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生態圈點亮濱江最美天際線
湖南金融中心城市設計出爐,打造「一帶雙心兩軸四片」結構布局
位於湖南湘江新區濱江新城的湖南金融中心被定位為湖南省唯一省級金融中心。湖南金融中心到底如何建、相關規劃是怎樣的、建築是何種風格?記者昨日了解到,湖南湘江新區官網日前對湖南金融中心城市設計進行批前公示並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今年10月,湖南金融中心城市設計獲得美國建築獎中的城市設計類獎項,這標誌著國際建築規劃界對湖南金融中心規劃設計的認可。
結構:按「一帶雙心兩軸四片」布局
記者了解到,本次城市設計規劃範圍北至湘華路與瀟湘北路交叉口,南至濱江景觀路與瀟湘大道交匯處,東臨湘江,西沿長望路與茶山路往片區西側縱深延續,總用地面積約2.86平方公裡。
該城市設計在分別對空間業態、交通、地下空間、景觀水利四個方面進行了專項研究的基礎上,形成了系統的城市設計方案,旨在建設產業完善、環境優雅、交通便捷、立體高效的金融中心。根據規劃,該片區將按「一帶雙心兩軸四片」結構布局,「一帶」即濱江風光帶,「兩中心」即南中心和北中心,「兩軸」即茶子山路發展軸和長望路發展軸。
具體而言,湖南金融中心將以軌道線網站點為支撐,空間上形成以地鐵茶子山站為南中心,以福元路大橋西站為北中心的雙中心結構。綜合考慮產業集聚需求、企業入駐情況、南北中心打造和城市形象快速形成等因素,劃出1.08平方公裡「一帶雙心」金融核心區範圍。核心區範圍為金融辦公聚集區,嚴格控制功能業態和建築風貌。
交通:過境交通、到發交通、人行交通等分層而治
交通方面,根據金融產業的特點和需求,城市設計規劃明確了金融中心未來以軌道交通為主的公共運輸發展模式,打造一個生機勃勃而又適宜慢行的湖南金融中心,將過境交通、到發交通、人行交通等分層而治,形成一個人行舒適安全、車行高效便捷、交互通達的出行網絡。
慢行將成為該區域的主要交通方式,湖南金融中心將建立三維立體人行交通,地上建設連廊系統,加強步行聯繫,承載豐富的城市活動,同時提高二層空間價值;地面用綠廊相互聯繫,串聯兩個中心,成為區域商業活力的中心;地下建設空間骨骼,溝通兩個地鐵站廳形成步行商業街,充分利用地鐵人流創造商業價值。
規劃提出,一是加密區域軌道線網;二是形成快速通達的過江聯繫通廊;三是打造高效引流的過境保護通廊,建設立體化通道直接穿越金融中心進行過境分流;四是補充完善疏散性道路交通,按照雄安新區窄路、密網的理念,地面支路網絡加密為主,地下道路環路增加為輔。
空間:充分考慮白領生活方式,提供高效宜居環境
金融產業要為金融從業人員服務,高級金融白領最缺的就是時間,要充分考慮白領的生活方式,給居住在湖南金融中心的人們提供高效、宜人的居住環境。湖南金融中心規劃在地下一層布置地下公共設施,圍繞地鐵站點周邊布局,其他為下沉廣場、步行通道等公共空間,以最大化利用土地價值,激發城市垂直活力。
同時,將打造濱江豐富的沿江風光帶,以周邊地塊的使用功能為設計出發點,設計由南往北分為樂活休閒段、金融門戶段、康體文化休閒區三段。其中金融門戶段呼應金融中心核心區,為金融商務人群提供戶外交流小憩的濱江花園帶,並打造市民廣場、金融客廳兩大核心景觀區,提升金融中心的門戶標識性。在維持原開敞空間的前提下,新增一條景觀廊道連接兩個TOD下沉廣場與多處開放空間節點,梳理串聯綠帶,優化通江視線廊道,創造類型豐富的公共活動空間,綜合提升環境品質。
城市設計讓金融中心成為獨特地標,規劃要求空間形態上以金融中心南中心和北中心為兩個高點,區域以湘江財富金融中心為制高點,形成起伏有致的濱江天際線,以和諧整體的建築群體塑造金融中心的整體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