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大波波開始思春,雖然沒有像自己家小狗妞妞那樣整天抱著大腿那麼黏人,但……暖風燻得遊人醉,意淫之後思飽暖,這麼好的春天,大波波也一心想著撲進大自然,尋找美酒美食,還有故事。
於是,3月底的一天,大波波到山東鄒城——孟子故裡的大山裡,來了一次探蜜之旅。不是探秘,是聞著花香味兒探尋蜂蜜之旅。
此次探蜜之旅,完全顛覆了我腦海中印了整整30多年超市中那些黃橙橙呆傻蒙楞的蜂蜜的形象——我靠!老子這些年吃過的到底是蜜還是糖?為什麼我眼前見到的蜂蜜跟超市裡擺著的完全不是一個樣子?難道這些年老子的眼睛都瞎了嗎?
真正的蜂蜜,竟然是這樣子的……
是這樣的……
完全顛覆了我對蜂蜜的印象啊。
晶瑩得就像一塊融化了的玉石。
在鄒城我才知道,原來剛剛從蜂箱裡搖出來的蜂蜜,根本不是超市裡那種「黃臉婆」的樣子。根據搖蜜時間的不同,比如產蜜後三五天時間裡搖出來的蜂蜜,晶瑩透亮,色澤較淺;而十幾天甚至更長時間搖出的蜂蜜,因為糖分的增多,會形成半結晶甚至結晶的狀態,裝在古代農村盛水的大瓷缸裡,稠稠的就像是酸奶,需要用舀子舀進瓶裡。
隨著季節和花朵的綻放,油菜蜜、棗花蜜、槐花蜜、荊條蜜、百花蜜依次出現,不同的蜜種顏色各有不同,但都非常清澈,就像一塊融化了的玉石。剛搖出來的蜂蜜吃到嘴裡,入口是糯的,先是一股甜味,甜味過後,微微有點酸,然後嘴裡回味著一股花香,久久不散。而超市裡的蜂蜜,入口很甜,吃完之後感覺更甜,甜得齁人,感覺自己都快變成一隻蝙蝠了。
那這些蜂蜜是從哪兒來的呢……
LONG LONG AGO,狼狼餓狗啊……在很久很久以前,鄒城出了孟子,但是這裡除了特產亞聖文化這種精神財富,還生產一種物質財富,那就是煤炭。著名的兗礦集團就在鄒城。
好幾代煤礦工人在當地生活著,日日夜夜與煤炭打交道,於是一些人染上了塵肺病,還有一些礦工雖然沒那麼嚴重,但肺部也受到損傷,終日咳咳咳,而蜂蜜是最好的潤肺食物。時間久了,鄒城就成了一個集中的養蜂地。
範家是鄒城一個兩代養蜂的家庭。老範幼年喪父,50年前,還是少年的老範帶著老娘一路要飯逃荒來到鄒城,想不到意外與蜜蜂結下了一輩子的緣分。50年了,老範數不過來自己生產了多少蜂蜜,這些蜜大多供應給了當地的煤礦工人,那些礦工從黑洞洞的井下上來,喝上一碗甜絲絲清澄澄的蜂蜜香油水,那種感覺,不只是潤肺,只怕心裡也會有一絲溫暖和滋潤吧。
老範始終堅守,這些蜂蜜,絕不能摻假,因為它要供給的是一個個已經有些發黑和粗糙的肺,是一個個常年生活在黑暗井下的生命,以及這些生命背後那一個個脆弱卻又充滿期盼的家庭。
老範在鄒城有一個門頭,屋子不大,乾淨整潔,每天來買蜜的人絡繹不絕,當地的煤礦、銀行、藥廠更是大批量從他這兒買蜜。為什麼?「蜜好人更好,老範實在!」老範給人家裝蜜,拿著勺子使勁往裡塞,說是一斤裝,但要是過秤卻最少一斤一兩。老範說起來最自豪的,就是他養蜂將近50年,從來沒有人因為蜜的質量、斤兩找回來過,一個都沒有!
