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貝多芬啟發:我自由的思想在雲中漫步!

2021-01-09 三匯文學1

貝多芬在維也納會議時給高卡的信中說:「我不和你談我們的君王和王國,在我看來思想之國是一切國家最可愛的:那是此世和彼世的一切王國中的第一個。」

「我的王國在天空,」他說。

我常常在想,靈魂什麼時候和肉體分離,是在人亡故後?思想的時候,靈魂附著在肉體。如果靈魂單獨存在,不知道空中漂浮著多少的靈魂在看著芸芸眾生。也許那些智慧的靈魂正在嘲笑人類的愚蠢,因為它們自由,而人類受著無數的約束。

據說量子理論已經讓人類相信靈魂的存在。那麼無數先賢的靈魂,無數君王的靈魂,無數平凡人的靈魂都在雲中漫步?它們互相問好嗎?它們真像人類說的那樣實現了量子糾纏嗎?它們還能分出高低貴賤嗎?

我想一個個靈魂,特別是一個個有思想的量子一定會睥睨那些昏庸的君王的量子,正如天空中的恆星,要想它們之間實現碰撞,那是無比的艱難的。所以最好的結果便是,有思想的靈魂無視王公貴族的靈魂的存在,因為那些存在本來就沒有什麼意義。

而羅曼羅蘭在《貝多芬傳》裡有幾句給予貝多芬的評價讓人印象極為深刻:

「在此悲苦的深淵裡,貝多芬從事於謳歌歡樂。」

「這個不幸的人永遠受著憂患折磨,永遠想謳歌『歡樂』之美」

「用痛苦換來的歡樂」

這個用痛苦來寫歡樂的「聾子」,他頭腦裡的內宇宙是完全摒棄了那些王公貴族,因為那裡面裝的是他孤獨的思想。因為他說:「頭顱在熔巖內燃燒,拼命巴望掙扎出來?」

倒不如說,思想在他頭顱裡燃燒,拼命想竄出來,讓世人看看靈魂的自由漫步。

歌德曾經站在路邊,把帽子拿在手裡,深深地向親王和近臣彎腰致敬。而貝多芬卻大大的教訓了他一頓。

我在詩歌《浮塵與浮城裡》寫道:人生天地間,恍惚一浮塵;倘若隨風轉,不過一孤魂。

在《歲月 枕著一顆頭顱的重量》寫道:歲月枕著一顆頭顱的重量/時光把頭顱熔煉靈光/太古/了無人跡/未來/期待認知的光芒 為君立黃昏/為伊唱斜陽/不息歲月/枕下一顆頭顱/卻分明無眠/因為思維的分量。

想起,射電望遠鏡肯定帶去了思想的量子,但每個望遠鏡背後都站著帶有功利的人們。那麼那些功利的思想已經穿越了好多光年。什麼時候這些「靈魂」的量子能夠自由在雲中漫步呢?

所以,不如讓那些孤魂逍遙,自由的思想的靈魂也許是太空中最高貴的量子!

