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三把刀」果然名不虛傳,把一塊豆腐切成細如髮絲,可以穿針

2020-12-16 寒殘一葉

說到揚州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已經有近2500年的歷史。從漢朝到清朝,揚州幾乎經歷了通史般的繁榮,人文薈萃,經濟興盛。說到揚州不得不提舉世聞名的「揚州三把刀」,揚州廚刀、理髮刀、修腳刀。這三把刀在揚州人的手裡,既是一門手藝活,更是一門藝術,是揚州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四大名菜之一的淮揚菜,以菜品精細而著稱,其案上功夫主要體現在刀功上,揚州廚刀就成為淮揚菜的代名詞。

曾經揚州的先民懷揣三把刀背井離鄉,四處謀生。歷經千年風雨磨礪,將揚州的三把刀推向全國、走向世界,成為了揚州悠久歷史的見證與象徵。此行走進揚州,尋找揚州廚刀的魅力所在。(2019年9月拍攝於江蘇揚州)

要說什麼菜最能展示揚州廚刀的絕妙刀工,那非文思豆腐莫屬。文思豆腐羹,為揚州傳統名菜,屬淮揚菜。清乾隆年間,在揚州梅花嶺的天宇寺有一個和尚叫文思,特別擅長以豆腐為原料做菜,其中最為出名的要數豆腐羹,不僅味道鮮美,且刀工相當細膩,深受香客喜愛,在揚州地區非常出名。後乾隆皇帝南巡路過揚州,品嘗此菜讚不絕口,特賜名「文思豆腐」,成為清宮菜餚,一直流傳至今。

此次揚州之行,專程拜訪揚州名廚,記錄了文思豆腐的製作過程。由於事先約定好的行程,大廚早早地做好了準備,不過看上去並沒有複雜的工具和實材。案板上只放著一塊被切得方方正正的嫩豆腐。我仔細看了豆腐,和我們平時菜場買的嫩豆腐一模一樣。

文思豆腐之所以出名,主要還是在於那如頭髮絲一樣的細豆腐絲。開切絲前,大廚先將菜刀溼潤,然後在水盆裡舀了點水,滴在豆腐上,這樣在切豆腐時,豆腐不易粘在刀上。可以看得出,大廚的這把菜刀是相當的鋒利,感覺吹毛立斷。

開始切豆腐,只見大廚左手大拇指頂住菜刀刀面,食指輕扶豆腐外側,其它三個手指作支撐,整個動作相當的紮實有力。右手提刀,下刀力度均勻,刀刀都能聽到與案板接觸發出的聲音,嘟、嘟、嘟......仿佛寺廟和尚在敲擊木魚所發出的聲音,讓人心靜,平和。

在均勻的刀聲中,不知不覺第一刀就成完了。這一刀就要是將豆腐切成小片狀,這一步主要難度在於如何把豆腐均勻的切片。然後大廚用刀面輕輕地往右按壓了幾下,讓切好的豆腐片均勻的往右側傾斜。再用剛才的方式舀了幾點水點在上面,同樣是為讓豆腐保溼。

第二刀切絲開始,別看這個動作很簡單,但這裡面蘊含著廚師極高的刀上功夫。這個過程不但需要把握好用刀的力度,還要均勻的移動刀位,稍有不慎就會全功盡棄。

豆腐終於切好了,整塊豆腐被推上了刀面。不過這切好的豆腐粘成一團,完全看不出豆腐絲的樣子,不過對於大廚來說,他心裡應該已經知道這次切的絲會是什麼樣子。

豆腐被放入一個裝滿清水的玻璃碗裡,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刻。只見大廚輕輕的搖晃了幾下玻璃碗,水中的豆腐如一朵含苞的鮮花,慢慢的打開,呈現出一碗豆腐絲。最絕的是碗裡的豆腐絲長短均勻,根根如髮絲一般粗細,未有一根雜次,這刀工讓在場人員驚嘆不已,用出神入化來形容也一點不為過。