3月底,大波波去的那天,老範一瘸一拐來到小區前面的空地,那裡一溜擺著十幾隻蜂箱,外面烏泱泱飛得全是蜜蜂,蜂進蜂出,好不熱鬧。
開箱的時候,老範先點上一支煙,狠狠地抽一口,然後打開蜂箱,噴一口煙,好奇怪啊,密密麻麻的小蜜蜂竟然都乖乖地趴在那裡,不亂飛,不蜇人。
「煙的味道能讓蜜蜂安靜下來,所以每次打開蜂箱前,我爸爸都要抽菸噴煙,夏天忙的時候,光這一個蜂箱一口煙地抽下來,就能抽得他頭暈半天。」女兒小蘋在旁邊心疼地說。
老範打開蜂箱,拿出一塊塊爬滿蜜蜂的蜂巢給大波波看,晶瑩透亮的蜂蜜流淌下來,那叫一個香味撲鼻啊。
大波波心驚肉跳地站在老範旁邊,手足無措如同木偶——老範有個習慣,堅決不戴防護面罩,幾十年了都不戴,他和蜜蜂從來都是真誠相對,你真誠對我,我也絕不戴著面具對你,這表達了老範對蜜蜂的一種尊重,咱哥倆平等——老範叔,大波波可是第一次來,內心裡是非常尊重這些長著翅膀屁股上帶著針的蜜蜂大姐的,問題是它們知道大波波內心快要溢出來的尊敬不?
(可愛的小蜜蜂……其實是秀手的,猜猜是誰的?)
心驚肉跳地站了好一會……蜜蜂竟然沒蜇我,好人啊,看來蜜蜂都知道大波波品德高尚,絕不是外面那些招蜂引蝶的妖豔賤貨。
倒是一同去的一哥們,早上起來臭美,洗了洗頭髮,結果就杯具了,帶著香味的頭髮和花香不同,容易刺激蜜蜂……於是,好幾隻蜜蜂前赴後繼地鑽進他的頭髮,跟他親密接觸。老範趕緊幫著哥們去逮,結果蜜蜂在老範手上扎了一下,就犧牲了。
那是一雙布滿了各種針扎一樣傷痕的大手,其中有一節手指已經彎曲了——這是50年養蜂在老範手上留下的痕跡。這隻蜜蜂的針——一根細細的小小的黑刺還留在老範手上,可老範竟不忍拔去。「蜜蜂扎了我,他自己的命也沒了,這個小東西,不容易啊。」
有一次,女兒小蘋在電視上看到一檔養蜂節目,記者在養蜂人身上塗滿蜂蜜,然後蜜蜂一層一層地落到養蜂人身上,場面很震撼。
小蘋撇撇嘴,這點伎倆,對他們養蜂人來說,根本不算啥。她就回去跟老爸說,「你也上上電視吧,讓蜜蜂也撲到你身上,給他們看看。」
想不到老範直接怒了:「我是養蜂的,我賣的是蜂蜜,靠的是質量,不是耍猴的。」
旁邊,跟他們一起養蜂的合作社的叔叔大爺們,也一個勁搖頭,「小蘋啊,你這在外面都學了些啥呀?養蜂就好好地養蜂,賣蜜就好好地賣蜜。整那些花哨沒用的東西幹啥?」
在世代養蜂人的心裡,蜜蜂是他們的朋友,是他們的衣食父母,也是他們的人生哲理老師。
春暖花開了,老範叔也要帶著他的蜜蜂們進山採槐花蜜去了,據說那是鄒城東郊的一個大林場,山清水秀,還有過去的老村子、老建築,有沒有人想和大波波一塊去,親手搖出2017年第一份蜜?後臺告訴我或者留言,我們一起去探蜜吧!
—vo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