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齊國和魯國爭奪管仲,管仲命大;人才?天運?

2020-12-25 騰訊網

文∣閒時翻書君(原創文字,拒絕轉載,歡迎關注)

春秋時,小白即位為齊桓公,欲殺管仲,以報一箭之仇。管仲的好友鮑叔牙力薦管仲,勸齊桓公說,若要稱霸天下,非管仲不能輔助。

那時,管仲已逃到魯國避難,齊桓公也已興兵攻魯。

但很明顯,一來齊桓公很相信與他從患難走向輝煌的鮑叔牙;二來稱霸天下這個大餅太香。總之,齊桓公改變了報復管仲的想法。

齊國派使者來到魯國,向魯國國君說明:齊國出兵,並非與魯國為敵,只不過是想要管仲一人而已。如果魯莊公能交出一人,則可免兩國刀兵。

天下知道管仲才能的人,不止鮑叔牙一人。魯國這邊的施伯,將一切看得明白。

施伯想魯莊公進言:「齊國哪裡是要殺管仲,那是想得到這個人才。如果管仲為齊國重用,就會成為魯國的大禍患,不如就此殺了管仲,將屍體交與齊國。」

魯莊公認為妥當。但齊國的使者知道了,趕緊和魯莊公來了一場遊說:「齊君最討厭管仲,非親手殺了他不能解恨。如果魯國交給齊國的是屍體,等於沒有交還齊君想要的東西,這樣,魯國還是得罪了齊國。」

無奈,魯國只好將管仲綁好,用囚車押往齊國。

這邊管仲也是把利害關係看得明白,他心裡擔心魯君反悔,派人追殺,只想著能快一點到達齊國。

這個兩個國家爭奪的聰明人對趕路的車夫說:「我來給你唱歌,你來和我節拍吧。」

一路上,管仲就挑那些輕快、振奮的歌曲,車夫聽了,也不覺得疲倦,快馬加鞭,最終平安地到達了齊國。

閒時翻書君:

