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四渡赤水紀念館重開 毛澤東朱德等子女蒞會

2020-12-12 中國網

去年8月初,身穿迷彩服的貴州習水縣土城鎮學生,在書有毛澤東詩詞的當地四渡赤水紀念館前準備迎接重走長徵路的開國元勳子女。當日,重走長徵路的開國元勳子女一行抵達紅軍長徵一渡赤水的貴州習水縣,尋訪長徵遺蹟。1935年1月,中央紅軍在習水縣土城幾個渡口西渡赤水河,經四川進入雲南扎西地區。這裡是紅軍一渡赤水河的地方。 中新社發 田地 攝

去年8月3日,重走長徵路的開國元勳子女一行在貴州習水縣四渡赤水紀念館參觀。1935年1月27、28日,中央紅軍在習水縣決定放棄北渡長江計劃,西渡赤水河,經四川進入雲南扎西地區。此後紅軍又三渡赤水,迂迴擺脫敵人圍追堵截。貴州習水縣建有四渡赤水紀念館,珍藏一些文物。 中新社發 田地 攝

中新社北京五月十六日電 美國作家斯諾在其著作中把中國紅軍描述為創造奇蹟的人們,中國重建紅軍四渡赤水紀念館,以激勵後人。

四渡赤水紀念館重建成開館新聞發布會今天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健在的老紅軍以及已故毛澤東、周恩來、朱德、任弼時、彭德懷、劉伯承等老一輩革命家的子女蒞會。

四渡赤水紀念館位於貴州遵義市習水縣,這裡曾是中央紅軍四渡赤水的主戰場。當年紅軍在習水轉戰兩個多月,留下眾多的遺址、遺蹟和文物,集中保留了一、二、四渡渡口、青槓坡戰鬥遺址、紅軍總司令部駐地、軍委前線指揮部、總政治部駐地、紅三軍團司令部以及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人居住遺址。整個四渡赤水戰役遺址被中國政府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經中共中央辦公廳批准,國家發改委立項,習水縣籌措資金,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四渡赤水第一渡口土城於二00六年七月建設新館。新館系列展示了四渡赤水,出奇制勝的戰爭歷史,再現了四渡赤水戰役的恢弘場面。新館定於今年七月九日正式開館。

老紅軍賈若瑜和開國元勳子女代表陳知對此進高度讚賞,稱此舉將會為傳承長徵精神、建設和諧社會產生積極推動力量。(記者 劉長忠)

