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或是做一件看起來陌生的事,會莫名覺得很熟悉,好像夢裡或上輩子發生過。
但仔細回憶,又不能確切的記起是否真的經歷過,只是感覺很熟悉,並且這種熟悉感還不止發生過一次。
有時候甚至還會懷疑,是不是因為擁有了前世的記憶,或是大腦的一種預知。
其實這是一種正常現象,據調查數據顯示,90%的人一生中都會有這種經歷,並且都發生在十幾二十歲的時候,很少會在8,9歲前發生。
這種感覺有一個專門的法語名稱叫「Déjà Vu」,中文翻譯為「既視感」,簡單而言就是「似曾相識」。
指未曾經歷過的事情或場景仿佛在某時某地經歷過的似曾相識之感,也叫「海馬效應」。
就像賈黛第一次見面時,就有這種似曾相識之感,寶玉初見黛玉便脫口而出「這個妹妹我見過」,黛玉也有類似之感「好生奇怪,倒像在那裡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我們出現的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是否的確是我們經歷過,還是因為記憶出現了認知混亂,亦或是我們真的有所謂的前世記憶?
#點擊播放按鈕,觀看視頻#
心理學家Endel Tulving曾說過「記憶是心理時間旅行」,有了記憶我們才能知道我們經歷過什麼,以及我們要做什麼。
「似曾相似」是一種感覺,就算用再高端的設備,也無法在我們大腦中掃描出來的物理現象。
我們的記憶,在記錄我們的生活時,並不像電腦存儲文件那樣,也不似放在盒子裡的相片,存在了就不會有所改變,而是更為複雜。
記憶更像是一種再生
而不是簡單存儲
我們的大腦會不斷掃描我們感官所傳達的訊息,以確定我們正在經歷的事物是否是熟悉的。
一旦我們大腦將我們接觸到的物體標記為熟悉,那麼就會啟動一個叫做海馬體的記憶區域,然後我們就能回想起與之前有關的記憶。
這樣就會重新激活保存著我們過去的神經迴路,我們將在大腦中再次體驗這種經歷。
當記憶步驟不同步時
就會出現似曾相識之感
如果上文中的記憶存儲的步驟不一致,我們接觸到那些被標記成熟悉的刺激物時,大腦裡卻丟失了可以聯想起它的上下文,這樣我們就會經歷「似曾相識」了。
不過這並不能解釋為什麼我們會對完全陌生的東西,也會產生熟悉感,而相似的東西卻不能產生似曾相識感。
首先我們得意識到我們大腦工作非常努力,每天不停的為我們過濾環境中的無用信息,無意識的決定我們正在經歷的事物是否是新的,一直到它不再工作為止。
感官訊息不同步
也會讓我們產生似曾相識
另一種理論認為,我們感官對事物會為我們輸入聲音、視覺、氣味等方面的信息,通常會被看作一個事件來處理。
而一旦其中某個感官的訊息被記錄的不同步,那麼遲到的訊息可能會被大腦標記為不同的事件,這會使人感覺曾經發生過一樣,其實這就是你正在經歷的事情。
通常來說,新的記憶再被寫入長期記憶區域時,我們的短期記憶會停止,跳過短期記憶,大腦可能會以為我們在經歷新的事物。
或者說,當我們專注於環境的某一個方面時,我們世界的其它部分會飄向無意識的狀態,就像明明有人在你旁邊講話,你卻完全注意不到。
而當我們被現實瞬間拉回時,意識會感覺我們之前經過這種事。
我們的確經歷過,就在剛才。但似曾相識的內容、地點、原因,依舊是未知的。
關於「似曾相識」有幾十種合理的解釋,也許不止一種是正確的,總而言之,想要深入了解這種現象,我們可能需要一次又一次的經歷它。
你最近一次似曾相識的經歷是什麼呢?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