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浙江瑞安國旗教育館開館。孫 凜攝
國旗誕生廳的曾聯松雕塑。孫 凜攝
今年國慶假期,浙江瑞安新開的國旗教育館格外熱鬧。成千上萬的市民滿懷熱情前往參觀,場館外每天都排起長長的隊伍。
浙江瑞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設計者曾聯松的故鄉。國慶前夕開放的瑞安國旗教育館,是全國首家綜合性國旗教育館。近日,記者走進瑞安國旗教育館,和觀眾一起聆聽五星紅旗誕生的故事。
細節設計富有寓意
從瑞安西山的山腳拾級而上,遠遠便看見一座造型獨特的建築在翠綠樹林中格外醒目,建築外圍由金屬網架裝飾成4面飄動的五星紅旗。大門上「國旗教育館」5個金色大字,均來自曾聯鬆手跡,每個字都是從曾聯松生前書信中篩選出來。
國旗教育館總建築面積2600多平方米,共4層,布展面積近2000平方米,包括序廳、國旗誕生廳、國旗知識廳、國旗榮耀廳、瑞安發展廳和尾廳、附屬廳等,詳細介紹了國旗的誕生歷程、國旗的製作、國旗的涵義、國旗的標準規範、國旗與天安門廣場、國旗法等內容,讓觀眾在熱愛國旗、致敬國旗的同時深入了解國旗有關知識。
場館設計主題為「天圓地方,天瑞地安;鼎盛中華,紅旗飄揚」。國旗元素在這裡比比皆是。館前旗杆上飄著國旗,館內穹頂中央裝飾著國旗,展櫃裡、展板上、屏幕中也有著大大小小的國旗實物或圖案。
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旗教育館在細節設計上具有特殊含義:場館建設高度為19.49米,象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於1949年;館前升旗杆高20.19米,代表今年開館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為了保證藏品的權威性和真實性,瑞安國旗教育館從國家博物館、中央檔案館、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等單位收集、複製了36件原始圖片、影像資料,並製作了40餘件實物模型。
收藏一面特殊國旗
走進國旗誕生廳,一座生動傳神的雕塑引人注目:曾聯松坐在書桌前,一手握著鉛筆,一手拿著稿紙,仰望星空陷入沉思。這尊雕塑由中國雕塑學會會長曾成鋼製作,表現了曾聯松設計五星紅旗圖稿時的情景。
1949年7月,全國政協籌委會向全國公開徵集國旗、國徽設計方案。當時只是上海現代經濟通訊社普通職員的曾聯松從報上看到徵稿啟事,懷著對新中國誕生的期許和喜悅,想要參與設計國旗。一天夜晚,正當苦苦思索國旗設計稿時,曾聯松抬頭看到天空中閃耀的星星,「盼星星,盼月亮,盼來了中國共產黨……」熟悉的滬劇唱腔在腦海中迴響。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的大救星,帶領人民建立新中國,星星是革命的象徵,當年紅軍軍帽上就有一顆紅星。曾聯松找到了靈感,決定以五角星作為國旗圖案的主體。
經過反覆思考、打磨,曾聯松設計出「五星布成橢圓形,大星導引於前,小星環繞於後,恰似眾星拱北鬥的五星紅旗」,並將方案寄往北京。五星紅旗從3000餘幅應徵作品中脫穎而出,經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1950年10月1日,曾聯松受邀登上天安門觀禮臺,親眼目睹自己設計的五星紅旗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冉冉升起。
在展廳裡,記者看到了曾聯松設計的國旗圖案原稿、推薦理由文稿、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等資料複製品(件)。最終版國旗與原設計稿基本相近,只是去掉了大五角星中鐮刀錘頭的圖案,更加簡潔。
國旗知識廳的展牆上,平鋪著一面編號為2019-0046的國旗。這面國旗曾於2019年5月10日至5月12日在天安門廣場國旗杆懸掛使用。瑞安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5月10日是瑞安解放70周年,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向瑞安國旗教育館贈送這面國旗,既是對開館的祝賀,也寓意著70年來瑞安的巨變。
科技手段增強互動
在場館一樓序廳,一塊高約19米的大屏幕上呈現著天安門廣場的動態畫面,天安門城樓雄偉壯麗,旗杆上的國旗迎風飄揚。每天的固定時段,展廳裡會舉行虛擬升旗儀式。在國旗升起的同時,根據國歌播放的節奏,將燈光打在國歌牆鐫刻的歌詞上。
「這個巨幅屏幕展示的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很逼真,氣勢也很足,讓我們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莊嚴的儀式感。」前來參觀的王旭對記者說。
國旗教育館運用了多種科技手段,讓觀眾體驗更豐富。沉浸式影院、虛擬講解員、自製國旗遊戲、「我與國旗合個影」3D成像……富有科技感的環節頗受觀眾喜愛。到了閉館時間,仍有許多在外排隊的觀眾不願離去,請求到一樓大廳與屏幕上的天安門廣場合影。
為了讓國旗文化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國旗教育館還開發了系列文創衍生品,如國旗拼圖、國旗水壺、國旗水杯、國旗擺件等。
「我們將把國旗教育館打造成集國旗科普、紅色教育、特色文化於一體的愛國主義教育綜合展示館,融合國旗元素與瑞安地域元素、文化元素,讓大家觀有所感、學有所獲。」瑞安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