為了更好更真實的展示,大廚用筷子隨意挑起一根,簡直細如髮絲,可穿針孔而過。據了解,文思豆腐能切成這樣,至少需在15年以上的功力。它所展現的是場州菜非凡的刀功藝術,下刀心要靜,頭腦要清晰,這樣經過長年累月的練習,才有此功力。

最後將切好的豆腐絲用高湯作底料,再經簡單調味,一碗如藝術品一般的文思豆腐就完成了。輕啖一口,滑嫩滋潤,清淡芳香。如絲般嫩滑的清羹入口絲絲分明,似乎能感覺到豆腐絲在你嘴裡遊走,用舌頭輕輕一抿即可融化於口中,一種無與倫比的口感享受,讓人陶醉其中。作者簡介:寒殘一葉(攝影師、旅行家、自媒體人)。

相關焦點

  • 了不起的揚州三把刀,廚師竟然能把嫩豆腐切成穿過繡花針的細絲
    還是按照渝帆到揚州的時序來吧,初到揚州,我們去瘦西湖邊上品嘗了正宗的揚州宴!揚州,綠楊城郭,二分明月,畫意詩情,美食誘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了歷代人士的稱頌與詠贊。至今效其法者,謂之文思豆腐。」傳說在乾隆年間,文思和尚在揚州天寧寺修持,由於前往燒香拜佛的佛門居士頗多,他便研製了易變化菜餚的豆腐,組成豆腐宴席。豆腐宴裡面,其中有一道菜以嫩豆腐為主料,以極致的刀工,切成絲狀,佐以香菇、青菜、胡蘿蔔絲等燒製成豆腐羹,不但滋味鮮美,而且賣相上佳,五彩繽紛,吸引了遠近的善男信女前往寺中品嘗。
  • 揚州三把刀天下聞名,揚州廚刀出神入化的刀法你見過嗎?
    揚州,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了,素來是人文薈萃之地,風物繁華之城。說到揚州不得不提天下聞名的「揚州三把刀」,揚州廚刀、修腳刀、理髮刀。 三把刀在揚州人手裡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獨具地方特色,是揚州文化的一部分。
  • 揚州三把刀天下聞名,揚州廚刀出神入化的刀法你見過嗎?
    揚州,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了,素來是人文薈萃之地,風物繁華之城。說到揚州不得不提天下聞名的「揚州三把刀」,揚州廚刀、修腳刀、理髮刀。 三把刀在揚州人手裡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獨具地方特色,是揚州文化的一部分。
  • 揚州「三把刀」你知道嗎?這家最美博物館帶你了解,還能直接體驗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遊揚州時,剃頭理辮用的就是揚州理髮刀。揚州理髮術博物館在「揚州三把刀」聚集區東部。在這裡大師給我們講解了理髮刀的發展歷史,理髮師(俗稱剃頭匠)作為職業出現在明代,清初揚州羅姓道人研製剃頭、修面、潔耳、清眼的器具,自創通、篦、掏、解、順養顏美容技法,被理髮界奉為「羅祖」。
  • 令人嘆服的頂級刀工菜|文思豆腐|豆腐|三套鴨|菊花豆腐
    文思豆腐文思豆腐是一道有著悠久歷史的江蘇傳統名菜,起源於揚州,屬於淮揚菜、蘇菜系。它選料極嚴,刀工精細,軟嫩清醇,入口即化,同時具有調理營養不良、補虛養身等功效,是老人、兒童選擇的上好菜譜。清人俞樾《茶香室叢鈔》:「文思字熙甫,工詩,又善為豆腐羹甜漿粥。至今效其法者,謂之文思豆腐。」《調鼎集》上又稱之為「什錦豆腐羹」。
  • 揚州「三把刀」聞名遐邇,亦就是廚刀、剃鬚刀、修腳刀
