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志皋(1497-1569):字德明,號岷峨山人,別號寒邨。順天府固安縣人(今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生於明弘治十年(1497年)十月二十四日,嘉靖十年(1531年)辛卯科順天鄉試舉人,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林大欽榜第三甲第64名賜同進士出身,同年授湖廣長沙府瀏陽縣知縣,十三年(1534年)調任江西進賢縣知縣,十五年(1536年)升刑部主事,十八年(1539年)升本部員外郎,同年秋升郎中,翌年(1540年),升廬鳳兵備僉事;二十二年(1543年)升分守宣府右參議,會虜入寇,斬獲首級奏功蒙賜文臣武功銀牌一面,晉一級;二十六年(1547年)升潼關兵備副使;二十八年(1549年)升涇邠兵備僉事;二十九年(1550年)升雁門等關兵備副使;三十年(1551年)升陝西左參政;三十二年(1553年)升山西按察使,同年秋升右布政使;三十三年(1554年)升都察院右僉都御使巡撫遼東兼賛理軍務;三十六年(1557年)升右都御使;三十七年(1558年)因權臣嚴嵩寵信者張益參劾,罷官為民;四十四年(1565年)纂修《固安縣誌》;隆慶元年(1567年)奉詔致仕;卒於隆慶三年(1569年)六月初三日,享年73歲。其人才情富麗,博學廣聞,著有《益智錄》數百卷,有《兵機纂》數卷,著有《寒邨集》四卷,《抱罕集》一卷。《四庫總目》又有《巡撫奏議》十八卷,及《譯語》、《書跋》、《恆言》。其詩作在《朱彝尊明詩綜》等書中有載。
大明世宗欽天履道英毅聖神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實錄
卷四百八 ○嘉靖三十三年三月○己酉
○山西右布政使蘇志皋為都察院右僉都御使巡撫遼東
卷四百五十六○嘉靖三十七年二月○庚辰
○遼東守臣類奏三十六年十月以後官軍御虜於靉陽等處功次共斬首一百七十二級 上從議蔭總督王忬及巡撫蘇志皋各一子為國子生總兵羅文豸一子百戶升副總兵王重祿二級賞御史周斯盛等銀有差。
《固安縣誌》卷三 文獻志 選舉下 頁六
蘇志皋,字德明,通關廂人。嘉靖十年舉人,十一年進士,授湖廣瀏陽知縣,調江西進賢知縣,被徵以催科不及額。升刑部主事,員外郎,郎中,直隸廬鳳兵備僉事,為建閘壩事升分守宣府右參議,為捷音,事升陜西潼關兵備副使,以宣府督餉不及,謫河州知州。以督撫兩察院會保,升涇邠兵備僉事,二十九年推升雁門等關兵備副使,歷陜西左參政,山西按察使,左布政使。三十三年推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兼贊理軍務。考滿升右副都御史,累蒙賞賚。四十四年創修邑志。著有《寒村》、《抱罕》二集。崇祀鄉賢祠。
明 蔣一葵 著《堯山堂外紀》卷九十八
