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龍湖景區,位於上林縣西燕鎮大龍洞村,屬全國十大喀斯特溶巖水庫,集桂林灕江之奇秀、越南下龍灣之壯美於一身,是廣西三大山水旅遊名片之一,素有「中國下龍灣」的美譽。
大龍湖風景區由大龍湖與大龍巖洞兩部分組成。大龍湖建於1958年,是一個人造高山平湖,因傳說中的短尾龍「特屈」曾盤踞於此而得名。
大龍湖湖面碧水連天,波光粼粼,四周群山環抱,石峰並立,曲折迴環,青山倒影渾然一體。湖中有16個天然溶洞,其中最大的溶洞叫「大龍洞」,洞全長10多公裡,共有12層,洞中奇石怪巖形態各異,洞中流水潺潺,別有洞天。環顧大龍湖,四周群山環抱、峰巒疊嶂,峰頂銀裝素裹,森林密布、草場繁茂,山坡一片蔥綠,湖面碧波蕩漾,群山倒映湖中,山中有水,水中有山,藍天、白雲、青山與綠水渾然一體,湖光山色美不勝收。
金蓮湖景區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景區位於上林縣城的北面,距縣城8公裡,湖東面是鳳凰嶺,西面是美女山,地形地貌獨特,俯瞰整個景區,就像一個巨大的佛祖金蓮寶座一樣,層層山巒環抱一汪翠湖,堪稱「天垂寶蓋,地湧金蓮」,活靈活現,超凡神秘。
她是集人文、歷史和生態旅遊為一體的綜合旅遊景區,其風光秀麗,湖中群山、藍天、白雲、飛鳥倒映,攬勝之地競相綻放,是休閒旅遊的絕佳去處。
雲裡湖景區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位於上林縣大豐鎮雲裡村,距縣城3公裡,與來馬高速公路上林出口只有8公裡,路網暢通、交通便利。雲裡湖景區是一個多功能綜合性的旅遊區,其旅遊功能豐富多樣,主要建設內容有六大版塊,分別為:雲湖水岸娛樂區、城鄉一體示範區、特色農業示範區、休閒度假養生區、珍貴樹種博覽區、傳統文化祈福區。
雲裡湖景區特別之處在於它的光彩夜:夢幻燈光秀及水上音樂噴泉。燈光秀區沿路、沿水、沿樹散布著各色彩燈,爭奇鬥豔,流光溢彩的光影與山水田園相融,與蟲鳴蛙聲相伴,演繹出浪漫神奇的醉人景色。水上音樂噴泉位於湖濱中央,當音樂響起,水柱、水霧、水球等多變造型,結合五顏六色的彩光照明,時而波濤洶湧,時而婉約動人,水幕電影更是震撼人心。可謂「最憶依然雲裡湖」。
鼓鳴寨位於上林縣巷賢鎮長聯村古民莊,距南寧市區70公裡、上林縣城30公裡。地處大明山東麓,在海拔400-800米的山巒之間,綠林掩映,山湖環抱,四季如畫,古韻綿遠:春來,古屋溫潤、山花映湖;夏至,村晴翔鷺、湖灩山幽;秋臨,金稻韻古、湖澈林天;冬到,古落祥寧、湖山空靈,形成自然與時光交錯的山水畫卷。
鼓鳴寨曾經是古時通往桂北商貿的馬幫驛站,歷史源遠流長。壯族夯土民居臨湖錯落,集村、山、湖、島、草甸於一身。目前全莊民居158座,大部分為清代和民國時期修建,具有濃厚的嶺南風格,是廣西現存保護最好、規模最大的壯民族夯土建築古村落。在這裡,有青山環繞的生機,有清澈湖水的恬靜,有質樸醇善的人們,是一個田園牧歌般的世外桃源。
「滿目青草綠樹,一派文化之光。」上林縣禾田農耕文化園是以中國農耕文化為核心內涵,集農業景觀、休閒娛樂、健身、食住為一體的現代生態農業文化園區,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位於南寧市上林縣明澄大道旁,距縣城6公裡,距南寧市有80公裡。這裡溪水潺流、農田平整開闊、山塘河溝相間,一畦畦農業景觀參差錯落,一派綠意盎然,一切休閒風光無限好。
一碧萬頃的禾田農耕文化園,糅合生態農業景觀打造休閒觀光園風貌。園區內特色果樹種養示範區、小農耕園、七彩荷田、一品茶香館、特色農家餐館、自駕車營地等內容一應俱全,遊客可與農民一起參加和體驗各種農事活動,感受田園生活和回歸自然的喜悅。
