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WTO經濟導刊》企業社會責任發展中心
2006年是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發展重要的一年。《WTO經濟導刊》企業社會責任發展中心的專家通過對一年來企業社會責任事件的盤點,從法律法規、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企業社會責任運動以及政府、工會、媒體、社會責任消費和社會責任投資等十個方面選出我們認為有影響的十大事件進行點評並發布,以期引起社會更廣泛的關注和思考。
1.2006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修訂案正式施行,要求公司要承擔社會責任
2005年10月全國人大修訂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於2006年1月1日正式實施。本次公司法修改範圍廣泛,涉及的內容十分豐富。尤其引人矚目的是,修訂後的公司法特別強調公司的運作行為不僅關係股東、職工等內部利益關係人的利益,也對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發揮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公司及其股東、董事、監事在追逐公司經濟效益最大化的同時,也必須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在總則中要求公司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點評:
企業社會責任運動的發展來自各方力量的合力,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動機既來源於內在自身的覺醒和行動,也不乏外在的各種壓力。從實踐來看,法律和法規在推動企業社會責任方面,能夠發揮基礎性的作用。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30個州)、日本和德國都相繼在其公司法中加入了公司的社會責任內容,其修訂的核心思想是要求公司的經營者對公司的環境和所有"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s)負責,而不僅僅是對股東(Shareholders)利益負責,以突出對公司利益相關者的保護。並且與相應的其他法律法規如食品醫藥法、環境法、反腐敗法等法規相呼應,敦促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確提出企業要承擔社會責任,相信將對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的發展發揮重大的促進作用。
2.2006年3月10日,國家電網公司對外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國家電網公司於2006年3月10日首次對外發布了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國家電網公司作為關係國家能源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中央直屬的國有獨資企業,2005年在世界500強中排名32位,擁有150多萬員工,對經濟社會具有重要影響力、帶動力。據悉,這是我國中央企業首次對外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溫家寶總理對國家電網公司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批示:"這件事做得好,企業要對社會負責,並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點評:
作為當代社會的重要組織形式,大型公司所擁有的權利及其經營活動必然在多方面對社會造成重大影響,人們也在不斷反思,這些商業組織應該承擔怎樣的社會責任和義務才能與它們的社會權力相稱?作為我國中央企業對外正式發布的第一份社會責任報告,國家電網公司的社會責任報告是對這一議題的覺醒、是對社會拷問和期望的主動回應,它能夠就公司價值取向和社會責任實現與社會各界進行系統有效的溝通,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服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具體行動,也是主動融入世界發展的歷史潮流、追求卓越的自覺行動。總理對國家電網這一舉動的批示也傳達了國家對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讚賞和支持。它將在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發展史具有裡程碑的意義。
3.2006年3月27-28日:2006企業社會責任優秀案例展暨中國企業社會責任(上海)國際論壇
以"責任競爭·貢獻中國"為主題的本次活動由商務部《WTO經濟導刊》雜誌社、歐洲企業社會責任協會(CSR EUROPE)、解放日報報業集團和中國勞動關係學院等共同主辦。本次國際案例展和國際論壇力推"責任競爭力"理念。"責任競爭力=企業社會責任+企業的專業化優勢",企業運用自身的專業優勢,解決社會、環境、員工等方面的問題,使得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同時,經濟效益也得以同步提升,即企業的責任競爭力得到增強。這是企業與社會的雙贏之路。
案例展上,以百事(中國)、安利(中國)、歐姆龍(中國)、拜耳(中國)為代表的外資企業,以海爾集團、上海永樂等國內大型企業,以三角集團、紅豆集團為代表的外向型企業,以上海東龍服飾、廣州惠林環保鉛筆等為代表的中小企業等50多家企業展示了自己既履行社會責任,又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的企業社會責任實踐。
點評:
