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1日是個好日子,我們迎來夏至,一年當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又適逢西方的父親節,更是遇上了罕見的天文奇觀——日環食。
幸運的是,本次日環食帶橫跨中國境內,日環食中心線西起非洲中部,穿過阿拉伯半島、巴基斯坦南部、印度北部後,進入我國境內,穿過西藏、四川、貴州、湖南、江西、福建和臺灣,結束於太平洋。途徑許多著名的景區,阿里神山岡仁波齊、藏北神湖納木錯、川西貢嘎雪山、廈門美麗的鼓浪嶼,一位天文愛好者賦詩:「金環之途,經藏地而過巴蜀,越湘閩而至寶島,實乃觀天者之幸事。」
環食帶的中心點在中印邊境附近,食分達到0.994,很接近日全食。食分表示食甚時日面直徑被遮的部分與太陽直徑的比值,很顯然,食分越大,日面被遮掩的程度就越大。環食階段持續時間不到一分鐘,稍縱即逝。除環食帶地區能看到壯觀的日環食外,我國其他地區都可以看到不同程度的日偏食。
日食的發生是由於月球繞著地球公轉的過程中,正好走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把太陽遮擋住了。日環食是日食的一種,是因為月球距離地球較遠,不能完全遮擋住太陽而形成的。如果月球距離地球較近,月球完全遮擋太陽,月球的本影到達地面,那本影下人們看到的就是日全食。
對於天文愛好者來說,這一「千載難逢」的天象怎能錯過!國內的追日小夥伴們各路集結,星羅棋布於環食帶上,西奔西藏阿里,東赴福建廈門,中抵江西贛州,甚至不辭辛勞,驅車幾千公裡,就為了邂逅美麗的日環食。
廈門海邊架起各種天文設備,長槍短炮準備捕捉精彩瞬間
天文愛好者驅車幾千公裡趕到西藏阿里,一切準備就緒
日食發生時,切勿裸眼觀看,一定要戴上專用的日食觀測鏡
北京天文館、國家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等天文機構都派出了小分隊,準備觀測和研究。媒體當然也不會錯過這麼好的直播機會,央視頻、人民網、騰訊視頻、新浪微博、中國天氣、抖音、快手等多家網絡媒體 沿環食帶設立了多個直播點,全天候接力直播。
央視新聞客戶端三地直播
人民網直播
以下圖片來自天文愛好者拍攝的環食大片,供大家欣賞:
在阿里地區拍攝的壯觀環食特寫,左圖食甚時環很細,右圖食既時能看到雙貝利珠
以廈門地標性建築廈門雙子塔為地景拍攝的環食葫蘆串
以北京鳥巢為前景的拍攝的偏食胡蘆串
在四川康定拍到的太陽色球層、日珥、日冕、貝利珠
天文愛好者P圖,很有創意的環食戒指
筆者在北京家中通過小孔成像原理呈現的日偏食
手機也能拍日食嗎?
當然!不信你試一試。拍攝的設備其實很簡單,最好帶有長焦鏡頭的手機,這樣日面能呈現得更大。記住,需要手機太陽濾光膜,有了它,才能將太陽光消減,避免燒壞鏡頭,避免過曝,還要有手機輔助三腳架。
除了硬體,拍攝的APP也需要下載,來精確的調節曝光參數。安卓手機推薦CameraFV-5。在APP中,我們需要將日面調為不過曝的標準,可以通過改變快門、ISO來減小曝光,如果畫面中的太陽一片白,那就說明過曝了。這裡不推薦用自動對焦,因為它們大多情況都不能對準,我們需手動調節焦距,讓太陽清晰。另外,市面上有許多軟體可以幫助我們調整機位,如巧攝、starwalk、skyguide等。
也可以通過天文望遠鏡來拍攝,手機置於目鏡上,通過目鏡手機夾,將手機與望遠鏡的光軸重合。注意:望遠鏡的物鏡前端一定要加上巴德膜,絕不可以直接通過望遠鏡觀測太陽,這樣會燒毀感光元件。拍攝者也可以藉助指南針和手臂進行簡單的規劃。首先,查詢觀測地在日食期間太陽的方位角,再用指南針找到這個方位,這時可大致確定三腳架的朝向。
手機還可以拍攝日食整個過程——糖葫蘆串,由兩個部分構圖,一部分是葫蘆串的太陽圓面,一部分是地景。通過後期疊加形成。在AAP中,通過改變ISO和快門來使太陽正確曝光,白平衡也需要指定具體的數值,如固定在5500K,必須使用手動對焦,拍攝模式改為間隔拍攝,間隔時間一般選擇3分鐘,得到數十張單圖後,就可以用APP(推薦PixLr)一張一張疊合。
佳能這份拍攝指南請收好!
這麼難得一見的天象,有什麼好的拍攝方法?有什麼注意事項?又要準備怎樣的器材呢?近期佳能中國發布了一篇關於日食拍攝的文章,掌握下面的幾個小技巧,一定能拍出讓你滿意的日環食照片。
拍攝日食照片的方式很多,不同鏡頭會有不同的拍攝效果。使用廣角鏡頭,可以拍攝出日食和地景合影,或者拍攝日食全過程,再多張疊加形成日食串。這種情況下,佳能EF 16-35mm f2.8L III USM鏡頭是很不錯的選擇,該鏡頭焦段覆蓋廣闊,畫質出眾,可以非常方便的結合地景構圖。
如果想要拍攝日食的特寫,那麼你就需要一支佳能EF 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鏡頭,它不僅焦段長且便攜性極高,鏡頭僅1,570g,不像天文望遠鏡那麼沉重,在追逐日食旅行時會輕便很多。而且它的解析度和銳度也同樣優異,可以拍出日食精彩的細節。
要抓住日食每時每刻的變化,就需要我們用的機身有較快的連拍速度。另外,高像素也同樣重要,更高的像素意味著更多的細節,並可以適當的二次構圖。EOS 5D Mark IV和EOS R是拍攝日食不錯的選擇。它兼具連拍性能和高畫質,在拍攝這種轉瞬即逝的奇觀時,更加穩定可靠。
另外,使用一些攝影類APP,能幫助我們拍好日環食照片。可以使用巧攝中國版Plaint,制定日食串的拍攝計劃。在這個軟體上,我們就可以看到日食各個節點的發生時間和具體位置,太陽運行軌跡等重要信息。
拍攝日食時,我們往往會遇到對太陽的對焦問題,這時自動對焦功能往往不起作用。對焦點在無窮遠附近,但具體位置必須在安裝好巴德膜後,通過相機的實時取景功能,放大10倍,微調對焦環,選取太陽最小最銳時即可。這個對焦方法和拍攝星空有些類似。
受地球自轉的影響,我們在固定拍攝時曝光時間不能太長,否則太陽移動就會使畫面不清晰,這時可以考慮使用赤道儀進行跟蹤拍攝延長曝光時間。在食甚階段也可以調整不同曝光參數進行HDR拍攝,獲取更多細節。
廣角鏡頭拍攝日食全過程,我們需要根據日食階段太陽的高度和朝向進行前期準備,再根據地景確定拍攝計劃和構圖。在後期處理時,我們根據構圖需要,選擇同間隔拍攝的多張照片,進行疊加處理。疊加的底片可以使用在食甚時拍攝的照片,而疊加軟體則可以使用Starstax或者Startrails。
今年6月的日環食,也是未來十年在中國唯一一次可見的日環食,下一次在我國境內見到日環食,要等到2030年6月,也就是十年以後了,小夥伴們繼續期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