相關焦點

  • 土城古鎮四渡赤水紀念館,「紅軍菩薩」的傳奇故事
    這裡是古鎮中心的四渡赤水紀念館的廣場,廣場一角有土城博物館的介紹。土城古鎮以紅軍長徵四渡赤水文化內涵為核心,陸續建起了四渡赤水紀念館、女紅軍紀念館、貴州航運博物館等一系列的博物館、紀念館、陳列館。
  • 四渡赤水紀念館解說員:用心講好紅軍的每一個故事
    中新網土城10月18日電 題:四渡赤水紀念館解說員:用心講好每一個故事  記者楊茜實習生任莉  「我認為帶著感動自己心境,講好當時的故事,這樣的講解才能感動別人。」在赤水河畔的土城女紅軍紀念館,解說員母彥碧說。
  • 土城鎮-四渡赤水紀念館
    近十餘年間,土城依託豐厚的文化資源,先後建成了四渡赤水紀念館、中國女紅軍紀念 館、紅軍醫院紀念館、紅九軍團陳列館、赤水河航運歷史展覽館、赤水河鹽文化陳列館、土城古鎮博物館、宋窖博物館、耿飈住居陳列室等九個館,它們像一顆顆 美麗的珍珠,溫潤著這座古鎮的底色。
  • 兩位偉人動情回憶三渡赤水,土城四渡赤水紀念館的動人故事
    古鎮內眾多的博物館、紀念館讓我欣喜不已,要好好參觀學習了。這裡是古鎮中心的四渡赤水紀念館的廣場,廣場一角有土城博物館的介紹。赤水河畔的習水縣土城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千年文化歷史、四渡赤水厚重積澱與獨特的地域文化交相輝映。
  • 總投資2500萬元的「紅軍四渡赤水紀念館」1月開館
    作為專抓紅色旅遊開發的領軍人物,為了確保「紅軍四渡赤水紀念館」在2007年1月28日準時落成開館,他連雙休日都搭進去了。在施工現場,人們經常看到他的身影,既要監督工程質量,又要跑缺口資金,還要和專家一起研究館內布展。  習水縣被列為全國12個重點紅色旅遊區和省裡的6條紅色旅遊精品線後,該縣把紅色旅遊開發工作作為重點來抓。
  • 土城四渡赤水紀念館裡的故事,彭雪楓將軍回憶婁山關之戰
    古鎮內眾多的博物館、紀念館讓我欣喜不已,要好好參觀學習了。這裡是古鎮中心的四渡赤水紀念館的廣場,廣場一角有土城博物館的介紹。赤水河畔的習水縣土城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千年文化歷史、四渡赤水厚重積澱與獨特的地域文化交相輝映。
  • 四渡赤水:毛澤東「最得意之作」
    虛虛實實,聲東擊西,調虎離山,金蟬脫殼……這些蘊含著中國軍事智慧的作戰元素,在四渡赤水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令人擊節讚嘆! 「10個人圍著你,你卻能跑出來!」遵義會議紀念館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張小靈如是說。 面對國民黨40萬大軍的圍追堵截,湘江戰役後僅剩下3萬多人的紅軍卻能牽著敵人的鼻子走,轉戰千裡,成功殺出了包圍圈,成就世界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光輝範例。
  • 紅軍長徵遺址:婁山關、四渡赤水遊記
    聽說「四渡赤水紀念館」在鎮子的西頭,我們加快腳步,從東趕到西,到紀念館門口已是下午4點。紀念館4點半關門,有幾個工作人員在門口衝洗地板,快要關門了。我們趕緊進去。赤水河彎彎繞繞,大體上是由西南往東北方向流入長江,沿岸的土城、太平渡、二郎灘和茅臺鎮,分別是紅軍一渡、二渡、四渡和三渡赤水的地方。
  • 探秘四渡赤水:毛澤東究竟神在哪裡?(圖)
    赤水河畔情報戰四渡赤水是1935年1月至5月間毛澤東與蔣介石直接指揮各自部隊在黔、川、滇交界地帶進行的一場鬥智鬥勇的殊死較量。不難想像,在當時複雜多變的險惡環境裡,人數裝備均處於絕對劣勢的紅軍如果沒有出色的情報工作支持,再高明的指揮也無法避免盲人瞎馬的困境。以土城之戰為例,1935年1月下旬的土城之戰是四渡赤水的序幕。這一仗之所以沒能打好,並非毛澤東指揮不當,而是情報失誤所致。
  • 貴州習水舉辦紀念紅軍長徵四渡赤水80周年大會
    為緬懷革命先烈,弘揚長徵精神,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助力習水社會經濟發展,15日,貴州習水舉辦紀念紅軍長徵四渡赤水80周年大會暨第三屆紅軍節。1935年1月,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央紅軍四渡赤水,書寫了軍事指揮藝術的得意之筆。習水是四渡赤水的主戰場,中央紅軍在習水轉戰62天,第一、第二、第四次渡赤水河的行動發生在習水縣境內,留下了青槓坡戰鬥遺址、紅軍總參謀部、紅軍醫院及一渡、二渡、四渡等眾多紅軍遺址、遺蹟和豐富的紅色旅遊資源。
