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市場裡年味濃——春節前夕走訪臺北傳統市場

2020-12-16 新華社新媒體

新華社臺北2月2日電(記者章利新、劉斐)越臨近春節,臺北的街頭就越顯冷清。相比之下,迪化街、南門市場、花市等傳統市場卻日趨熱鬧。買年貨、備年菜、購鮮花,成為很多臺北市民年前的「大事」。

迪化街:老街新年味

說到年貨大街,臺北人自然想起迪化街。自1月19日開市以來,這條老街打扮一新,入口處豎起醒目的豬造型,紅燈從街頭掛到街尾。跟著人潮逛街,原本10分鐘能走完的路要擠上半小時才能走完。

迪化街是全臺第一個年貨大街,每年很多人來這裡感受年味。臺北迪化街商圈發展促進會理事長徐慶棋告訴記者,今年因為趕上天氣不錯,人潮比去年明顯增加,最近的周末人流量達近10萬,非常熱鬧。

2月2日,人們在臺北花市採購鮮花。新華社記者李響攝

在年貨大街,凡過年必備的各式食材、糖果、糕餅等,應景的年節布置用品,都一應俱全。「臺灣人過年選食材或送禮,都講究好彩頭,這裡賣得最好的是鮑魚和香菇。」徐慶棋說,年菜當中,臺北人一向偏愛「佛跳牆」,裡面有乾貝、鮑魚、米粉等,都可以在這裡採購。

從清末至今,迪化街一直是臺北大稻埕商圈的核心,是南北貨、中藥和布匹批發商集中地,如今也是臺北市保存最完整的歷史老街。

近年來,隨著商業形態的改變,年貨大街不再是採買年貨的唯一選擇,迪化街也開始嘗試轉型。今年年貨大街特別設立「地方創生年貨展」,「小藝埕」「民藝埕」「合藝埕」等系列街屋,全部保留給臺灣各地的本土優質食品工藝品,也吸引了不少年輕人的目光。

在永樂市場門口,很多年輕人還排隊玩起了「打年獸」的遊戲。三隻「年獸豬」憨態可掬,分別是挑嘴的「吃吃獸」、愛八卦的「嘴嘴獸」、不想動的「懶懶獸」。遊戲參與者只要掃碼就可以透過AR科技,與三隻「年獸豬」遊戲互動,或拍照留念。

「引入文創商鋪和新創意,是今年的最大亮點。年貨大街創辦已有20多個年頭,老街運作的形態也希望從過去的採買年貨,轉變成街區商家結合創意與資源,為在地商圈帶來更多新意。」徐慶棋說。

南門市場:傳承「家鄉味道」

在臺北南門市場,大樓外的街道上早已擺滿攤位,各色熟食腊味、糕點堅果、瓜菜米麵,無不提醒著人們「要過年啦」。

南門市場是臺北人採買年貨及南北雜貨的老字號市場,自搬遷到現址已36年。每逢過年時節,許多人都會到這裡尋找兒時記憶中的味道。然而,南門市場所在大樓將迎來拆遷重建,今年將是臺北人最後一次在舊大樓內採買年貨。

「重建的日子裡會搬到附近的中繼市場,3年後裝修完了會再搬回來。」在南門市場一樓經營大連食品行的蔡宜縉說。

2月2日,市民在臺北花市採購鮮花。新華社記者李響攝

這家店在此已有19年歷史,位於南門市場入口處,湖南辣腸、江浙香腸、金華火腿等招牌下掛滿了大陸各地腊味美食。蔡宜縉說,在南門市場,江浙、湖南和廣東三處地方的食品最多最好,而這裡的很多味道都是從眷村出來的。「儘管現在食材和製作都是在地的,但手藝和味道卻是大陸傳來的。」

數米開外就是這家店的乾果蜜餞分店,但從人流中走過去卻頗費一番力氣。據店員介紹,臺灣人過年一定會買些乾果蜜餞放在家裡,最熱銷的就是腰果、杏仁果、核桃等堅果,而年菜食材賣得最好的是乾貝和烏魚子。

