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朝陽
4月8日,一個讓許多人永遠記住的日子,已經封禁了76天的武漢,終於在凌晨解封。被困在武漢的人們,志願者終於能如願以償離開武漢,可以回到久違的家。
而在武漢解封前,支援湖北的醫護人員,在完成任務後,已經撤離回歸。這本是件值得慶賀的事情,奮戰在一線一個多月,終於可以回家了。
離家只有短短的一個多月,就像離開了一個世紀,幾經生死才能平安回家。
張靜靜就是第一批跟隨著醫療隊離開的護師,回到山東濟南後,按照規定她在4月4日隔離期滿可以回家,她準備在在5日上午返家看望孩子。
丈夫遠在外國支援,家中只有一個5歲的孩子,她迫切想回家抱抱孩子與父母。
誰曾想,離家僅有一步的張靜靜,還沒來得及與孩子相見,就被送進了急救室,最後心跳驟然停止,留下幼小的孩子,年邁的父母,還有深愛的丈夫,永遠地離開了!
歲月確實殘酷,張牙舞爪;命運的確無常,面露兇光。幾個小時前,還在想,等著援外的丈夫歸國,就能一家團聚,沒想到,幾個小時後,卻天人兩隔。
張靜靜中第一批支援湖北的醫護人員,在1月25日,她主動申請去湖北,而她的丈夫還在非洲支援,家中還有一個僅有5歲的孩子,年邁的父母,可她還是義無反顧地去了湖北黃岡。
蕭楚女說:人生應該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張靜靜甘願舍小我為大家,去一線抗疫奮戰。
從1月26日啟程去湖北,到3月21日跟隨醫療隊返回濟南,將近2個月她都撲在醫院,張靜靜用自己的親生經歷,完全地詮釋了什麼是「白衣天使」,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甘於犧牲小我。
她用日記,記錄下了馳援黃岡的每一天,讓人欽佩和為之動容:
「我們最渴望的,就是患者的平安,我們最希望的,莫過於患者痊癒出院。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希望從今天開始我們聽到的都是好消息,希望陰霾消散,勝利來臨。
齊魯兒女,不辱使命,今天的主題是凱旋。
沒有不可治癒的傷痛,沒有不能結束的沉淪,所有失去的,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疾病與災難都會成為歲月的塵埃。今天,這裡沒有歇斯底裡的哭喊,沒有絕望與黑暗,春風吹開了這裡的櫻花,一樹又一樹盡連成蔽日的雲朵。而這裡,疾病肆虐過的冰冷土地下,是破土而出的春天。
新冠肺炎席捲了一個春節的安靜,它「張牙舞爪」,讓人慌張、恐懼甚至憂傷。但我們知道,所有的猖獗都將過去,在這道突如其來的黑暗裡,更多的光亮會照進來。
猶記得1月25日,庚子年的年初一,這個中國人心目中最該舉家團圓的日子,我們五個奔赴湖北黃岡的背影,決絕又有一些牽掛,我們這一去,前路艱險,家中尚有幼兒,且有年邁雙親。
在隔離病房內我們負責患者的治療護理,也負責患者的飲食起居,除了藥物的治療,我們病房一角盛放的是水果、牛奶、紙尿褲及生活用品,我們稱之為「愛心加油站」,我們希望患者可以增強營養、提高免疫,更早康復。」
張靜靜的家書中:「國家困難面前總得有人站出來!」讓人為之動容,她的抗疫日記,讓見者落淚。
她善待每個生命,然而,命運卻給她開了天大的玩笑,好運離她而去。明明在隔離期間,3次的核酸檢測都是陰性;明明已經可以回家抱抱可愛的孩子,生命卻給她一個迎頭痛擊。在5日早上7點心跳驟然停止,醫院全力搶救後,仍然在6日永遠地離開了。
曾經飛機上空姐姐不停對她說:「辛苦了」。她全程面帶笑容,告訴大家:「離家只有一步之遙,由於疫情例行不能接機,等隔離期滿,就能回家休息了。」
誰曾想,離家僅有一步,她卻再也沒機會回家了。
面對妻子的驟然離開,遠在國外的丈夫韓文濤一無所知,當時獅子山從5日至7日,全國封閉3天。當晚有人致電給他時,他顯得很驚訝,隨後表示希望國家能安排他回國:
「你們從哪裡得到的消息,我不知道啊。不知道國家能給我安排(回國)嗎?我非常想回去,國家能不能可憐可憐我?孩子沒人管,我還不在家,現在沒有國家部委出面,我走不了。」
聽到韓文濤這段話時,一向不怎麼感性的我,淚如雨下。愛人離開,自己卻不身邊的這種痛,我想沒有經歷過的人,無法感同身受有多麼的痛徹心扉。
病毒像一塊照妖鏡,有人用最樸實的善良,守護著患者;用最強大的內心,默默地守護著祖國母親。也有人,不聽勸告給國家添亂;也有人,盡發國難財。
疫情就像一塊人性的試金石,嘗盡人間百態,也看盡人間冷暖。
記得基辛格在《論中國》中有這樣一句話:中國,總是被他們最勇敢的人保護著!
2020年就像個魔幻一樣,存活在人們的心中。病毒殘酷地侵襲著我們的身體,但是這些平凡的英雄們,卻用自己微小的肩膀,替我們負重前行。
恰似張靜靜在抗疫時記中寫道:
「我們紮根於這個偉大的國度,無畏一切考驗的淬鍊,因為這是我們的夢想之地。
哪怕荊棘仍在,依然通向山頂,值得我們不停腳步,值得我們咬牙堅持。
願以吾輩之青春,守護這盛世之中華!」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一個個醫護人員用生命守護患者,他們不是英雄,卻勝似英雄。
張靜靜走了,但她應該活在我們的心中,就像白巖松說的:「我們應該記住張靜靜們。」
致敬,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