(特約作者:楊小川)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貝多芬與命運的抗爭
    一次莫扎特就對朋友說:「注意貝多芬,有一天他將名揚於全世界。」之後幾年,貝多芬被安排跟著海頓學習。貝多芬在22歲離開波恩就沒回去過。但是上了年紀的海頓看不慣年輕的貝多芬。當貝多芬和其它音樂家一起研究音樂時,就有人宣稱貝多芬什麼也沒有學到,貝多芬不會用正規的風格寫出東西來。不久,貝多芬便受到了母親的死訊,於是他不得不會回到波恩。
  • 闡釋貝多芬的一百個政治角度:從「貝多芬是不是黑人」談起 | 紀念...
    後來,法國軍隊佔領了萊茵河左岸,貝多芬因此無法回到波恩。身處維也納,貝多芬卻沉浸在拿破崙的自由思想之中,他堅定地擁護共和體制,並常常在信件和談話中提及自由的重要性。不僅僅是貝多芬本人受到了當時的政治格局的影響,貝多芬作品中的政治意義也一直被後世強調。
  • 孫國忠|貝多芬與音樂中的偉大性
    隨著年歲的增長和思想的不斷成熟,莫扎特內心對自由的渴望變得愈來愈強烈,他與薩爾茨堡大主教科洛雷多伯爵的最終決裂是西方音樂史上具有特殊意義的「歷史事件」,它不僅終結了莫扎特對贊助體制的期望,而且正式拉開了作為音樂手藝人的「工匠作曲家」向「自由作曲家」邁進的序幕。然而,莫扎特的「自由之路」並不平坦,因為他過早地跳入尚未成熟的自由競爭的藝術旋流中。
  • 凌空玻璃橋上體驗雲中漫步
    玻璃橋位於江蘇江陰華西世界探險公園內,全長518米,橋面淨長度430米,行走在上面如同雲中漫步。(許叢軍攝/光明圖片)玻璃橋位於江蘇江陰華西世界探險公園內,全長518米,橋面淨長度430米,行走在上面如同雲中漫步。(許叢軍攝/光明圖片)
  • 貝多芬的遺產︱爭奪「偉人」:德國歷史記憶裡的貝多芬
    他受啟蒙運動影響,推崇約瑟夫二世的開明專制。一開始他對法國大革命的理想感到痴迷,崇拜拿破崙,甚至還想把《第三交響曲》題獻給拿破崙;後來拿破崙稱帝並發動戰爭,讓他倍感失望,於是他改題為「紀念一位英雄」——「英雄交響曲」由此得名。在反拿破崙的「解放戰爭」中,貝多芬寫下了許多鼓舞人心的反法軍事歌曲。1814年維也納會議後,歐洲各國君主復闢,梅特涅的政權令貝多芬倍感失望。
  • 如果不玩雲中漫步可玩性一般
    交通:坐地鐵到陸家嘴跟著導航走過去很方便,下到負一樓就有買票和檢票口,導遊證免門票直接進去,但是為了不浪費電梯載客量還是等人聚一撥才開電梯,上到觀光廳一分鐘不到,對於恐高的我來說站在透明玻璃看外面一點也不care,因為地面不是透明的,但是向裡面看君悅酒店大堂確實嚇尿,因為頂上是收縮式使用了透明玻璃還是很嚇人的,就像看到無間地獄,外面的雲中漫步值得嘗試,但價格有一點小貴,如果不玩雲中漫步可玩性一般。
  • 貝多芬誕辰250年丨貝多芬的維也納:黃金時代的音樂之都
    貝多芬與他倆都不同,他雖依附於贊助人體制,卻是一位可以自由創作、不受約束的作曲家。受到啟蒙運動和大革命思想的薰陶,貴族和作曲家此時的心態多少都發生了變化。贊助人自願支付年金在很大程度上是出於對貝多芬才華的仰慕,同時他們也希望留住這位全歐洲最傑出的音樂家,獲得他的作品題獻讓他們感到格外體面光榮。
  • 我為什麼喜歡貝多芬
    ——貝多芬在沒讀過《貝多芬傳》之前,我對貝多芬的印象還只停留在上學時的某個課本裡——一張貝多芬的半身像,下面寫著一句他的名言:「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而此時,我內心充滿了敬畏之情,因為我看到,他同你我一樣,是個凡人。
  • 貝多芬誕辰250年丨爭奪「偉人」:德國歷史記憶裡的貝多芬
    這些不同的詮釋框架塑造了不同的貝多芬。貝多芬肖像畫,畫家Joseph Karl Stieler作於約1820年。這一方面是由於音樂本身的詮釋開放性,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貝多芬的政治理念並不一以貫之。貝多芬出生於1770年,經歷了近代歐洲前所未有的歷史大變革。他受啟蒙運動影響,推崇約瑟夫二世的開明專制。
  • 三清山,雲海的故鄉,我和熱愛大山的「驢友」們在雲中漫步
    一位守山的老人,在雲中漫步。這位老人也記不清,每年三清山有多少天是這樣得一如仙境!道士走得很慢,使我得以看清他的仙風道骨。這條圍繞三清山開闢的環形通途,道士已經走了無數個來回。就是這條山路,綴滿了西海岸、東方女神等如夢似幻的景區景點,讓無數遊人醉倒其間,流連忘返。
  • SZ300雲中漫步載人觀光系留氣球紀實
