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
每年9-10月正是大閘蟹黃多油滿之時。吃大閘蟹的黃金季節只有短短的4個月,錯過了一次也就錯過了一年,其他時間的大閘蟹都是尚未成熟、在養殖階段的。所以有美食家言「秋天以吃螃蟹為最隆重之事」。
說「秋天以吃螃蟹為最隆重之事」,這是因為秋季是螃蟹生長最好的季節。螃蟹經過「冬、春、夏」三季的生長養育,它們的肉厚肥嫩,且味美色香,為一年當中最鮮美的時期。膏蟹、肉蟹、大閘蟹等蟹種,都在秋天長得最好。特別是「大閘蟹」肉質細嫩,膏似凝脂,味道鮮美,是蟹中上品。因此秋季食用大閘蟹,已經成為養生、享受、進補、保健,多位一體的食療方案。
螃蟹的生物特徵
螃蟹屬於節肢動物門軟甲綱動物,其身體被硬殼保護著,靠鰓呼吸。在生物分類學上,它與蝦、龍蝦、寄居蟹是同類動物。絕大多數種類的螃蟹生活在海裡或近海區,也有一些棲於淡水或陸地。它們靠母蟹來繁殖小螃蟹,每次母蟹都會產很多的卵,數量可達數百萬粒以上。這些卵在母蟹腹部孵化後,幼體即可脫離母體,隨著沿岸潮流到處浮遊。經過幾次退殼後,長成大眼幼蟲,大眼幼蟲再經幾次退殼長成幼蟹,幼蟹外型幾乎與成蟹相同,再經過幾次退殼後變成成蟹。
螃蟹雖小,卻五臟俱全。螃蟹身體左右對稱,可區分為額區、眼區、心區、肝區、胃區、腸區、鰓區。螃蟹身體的兩邊有附屬肢連結。頭部的附屬肢稱為觸角,具備觸覺與嗅覺功能,有些附屬肢有嘴部功能,用來撕裂食物並送入口中。
螃蟹胸腔有五對附屬肢,稱為胸足,前方的一對附屬肢備有強壯的螯,可做來覓食之用,其餘的四對附屬肢就是螃蟹的腳,螃蟹走路移動要依靠這四對附屬肢,它們走路的模樣獨特而有趣,大多是橫著走而不是往前直行。
螃蟹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尋找食物。它們一般並不挑食,只要螯能夠弄到的食物都可以吃,小魚蝦是它們的最愛,不過有些螃蟹吃海藻,甚至於連動物屍體和植物都能吃。
螃蟹常年生活在江、海、湖泊、小溪、田間等水下或者潮溼的地方,以小魚小蝦等小動物為食。螃蟹特殊的形體結構容易藏汙納垢和粘附寄生蟲。
螃蟹好吃,但別亂吃
一、吃螃蟹最重要的一步是如何選蟹。警告:死蟹和病蟹不可以選用。(建議收藏)
1、掂重量。同樣個頭的螃蟹,重量越重的越好。重量相對重的,說明肉更多、黃(膏)更滿。最直接的方法是用秤直接秤量,如果嫌逐只秤量麻煩的話,找一隻大小合適比較重的螃蟹為標準,然後以這個標準來挑選重量差不多的就可以了;
2、看活力。有活力的螃蟹說明新鮮而且健康。但是有一點要注意,現在市場上很多螃蟹都是捆好了賣的,這是怕螃蟹活動過多消耗了自己的重量和掉腿,這種情況我們只要輕輕碰觸蟹眼就可以了——有活力的螃蟹會快速把突出的眼睛躲閃開的;
3、辯顏色。辯顏色要注意兩點:①.蟹殼要青、蟹腹要白,不能發黑;②.蟹尾部要發紅或發黃,並且高高翹起(蟹殼部分與蟹臍的根部要分離開、有滿漲的感覺),這證明蟹黃(膏)很滿。
4、試手感。用手捏一下螃蟹的腿,如果感覺很軟就說明這隻螃蟹是很空的、沒什麼肉,蟹膏蟹黃也不可能很滿。而如果蟹腿很堅硬則說明這是一隻「健壯」的螃蟹,再結合上面的3點就一定可以挑到黃滿膏肥的好螃蟹啦!
二、清洗螃蟹要戴好手套
由於螃蟹生長的環境比較特殊,再加上螃蟹特殊的形體結構,蟹體上一般都帶有寄生蟲。所以在清洗螃蟹的時候,最好戴上手套,用毛刷清洗蟹體。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避免直接接觸寄生蟲,最重要的是可以避免手被蟹腳劃傷。
可別小看這戴手套的環節,有媒體報導,某地有人在清洗螃蟹時,因為沒戴手套,結果手別蟹腳劃破,感染病毒身亡。所以,戴手套清洗這個環節一定不能忽略。
三、螃蟹的食用方法
螃蟹的食用方法有很多種,這主要取決於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生活習慣。湘、黔、川、贛等地的人,口味重,愛食辣,所以常使用香辣、紅燒蟹做法。江、浙、滬、粵等地以清淡、鮮嫩為主,愛甜食,所以常用清蒸做法。
吃螃蟹吃的就是一個鮮,所以在這裡主要介紹清蒸蟹做法。
1.將清洗好的螃蟹在蒸籠碼好,中間放置一個紫蘇包;(如果放薑片就不要放紫蘇)
2.冷水上鍋,大火燒至水開,改中火蒸30分鐘即可;
3.準備調料:蔥、姜、蒜、陳醋,蔥、姜、蒜切末,放適量陳醋調勻(愛吃辣的可加入適量油爆辣椒麵)即可。
四、螃蟹四不吃
1.蟹腮:長在蟹腹部如眉毛狀的兩排軟綿綿的東西,俗稱蟹眉毛,是蟹的呼吸器官,用來過濾水質的,很髒。腮下的三角形蟹白也要去除;
2.蟹腸:裡面有蟹的排洩物,掰開蟹身之後,看到蟹黃、蟹肉處有一根根黑色的東西,要去掉;
3.蟹胃:躲在蟹黃裡的三角包,內有蟹的排洩物。隱藏在蟹蓋上的蟹黃堆裡;
4.蟹心:也叫蟹六角板。呈六角形,藏在蟹腹中間黃膏最厚的地方,是最寒的,一定不能吃。掀開蟹殼,可以看到一層黑色的膜衣,白色片裝的蟹心就在黃膏與黑色膜衣之間。
另外,中醫認為螃蟹屬於涼性食品,所以吃螃蟹時不宜喝啤酒,尤其是冰鎮啤酒,容易傷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