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母親節這一天,朋友圈、微博、QQ空間,到處都是在祝福母親節日快樂的,熱鬧非凡。面對網友們向母親們瘋狂的「示愛」,一半以上的母親表示並不知情。因此有網友調侃:「什麼地方兒女最孝順?朋友圈。」也有不少網友表示:「平時不習慣和父母交流情感,或者不好意思表達感激,用這樣的方式說出心裡話,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還有網友認為,比起隔空抒情,能回家給媽媽做頓飯、陪媽媽聊聊天,給媽媽買點實在的禮物,才是表達祝福的更好方式。
以上文字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請結合材料內容與含意,寫一篇文章,發表你的看法,體現你的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命題說明:本題來自青島二中高三期中考試。
命題方向
人文底蘊:人文情懷
科學精神:理性思維、批判質疑
學會學習:勤於反思
實踐創新:問題解決
審題
限制性
1.真實情境的限制。題目提供的真實情境是母親節這一天,網友們在朋友圈、微博、QQ空間向母親們瘋狂的「示愛」,而一半以上的母親表示對此並不知情。對於這種示愛方式,有網友用調侃的方式否定之,也有平時不習慣和父母交流情感的網友肯定這是一種好方法,還有網友認為,回家給媽媽做頓飯、陪媽媽聊聊天等才是表達祝福的更好方式。考生或評價情境中的示愛方式,或評價網友的做法,均應在此情境基礎上展開,不可脫離情境,另起爐灶。
2.典型任務的限制。「以上文字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請結合材料內容與含意」,要求考生立足於材料,尤其是立足於網友的看法審題立意,進行寫作。網友的看法之間構成對比,考生要在對比中把握命題人的題旨,且要在寫作中體現思辨能力。「發表你的看法,體現你的思考」限定文體為議論文。
3.價值判斷的限制。「網友調侃」等否定「隔空抒情」的做法;「才是表達祝福的更好方式」否定「隔空抒情」的做法,而肯定「回家給媽媽做頓飯……」的主張;「不失為一種好方法」肯定「隔空抒情」的做法,隔空抒情有時確實情非得已,但如果母親並不知情就應否定。
開放性
1.立意角度是開放的。從材料的表述中可以選出不同的角度進行立意。可以從「不少網友」的角度立意,肯定通過網絡表達對母親祝福的做法;可以從調侃的網友以及「還有」的網友的角度立意,否定「隔空抒情」的做法;也可以把網友的觀點融在一起立意,辯證分析。立意的角度相對來說是開放的。
2.思考或聯想是開放的。根據網友們的做法、看法,考生可以思考怎樣看待網絡祝福的方式的問題,認同哪些看法,否定哪些看法,透過表象探究原因,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等等。可以由現實中祝福母親節的方式聯想到過去的做法(如會用賀卡和康乃馨來表示愛),由重物質的方式到重精神的方式,甚至由母親節聯想到平時應如何盡孝,等等。聯想或思考相對來說是開放的。
解題
這是一道材料作文題,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表達能力等,既有對思辨性思維的考查,又有對個體價值觀的審視。題目由材料、提示語和要求三部分組成。閱讀材料時,要全面把握材料內容,綜合材料大意。扣緊材料中的「母親節」「隔空抒情」「回家」「實在」「表達祝福」等關鍵詞語,合理聯想,深入思考,布局謀篇,進行寫作即可。
參考立意
切題立意:
1.隔空抒情,不如實在行動。
2.莫做「雲孝子」。
3.以實在行動將愛帶給母親。
4.感恩母親,讓愛刷屏又何妨!
……
偏題立意:
1.撕下虛偽的面具。(遠離材料,材料的側重點不在真假)
2.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針對性不強,泛泛而談,未能扣緊材料中的「母親節」「表達祝福」等來立意)
3.形式比內容更重要。(立意價值觀有偏差)
……
範文展示
隔空示愛,不如回家看看
青島二中2018級外語MT 張瑞楊
母親節這一天,不少網友在社交平臺上為母親送祝福,熱鬧非凡,對此,有網友調侃,也有的表示肯定,還有網友認為,比起隔空抒情,面對面的實在行動,才是表達祝福的更好方式,而我更贊成回家看看的祝福方式。
母親節,心動不如行動, 隔空示愛,不如回家看看。
比起隔空抒情,不如回家給媽媽做頓飯……若你遠在他鄉,不妨打個電話;若你離母親不遠,那就趕到她身邊,勇敢說愛,不留遺憾。臺灣作家龍應臺在她母親暮年之時,抓住每個能抓住的時刻陪伴母親,從德國往返臺北,幾萬公裡飛行,不辭辛勞。她在《目送》中說:「所謂的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有些東西一旦錯過,就追不回來了。
相比隔空示愛,多少字符也比不上兒女的一個擁抱。
美國社會學家戴維·德克爾在《老年社會學》中寫道:「尊敬長者是自然且正常的,且尊敬不應僅表現在口頭上,還應體現在行動中。」正如慈母為我們「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一樣,愛不在於華美的言辭,親手遞上一朵康乃馨抑或是萱草花,又怎是一個「隔空抒情」可敵?「愛」不僅是名詞,更應是動詞。
在拯救世界之前,先陪母親過一個母親節。
有句話直接戳中了很多人的軟肋:人人都想拯救世界,卻沒人幫媽媽洗碗;人人都想拯救世界,卻沒人陪媽媽聊天。誠然,隔空示愛不失為一種好方法,畢竟,不是所有的人都善於當面表達;畢竟,有些兒女奔波在外而無法回家……
但是,試問自己一下,你去得了青海、西藏,飛得到日本、美國,卻唯獨走不到母親身邊,世界上最遙遠的路難道是通往母親的路?一天有24小時,我們至少有8個小時在工作,對著手機和電腦的時間,比對著父母還長;跟客戶、老闆說的話,比跟父母說的多;接客戶、同事的電話,比打給父母的還多。我們是客戶貼心的合作夥伴,是老闆的得力下屬,是能力出眾的工作領袖,但唯獨,我們不是「父母的孩子」。
其實,哪裡需要等到母親節,不如今天就回家。
點評
文章先引材料,擺出網友觀點,提出自己的看法——更贊成回家看看。正文部分分別從三個角度進行論述,「隔空抒情」不如回家看看。行文思路清晰,層次分明,而恰當引用名言,也使文章增色不少。
(來源:新課標大語文。本號尊重原創,公益推薦,如有侵權,請留言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