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閒時翻書君(原創文字,拒絕轉載,歡迎關注)
春秋時,小白即位為齊桓公,欲殺管仲,以報一箭之仇。管仲的好友鮑叔牙力薦管仲,勸齊桓公說,若要稱霸天下,非管仲不能輔助。
那時,管仲已逃到魯國避難,齊桓公也已興兵攻魯。
但很明顯,一來齊桓公很相信與他從患難走向輝煌的鮑叔牙;二來稱霸天下這個大餅太香。總之,齊桓公改變了報復管仲的想法。
齊國派使者來到魯國,向魯國國君說明:齊國出兵,並非與魯國為敵,只不過是想要管仲一人而已。如果魯莊公能交出一人,則可免兩國刀兵。
天下知道管仲才能的人,不止鮑叔牙一人。魯國這邊的施伯,將一切看得明白。
施伯想魯莊公進言:「齊國哪裡是要殺管仲,那是想得到這個人才。如果管仲為齊國重用,就會成為魯國的大禍患,不如就此殺了管仲,將屍體交與齊國。」
魯莊公認為妥當。但齊國的使者知道了,趕緊和魯莊公來了一場遊說:「齊君最討厭管仲,非親手殺了他不能解恨。如果魯國交給齊國的是屍體,等於沒有交還齊君想要的東西,這樣,魯國還是得罪了齊國。」
無奈,魯國只好將管仲綁好,用囚車押往齊國。
這邊管仲也是把利害關係看得明白,他心裡擔心魯君反悔,派人追殺,只想著能快一點到達齊國。
這個兩個國家爭奪的聰明人對趕路的車夫說:「我來給你唱歌,你來和我節拍吧。」
一路上,管仲就挑那些輕快、振奮的歌曲,車夫聽了,也不覺得疲倦,快馬加鞭,最終平安地到達了齊國。
閒時翻書君:
這則故事取材於明代馮夢龍的《智囊全集》。
讀罷,感嘆:哪怕再聰明的人,他的命運也不是能夠由自己來掌控的。
如果沒有鮑叔牙,齊桓公就是管仲生存的最大敵人,為了報仇,齊桓公能以一國之力,強加戰爭於魯國。
如果齊國的使者沒有那麼機警,依智謀之士的策略,齊桓公只會得到一具屍體。
而在沒有得到施展才華的舞臺之前,管仲的智謀能發揮作用的地方,僅僅是讓馬車夫走得快一點。
所以說,一個人要成事,才能固然是第一位的。但才能這種東西,既能成為一個人的運氣,也可以為他帶來厄運。
管仲要是平庸,當然不會閃耀在史書之中,但他也許能以平民的身份,默默無聞地過完一生。
所以,歷史就是一堆的巧合,再加上一點人的智慧。
管仲最終得到了大展拳腳的機會,這真是天時、地利、人和的造化啊。
——
讀故事的樂趣。相約,關注「閒時翻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