南門市場最熱鬧的就是一樓的熟食和南北貨,在狹窄的過道兩側,滿是湖州粽子、上海糕點、南京板鴨、福州魚丸等「家鄉的味道」。在有40年歷史的隆記南京板鴨店前,一隻只燻雞、桂花鹽水鴨就掛在窗口。店員說,每到過年前,生意都特別好,除了鹽水鴨和燻雞外,各種牛筋、牛肚、燒肉、烤麩等熟食也很受顧客喜歡。

「我的祖籍是浙江,從小就吃媽媽做的江浙菜。她過世後,每年春節我還是會來買一些老家的食材,準備年夜飯用。」拎著一袋金華火腿的趙女士說,「媽媽菜」的味道還要傳下去。

臺北花市:無花不喜氣

蝴蝶蘭意味著「福來」,菊花象徵大吉大利,長壽花代表健康……春節臨近,很多臺北市民都會到花市購買應景花卉,為過年增添喜氣。

臺北花市已有30多年歷史,也是全臺最大的花卉市場,成交量佔全臺的一半左右。上午10點不到,長假裡的臺北街頭人車稀少,但花市內外已經人潮湧動。

花市入口今年特地裝飾出「花卉福滿門」,主要由金豬吉祥和祥獅獻瑞元素構成,再加上「珠豬引金福、春花百朵開」的對聯以及大紅燈籠、花卉圖案,濃濃的年味撲面而來。

2月2日,市民在臺北花市採購鮮花。新華社記者李響攝

花市內,200多家鮮花攤位一早就忙碌起來,插花的插花,交易的交易,運貨的運貨……主角當然還是花:盆栽的金桔樹上掛著元寶、財神、魚等金色裝飾品;各色蝴蝶蘭被放置在各種造型的花盆裡,交相輝映;成排的鳳梨花把花市過道都變成了賞花處……

「蝴蝶蘭、長壽花、鳳梨花、金桔樹及百合等,都是我們過年比較偏愛的花卉品種。」負責臺北花市企劃工作的陳晉廷告訴記者,年前逛花市是一種習俗,即使不買花,很多人也會來這裡賞賞花、沾沾喜氣,「有越走越發(花)的意思」。

據介紹,今年受到暖冬影響,多數花卉都盛產,平均每天到貨量比平常多出10%。為應對春節前夕大量採購花卉的需求,臺北花市自1月31日凌晨起至2月4日除夕中午12點,連續108小時營業;另外,花市每天加派100人,幫助攤商卸貨。