京師宣武門外有寺曰歸義,凡士大夫送行多於其間。嘉靖中,刑部副郎蘇志皋一日餞客先至,僧房闢間有李鎮所畫判子一副,乃脫靴為壺,令一鬼執而投之,一鬼執酒壺於判後竊飲之。蘇因暇戲題詩以嘲云:「芭蕉秋影送婆娑,醉裡觥籌射鬼魔。到底不知身後事,酆都城外更如何?」蘇友高東谷時為光祿少卿,夜夢綠衣使者揖曰:「蘇司寇嘲戲太重,求為解之。」次日,高告於蘇,蘇思而告以歸義之故,兩人相笑別去。高復夢綠衣曰:「我以公與蘇司寇交厚,專為求解,何置不言?」高明日顓往蘇處,特拉同至歸義,復題云:「蟠桃頻竊酒頻傾,總是區區兒女情。莫道不知身後事,目光如電照幽冥。」是夕,高復夢綠衣來謝。蓋亦異雲。
嘉靖十九年,兵備僉事蘇志皋重修城池。
道光《阜陽縣誌》「蘇志皋,字德明,固安人……為政之暇,築城浚池,修治西湖,繞堤植柳。」
瀏陽知縣蘇志皋
蘇志皋:舊志,固安人,嘉靖中由進士令瀏陽,心求民瘼,好微服行閭閣間,知逋賦累累,類多虛隱,有戶者未必有田。乃造一冊曰:倒其無田者歸有田。於是賦役清釐,公私鹹便。邑中祀玉池水南東嶽諸廟,民庶奔走,志皋謂非有功德於民者,勿祀,盡毀之。頑民有稔惡,為閭黨害者,擒其父子。 諸法,修葺學舍,曰:學校,風俗之本也。退食之餘,引青衿講貫,士心興起。以才能調江西進賢縣,去,民歌之曰:蘇公一點坐琴堂,四鄉百姓盡安康。祀名宦。
瀏陽南鄉茅衝餘氏 道光二十五年乙巳重修《餘氏支譜》「第九派 禮藝之子 自修,字宗仁,明鄉飲大賓懿行載縣誌,志曰:瀏陽之南三十裡有餘氏者,家法嚴肅,每朔望家,長坐堂上,群子弟分列昭穆,無敢喧擾,失禮揖讓進退有可觀者,市井少年每憚之不敢入其門。邑侯蘇公志皋聘其老為裡正,老人辭曰:老農但守一家法而已,何能及人,辭必不赴。傳至於子,五十年不入城郭。瀏諺曰:南清有由也,其老姓餘名自修。子名執犁亦舉鄉飲,人曰孝順還生孝順。子云:古人可懷。迄今百年後述之筆,舌猶有餘芬焉。出舊志。
蘇志皋與瀏陽相關的詩作
射雁 壬辰秋赴瀏陽任並縣中作
秋風落日吹寒廬,湖湘歸雁依平蕪。
武清健兒躍馬去,引弓要射雙鳴鶵chu。
飛箭流光勢如取,應弦正中翩翩羽。
鮮血淋漓衰草紅,楚天聲斷誰為主。
健兒意氣呈馬前,哀哀似欲人相憐。
丁寧放入遠灘去,便奮羽翩衝雲天。
隱君子赴瀏陽任並縣中作
素琴本無弦,白雲復何心。
欲訪巴陵道,茫茫湘水深。
過東光縣赴瀏陽任並縣中作
燕客初乘萬裡舟,孤篷霜冷逼深秋。
洞庭水隔天涯逈jiong,魏闕心縣日影浮。
點點星槎穿落木,依依雉堞擁層樓。
舊時龍劍今仍在,隨我重來上國遊。
夜宿瀏陽公署懷會友楊九皋維誠九皋戊子亞魁也
風雨悽悽入暮秋,夢回聞雁轉生愁。
故人阻隔天南北,一夜相思便白頭。
雨過蕉溪嶺和同年王湛塘獻芝韻二首
(其一)
春雲飛不起,送雨滌煩襟。
路逈jiong諸峰合,天低萬木侵。
草光然暝色,水氣結重陰。
俯瞰藤蘿外,孤村背遠岑。
(其二)
穿林登峻岭,惆悵 春襟。
湖海心仍在,莓苔路半侵。
石田經雨潤,雲嶠近溪陰。
窮望中原入,微茫數斷岑。
棹歌瀏陽舟子無棹歌,為作口號二首,使歌以相棹且以勸俗。
(其一)
瀏水清漣照岸花,隔花兩岸有人家。
家家不告無情壯,納了官租快活殺。
(其二)
郎販魚鹽妾養姑,勸郎休下洞庭湖。
湖中儘是無情漢,郎若無情撇下姑。
別駕廟
廟在太湖山下頭,廟前恠guai石吞江流。
廟中陰鬼泣暮雨,廟上古木巢白鷗。