這則故事取材於明代馮夢龍的《智囊全集》。

讀罷,感嘆:哪怕再聰明的人,他的命運也不是能夠由自己來掌控的。

如果沒有鮑叔牙,齊桓公就是管仲生存的最大敵人,為了報仇,齊桓公能以一國之力,強加戰爭於魯國。

如果齊國的使者沒有那麼機警,依智謀之士的策略,齊桓公只會得到一具屍體。

而在沒有得到施展才華的舞臺之前,管仲的智謀能發揮作用的地方,僅僅是讓馬車夫走得快一點。

所以說,一個人要成事,才能固然是第一位的。但才能這種東西,既能成為一個人的運氣,也可以為他帶來厄運。

管仲要是平庸,當然不會閃耀在史書之中,但他也許能以平民的身份,默默無聞地過完一生。

所以,歷史就是一堆的巧合,再加上一點人的智慧。

管仲最終得到了大展拳腳的機會,這真是天時、地利、人和的造化啊。

——

讀故事的樂趣。相約,關注「閒時翻書君」。

相關焦點

  • 春秋首霸——齊桓公與管仲
    一年之內,齊國連喪兩位國君,齊國陷入內亂。齊襄公無子,給了逃亡在外的齊襄公的兩個弟弟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的機會。當時,公子糾在魯國,由管仲和召忽輔佐;公子小白在莒國,由鮑叔牙輔佐,同時還得到了在齊國國內極有權勢的國氏和高氏兩大家族的支持。
  • 王侯將相篇(一):春秋霸業的齊桓、管仲
    一、一箭之仇,以德報怨管仲最初是輔佐公子糾(公子小白齊桓公的競爭對手)的,公子糾因其母親是魯國人,而得以在魯國避亂並得以魯國支持,而魯國作為齊國的鄰國,在齊國內亂之際,就借兵擁立新君之事,有著天然的優勢,因此在公子糾與公子小白二人爭位初期,公子糾的優勢遠遠高於公子小白。齊前廢君公孫無知死後,二人便開始爭奪回國的先機。
  • 相管仲齊桓稱霸
    齊國是春秋時期比較重要的諸侯國,始封國君為大名鼎鼎的姜太公。姜太公封邦建國以來,煮鹽墾田,富甲一方。管仲和鮑叔牙都是齊國人,他們倆是好朋友。管仲輔佐公子糾,鮑叔牙輔佐公子小白。這時候的齊國國君是齊襄公,他總懷疑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這兩個弟弟要篡奪他的王位,就一直尋找機會要殺掉他們。這兩個公子聽到了風聲,就趕緊出逃到了自己的母舅之國,公子糾逃到了魯國,公子小白逃到了莒國。沒過多久,齊國發生內亂,昏庸的齊襄公被手下殺掉,他的弟弟公孫無知被立為國君。沒幾個月,公孫無知也被手下殺掉,齊國陷入一片混亂。
  • 管仲有大功於齊國,為何其子孫在齊國卻無一席之地?
    文|小河對岸管仲,是春秋時期齊國最為著名的國相,其輔佐齊桓公治理齊國,而使齊國國富民強,並使齊桓公成為公認的春秋第一位霸主。孔子曾說: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沒有管仲的話,我們將淪為蠻夷)。諸葛亮躬耕於隆中之時,亦常以管仲、樂毅自比。
  • 主政齊國,管仲在齊國宗廟內,一番論述很讓人感覺到驚奇
    試著還原一下當時的情形,管仲剛從囚車裡出來,雖然他在離開魯國時已經明白自己不會赴死,有可能在路上就開始考忠見到齊桓公應該提出自己的思路,但是他真的能在短短的時間之內,將一個如此清楚的齊國治國方略用語言而非文字的方式提交齊恆嗎?這顯然不大可能。(管子)只是後人整理的作品,如同後人所評那樣,「非一人之筆,非一時之書」。
  • 【名人百科】品性貪婪卻譽滿天下的「春秋第一相」——管仲
    於是,管仲和鮑叔牙分別輔佐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這樣,不管誰登位,兩個人都可以互相舉薦對方。 不久,齊國發生內亂,齊襄公被他的堂弟姜無知勾結大夫殺死,齊國貴族又殺死了姜無知,一時之間齊國沒了君主。而公子糾和公子小白一個躲在魯國,一個藏在莒國,誰先趕回齊國,誰就可以當上君主。
  • 管仲得遇鍾子期,此生值得
    在《史記》裡,管晏列傳第二,有管仲的原話,據說是鮑叔牙去世之後,管仲大慟,動情地對身邊人說起和鮑叔牙過往,翻譯過來是這樣的: 「我和鮑叔牙相識於微時,和鮑叔牙一起在南陽做生意,到分財利的時候,我給自己多分一點,鮑叔牙不以為我是一個貪婪的人,因為他知道我家裡貧困。
  • 2600年前,管仲一件衣服買魯國,美國重施故技,日本經濟至今低迷
    齊桓公問管仲:「我齊國與魯國、梁國相鄰,它們對我齊國就像良田外的稻穀、蜜蜂蜇人的毒尾,包在牙齒外的嘴唇。寡人為齊國千秋利,決意要滅了魯、梁二國。先生認為該怎麼做」?魯粱之民俗為綈。公服綈,令左右服之,民從而眼之。
  • 小白、管仲、鮑叔牙:高考作文題裡的恩怨
    齊襄公在位時,小白惟恐受其陷害,在鮑叔牙的幫助下出奔莒國,管仲則護送公子糾逃到魯國。管仲為了防止公子小白捷足先登,率領一隊人馬埋伏在莒國通往齊國的路上。等看到小白的車駕到來,管仲張弓搭箭,一箭射中小白。小白口吐鮮血,應聲倒下,似乎一命嗚呼。
  • 管仲是春秋時期最偉大的政治家,也是妓院的開山鼻祖
    那是的妓女和外國的性奴類似。在春秋初期,妓女已經開始出現,不過很少。管仲是做過生意的人,走南闖北,到過衛國、鄭國、楚國、魯國等地,那時候正是年輕,二十郎當歲上,經商路上難免有長夜難眠的時候,想找個女人很難。第一次,管仲到魯國做生意。在魯國,管仲基本上找不到任何娛樂項目,大街上多看女人兩眼都會被人指責。
  • 齊桓公、管仲和鮑叔牙,是什麼「神仙組合」?
