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和所有祖國同胞們一樣,無論身處何地,海外遊子都密切關注著武漢解封的那一刻。
如今,中秋與國慶雙節同慶。歷經了不平凡的中國人民,又迎來了充滿煙火氣的生活圖景:人們在天安門廣場觀看升旗,昔日的方艙醫院重新變回體育賽場,十一當天3.75萬遊客登上黃鶴樓……
本該為全國人民補上因疫情而中斷的團圓假期,因為波折反覆的疫情,2200公裡的距離,2020年的中秋與國慶,身處海外求學的留學生們註定與祖國隔海相望。
為抒發中國留學生對祖國、對家人的思念與美好祝願,同時也旨在展現值此特殊情況下,同學們不畏疫情之艱險,努力學習、奮發向上的精神,在中國駐札幌總領館的支持下,北海道大學學友會舉辦了一場以「慶國慶,迎中秋」為主題的有獎徵文大賽。
本次活動得到廣大學友的積極響應,踴躍投稿,同時邀請駐札幌總領館教育領事王珏,札幌大學協理副校長、孔子學院院長汪志平教授,北海道大學生命學院院長助理惠淑萍教授擔任本次徵文比賽的評委。經過評審,產生一二三等獎,獲獎名單如下:
一等獎:高嘉儀(北海道大學國際傳媒觀光學院)《世界,請聽中國說》
二等獎:向世柔(北海道大學環境學院)《思鄉絮》
三等獎:徐子彤(北海道大學環境學院)《圓月照碧霄》
馬雨菡(北海道大學生命科學院)《原來我一直生活在謊言之中》
大家或引經據典,或立足於生活中的點滴感悟,即使是再平凡不過的小事,在不平凡的2020年裡也顯得格外深邃且動人。
《世界,請聽中國說》的作者高嘉儀,以公派留學生的身份,闡述了自己對「中國精神」的解讀。「『真知即所以為行,不行不足謂之知』,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際遇和舞臺」,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用自己的聲音,講好每一個中國故事。
《思鄉絮》的作者向世柔,以爸爸寫給自己的詩歌為引,表達了自己的鄉愁。
《圓月照碧霄》的作者徐子彤,則以優美的散文體,借月光思家國之變化,取楓葉之色喻星星燎原之火。文章用溫婉的筆調,表達了內心堅定的熱忱。
而《原來我一直生活在謊言之中》的作者馬雨菡,則立足生活中的點滴小事,闡述了名為「愛」的哲學。
是的,那些艱難又苦痛的日子,改變了無數人的生活軌跡,也讓大家在擔憂和恐懼中,悟出了平安健康、團圓的真諦,更從中感受到中華民族如何在一次次磨難中成長、奮起,並註定會成為每個中國人構建集體記憶和文化身份的註腳。我們以何種方式去記錄它,回憶它,也就是我們會以何種方式來描述與回憶自己。
最後,請允許我們再次對駐札幌總領館、徵文評委會的各位老師,以及最可愛的學友們表達最誠摯的感謝。
致不平凡的2020年,致敬偉大的祖國。(供稿/北海道大學學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