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咖啡品牌瑞幸要用「無限場景」超越星巴克的「第三空間」,有點意思

2020-12-12 華夏經緯網

  文/妮珈木

  5月8日,最近幾個月在國內一二線城市爆紅的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在北京宣布,已完成門店布局525家,經過4個月產品、流程和運營體系的磨合,今天宣布正式營業。瑞幸咖啡還透露,試營業期間累計完成訂單約300萬單、銷售咖啡約500萬杯,服務用戶超過130萬。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成立半年多,就通過網際網路打法成為傳統咖啡行業「異類」,並引起一二線城市坊間持續熱議的「小藍杯」luckin coffee,這次首次對外全面解析了其商業模式和品牌戰略——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新零售方式覆蓋「無限場景」(Any Moment),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咖啡選擇。

  星巴克 「第三空間」VS 瑞幸luckin coffee「無限場景」

  誰都知道,全球咖啡巨頭星巴克能在全球得以成功的一個重要標籤是,其創始人舒爾茨將星巴克定位為除了家裡和辦公室以外的「第三空間」。作為「家裡前廊的延伸」,人們可以無拘無束地在星巴克相約。也正是這個「第三空間」,使得星巴克確立了現代咖啡館的定義,也成就其成為全球咖啡巨頭。

  但是,咖啡只能在咖啡館這個「第三空間」場景下喝麼?瑞幸luckin coffee這次拋出的「無限場景」品牌戰略,有些「破壞性」的創新意味,很值得琢磨。

  根據該戰略,瑞幸咖啡將開設不同類型的門店來滿足用戶多元化的場景需求,其中,有滿足用戶線下社交需求的旗艦店(Elite)和悠享店(Relax),也有快速自提、服務商務人群的快取店(Pickup),還有滿足客戶外送需求的外賣廚房店(Kitchen)。通過四類差異化門店的布局,luckin coffee實現對咖啡廳、辦公室、校園、機場、車站、加油站等無限場景(Any Moment)的全方位覆蓋。

  這意味著,這個剛剛出來就要單挑「星巴克」的國民新品牌luckin coffee在經營理念上,確實爆出一個新突破。喝咖啡這件事,不只在「第三空間」的咖啡館,任何一個你想喝咖啡的地方,都是你的咖啡館。

  瑞幸luckin coffee 會成為中國式咖啡文化布道者?

  在中國談咖啡文化,仿佛還只是「星巴克」這類咖啡巨頭的權利,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星巴克門店裡的顧客變得越來越多,環境也愈發嘈雜。仿佛還在幾年前,星巴克裡還是那些「小資」們的專屬場地,聽著愜意的音樂,或辦公,或商務會談,或朋友小聚,總是瀰漫著輕鬆自在的氛圍,而如今在很多門店尤其是坐落大型商場內的星巴克裡,父輩阿姨們甚至是瘋跑的、睡覺的小孩子們也屢見不鮮。

  這一方面是咖啡廳提供了絕佳的休閒場所,同時店內提供的三明治、點心等咖啡周邊產品成為下午茶的優先選擇,而更為深層的原因,恐怕仍與咖啡文化的缺失密不可分。咖啡館是一個什麼樣的空間?咖啡帶來的體驗僅僅局限在咖啡館麼?

  如何向職場人群和年輕一代的消費者推廣普及中國式的咖啡文化,luckin coffee的做法可圈可點。

  在代言人的選擇上,luckin coffee選擇了極具全民喜愛「質感」的湯唯與張震,他們憑藉著專業的演技與自律,幾乎沒有槽點,在年輕群體尤其是白領階層中口碑極高,為luckin coffee構建了高端與知性的調調。

  在品牌的推廣階段,luckin coffee以咖啡為紐帶,在朋友圈中玩起了「裂變效應」。在註冊就能獲得一杯免費咖啡後,瑞幸咖啡鼓勵用戶推薦好友註冊,再獲取一杯咖啡,同時還有「買二送一,買五送五」 的活動。

  當然,這是非常網際網路方式的營銷手段,但同時,不失為一種文化的傳遞。幾年前,一則《與其刪他好友,不如約他喝咖啡》的帖子火爆網絡,澳洲小夥和Facebook好友喝咖啡建立友誼的故事令人津津樂道。設想一下,當部門會議、同事閒聊甚至是與隔壁同事還不太熟悉的時候,彼此拼團買咖啡,獲得更優惠的咖啡的同時,也將同事關係變得更近一層,瑞幸咖啡逐漸成為社交的一種表達方式。