全國人大常委、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WTO經濟導刊》名譽社長石廣生在參觀案例展後,他認為"'責任競爭力'的理念,注重發揮企業自身優勢,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同時,其經濟效益和競爭力同時得以提升,是一個雙贏的有生命力的理念。"將企業專業化優勢與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有機地結合起來,就是將企業社會責任理念融入到企業經營的主流之中。由此,不斷地創造和提升企業責任競爭力,將是企業鑄造未來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4.富士康事件
2006年6月15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王佑以"血汗工廠黑幕:機器罰你站12小時"為標題報導了富士康深圳基地工人超時加班和工場環境惡劣的現象。富士康公司因此起訴該篇報導的記者和編輯侵害名譽權和商業信譽,並索賠3000萬元,隨後又戲劇性地撤銷訴訟。
點評:
對血汗工廠制度的揭露和抵制運動在全球開展已經有多年的歷史了,並且引起社會和廣大消費者的極大關注。然而,惡劣的工作環境、嚴重的超時加班、普遍的欠薪事件、對僱員職業健康和工作場所安全問題的漠視等等種種CSR缺失卻總是不乏其例。富士康事件在媒體的傳播力量下,將血汗工廠的事件再次暴露於陽光下,使人們不再對發生在身旁的企業諸種無良行為熟視無睹。
該案的發生和戲劇性結束,引發了全社會包括國內外社會的高度關注,將成為中國企業社會責任運動史上的經典事件繼續受到關注。
5.外資企業工會 2006年7月29日,沃爾瑪深國投百貨有限公司晉江店工會正式成立
2006年7月29日, 沃爾瑪深國投百貨有限公司晉江店工會正式成立,這是全球最大連鎖零售商沃爾瑪在中國的首個工會組織。隨後,沃爾瑪在中國的基層工會數量迅速增加,發展之快用"勢如破竹"形容恰如其分。
根據中國《工會法》總則第十條:企業、事業單位、機關有會員25人以上的,應當建立基層工會委員會。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外商投資企業中組建工會的已超過3.93萬家,佔全部外商投資企業法人單位總數的25%以上。根據全國總工會的工作部署,今年底將力爭使外商投資企業組建工會的覆蓋率有較大幅度的提高。沃爾瑪1996年進入中國,目前已在全國30個城市開設了59家商場,在中國員工超過2.3萬人。沃爾瑪(中國)此前發表的一項申明表示:如果有員工要求成立工會,沃爾瑪(中國)會尊重他們的意見,並履行工會法所規定的責任和義務。而此前,沃爾瑪這家世界零售業巨頭對於工會的態度盡人皆知。
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徐德明說,"相對於沃爾瑪建會取得突破並進展迅速來說,其背後的經驗對我們更好地推進包括外資企業在內的基層工會組織建設更有意義。"
點評:
隨著大量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它們除了按照中國的相關規定守法經營外,是否應該承擔,以及如何更好地承擔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責任已經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沃爾瑪作為全球零售業巨頭,其經營規模和經濟實力,使它對工會始終持抵制態度。其創始人認為,"工會是一股分裂的力量,會使公司喪失競爭力"。因此,沃爾瑪在全球16個國家和地區開設的超過6500家分店中,把超過160萬的員工擋在了工會之外,拒絕工會成為了沃爾瑪的傳統。沃爾瑪在中國基層工會的組建能夠有突破性進展,"職工意願"和"依法組建"兩個因素起了決定性作用。"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共謀企業健康發展"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工會工作原則,這一原則闡釋了企業承擔社會責任能夠實現勞資關係和諧、勞資雙方共贏,能夠創造出獨特的企業責任競爭力。這一事件本身也說明,工會力量將在敦促外資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6.上海社保基金案
2006年,對於我國的社保基金來說是一個非同尋常、意義深遠的年份。今年夏天,上海市社保局原局長祝均一被查出非法動用巨額社保資金進行違規投資,並收受賄賂。11月23日國家審計署發布公告,對除上海、西藏之外的29個省區市、5個計劃單列市的審計中發現,近年來合計約71.35億元"養命錢"被違法違規動用。一年裡,"社保案"接連曝光,事關廣大老百姓切身利益和長遠利益的社保基金引起了廣泛關注。
點評: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社保基金收支和結餘總規模已超過2萬億元,並以每年約20%的速度增加。如何管好、用好這筆老百姓的"養命錢",關乎社會的和諧穩定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一方面,這是億萬公眾的"養老錢"、"保命錢",與他們晚年的生計息息相關,因此,各類社會保障基金的安全性和穩定性要求,使其管理和運作承擔了更加厚重的社會責任;另一方面,作為一筆巨額資本,其投資方向要特別注重對有益於社會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支持,以期在市場中作為先導,引導被投資方承擔更多對社會、環境、道德的責任。國外企業社會責任投資的實踐證明,對負責的公司進行投資既能保證收益,又能促進和鼓勵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是一舉多得的行為。如何保證社保基金管理運作的穩健性、透明性,發揮重要的責任導向,進行責任投資或許是一條有效的途徑。
7.SK-Ⅱ事件
2006年9月14日,國家質檢總局的一份通報稱:日本寶潔出品的SK-Ⅱ品牌系列化妝品日前在廣東檢出禁用物質鉻和釹。隨後,這個擁有25年歷史的高級化妝品遭遇了全國範圍的退貨風潮,並且被強制下架。這起事件讓人感到幾分意外,畢竟這是一款在中國市場上已經銷售多年的產品,而且其美白效果早就有目共睹。有著諸如劉嘉玲、鄭秀文等大牌明星的代言,已風靡亞洲並成為"貴族"女性們的至愛化妝品。
中國15至64歲的女性人口達4.2億,國內化妝品銷售額近千億元,每年以15%幅度增長,如此龐大的市場,安全問題卻屢屢出現。隨著SK-Ⅱ產品問題被披露,一批第一線的高端化妝品紛紛被報導含有不利於人體健康的各種化學成分。
點評:
