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給廣大鄉村帶來振興崛起的發展新機遇,連雲區板橋街道張艞村緊抓這一機遇,堅持黨建引領,不忘為民初心,助力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正煥發出勃勃生機。
張艞村位於連雲區板橋工業園內,面積2.8平方公裡,全村人口806人,有耕地、鹽田、養殖水域3400餘畝。近年來,通過黨建引領發展,張艞村走出了集體經濟壯大,聚民意,凝民心,促民富的新路子,實現年收入900餘萬元,集體固定資產增加3000餘萬元,戶年均收入超過10萬元的騰飛巨變,2016至2018年連續三年位居連雲港市村級集體經濟10強村前列。
連雲區板橋街道張艞村支書 楊韜:「我們的產業主要有三大塊,第一產業是高效農業為基礎,高效產業是我們有一個高效養殖,一年的純收入大概在200萬元左右;第二個產業是我們以工業強村富民為主抓手,工業是我們和華樂合金,村企共建合作的一個企業,這個企業年收入大概在300萬元;我們成立了一個苗圃基地,大概有200畝左右,我們還有一個物流貨場,佔地面積是40畝,配套企業租賃使用,一年的租金大概在133萬元,我們2019年的收入大概在900萬元左右。」
產業的發展,對村民就業也起到了較大的幫助作用,對符合條件的勞動人員,他們優先推薦進入企業工作,這也有效地解決了村裡剩餘的勞動力。
連雲區板橋街道張艞村支書 楊韜:「我們和企業的人事部也溝通、協調,經過我們大量的努力,企業和我們也達成了用工意向,就是我們符合條件的勞動人員,優先進入企業進行工作,這也解決了我們村裡剩餘的勞動力。」
村黨支部秉承「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進位」的工作理念,確立了以高效農業為基礎,工業強村富民為主抓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的新思路。剛開始,一系列政策的實施,很多村民也存在這樣那樣的懷疑,到底能不能搞好鄉村經濟?
連雲區板橋街道張艞村支書 楊韜:「在我們村剛發展的時候,很多村民也提出了質疑,你們村裡能不能搞好經濟啊?老百姓都是存在著這種思想,因為從過去70年代,60年代,村裡搞的那些農村企業都是以倒閉而告終,所以這次村民也是存在懷疑的態度,但是我們村兩委團結一心,我們支部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將不可能變成可能,將我們的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
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的不斷加強,促使了股份制改革穩步前行.該村於2017年成立了股份合作社之後,不斷完善和規範村集體紅利分配機制,收效良好。
2018年底,張艞村集體經濟收入達887萬元,人均純收入24180元,村民們均享受到養老、醫療保險和免費健康體檢,年底人均福利待遇達1200元,60歲以上老人除了享受統一購買意外傷害險外,還得到每月120元的生活補助費。
連雲區板橋街道張艞村支書 楊韜:「然後每年的五月份,我們為村民提供免費的體檢,農村人整天都在勞動,也不知道身體好不好,所以我們每年為他們免費體檢一次,每個人的體檢費用大概在400元左右。」
連雲區板橋街道張艞村村民:「我們張艞村在楊書記的領導之下,我們那個旺和公司每年福」利270多萬,給老百姓增加了額外收入,老百姓生活指數有了很大的提高。老百姓現在每天晚上都跳舞健身,在各個方面都得到了提高,現在各家經濟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現在我們的生活還比較富裕吧。」
該村還通過興辦民生實事,激活富民強村的動力。去年,鴻橋花園安置小區交付使用,村民們剛搬遷新居不久,村黨支部就投資160餘萬元打造美化、亮化人居環境,並建起一個新的黨群服務中心,著力提升為民服務水平。
連雲區板橋街道張艞村支書 楊韜:「我們安置小區是2018年8月29號交付的,說實話,交付以後,小區很漂亮,但是小區周邊全是鹽鹼地啊,荒草灘,我們花了一年時間,投入了大概160萬元左右,將小區周邊的環境全部打造完成,像這條路上面,我們全部綠化。小區的娛樂設施,平時的休閒場所,我們在進一步的籌劃當中。」
連雲區板橋街道張艞村村民:「在人居生活環境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像我們以前張艞村老的村莊面貌是比較落後的,看我們現在的鴻橋花園的建設,老百姓生活在很安逸的環境中,大家都很滿意。」
這個昔日貧窮落後的小村莊,如今一躍成為引領全市村級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張艞村,必將在「鄉村振興」戰略中開創新的輝煌!
(來源:連雲港手機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