
尋花問柳紅燈區,
孤獨上路九峰山,
遙想當初在一中,
相知相伴爬筆架山,
看破紅塵虎巖寺,
殉情一躍大霧山!
問問你的朋友想去哪兒吧?
看泉港生活網不如來泉港生活網!
現招聘業務員、文案策劃、實習生數名
聯繫微信:qgshw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