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第八回
這裡薛姨媽已擺了幾樣細茶果來留他們吃茶。寶玉因誇前日在那府裡珍大嫂子的糟鵝掌鴨信。薛姨媽聽了,也忙把自己糟的取了些來與他嘗。寶玉笑到:"這個須得就酒才好。 」
糟制,是將食物白煮熟後放在罈子中,加入糟油、鹽、原滷封口,經一定時間醃製後食用。如糟腳爪、糟雞、糟蹄髈等,是江南、滬地區常吃的涼菜。
江南地區的糟制涼菜不論葷素,概稱糟貨。其實糟制食法雖具體做法不同,但全國各地都有類似製法,因江南穀物釀酒起源最早,糟制食品品種又最為豐富,故極負盛名。
鵝掌是古代比較名貴的菜餚,畢竟鵝就兩隻腳丫子,想要湊夠一盤菜,也非得十隻鵝二十隻鵝掌不可。五代時僧人謙光說:"願四掌",恨不得鵝長四個腳掌,足以說明對鵝掌的喜愛。
現實中曹家曹寅亦愛食此類物,他的《藥後除食忌謝方南董饋炸雞二品,將有京江之行》有句"百嗜不如雙蹠羹"。蹠,念zhí,原指腳面上接近腳趾的部分,這裡指的是禽類的腳掌。看來曹家喜歡吃禽類的腳掌也是有傳統的。
鴨信就是鴨舌,糟鴨舌也是江南常見糟制涼菜,在清乾隆年間是揚州有名的菜餚。
童嶽薦《童氏食規》說: "糟鴨舌,冬筍片穿糟鴨舌。"清·袁棟《書隱叢說》說:"其宴會不常,往往至虎阜(即虎丘)大船內羅列珍饈以為榮。春秋不待言矣,盛在夏之會者,味非山珍海錯不用也。雞有但仍很多,如琵琶鴨舌、燴鴨舌掌、瓢兒鴨舌、糟鴨舌等等。黃庭堅的《食筍十韻》有:烹鵝雜股掌;鴨信:也就是鴨舌頭,雖小肉質鮮美有嚼勁。
清慈禧太后就頗愛此道菜,她身邊的女官德齡在御香縹緲錄中說:太后還有一樣特別愛好的菜,那便是清燉鴨舌。這鴨舌就和鴨子的肉放在一起燉的,每次至少要有二三十條,浮起在湯的上面。因為這是太后所最中意的一樣菜,所以每次總是裝在一個特備的杏黃色的大碗裡的,而且總是安得最近太后。此外還有一種鹽水制的鴨掌,為每次"小吃"的時候所必備的一件特菜;但是這東西卻只有一種蹼皮尚可供人咀嚼咀嚼,旁的就全剩骨頭了。鴨肫肝,鴨髒等,也往往用種種不同的方法調製起來,供太后佐膳。從這幾點上看來,太后對於鴨子,真可說是特別的種情,除卻那一塊有奇臭的鴨屁股之外,伊簡直不肯輕易放過的。
糟鴨舌
清燉鴨舌
紅樓夢中的糟鵝掌鴨信具體做法可以參考《宋氏養生部》:"糟:熟鵝雞同掌、蹠、翅、肝、肺,同獸屬。鵝全體剖四軒,糟封之,能留久,宜冬月。"
具體做法是,將鵝掌及鴨舌煮熟,剔骨,用雞湯加鹽復煮,撈出後用香糟汁或糟油醃製,密封在容器內,能夠留存很長時間。
寶玉食糟鵝掌鴨舌之時,正是冬天下雪之時,寶玉說「這個須得就酒才好」,紅樓夢中的人向來愛養生,冬天自然不能喝冷酒,想必喝的是燙熱的黃酒,熱酒配涼的糟鵝掌鴨舌,正是冷熱搭配,吃著既養生又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