【注】1、別駕廟:即別駕祠,為紀念瀏陽東晉名將、忠愍侯易雄而立。《大清一統志湖南通志》:「易別駕祠在瀏陽縣西巨湖山下,本晉別駕易雄故居。」明洪武年間,明太祖追贈宜陽別駕神銜,御製榜旌,敕有司每歲誕辰祭祀;2、太湖山:巨湖山,一名西湖山,在縣西一裡,《明一統志》作大湖山,《名勝志》大湖在瀏陽三峰鼎峙,中有巨湖,其深莫測,湖旁有泉甚甘冽。(嘉慶戊寅《瀏陽縣誌》卷之六山川巨湖山)
望夫山山在瀏陽縣東十裡
望夫山,望夫山,山上望夫夫不還!暮雲深護山前竹,竹密雲深礙(ài)遙目。縣去玉門西更西,關月夜逐塞雲低。夫枕金戈罷酣戰,夢中或憶如花面。妾願夫心鐵石堅,北平冒頓西于闐。高堂有母能相愛,只今妾在如夫在。望夫望夫夫不知,夫知妾意輕別離。(妾以忠孝望夫,夫知此意則以別離為輕,而無思家之念矣)
壽大參吳劍泉仲母七袠 時劍泉尚乏嗣任瀏陽時作
佳氣盤津裡,瑤池獻玉尊。
茞蘭三壽慶,環佩兩朝恩。
羽葆封君夢,班衣使相存。
蟠桃花再發,應見白頭孫。
壽萲圖賀錢瀏陽令一溥母七袠zhi
首夏清和花木妍,海東玄鶴三千年。
飛來遙獻蟠桃實,暫落高堂歌舞筵。
堂上慈親今白首,昌黎奕世推華胄。
相夫曾為儒者師,課兒已應郎官宿。
歲月如流過古稀,藁砧已歸猶未歸。
要將勤儉敦薄俗,手中弱線燈下機。
復以清白持門戶,水玉瑩然皎寒素。
不以富貴期後人,竟得賢兒慰遲暮。
飛步秋空典楚庠,分符作宰來瀏陽。
適當繼我彫弊後,一時風採飛尋常。
飛鷃亭前萬竿竹,對月彈琴影相逐。
蕭條橐底薄俸金,尊前冷落食無肉。
自養雖薄養母豐,鳴鐘列鼎擬王公。
不獨口體養心志,常令樂意春融融。
更賢又向龍川去,奉母南行儼鸞馭。
半雲高手繪為圖,一家老稚歡相聚。
我忝西臺畫省郎,京國追隨稱壽殤。
願母自今壽無算,地與父兮天與長。
【注】:錢一溥:浙江山陰人,正德十四年己卯科舉人,嘉靖十三年任瀏陽知縣。嘉慶戊寅《瀏陽縣誌》職官卷作錢一清(並註:舊志清誤溥);嘉慶《山陰縣誌》選舉卷作 舉人 錢一溥通判正德十四年己卯科。
乙未春述職罷 舟赴進賢留別及門諸同志
故國傷離別,春園謾又花。
夢牽江館夜(老母時在縣),愁薄海門霞。
劍佩常為客,荊吳久當家(初任湖廣瀏陽繼調江西進賢)。
一尊催曉發,去住各天涯。
嘉靖十年順天鄉試第三名 蘇志皋
順天鄉試蘇志皋答卷
同考試官教授張京安 批「 我朝建南北二京, 實得天下形勢之大, 而列聖世德相承以培萬年之基, 寔在於此。是策能言之而未又以得人心, 正君心為保守之道, 尤為有見意。得士如此, 可以聞於上矣。」
同考試官主事 諸 批「德輿形勝相湏並立,祖宗建都本意也,此篇善闡明之,且有緩急次序,非有志於經濟者,不能到此高,薦忝。」
禹之行水也,行其所無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無事,則智亦大矣。
同考試官教授 張 批「平平說去,而孟子立言之意直造精微,是必留心於理學者。」
同考試官主事 諸 批「見理真切,文亦雅正,不尚雕刻,其亦行所無事者耶。錄出為用智者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