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陽下,萬豐湖公園遊人如織,草地上、棧橋邊,水韻動人;湘江風光帶滿目蒼翠,沙灘上、遊樂場,歡聲笑語……
水利部門介紹,目前我市已建成酒埠江、湘江風光帶2個國家水利風景區,萬豐湖公園、攸縣地傑山莊和茶陵縣東陽湖3個省級水利風景區。以水利工程為依託的水利風景區,正在發揮生態治理、休閒觀光、文化傳播等作用,讓城市品質和氣質更加迷人。
項目引領,為水利風景區建設留白
無水不成景。我市河川縱橫,水系發達,湘江穿城而過,形成「萬塘千庫百河兩水匯一江」的水網格局,眾多的水利工程成為獨具魅力的水利風景資源。
對此,我市把水利風景區建設作為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將水利風景區建設同湘江流域綜合治理、水利工程建設、水土保持和水環境建設緊密結合。
萬豐湖公園,是我市河港綜合治理的標誌性工程。通過河道整修、岸線治理、生態建設,萬豐湖與湘江實現了「水系連通」。該工程對高排渠進行整修、加固和改造,提高行洪和排澇標準,變原先的荒地為寶地,有效擴大城市建設用地。
「水系連通」後,萬豐湖防洪標準達到100年一遇,排澇標準由以往的3至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更重要的是,該工程將水利、生態和景觀融為一體。
「通過水源涵養、清淤疏浚等工程措施,水利風景區的水體自淨能力、區域水環境質量都得到了顯著提升。」市水利局局長彭良平介紹,近年來我市以項目實施為載體,除險庫、保水土、修堤防、暢河道,為水利風景區建設預留空間。
一批融合自然、工程、文化等類型的水利項目加快推進,讓水利風景區建設走上快車道。其中,酒埠江、東陽湖水利風景區等水庫除險加固後,實現防洪保障能力和水質環境同步提升;攸縣地傑山莊通過實施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工程,被水利部命名為「全國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園」。
創新機制,讓水利風景區風景常在
「水青了,岸綠了,景也美了。」湘江風光帶建成後,我市加快推進湘江治理,兩岸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市民無不感慨。
水利風景區,三分在建設,七分在管理。我市創新機制,以治理湘江保護生態為目標,以河湖管理為抓手,凸顯城鄉水系作為地域空間大生態系統的「生態橋」作用。
近年來,我市共關停汙染企業1670家,蓄禽養殖場1553家,拆除煙囪800多根,將城區分散的37家洗水企業整合入園,實現汙水集中處理、達標排放。河湖清「四亂」重拳出擊,取締非法採砂廠116家,切割採砂船129艘,處理殭屍船148艘,實行常態化保潔,確保岸上垃圾不入水,水面垃圾不出境。
與此同時,我市在全省首創「4+1」輪值巡查模式,水利、海事、環保、漁政4個部門按月輪流牽頭,聯合公安等部門開展聯合巡查執法,徹底解決了「九龍」管水、各自為政的局面。
目前,全市主要地表水體水質優於國家Ⅱ類標準,其中湘江株洲段、洣水水質持續保持或優於國家Ⅱ類標準,淥江水質優於國家Ⅲ類標準,全市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100%。
多元融資,激活水利風景區建設熱潮
風景如畫的環湖遊道、橫跨兩岸的雲水橋、各類水上空中遊玩設施……攸縣酒埠江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歷經多年改造後以嶄新姿態與遊客見面,很快贏得了一大批忠實粉絲。
水利風景區建設,曾長期受制於資金壓力。我市堅持把搭建水利投融資平臺作為破解水利風景區建設資金難題的「金鑰匙」,在景區建設初期由政府平臺公司先期投資建設基礎設施,待景區形成一定規模時,再採取自主經營、租賃經營與社會資本進行股權合作等經營管理,吸引社會資本投入水利風景區建設。
2015年,在市縣兩級政府的共同推動下,株洲市城發集團與攸縣政府籤署框架協議,決定以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形式對酒埠江的旅遊資源進行綜合開發。通過改造,景區從過去單一的觀光景點,升級為集山水遊覽、民俗體驗、運動休閒、康養度假、研學拓展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型休閒旅遊度假區。
在整合水利、國土、環保、林業等部門項目資金的同時,我市還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水利風景區建設。近年來全市共引導和鼓勵民營企業投資近20億元,相繼建設了地傑山莊、清荷生態園等一大批水利風景區。
資本結構多元化,為水利風景區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水利風景區建設步入了健康發展的快車道。
來源/株洲日報 記者/王軍 通訊員/陳立志 彭亞文 劉小花
編輯/黃盼
投稿郵箱:610255300@qq.com
新聞熱線:13607444579(吳記者)、15907333036(舒記者)
聲明:分享要尊重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株洲發布」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