霞客桃源景區是三裡·洋渡最核心和精華的部分,位於上林縣澄泰鄉下金莊,距離上林縣城12公裡。這裡山清水秀,碧水縈迴,群山翠竹倒影江心,奇峰競姿,巖洞各異,鐘乳石千姿百態,構成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田園畫卷;景區內田園風光優美,清水河蜿蜒曲折,嶺南特有的喀斯特地貌山青水秀,溶洞奇異,景觀姿態萬千,素有「小桂林」之美稱;清水河兩岸還有全國著名的唐碑、智城大廟等多處文化古蹟。
▲三裡·洋渡
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曾於崇禎十年(1637年)在霞客桃源景區一帶遊覽山、巖、洞、亭、閣等23處,歷時54天,是他旅行線路上逗留時間最久的地方,上林因此也成為「徐霞客最眷戀的地方」。
▲三裡·洋渡 清水河&匯水河
萬古茶園,又稱萬古茶場,是國家AAA級風景區,隸屬廣西農墾國有大明山農場,位於南寧市上林縣明亮鎮萬古村境內,距上林縣城12公裡,距南寧市78公裡。
「明山茶稱聖,上林味獨珍。」1956年3月,國家為安置轉業官兵建立的大明山茶場(現更名為大明山農場)萬古分場因種植茶葉而得名。園內種有金萱、金牡丹、福雲六號、龍井43等國家優良茶樹品種,是廣西農墾茶業集團主要生產基地之一,所生產的「大明山」牌系列茶葉產品是中國名牌農產品、廣西名牌產品。近千畝的高產有機茶園連片分布在大明山餘脈緩坡丘陵地帶,茶園內魚塘水庫環繞,茶色傳統民宿林立,周邊山林植被連綿,自然風光優美秀麗,空氣清爽怡人,生態環境極佳。萬古茶園既是「廣西烏龍茶之鄉」,又是「第八批國家有機茶栽培與綜合標準化示範區」。
內裡鄉村旅遊區位於上林縣大豐鎮雲裡村內裡莊,距離縣城4公裡,距來馬高速上林出口9公裡。內裡莊環境優美,水源充沛,民風純樸,村民善良好客,和睦而居,是南寧市城鄉統籌綜合示範村。
內裡鄉村旅遊區緊挨雲裡湖景區,除了本身有著良好的鄉村田園風光外,更是與雲裡湖景區形成互補,連成一個整體。憑藉雲裡湖景區的影響力及與其差異化發展路線,旅遊區延續景區山水休閒意境,多業態組合開發景區配套服務功能區,農家樂、圖書館、戲臺、休閒廣場、籃球場、音樂噴泉等完善的社區服務設施一應俱全,人、景、自然融為一體的水鄉人居文化特色展露無遺。
下水源避暑山莊距離縣城10公裡,位於大明山峽谷景區的腹部。這裡風景優美,空氣清新,年平均溫度為22℃左右,山中清泉流水,水質透明優良,是縣城水源供應地。景區中峽谷深幽、神奇,景色怪異,古樹、深潭、原始森林內古木參天,藤條纏繞,鳥鳴獸叫。這裡房屋錯落有致,別具特色,素有「小布達拉宮」之美譽;山上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達到每立方米20000個,遠遠高於世界衛生組織清新空氣標準,是一個天然的「綠色大氧吧」,是回歸大自然的最佳去處。憑藉優良的自然生態環境和養生資源,2016年下水源被評為廣西特色旅遊名村。
淘金樂園鄉村旅遊區位於上林縣明亮鎮甘六村寺表屯,是一個以充分挖掘上林人在非洲淘金的歷史文化、淘金文化和非洲風情元素的鄉村旅遊度假區。「淘金樂園」以「一心四區」(「一心」即遊客服務中心;「四區」即非洲風情服務區、淘金文化體驗區、黑人部落遊憩區、加納生態採摘區)為發展空間總體布局,建設有遊客服務中心、生態停車場、非洲風情酒吧廊、非洲美食長廊、淘金文化主題廣場、露天金礦場、上林淘金文化博物館、加納果樹科普屋等一系列展示上林人非洲淘金史、淘金地質知識、開採工藝技術、黃金選煉等非洲風情服務產品。致力於開發建設成生態環境良好、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有機結合、淘金文化旅遊主題突出、養生休閒設施完備的廣西四星級鄉村旅遊區、廣西首個淘金文化主題旅遊區、廣西首個非洲特色生態休閒度假區。