    【揚州「三把刀」聞名遐邇,亦就是廚刀、剃鬚刀、修腳刀】導語:客居揚州十二年,可謂「十年一覺揚州夢」,往事如煙,然而總有一些難以忘卻的紀念。揚州歷來以「三把刀」聞名遐邇,亦就是廚刀、剃鬚刀、修腳刀。揚州菜可謂正宗「淮揚菜系」之中的正宗,而如今品嘗揚州菜,恐怕只剩下三五個特色菜了:蟹粉獅子頭(俗稱清蒸大肉圓)、炒鱔餬(俗稱炒軟兜)、大煮乾絲。而已而已。我曾在翠園吃過一頓難忘的清蒸蟹粉獅子頭,肥嫩如豆腐,入口細膩滑爽,鮮美絕倫,堪稱揚菜一絕。
  • 文思豆腐——素菜葷做的新派菜
    相傳劉安對長生不老之術非常痴迷,在一次煉丹中偶然把黃豆汁和石膏弄到了一起,結果意外地點出了豆腐在國外,豆腐基本被認為是中餐的代表,很多外國餐館都少不了麻婆豆腐這道菜。但是,不管是麻婆豆腐還是蟹粉豆腐,抑或小蔥拌豆腐,都是把豆腐切成小塊兒做菜,基本上沒有誰會把豆腐切成細絲。
  • 28歲淮揚菜國宴大師,僅用3分鐘就把豆腐切成細絲,刀工令人嘆服
    文思豆腐,以前在《舌尖上的中國》節目裡看過,甚是驚嘆!這道風靡全國的江蘇傳統名菜,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內涵豐富,最大的亮點是在奇妙精湛的「刀工」。一塊家常豆腐,經過廚師快刀勻切,變成細如牛毛的豆腐絲,且每條大小均勻,實在令人不可思議。
  • 中國飲食文化之體現——文思豆腐,細如髮絲,刀功驚呆老外
    我們國家有八大菜系,而揚州便是淮揚菜的發源地。現在我國的國宴主要是以淮揚菜為主,而在國宴之中有一道將食材的作用發揮到極致的菜餚,它便是文思豆腐。文思豆腐的主要食材是南豆腐,因為這一類豆腐更加的軟糯,更加的有韌性,在煮的時候比較容易散開,搭配木耳,金針菇等配料共同製作而成,所製成的湯汁更是異常的鮮美。在切豆腐的時候,要將上面的老皮去掉,留下最為軟嫩的部分。
  • 寶雞民間「拉麵達人」拉麵細如髮絲能穿針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記者 趙堤涵 武志龍)在咱陝西面種類可是不少,但是您見過細如髮絲六米多的瀑布面嗎?在寶雞就有這樣一位做面的民間高手,這就帶您見識一下。張新民42歲,咱寶雞隴縣人,在這裡他將會給我們帶來一系類的麵食絕技你可要睜大眼睛了(展示)張新民說他的面能拉六米多,而且細如髮絲又如瀑布分流直下,還能穿針,您信不信。張新民:現在第七扣,這就是你們在街上吃的,蘭州牛肉拉麵的細度。這個不止六米,最起碼有八米吧,穿針的話能穿十幾根呢。記者:這是肯定能穿過去,這個沒問題。
  • 素食文化:和尚刀法驚世超絕 文思豆腐千絲萬縷
    (圖片來源:moshanwang)  自淮南王劉安創製豆腐以來,豆腐一直是古來諸多傳世佳餚中的主要食材,酷愛豆腐的名人從古自今亦不曾少過,以豆腐為主的素菜中,頗具名氣的,要算被袁枚列入其《隨園食單》中的「文思豆腐」了。「文思豆腐」是淮揚地區的一款傳統名菜,始於清代,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它是清幹隆年間,揚州天寧寺的文思和尚所創。
  • 瑞士有瑞士軍刀、揚州有揚州三把刀