作為生產企業,其經營的底線是承諾所有產品必須嚴格按照國家規定標準生產、保證消費者的使用安全,這是廣大消費者對企業的基本期望,也是企業最基本的社會責任。事實上,涉及消費者利益和安全的產品問題不只發生在化妝品,今年媒體所披露的包括多寶魚、蘇丹紅、紅心鴨蛋等食品安全問題更是令消費者對市場信用、商業道德打上一個極大的問號。其實消費者光有期望是不夠的,還必須善於動用自己的購買權利,敢於對於不尊重消費者的權益的產品和企業說不,捨得哪怕是用略高的價格去購買負責任的產品,以激勵和回應負責任的企業。
8.2006年9月25日,深交所發布《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指引》
為適應建設和諧社會的需要,促進上市公司強化社會責任意識和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深交所於2006年9月25日正式頒布實施《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指引》。《指引》明確,上市公司作為社會成員之一,應對職工、股東、債權人、供應商及消費者等利益相關方,承擔起應盡的責任。為此,上市公司在經營活動中應當遵紀守法,遵守商業道德,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保障勞動者的健康和安全,並積極承擔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的責任,參與社會捐獻、贊助等各種社會公益事業。
對於上市公司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指引》採取了自願信息披露制度。深交所鼓勵上市公司根據指引要求建立社會責任制度,定期檢查和評價公司社會責任制度的執行情況和存在問題,形成社會責任報告,並與年度報告同時披露。
點評:
安然事件後,歐美各主要證券交易所紛紛發布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指南,提出了對企業承擔在勞工保障、股東權益保護、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社會責任的要求或倡議。人們普遍認為,在建設和諧社會、倡導倫理社會和人文關懷的今天,深交所推出《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指引》,從上市公司著手率先引入社會責任機制,發揮上市公司作為國民經濟排頭兵的示範效應,將有助於逐步帶動全社會所有企業強化社會責任感、履行應盡的社會責任,也有利於上市公司長足發展、做優做強。
9.2006年12月12日,《2006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社會責任年度報告》發布
2006年12月12日,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在"2006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社會責任年會"上發布了"2006中國紡織服裝行業企業社會責任年度報告"。這是中國第一份有關企業社會責任發展狀況的行業綜合報告,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討論企業社會責任基本理念及其在中國的發展;第二部分研究紡織服裝行業在中國國民經濟和國際供應鏈中的地位、作用和面臨的主要挑戰,相關政策對行業社會責任表現的影響;第三部分介紹中國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0T的創立及其主要特點,中國紡織工業協會與國際利益相關方的交流合作情況;第四部分介紹CSC9000T試點項目及主要經驗,並以此為基礎向各利益相關方提出改善建議;最後一部分公布中國紡織工業協會2007年社會責任建設推廣計劃。
點評:
這是中國第一份有關企業社會責任發展狀況的行業綜合報告。它體現了中國紡織行業通過建立和實施自律的行業規範,力圖構建和諧企業、和諧產業集群、和諧行業、和諧全球供應鏈,形成對人、社會、環境負責任的行業可持續發展機制,來實現中國紡織工業的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使中國從紡織大國轉變紡織強國的理念和實踐過程。這說明中國行業協會在倡導實施高標準的商業道德和行為準則方面能夠發揮重要作用。我們期待更多的行業組織能夠像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一樣,為增強行業的責任競爭力,加入倡導企業社會責任的運動中。
10.常州市政府將設立企業社會責任獎
2006年12月21日召開的常州市政府與市工會2006年聯席會議傳出消息:常州市政府將設立企業社會責任獎。
常州市從2004年開始,由市總工會牽頭,協同市勞動和保障局、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工商局、市經濟貿易委員會、市企業聯合會等7部門組成了"常州市企業社會責任標準化委員會",制定了《常州市企業社會責任標準》,並出臺了貫標、達標工作的意見。2005年2月,常州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轉發了這一意見。經過兩年多來的努力,全市已有160多家企業提出了貫標申請,46家企業通過了達標審核。為使社會責任成為企業的自覺行動,常州市總工會向市政府提出了由政府設立企業社會責任獎的建議。這一建議立即得到採納,獲得常州市企業社會責任獎的單位,可在三年內實行勞動、工商、安全生產等方面免予年檢,可在同等條件下優先享受政府相關優惠政策。同時將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情況作為評選五一勞動獎狀、評選企業家勞模的重要條件。
點評:
隨著企業社會責任理念和運動在中國的推廣,政府已經意識到企業社會責任對於緩解緊張的勞工關係、協調經濟活動和資源環境之間的關係、營造和諧社會有著巨大的推動力,因此,政府應該在引導、鼓勵、監督企業實施社會責任方面更加有所作為,通過建立各種激勵和約束機制來倡導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常州市政府的這一舉措,無疑將為各地方政府在促進企業社會責任方面起到一個先導的作用。
(責任編輯:魏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