上林素有「壯族老家」之美譽。縣境古屬百越之地,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置桂林郡,屬桂林郡地,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上林縣,隸南方州,貞觀八年(634年)改南方州為澄州。
之所以稱為「壯族老家」,是因為她擁有壯族先民的活動遺蹟石南海,有歸順唐朝統治的桂西南地區「壯都」——智城遺址,有嶺南第一、第二唐碑的《六合堅固大宅頌》和《智城碑》碑刻,以及保存完好的磨村明清青磚白瓦雕花裝飾建築群、清代壯族夯土建築古村落鼓鳴寨,龍母慈孝文化、師公文化、歌圩文化、燈酒文化等壯族文化符號。這些獨樹一幟的壯族特色的民俗文化,串起了「壯族老家」最久遠的物證,最堅實的基礎。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智城城址,是以城、碑、廟為載體的歷史文化遺存,是唐代羈縻州縣渠首的遺蹟。包括兩個組群,第一組群包括智城城址、摩崖石刻《韋敬辨智城碑》(以下簡稱《智城碑》)、智城大廟遺址;第二組群包括摩崖石刻《六合堅固大宅頌》碑(以下簡稱《大宅頌》)、聖書廟遺址。兩碑均為摩崖石刻,是名副其實的「嶺南第一、第二唐碑」,1963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廣西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智城城址於1994年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廣西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公布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智城碑
不孤村被譽為「嶺南狀元村」,位於廣西南寧市上林縣白圩鎮,是人文風景旅遊區。該村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剛建村時叫孤村,後來人丁漸漸興旺,人多戶眾,孤村不再孤了,從此就改名為不孤村。
自建村以來,不孤村重教崇學,文風頗盛,人才輩出,疊代相傳,素以崇教尚學聞名。村口豎立著一座端莊的「汝南門」,兩側刻著筆跡強勁、文氣高古的對聯「:汝水清流士讀農耕繩祖武,南山挺秀門仁裡萃人文」,以期祖訓對聯永遠激勵著不孤子孫後代,讓他們時刻記住祖輩的遺訓:「士讀農耕」,建設「徳門仁裡」,「文人薈萃」的家園。不少望子成龍的父母攜子到此參觀遊覽,感受村裡濃鬱的學風。2005年,不孤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
磨莊位於上林縣巷賢鎮政府東北部,緊鄰街道集市,周邊阡陌縱橫,村口長百年古榕,因宗譜皆為磨姓而稱「磨莊」。 磨莊自古商賈繁榮,村裡遺存完整的古式建築,既有中國徽派風格,又有嶺南壯族特色,更有全國首次發現的窗花圖形——「福祿壽」合體字和全國唯一成語八字聯——磨氏祖堂的中堂祖聯「源流渤海,派衍澄江」。
盧於春社是一個具有數百年悠久歷史的盛大廟會,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在上林木山鄉舉行盧於春社延續古風。內容有鬥牛、鬥雞、鬥馬、山歌對唱、打陀螺、拔河、民間歌舞表演等多種民間活動。2015年,盧於春社被列入南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享有南寧市後花園美譽的上林縣山清水秀,風光迷人。每年初冬,在通往「小桂林」三裡洋渡景點的209省道旁邊和連接「高山平湖」大龍湖的賓上二級公路西燕鎮沿線,隨處可見一片片黃澄澄的油菜花,豔麗奪目的油菜花與青山河溪相互輝映,風光綺麗旖旎。