「過年家裡沒有鮮花,總覺得少點什麼。我會把長壽花養幾天,再送給長輩,祝他們健康長壽。」在拿著鮮花往外走的人流中,黃女士抱著兩盆長壽花,邊走邊說。

相關焦點

  • 年貨大街的鄉情與年味——探訪春節的臺北傳統市場
    新華社臺北2月15日電(記者李慧穎 李凱)農曆春節,臺北的傳統市場迎來採購年貨的人潮,記者近日走訪南門市場、迪化街,老街老鋪的年貨集市裡,處處是鄉情縈懷、年味濃濃。   位於臺北羅斯福路的南門市場,是當地歷史最悠久的傳統市場之一,上海糕點、福建佛跳牆、金華火腿、寧波湯圓、湖南臘肉,大陸各地傳統美食一應俱全。「早年間北方來臺的人很多,外地傳統美食就成為南門市場的一大特色。」南門市場自治會會長王銓國說。  「老」是南門市場的特色。
  • 傳統現代相得益彰 臺北新春年味濃
    中新社臺北1月23日電 題:傳統現代相得益彰 臺北新春年味濃中新社記者 路梅臨近年關,臺灣節日的氣息愈加濃烈,繁華商圈、社區街角蘊含著諸多中華文化元素。在臺北,現代都市氣氛與延續自傳統的幾分「古早味」相融,讓此間春節色彩別樣鮮豔。資料圖:臺北101大樓跨年煙火秀。中新社記者 史元豐 攝101大樓作為臺北地標建築,是無數遊客「打卡」必備地點。
  • 「媽媽的味道」傳統市場裡挑挑揀揀的人情味
    且因為此地攤主與顧客間多以普通話而非閩南語溝通,這裡又被本地人看作是「外省市場」。年近80歲的林奶奶「坐鎮」南門市場的攤位已40多年,至今仍每天在櫃檯裡一絲不苟地包肉燕,熟客們都知道她來自福州,能說一口流利的福州話,做的也是地道的「福州味」。林奶奶除了售賣福州小吃,還兼制梅花獅子頭、湖北餈粑、荷葉排骨等大陸多地的風味菜餚,被統稱為「媽媽的味道」。
  • 臺北市場節:臺灣傳統市場挑挑揀揀的人情味
    許多島內鄉親顯然有著同樣的傳統市場情結,即便隔壁就有超市,但總習慣捨近求遠地去市場採購,不僅衝著那裡的菜好肉鮮,更是為了那份濃濃的人情味。近日舉行的「2013年臺北市場節」,現場就擠滿了大批這樣的「市場控」,人氣、熱氣、香氣、喜氣混合一氣。「逛市場是臺灣人的style」,這標語算是說到了大家的心坎上。  王銓國在臺北南門市場練攤30餘年,後來成為市場自治會的會長。
  • 春節臨近 臺北年貨大街年味濃 (3/3)
    春節臨近臺北年貨大街年味濃 (3/3) "← →"翻頁
  • 春節限時特價,2k+去臺北逛高顏值傳統市場
    然而,你知道臺北還有個高顏值的傳統市場嗎?是的,位於天母商圈的士東市場,從 1992 年營運至今,已經有 20 多年歷史,不同於以往傳統市場給人擁擠雜亂的印象。這裡高挑明亮,空間開闊,門面整齊有序,裝修漂亮,讓人逛起來相當舒適!
  • 春節特惠+秒殺特價!2K+ 去臺北逛高顏值傳統市場!
    然而,你知道臺北還有個高顏值的傳統市場嗎?是的,位於天母商圈的士東市場,從 1992 年營運至今,已經有 20 多年歷史,不同於以往傳統市場給人擁擠雜亂的印象。這裡高挑明亮,空間開闊,門面整齊有序,裝修漂亮,讓人逛起來相當舒適!
  • 尋找溫情--那些藏在臺灣傳統市場裡的古早味
    巷弄間孩子們的嬉笑夾雜著攤販們的叫賣,是迴響耳畔的聲音;方正或扁長、蕩漾著生氣與香味的各類美食,讓視覺與嗅覺的誘惑蔓延至今;大手拉小手,走過一攤攤叉燒、肉鬆與粉腸,人們遊走在酸甜苦辣的生活滋味裡……這就是隱藏在臺北傳統市場裡的溫情。  如今,臺北的傳統市場,依然保留著最傳統的商業模式——情感積累、訊息互通,成為區別於現代商業市場的特色。
  • 臺北速寫:傳統市場的變與不變
    新華社臺北4月14日電(記者賈釗、陳鍵興)說起臺北的傳統市場,不少人的第一印象是隱身於巷弄裡的老人們在晨昏之際逛的菜市場。林先生來臺北工作一年多,對住地周邊的傳統市場幾乎沒有了解,因為他下班後買菜只去超市。
  • 探訪臺北傳統市場:藏著美好回憶的古早味
    探訪臺北傳統市場:藏著美好回憶的古早味 2012年03月16日 09:4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傳統市場在臺灣普通百姓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人們在這裡購買日常生活所需,更在這裡尋找無處不在的人情味和上一代留下的美好回憶。  如今,臺北的傳統市場依然保留著最傳統的商業模式——情感積累、信息互通,成為區別於現代商業市場的特色。  南門市場以販售北方糕點、南北雜貨、各式美食聞名。每逢傳統節日,這裡更是熱鬧非凡。