    這個悄然出現在愛飛客鎮的龐然大物正是由航空工業特飛所/中航通飛研究院自主研發的全國首套SZ300雲中漫步載人觀光系留氣球。SZ300雲中漫步載人觀光系留氣球,是一款無動力類大型遊樂設施,其內充氦氣,可搭載1名工作人員和28名遊客升空至150米空中,360度全方位俯瞰周邊的山川、田園、湖泊等自然風光,體驗「天空之城」般的夢幻感覺。
  • 貝多芬誕辰250年丨貝多芬:直面矛盾的理想主義者
    貝多芬是一個理想主義者。這源於他從18世紀的文化運動中繼承來的思想觀念,以及古典主義音樂傳統對他的耳濡目染。啟蒙運動高揚的理性主義與本質探索,在思想和現實的雙重層面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這本身就似一種預設的目標,激起人們接近並實現它的巨大熱情。它成為貝多芬一生創作活動的思想底本和潛在動因,驅使他通過音樂不斷追尋本質、展現人類的終極理想。
  • 推薦一部感人愛情片《雲中漫步》,豆瓣評分7.8分,值得重溫
    我坐在父母用雙手拼成的「座位」上,搭著他們的肩膀一直晃蕩著到了電影院。90年代中期的電影院,手繪的電影海報,擁抱著的男女主人公,和變了形的美術字。那電影的名字叫做《雲中漫步》。 十幾年後在大學裡重看《雲中漫步》,有找尋到多年不見的朋友一樣的欣喜。
  • 上海金茂大廈八十八層雲中漫步體驗
    金茂大廈位於上海浦東新區世紀大道88號,金茂大廈「雲中漫步」體驗項目,遊客能夠在無護欄的空中步道漫步。步道全長60米,寬1.2米,距離距離地面340.6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樓戶外全透明、無護欄空中步道。
  • 探索天空步道,尋覓《雲中漫步》的深情
    對於上世紀的人來說,《雲中漫步》這部影片是浪漫的代名詞,這部探討傳統與現代價值觀衝突、浪漫奇情的電影,用帶有夢幻色彩的葡萄園和山坡上出現的陣陣薄霧,讓觀者如同步入仙境一般。相信很多人都夢想能夠在這樣的仙境中來一場浪漫的愛情,不過現在歷奇探險天空步道可以幫助你實現這個夢想了。
  • 成都附近 | 山野時光,雲中漫步
    在四川的一片秘境裡藏著秋天的好玩法正是初秋好時節你一定不能錯過這裡現在搶,省心省力簡直不要太爽1雲海踏浪 雲中農場在雲中農場你伸手便能觸碰到天空不知會讓多少人傾心嚮往當雲海漸起朦朧間你宛如紫霞仙子般可以在雲海上漫步一起踏浪出發,去追尋山野裡的閒適時光
  • 貝多芬誕辰250周年,他的遺產不止是音樂……
    音樂性 貝多芬被注意到首先是因為他的音樂。其一生經歷了法國大革命前後歐洲社會的劇烈變革,作品是時代和個性結合的產物,極大地擴展了交響樂的思想內容,使之成為能夠反映社會變革的體裁。 安塞姆·基弗《夜的命令》,布面丙烯、乳膠、貝殼粉,356×463cm,1996年 貝多芬的音樂也給了當代藝術以啟發,安塞姆·基弗便是他的忠實粉絲
  • 「用痛苦換來的歡樂」 | 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紀念
    「歡樂」自天而降,包裹在非現實的寧靜中間;它用柔和的氣息撫慰著痛苦;而它溜滑到大病初癒的人的心坎中時,第一下的撫摩又是那麼溫柔,令人如貝多芬的那個朋友一樣,禁不住因「看到他柔和的眼睛而為之下淚」。當主題接著過渡到人聲上去時,先由低音表現,帶著一種嚴肅而受壓迫的情調。慢慢地,「歡樂」抓住了生命。這是一種徵服,一場對痛苦的鬥爭。
  • 「這個人遠遠地走在我們的文明之前」 | 貝多芬誕辰250周年
    萊茵河畔,大霧籠罩著村落、教堂和墓園,河流衝刷著沿岸,無數的思想和力量匆匆而過,貝多芬離開了他的故鄉。他的心一直維繫在那兒,忠誠、溫暖而悽涼,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這一指導思想,也表達了他對英雄所抱的希望。在他心目中,英雄絕不是一個獨裁者,而是一種具有高貴品德的、維護獨立和自由的民主戰士。在這種指導思想的「左右」下,他想要創作一首《英雄》交響曲的欲望越來越強烈。而後,當革命到來時,他的熱血一下子沸騰了,他激情十足地和親朋好友談論著時局。
  • 「多重福利」的中原福塔雲中漫步,總有一個適合你!
    拒絕無聊、拒絕枯燥~那就一起來中原福塔雲中漫步吧!轉眼間快樂宅已接近尾聲為給暑期不留遺憾給開學新生活添加點小色彩中原福塔雲中漫步再次推出更給力的暑期活動!學生專享8月13日至9月12日周一至周五中原福塔+雲中漫步套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