  • 《重走長徵路第121天》2019.1.29貴州習水土城 四渡赤水紀念館
    土城紅色遺址和各種博物館景點眾多,參觀需要好幾天,我們先到四渡赤水紀念館。習水縣是中央紅軍四渡赤水戰役的主戰場之一,青槓坡一戰,是集中我黨領導人和未來國家領袖、將帥最多的戰鬥;境內四渡赤水的渡口有一渡主渡口土城,二渡、四渡主渡口二郎灘、太平渡、淋灘、九溪口。
  • 古藺太平古鎮:紅軍四渡赤水,留下了諸多珍貴的紅色遺址
    太平鎮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區,1935年紅軍長徵到達太平鎮一帶,四渡赤水,留下了諸多珍貴的紅色遺址。古鎮停車場在山上,先參觀附近的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館內珍藏著大量的文物和圖片。從陳列館再往下走,是古鎮的長徵街和紅軍街,有很多紅軍駐地遺址,可以參觀紅軍驛站、炊事房舊址、分果實會場(紅軍食堂)、毛澤東住地舊址(榮盛通鹽號)、毛澤東
  • 四渡赤水紀念館:「研學+實踐」行走中的「星光」
    評審會上,四渡赤水紀念館副館長、新長徵教育中心副主任母彥碧向專家組介紹了四渡赤水紀念館「一營三區九園」的總體建設規劃和研學課程體系。課程開發組分別向專家詳細匯報、展示了參評的研學課程內容的研學課程內容。
  • 四渡赤水戰役:中央紅軍戰略轉移的決定性勝利
    1935年春,毛澤東指揮中央紅軍在貴州赤水河之間,巧妙地在國民黨重兵中迂迴穿插,忽南忽北,聲東擊西,在反覆調動和疲憊國民黨大軍的過程中,成功地擺脫了遭受敵人重兵圍追堵截的危局,乘隙實現了北上和四方面軍會師的戰略目標。此即長徵史上著名的四渡赤水戰役。
  • 參觀四渡赤水紀念館 重溫長徵歲月
    貴陽網訊 28日,位於遵義市習水縣土城鎮的四渡赤水紀念館迎來了不少各地的遊客。據介紹,於2007年開館的四渡赤水紀念館是開展紅色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近年來,該館遊客逐年遞增,每年的參觀人數已達百萬人次。
  • 【重走長徵路】四渡赤水出奇兵
    長徵組歌中有一句人們所熟知的歌詞:四渡赤水出奇兵。毛澤東本人也把四渡赤水稱為平生最得意之筆。那麼,四渡赤水到底「奇」在哪裡?80年後,《重走長徵路》攝製組沿著當年紅軍的步伐,尋找答案。   【一渡赤水背水一戰  化被動為主動】   一渡赤水,是在敵情嚴重、戰鬥失利的情況下進行的。這場戰鬥,就是土城戰役。
  • 因四渡赤水而馳名的習水縣土城古鎮
    遵義習水縣的土城古鎮,是一個因航運而興的古鎮,因四渡赤水而馳名的土城。古鎮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們到達的第一時間就去參觀四渡赤水紀念館。四渡赤水紀念館的正門。這裡門票是免費的,憑身份證登記領取就可以。紀念館舊址為二層中西合璧式建築。分為戰史陳列和輔助陳列兩部分陳列進行。
  • 四渡赤水戰役——戰役經過
    四渡赤水之戰,是中央紅軍在川黔滇邊地區進行的一次出色的運動戰。在這次作戰中,毛澤東充分利用敵人的矛盾,靈活地變換作戰方向,指揮紅軍縱橫馳騁於川黔滇邊界地區,巧妙地穿插於敵人重兵集團之間,調動和迷惑敵人。當發現敵人的弱點時,立即抓住有利戰機,集中兵力,殲敵一部,牢牢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從而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 上遊帶你去旅行 | 習水土城 四渡赤水第一渡
    28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在土城親自指揮青槓坡阻擊戰,紅一、三、五軍團和幹部團參加戰鬥,戰鬥十分慘烈。黨的兩代領導核心、共和國三任國家主席、五任國防部長、七大元帥和兩百多位將軍當年親自參加戰鬥,總司令朱德、總參謀長劉伯承親自到前線指揮。下午,軍委召開緊急會議,根據敵情變化,決定改變行軍計劃。
  • 紅軍四渡赤水戰鬥遺址
    紅軍四渡赤水戰鬥遺址即1935年春,紅軍轉戰黔北時,在茅臺、二郎灘、太平渡、土城渾溪口、元厚等渡口上來回四渡,與敵人迂迴戰鬥的遺址。當年這一帶所進行的戰鬥,就是紅軍戰史上彪炳千古的四渡赤水之戰。   赤水河是黔北重要水道,蜿蜒曲折,流經滇、黔、川三省邊區,全長420公裡,在四川合江縣注入長江。河水激流洶湧,濁浪滔滔,奔騰於烏蒙山山脈與大婁山山脈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