    春夏秋冬蹉跎了時間2500年的歲月就在這些老巷子裡慢慢流轉……記得過去網上有這麼一個說法:為什麼飛機、火車安檢的時候,刀具不讓帶,但為什麼瑞士軍刀就可以呢所以一提到瑞士,即使一個沒有去過瑞士的人也會聯想到瑞士手錶和瑞士軍刀,由此可見,瑞士軍刀的名氣之大;而一提到揚州,人們馬上想到的是「煙花三月下揚州」、是「二十四橋明月夜」、「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想的是揚州的美食—蟹粉獅子頭、文絲豆腐、大煮乾絲……而對於揚州名聞天下的—
  • 「豆腐」的「高級玩法」,日本穿針,杜拜灑金箔,看到中國:賣出天價...
    你喜歡豆腐嗎?你知道多少種豆腐?今天,讓我們來看看不同國家是怎麼玩豆腐的。,把一整塊豆腐切成了圖片中絲狀,像這樣的豆腐沒有辦法直接放在外面,需要放在盛滿了水的盆中,因為豆腐被切的太細,可以穿針,一不小心就會散成一坨泥,只有在水中才可以看到它盛開的樣子,這刀工我服。
  • 28歲淮揚菜國宴大師,僅用3分鐘就把豆腐切成細絲,刀工令人嘆服
    文思豆腐,以前在《舌尖上的中國》節目裡看過,甚是驚嘆!這道風靡全國的江蘇傳統名菜,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內涵豐富,最大的亮點是在奇妙精湛的「刀工」。一塊家常豆腐,經過廚師快刀勻切,變成細如牛毛的豆腐絲,且每條大小均勻,實在令人不可思議。
  • 同樣是豆腐,日本可穿針,杜拜灑金箔,看到中國這豆腐要漲價
    你愛吃豆腐嗎?豆腐的做法你知道幾種呢?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下不同國家都是如何花式玩豆腐。先來看一下日本做豆腐,日本是一個很喜歡料理的國家,當然啦,這都是因為中國對他們歷史文化的影響,日本切豆腐很厲害,把一整塊豆腐切成了圖片中絲狀,像這樣的豆腐沒有辦法直接放在外面,需要放在盛滿了水的盆中,因為豆腐被切的太細,可以穿針,一不小心就會散成一坨泥,只有在水中才可以看到它盛開的樣子,這刀工我服。
  • 文思豆腐——素菜葷做的新派菜
    相傳劉安對長生不老之術非常痴迷,在一次煉丹中偶然把黃豆汁和石膏弄到了一起,結果意外地點出了豆腐在國外,豆腐基本被認為是中餐的代表,很多外國餐館都少不了麻婆豆腐這道菜。但是,不管是麻婆豆腐還是蟹粉豆腐,抑或小蔥拌豆腐,都是把豆腐切成小塊兒做菜,基本上沒有誰會把豆腐切成細絲。
  • 中國飲食文化之體現——文思豆腐,細如髮絲,刀功驚呆老外
    我們國家有八大菜系,而揚州便是淮揚菜的發源地。現在我國的國宴主要是以淮揚菜為主,而在國宴之中有一道將食材的作用發揮到極致的菜餚,它便是文思豆腐。文思豆腐的主要食材是南豆腐,因為這一類豆腐更加的軟糯,更加的有韌性,在煮的時候比較容易散開,搭配木耳,金針菇等配料共同製作而成,所製成的湯汁更是異常的鮮美。在切豆腐的時候,要將上面的老皮去掉,留下最為軟嫩的部分。
  • 素食文化:和尚刀法驚世超絕 文思豆腐千絲萬縷
    (圖片來源:moshanwang)  自淮南王劉安創製豆腐以來,豆腐一直是古來諸多傳世佳餚中的主要食材,酷愛豆腐的名人從古自今亦不曾少過,以豆腐為主的素菜中,頗具名氣的,要算被袁枚列入其《隨園食單》中的「文思豆腐」了。「文思豆腐」是淮揚地區的一款傳統名菜,始於清代,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它是清幹隆年間,揚州天寧寺的文思和尚所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