    在春秋時代,有一個荒淫的國君——齊襄公。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齊襄公的兄弟糾和小白,避難別國。不出所料,齊襄公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而「弒君者」也沒蹦噠太久,就被殺了。齊淪為無主之國。國不可一日無君,糾和小白這對昔日兄弟,如今成了競爭對手。
  • 管仲、鮑叔牙、齊桓公這三人是什麼關係?為何會成為高考作文?
    這三個人都是春秋時期的著名人物,其中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而管仲和鮑叔牙則是輔佐他的兩位重要人物。在這裡需要先說一下故事背景,在春秋時期,周朝的勢力已經大不如從前,由於周朝的分封制,導致各諸侯國勢力漸起,各方諸侯都有了一爭天下,自立為王的打算,於是紛紛吞併小國,以壯大自己。
  • 管仲、鮑叔牙、齊桓公三人是什麼關係?為何會成為高考作文?
    對於歷史愛好者來說,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廣東地區的高考作文題目,如下: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別輔佐他們。管仲帶兵阻擊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帶鉤,小白裝死逃脫。後來小白即位為君,史稱齊桓公。鮑叔對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於是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
  • 齊桓公為報管仲射箭之仇,親自發動戰爭,卻成為史書經典
    因為周公要留在鎬京繼續輔佐周成王,便由其長子伯禽代為前往,取周公初封地「魯」的稱號建立魯國。在其後的歲月裡,魯國也不負周王室的厚望,通過歷代魯王的努力和對周邊領土的不斷蠶食逐漸壯大起來,成為周王室控制東邊諸國的重要力量。和魯國類似,作為後世戰國七雄之一、雄踞中原東方的齊國同樣源於周王室最早時期的一次封邦建國。
  • 春秋時期霸主:齊恆公與管仲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齊恆公可是赫赫有名的霸主,戰國七雄的第一人,親賢臣遠小人,終成天下霸業。齊恆公的成功和管仲卻是密不可分。周莊王十一年,齊襄公被公孫無知殺了,公孫無知作了國君。不久公孫無知也被殺,齊襄公兩個兒子小白(即齊恆公)和糾都想繼承你位,當時管仲輔佐的是糾,鮑叔牙輔佐小白,管仲和鮑叔牙是很好的朋友,管仲設計害小白沒有成功,最後貴人的幫助下小白(即齊恆公)登上了皇位,後管仲被魯國抓走,鮑叔牙勸說叫齊恆公把他救出來,齊恆公說:「管仲當初都要殺我。」
  • 古代妓院裡都供奉管仲為祖師爺,孔子和諸葛亮為何都很推崇管仲?
    怎麼也想不到今年的高考題會要求學生,從管仲的故事中受到啟發,寫一篇800字的作文。可憐的孩子們,他們知道孔子曾經說過:「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也知道司馬遷認為管仲「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更記得《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之莫之許也。」
  • 山西高考作文,齊桓公和管仲、鮑叔牙的歷史故事
    今年山西(全國1卷)的高考作文是:閱讀「齊桓公和管仲」的歷史故事,結合個人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老貓今天帶大家回顧一下歷史上齊桓公和管仲的故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齊僖公有三個兒子,太子諸兒、公子糾和公子小白。
  • 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均有齊國,他的「孿生兄弟」魯國去哪了?
    可為何,春秋之時,齊為春秋五霸,戰國時期,齊也為戰國七雄,一直雄踞東方,威懾天下,存在感特別強,反觀魯國呢?似乎一直都是個打醬油般的存在,差別為何這麼大呢? 先看一個人,一個與兵聖孫武並稱,一個能從根本上,決定一個國家走向的人—吳起。
  • 高考作文:齊桓公、管仲、鮑叔牙,一段君臣際遇與摯友之交
    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周王室的尊嚴,同時會盟魯國也率先稱霸。歷史從此開始了春秋戰國的紛爭年代。而齊桓公的霸業,有賴者,管仲之力;管仲相齊,所賴者,鮑叔牙也。齊桓公雕像簡單看如上分析,齊國稱霸的功勞,應該直接算在管仲的身上,正如孔子所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
  • 春秋戰國之齊國(齊國稱霸下篇)
    先是大臣議會代表中的國子、高子暗中將討論議題議案送達到小白手中,小白立馬點齊人馬夥同其師傅鮑叔牙星夜從莒國往齊國趕。另一邊,同樣得到消息的公子糾,藉助魯國的勢力帶著大軍向齊國方向馬不停蹄,而且還兵分兩路,以管仲為首的一路大軍半路攔截公子小白。在管仲與小白大軍的廝殺過程中,管仲一箭射向小白,往往歷史就是這麼富有戲劇性和巧合,這一箭沒射中,只射中了小白的衣服,小白應聲倒地並順勢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