  可以預料的是,在luckin coffee四大差異化門店大規模建成之後,luckin coffee所營造的咖啡文化或將變得更凸顯:充滿文化IP和設計感的大店內適合商務約訪,或許聊出了一樁好生意;一大早,上班路上的白領,就近在公司樓下快取店(PICKUP)點一個「小藍杯」,用咖啡香氣,喚醒一個精力飽滿的工作日;咖啡愛好者則可以在廣泛分布的luckin coffe外賣廚房店外賣一杯「小藍杯」,在家裡或公園裡分享對不同口味咖啡的感受,這可比在嘈雜的環境下對話有情調得多。

  依託網際網路打法,快遞物流和線上線下一體化新零售的後發優勢,這個新品牌才成立幾個月就摸索到一個被咖啡巨頭忽視的「更多消費場景」,確定一個新品牌和消費者的無限連結。這可能比其宣布在半年裡開出500家咖啡館更令人吃驚。

  未來的生活圖景將由場景定義,未來的商業生態也由場景搭建。從星巴克「第三空間」突破,確立「無限場景」。從商業模式角度,luckin coffee顯示出了具有顛覆巨頭的氣質和能力。

  據說,面對極速擴張的新對手luckin coffee,已經把中國定義為全球第二大市場,也要在近年開始急行軍擴張的「星巴克」也有點焦慮。畢竟,網際網路新兵掀翻傳統行業巨頭的商業案例在目前的中國市場屢見不鮮。

  一個客觀事實是,消費升級,與全球生活方式接軌,咖啡在中國市場發展潛力無限。但,競爭和生存壓力也一直存在。有數據顯示,在全國咖啡門店快速開張的同時,2016年咖啡館的淨閉店率仍然較高,達到13.5%(飲品行業數據報告)。

  所以,在luckin coffee急速擴張的同時,如何保證順暢運營,實現標準化管理,保持一如既往的品質,不僅僅需要雄厚的資本實力。是一時爆款還是中國版星巴克, 現在甚至還未滿一周歲的luckin coffee要將這個充滿想像空間的「無限場景」商業藍圖落地,才剛剛開始,確也是非常值得行業內關注。

來源:號外財經網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與華夏經緯網無關。華夏經緯網不對文章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責任編輯:侯哲