  • 2016年春節黃金周市場年味濃 消費旺
    2016年春節黃金周,全國消費市場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態勢,民俗消費紅紅火火,新興消費蓬勃發展,傳統年貨、大眾餐飲、文體娛樂、旅遊休閒等成為節日消費亮點。據商務部監測,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7日至13日),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7540億元,比去年春節黃金周增長11.2%。
  • 廈門春節前夕花卉市場火熱 蝴蝶蘭供不應求
    春節臨近,花卉市場火熱起來。通訊員 何東方 攝廈門網(微博)-海西晨報(微博)訊 (記者 陳雅玲)隨著春節的臨近,鮮花被不少市民列入採購的年貨清單裡頭。昨日,記者走訪同安最大的花圃市場超之然花圃時獲悉,今年盆栽花卉銷售火爆,市場裡頭的名貴花卉蝴蝶蘭身價不菲,價格同比增長10%-20%。「盆景花、果價格普遍在百元以下,很受市民歡迎。」
  • 臺灣年味(二):臺北南門市場找尋「家」的味道
    臺灣年味(二):臺北南門市場找尋「家」的味道   始建於1906年的臺北南門市場在過年前後總是人潮鼎沸,老字號商鋪比比皆是,還集結了大陸各地的傳統美食,許多過年想吃點家鄉味的人也常來光顧。去年底,南門市場搬新家了,那麼新的南門市場將如何傳香老滋味?我們就帶您走進臺北南門市場,找尋屬於臺灣過年時「家」的味道。
  • 春節前夕昆明部分市場海鮮漲價30%
    原標題:部分市場海鮮漲價30%  記者昨日從昆明海鮮市場了解到,春節將近,昆明海鮮迎來新一輪漲價,與1月上旬相比,部分海鮮價格上漲了30%。  當天,記者走訪了和平村海鮮市場、篆新農貿市場,隨著春節的臨近,市民開始大量購置年貨,海鮮市場的生意也日漸紅火,現在普通鮮活竹節蝦賣到110元/公斤至130元/公斤,鮮活基圍蝦賣到90元/公斤至100元/公斤,大閘蟹賣到120元/公斤至140元/公斤,大龍蝦已經賣到600元/公斤。與今年1月初相比,價格普遍上漲了30%左右。
  • 2019年春節黃金周市場年味濃 零售和餐飲銷售額破萬億
    (央視財經 記者 白玥)2019年春節黃金周期間,全國商品市場保持平穩較快增長,買年貨、吃年夜飯、逛廟會等傳統消費紅紅火火,年節禮品、傳統食品、新興電子產品、地方特色產品銷售增長較快,網絡消費、定製消費、體驗消費、智能消費等新興消費亮點紛呈。
  • 臺北老街區的傳統市場 (1/6)
    位於臺北市萬華區龍山寺附近的老街區是臺北最早發展的區域老街區裡還保存著許多傳統市場,讓人看到繁華大都市臺北過去的身影。現今,在這裡居住的主要以老年人為主,而且生活都相對困難,因此傳統市場也得以保留。狹小的店鋪並沒有讓這裡的小老闆們感到委屈,他們做的是生意,也是感情,為附近收入不高的居民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是他們的宗旨。圖為老街區的傳統市場。
  • 2018年春節旅遊市場更趨多元 消費市場注重品質
    央廣網北京2月22日消息(記者劉樂)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2018年春節假期已經結束。國家旅遊局和商務部等部門發布的相關信息顯示,今年(2018年)春節,全國旅遊市場「安全、有序、優質、高效、文明」運行的目標基本實現,呈現多元化特點,全國春節消費市場年味濃、銷售旺,人們更注重品質消費。
  • 新富市場:一個80年歷史老市場的重生
    1935年6月28日,臺北萬華區(舊稱艋舺)三水街以東一個原名叫「新富町食料品小賣市場」的公共菜市場建成投入使用。
  • 大年初二長沙旅遊市場年味濃 新春活動精彩繽紛
    紅網時刻2月17日訊(記者 楊烊)今天是農曆大年初二,天氣晴好,長沙市春節旅遊產品豐富,節日氛圍濃鬱,市場活躍興旺。市民主要以走親訪友,家庭出遊為主。長沙旅遊市場呈現「年味濃、秩序好、景區熱、效益增」的特點。
  • 全球主要金融市場馬年春節期間交易日曆
    今日滬深股市將迎來蛇年最後一個交易日,隨後將連續休市七天,香港股市今日下午起連續休市4天半,而歐美及日本等主要金融市場正常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