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南部的中越邊境線附近的大新縣,有一處自然風光秀美的地方,那就是著名的名仕田園風景區。2006年1月31日,記者隨中越邊境風情遊採風行團隊在結束首日北海之旅後於當晚趕回了南寧。
北海北部灣廣場(攝影:馮贛勇)
2月1日,記者一行從南寧出發向西二百公裡左右的大新縣駛去。一路上,擔任此次廣西中越邊境風情遊的導遊劉玉新是個極為熱情活潑的女同志。
南寧火車站(攝影:馮贛勇)
在行程中劉玉新不僅繪聲繪色地對所去的景點進行介紹,還教遊客們學說常用的越南話,例如你好、謝謝、再見等。為了減輕長途跋涉的遊客們的勞累,她還聲情並茂地為大家演唱《劉三姐》的插曲,並邀請遊客們對歌。這一切使整個旅途變得富有情趣,充滿了歡樂。
名仕田園風光(攝影:馮贛勇)
前往大新的道路不像去北海時一色的高速公路,只走了很短的一段高速後就下到了普通公路。之後就是穿越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中。但是道路兩旁的風光美景連綿不斷。人們向窗外眺望,奇峰聳立、雲霧飄沓、山影平湖、綠水梯田、紅棉翠竹、民居水車、小橋流水、參差錯落地點綴在山下,農夫在田園勞作,竹筏在小河穿行,這些動人的景色不時地映入人們的眼帘。難怪這裡的沿途景觀被稱為五百裡山水畫廊。
船遊畫廊行(攝影:馮贛勇)
中午時分,記者一行來到大新縣城用午餐。大新縣地處雲貴高原南緣,位於廣西西南部,與越南毗連,國境線長40餘公裡。境內翠山連綿,河溪交錯,山河秀美,氣候宜人,具有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特點。
小小竹排江中遊(攝影:馮贛勇)
劉玉新介紹說:大新縣旅遊資源豐富,全縣共有42個景點,其中國家特級景點1個,一級景點6個,二級景點15個,三級景點20個,形成一個環繞全縣的旅遊線路,既有旖旎的邊關景致,又有濃鬱的民族風情,形成了以純樸的山水田園風光和濃鬱的中越邊關民族風情為主的旅遊特色,開發前景十分廣闊。
秀水風光(攝影:馮贛勇)
如今的大新縣在主要景區都修建了遊覽步行道、碼頭,並開闢了多條旅遊路線。大新,這一塊地處邊陲、風景秀麗、物產豐富、名勝匯聚,充滿邊塞風情,已逐漸成為令人流連忘返的旅遊風光勝地,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海內外遊客。
體驗撐竹排(攝影:馮贛勇)
午飯後,遊客們首先來到距大新縣城約53公裡處的明仕田園風景區。目前這裡已成為國家一級景點。明仕河曲折盤旋,河兩岸層巒陳列,或群峰競秀,或峰林疏落,或平坦開闊,山清水秀,素有小桂林之稱。
名仕田園一角(攝影:馮贛勇)
尤其明仕橋一帶,翠竹繞岸,農舍點綴,獨木橋橫,稻穗搖曳,農夫荷鋤,牧童戲水,風光俊朗清逸,極富南國田園特色。
田園風光畫中遊(攝影:馮贛勇)
遊客在這裡紛紛乘坐竹排暢遊明仕河,盡享明仕田園的風光美景。竹排由壯族鄉民撐杆划水。竹排順流而下。船工有時興起,激情高亢地唱起悠揚動聽的壯族民歌。那歌聲縈繞在青山綠水之間,久久揮之不去。
記者在名仕田園(攝影:黃志國)
在長達兩公裡的水路上,有的遊客還要過船工的竹竿一試身手,可惜功夫著實不到家,不僅不見前行,還一味地在水中打轉。好的是重在參與,雖然竹排劃的差點,但卻換來了身心的愉悅。
青山綠水(攝影:馮贛勇)
明仕田園風光那美麗的山峰,明鏡似的小河,劃入天際的扁舟,滿灑的翠竹,綠油油的稻田,鄉土風味十足的水車、水渠與獨木橋等景色令人刻骨銘心。特別是泛舟河上,感受竹叢山峰藍天白雲的倒影如鏡,再襯以小橋流水,百鳥啼鳴,以及村舍中的雞鳴狗吠,真是一處極為難得的令人迷醉的田園風光。
山水倒影(攝影:馮贛勇)
離開明仕田園繼續驅車而行,沿途經黑水河、十九更、沙屯疊瀑、綠島行雲、十九更、碩龍鎮等就會抵達位於中越邊境的世界第二大跨國瀑布——德天瀑布,以及中越邊境的53號界碑。
好似小灕江(攝影:馮贛勇)
團隊乘坐的大巴車在經過碩龍鎮後不久,從骨屯村開始,公路開始同一條碧綠的河流婉轉並行,這段路長達十幾公裡。原來這就是被稱為歸春河的天然的中越界河。河的兩面分別為是越南和中國。
田園霧色(攝影:馮贛勇)
這條中越邊境界河之所以叫歸春河,是因為河的源頭髮端於中國境內的靖西縣,之後流經越南,再從越南的茶靈縣回流到中國大新縣的德天村,河水經過斷崖跌落即形成了現在的中國與越南的跨國大瀑布。瀑布在中國叫德天,而在越南則被稱為板約。
河對岸的越南(攝影:馮贛勇)
中越邊境風情遊團隊在結束了名仕田園採風後的第二站就是前往觀賞壯觀的德天大瀑布,記者一行也將領略廣西另一處獨特的自然風光美景。(圖文:馮贛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