相關焦點

  • luckincoffeeCEO錢治亞:做大於「第三空間」的「無限場景」咖啡
    5月8日,新晉「網藍」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在國家會議中心對外宣布,首批525家門店試運營結束正式開業。與星巴克將咖啡作為「第三空間」的社交產品不同,瑞幸要滿足辦公、休閒、聚會、社交等「無限場景」咖啡需求。
  • 瑞幸咖啡在華門店數超越星巴克:然後呢?
    瑞幸會讓更多不喝咖啡的人,嘗試喝咖啡,或者將喝咖啡頻次低的人提高消費頻次,也在一定程度上幫星巴克在內的咖啡行業培養更多消費者形成喝咖啡習慣。瑞幸「超越星巴克」的口號喊得著實響亮,現階段來看難免名不副實。星巴克賣的不僅僅是單純咖啡飲品,還有「第三空間」的整體,情感、服務和氛圍都集中在店裡,也就是所謂的「情懷」。
  • 誓要碾壓星巴克的瑞幸咖啡,能進行場景變現嗎?
    而從它誕生伊始,就一直宣稱要對標的星巴克,這個全球第一大咖啡連鎖品牌,則用了17年,才在中國完成2千門店的布局。瘋狂的市場覆蓋,也讓瑞幸備受爭議。對標星巴克?步ofo後塵?越來越多的質疑中,不過是落入了瑞幸所設計的另一個蠱中。星巴克不是對手?對手不是星巴克!自始至終,瑞幸和星巴克就沒有在一個跑道上,此事無關孰優孰劣。
  • 瑞幸奇襲星巴克,探索咖啡新道路!
    最近幾個月裡,一款叫做「瑞幸」的網紅咖啡橫空出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現在你能注意到的各個角落,朋友圈、電梯廣告、寫字樓裡,到處都有它的身影。細看的話,你會發現這款咖啡確實是誠意滿滿,下足了功夫。新創品牌通過直接挑戰行業老大,建立自己的品牌影響力,瑞幸咖啡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 被誤解的瑞幸咖啡
    有人說如果你想超越一匹馬,那麼你需要一匹更快的馬,但如果你想超越所有的馬,那麼你就需要一輛汽車。以當下的輿論風向而言,對於瑞幸的質疑無非集中在其燒錢擴展、咖啡品質等方面,但客觀而言並沒有論及核心:瑞幸咖啡到底會進化成什麼樣?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幾個數據。
  • 瑞幸「驚醒」星巴克,咖啡走出咖啡館
    鑑於此,虎嗅擬在歲末年初推出一系列文章,回顧總結2019年大消費賽道的熱點與趨勢,本文為第三篇。在2020年到來之前,瑞幸在中國的門店數超過了星巴克。據美國數據公司Thinknum的統計,截止2019年12月16日,瑞幸咖啡在中國的門店數量達到4910家,與星巴克同期的門店數相比,多了600家。
  • 瑞幸咖啡這樣介紹自己的未來,星巴克的粉絲如此評價……
    瑞幸自稱前期投入超過10億元、可以維持較長的補貼,但如果10億元花完了、如果資本市場不願意為補貼買單,再用什麼贏得市場呢? 對於這個問題,錢治亞認為一旦養成消費習慣,不僅賣咖啡可以賺錢,賣咖啡所創造的連結也有價值。她說,相較於傳統咖啡品牌的「社交空間」,瑞幸咖啡更強調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滿足客戶各種場景的需求,所以瑞幸提出了「無限場景(Any Moment)」的品牌戰略。
  • 瑞幸「驚醒」星巴克,咖啡走出咖啡館-虎嗅網
    鑑於此,虎嗅擬在歲末年初推出一系列文章,回顧總結2019年大消費賽道的熱點與趨勢,本文為第三篇。  在2020年到來之前,瑞幸在中國的門店數超過了星巴克。 據美國數據公司Thinknum的統計,截止2019年12月16日,瑞幸咖啡在中國的門店數量達到4910家,與星巴克同期的門店數相比,多了600家。
  • 瑞幸咖啡繼續「叫板」星巴克 「小藍杯」改變了什麼
    過去1年,從零起步的「小藍杯」瑞幸咖啡迅速完成了2000多家門店的布局,並宣布今年門店數量將增至4500家,志在「超越星巴克」成為中國最大連鎖咖啡企業;不過,「綠色雙尾美人魚」星巴克擁有深耕行業40多年、在華發展超過20年的積澱,瑞幸的趕超註定不會是一片坦途。春節期間,星巴克CEO凱文·詹森放言「瑞幸咖啡2019年不太可能超越星巴克」。
  • 星巴克中國組織架構調整,要向瑞幸咖啡學習?
    一是在咖啡市場新常態下所做的市場應對,目的是為了提升星巴克中國的市場競爭力。2019年5月17日,瑞幸咖啡在納斯卡克上市,此時距瑞幸2018年初的首次上線運營才剛剛過去1年半的時間。驚人的「瑞幸速度」,無疑給星巴克帶來了巨大競爭壓力。
  • 瑞幸咖啡大肆挖腳星巴克員工
