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非常特殊的,會在每個人記憶裡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年。新冠疫情從年初持續到了十一長假,悶了太久的心,的確需要釋放一下了。計劃再計劃,去哪裡去哪裡?終於選好了目的地。個人計劃:30號出發,錯開出城高峰。可是沒有想到,還是被堵在高速路上了,是人人都這樣想的嗎?失算了!失算了!
30號出發,1號到老家,能趕上和家人團聚。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骨感的,結果是路上一睹再堵,只能在高速路上和家人隔空歡度中秋國慶了。老媽老爸在家裡已經做好了各種飯菜,等著遠道而歸的兒子兒媳婦孫子。然而只能電話裡說:堵在路上了,不知道啥時候到家。老人也只好默默地等待,預備好的十五團圓飯,只好推遲,真是計劃趕不上變化!
30號出發,1號到達景區。由於堵車大幕又一次上演,原定的計劃被打亂。堵在路上的滋味也只有當事人知道其中滋味:干著急,不出汗。心裡想,能飛早就飛了,這不是急煞人也。本計劃景區玩三天的,結果被壓縮到還有一天,你說鬧心不鬧心?帶著這種心情,旅遊的結果不言而喻了。
我喜歡旅遊,但我卻沒有小長假旅遊的經歷。我不會選擇小長假旅遊,因為小長假就是人滿為患,路上車多,景區人多,不確定因素會成倍增加。我是一個愛按照自己計劃出行的人,我的計劃一旦確定,我會盡最大努力去做,儘可能完成計劃。由於十一長假,有太多的變故,所以我少去做十一長假出行計劃,自然也就沒有了十一小長假出去旅遊的經歷了。
由於工作的原因,大部分人除了小長假可以出去旅遊,其他時間很難擠出這樣長的旅遊時間,於是就出現了扎堆出行,扎堆旅遊的現象,這是實際情況所決定的。畢竟能夠隨時出行的人還是少數,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一年又一年,堵車大戲重複上演,預期而至,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下面只是個人觀點,給你參考。
首先,能不出去,儘量不出去,在家裡自己做一桌豐盛的佳餚飯菜,和家人共度雙節也是一種享受。實在想出去了,選擇比較近一些的地方,避免了高速路上堵車。能騎行,那是在好不過的了,不用擔心堵車不堵車的問題了。
其次,趁著小長假,看一些書,給自己充充電,這樣既避免了被堵車在路上,又增長了自己的知識,何必去體驗被堵在高速路上乾急不出汗的感受呢?輔導輔導孩子學習,自由自在地休息幾天,再不用看表,可以睡到自然醒,多麼愜意的事情啊。
就算出去旅行,也儘量避免去熱門景區,去農村,去山村,去體驗一種不一樣的旅行。和老農同吃同住,過那麼一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豈不美哉?在山裡,爬那些沒有名字的野山,比去景區看人頭要好的多。
中秋國慶雙節相遇,你也要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旅遊方式,過一個歡樂的中秋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