「萬壽節」源遠流長,唐武德七年(624年),世稱萬壽公王的韋厥奉旨從繁華的京城來到澄州(今環大明山地區),開拓這片山疊嶂、人煙稀少的蠻荒貧窮之地。韋厥不辱使命,勵精圖治,施以仁政,以德治民,將中原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融合起來,做了許多造福於民的好事。為了紀念韋厥,每年的農曆二月十一,上林縣每年都在唐代智城遺址舉行「萬壽節」活動,歷經久遠,長盛不衰。2012年,萬壽節被列入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每年清明節期間,上林縣都舉辦「石門龍母文化旅遊節」。期間遊客可以參觀隆重的龍母祭拜活動儀式、師公舞、上刀山下火、「三月三」山歌、鬥雞、背新娘、打竹筒槍等表演,同時盡情體驗「色香味美」俱全的「龍母文化」盛宴,品嘗到石門壯族特色農家美食。 2014年,上林龍母節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入選第五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相傳遠古時代,天地遭遇洪荒,一對金童玉女抱住一個神奇的大南瓜漂流到三裡匯水橋畔得以倖存,被後人奉為壯族始祖。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這一具有豐富壯族文化內涵的民間傳統節俗,始於元朝,盛於明清,至今已有600 多年的歷史。2008年,上林渡河公被列入廣西第二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每年的農曆五月二十九日是「布努」瑤的節日,稱「達努節」。
「達努節」這一天,瑤族同胞家家戶戶殺雞宰羊,提酒買肉,敲鑼打鼓,吹起嗩吶,載歌載舞,對唱山歌,敬奉密洛陀。他們還邀請各方朋友到瑤家做客,取餐痛飲,一起紀念瑤王,常常通宵達旦,場面熱鬧非凡。
每年5月19日,中國旅遊日南寧主會場暨上林生態旅遊養生節都會在上林舉辦,吸引了區內外八方賓客到上林領略魅力上林的絢麗風光,體驗獨特的養生之旅,品嘗壯家瑤寨美味家宴,暢享富有本土氣息的開幕式盛宴。
每年的11月下旬至12月底,以澄泰鄉下金村為重點村帶動公路沿線村莊油葵花種植的冬季賞花景區。該油葵的花期長約30天,而且花盤大,色彩鮮豔,是冬季南方農業觀光旅遊中難得一見的植物。
上林素有「壯族老家·養生上林」之美譽,盛產優質大米、大明山茶、大紅八角、黑山羊、清水河魚等綠色原生態食物,是養生長壽之源,「鄉土田園餐」成為上林的美食標籤。
▲一魚八吃
▲魚生魚片
▲田螺煲雞
▲特色石鍋魚
▲全鵝宴
▲壯鄉茶膳
上林縣山川秀麗,資源豐富,地傑人靈,目前已開發了一批體現本地特色、類型豐富的特色旅遊產品。
▲ 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
▲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中國名牌農產品
後起上林,千帆競發,正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開放、創新精神,大放異彩,熱情恭候五湖四海賓朋旅友的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