    攜帶10億資本入局的瑞幸咖啡正瘋狂燒錢和擴張,5月8日,有接近瑞幸及星巴克兩家公司的業內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瑞幸大約已挖腳了星巴克北京市場約1/7的員工,部分高端手衝咖啡門店甚至挖走了近1/4員工。其中部分重要崗位開出了星巴克同崗位的3倍薪水。同一時間,瑞幸咖啡在北京召開了「無限場景」品牌戰略發布會,宣布品牌願景和公司定位。
  • 咖啡惡戰進行時:挑釁完星巴克,瑞幸咖啡下一步想做什麼?
    一方面,瑞幸咖啡最近全面提升了輕食地位,至今年年底消費者都能五折購買,看樣子要把補貼進行到底;另一方面,星巴克與餓了麼合作,即將推出外賣服務;再另外,連咖啡通過口袋咖啡店等小程序設計,把微信社交玩的可圈可點。咖啡惡戰又要開始了,不過本文主要說瑞幸咖啡。
  • 星巴克「由衷」的感謝瑞幸
    但是正因為高舉高打,打得早於它創業兩年的連咖啡,非常難受。不得不跟進瑞幸,開始在營銷補貼,社交拉新,網點拓展方面,大幅度投入資金。可是,瑞幸是全方位高調。是在門店擴張、用戶補貼、餐食開發等各種方面高調。連咖啡的投資人可能被2018年的瑞幸嚇到了,開始有點覺得連咖啡打不過瑞幸,也不再追加對其後續的投資。連咖啡本是個有點「小而美」的佛系公司,2018年還一度宣布盈利。
  • 當瑞幸「咖啡的小世界」遇上星巴克「全世界的咖啡」
    瑞幸咖啡+騰訊VS星巴克+餓了麼,合作深度決定競爭力瑞幸從進入咖啡市場開始,主打的就是性價比。目前,瑞幸主要咖啡品類價格比星巴克要便宜一半左右,目前在力爭進入輕食領域的過程中,同樣以大幅度的折扣為主要促銷手段。而這些價格優勢簡而言之,就是燒錢方式搶市場。
  • 星巴克、瑞幸、連咖啡,在新零售三岔路口分道揚鑣
    似乎是感應到了什麼,早先嚷嚷著要舉報星巴克壟斷的瑞幸竟先發制人,先一天公布了要進軍輕食市場的戰略。另一邊,曾經為星巴克、Costa做過配送服務的連咖啡也在1號上線了微信小程序「口袋咖啡館」,誓死要玩出不一樣的新零售。這三者可謂是愛恨糾葛,有點剪不斷理還亂的感覺。
  • 疫情之下的咖啡行業:瑞幸的溫度與星巴克的距離
    最直觀的就是在疫情發生後,國內咖啡行業的兩大品牌瑞幸和星巴克都被迫關閉了其在武漢地區的門店。星巴克甚至關閉了在中國市場半數的2000多家門店。 也希望我們能借瑞幸的一杯咖啡,向所有的醫生、護士以及消防戰士們說一聲:您辛苦啦! 瑞幸的溫度感與星巴克的距離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攜10億入場,5個月開525家線下店,瑞幸咖啡要幹掉星巴克?
    導語:攜10億入場,半年擴張13個城市、5個月開525家線下店,瑞幸咖啡要幹掉星巴克?攜10億入場,揚言要「幹掉」星巴克定位為中國人的高品質商業咖啡,瑞幸咖啡自入場以來便被外界貼上了要「幹掉」星巴克的標籤,而錢治亞在發布會上也坦言,「超越星巴克,確實是我們這個團隊創業的目標。人總是要有理想的,萬一實現了呢?」
  • 「小藍杯」背後的男人:2019年要超越「星巴克」 憑什麼?
    昨天,和瑞幸咖啡董事長陸正耀一起午餐。就是1月3日宣布2019年要在中國再開2500家門店,在門店和杯量上要超越星巴克在中國規模的「小藍杯」的天使投資人和現在的董事長。   換句話說,人人都認為瑞幸要再造一個咖啡巨頭星巴克,但瑞幸其實暗暗瞄著另外一個萬億美元市值楷模的打法——電商巨頭「亞馬遜」。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判斷?   在午餐時,陸正耀透露了瑞幸咖啡「超越」星巴克野心夢想的壁壘是什麼?
  • 星巴克「由衷」地感謝瑞幸
    但是正因為高舉高打,打得早於它創業兩年的連咖啡,非常難受。不得不跟進瑞幸,開始在營銷補貼,社交拉新,網點拓展方面,大幅度投入資金。 而且,瑞幸是全方位高調。是在門店擴張、用戶補貼、餐食開發等各種方面高調。連咖啡的投資人可能被2018年的瑞幸嚇到了,開始有點覺得連咖啡打不過瑞幸,也不再追加對其後續的投資。
  • 2018年淨虧16.2億元,瑞幸咖啡急速赴美IPO:目標是年內超越星巴克!
    按照瑞幸年初官宣的「小目標」,2019全年將新建2500家門店、年底總數超4500家,要在門店和杯量上全面超越星巴克。 她創立的瑞幸咖啡用一年的時間對星巴克進行破壞性創新,建立了2000多家門店,成功的在過去20年中國咖啡市場一超多強的局面下殺出了一條生路,為沉悶的2018年中國商業注入了活力,也為中國企業創造了一個學習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