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村裡面的人真的是救命恩人,沒有他們,你們肯定在裡面餓死」
1月12號凌晨1點左右,走在下山的路上,幾名驢友忍不住這樣感嘆。就在前一天,他們一行11人組成了一個探險團,專門來到海南文昌的銅鼓嶺銅鼓佛光景區探險,誰也沒料到,天黑之後,一場突如其來的危險正悄然將近在他們身上。
11人組團探險,隊伍失散失聯。
進入到寒冬臘月,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已是被寒冷所籠罩,一些知名的探險登山地還被大雪覆蓋,已經不再適合這些驢友們探險,於是,冬季氣候適宜的海南也成為了他們在這個季節裡最好的選擇。
位於海南文昌的銅鼓嶺海拔338米,山雖不算高,但正好位於海邊,旁邊不僅有美麗的月亮灣,還能俯瞰不遠處的文昌航天城,景色非常漂亮,應該說,這個11個的探險團隊選擇銅鼓嶺,還是比較有眼光的,只是,光有這樣的眼光,卻沒有探險的實力,只會讓這樣的探險變得危險重重。
1月11號白天,隊伍進到了銅鼓嶺中,白天的時候一切都還比較順利,但也或許正是這樣的順利讓他們有些放鬆了警惕,11人進山後並未一直在一起,而是分成了小團隊各自活動,到了晚上要出山時,其中5人按照之前制定的路線順利走了出來,而另外的4男2女一共6人則在山裡迷失了方向。
報警求援,多方力量聯合搜救。
由於天色變暗,6人在山裡迷路後徹底失去了方向,他們本身對這裡的地形就不熟悉,而且帶的手機一方面電不多,另一方面山裡的信號也不好,所以一直無法順利出山,最終只能選擇報警求援。
當天晚上9點45分左右,在接到報警電話後,當地迅速組織了消防、民警以及鎮裡的工作人員展開搜救,靠著模糊的線索,搜救人員大致確定了6名被困人員的位置,並在當地嚮導的幫助下,於第二天凌晨零點46分左右找到了6名驢友,並迅速將他們轉移到安全地帶休整後帶出了山。
在返回的路上,幾名驢友已經又累又餓,據他們說,在山裡迷路之後,幸好遇到喲村民給了他們一些吃的,讓他們得以保存體力等待救援,否則情況可能會更糟糕。
驢友頻頻出事,誰該為施救買單?
對於熱愛旅行的人們來說,他們總是習慣於追求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刺激,這本是無可厚非,可在探索世界的同時,這些驢友們所惹出的被困然後等待救援的事情卻比比皆是。
2019年,廣東惠東縣白馬山上,24名驢友在颱風天到野外露營,結果被洪水圍困,深圳藍天救援隊在參與施救過程中,兩名救援隊員遭遇山洪不幸犧牲。同樣也是2019年,西安一名驢友到秦嶺爬山結果失聯被困,多志救援隊搜救了5天時間才將他找到,幸好他靠著8塊餅乾成功熬到了救援隊員趕到。
其實,類似的救援旅遊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常常動輒就是出動上百人的搜救隊伍,有時候甚至還有搜救人員不幸遇難的消息傳來。而與此同時,很多驢友在獲救後悄悄就離開了,甚至連一句道歉和感謝話都沒有,為此很多網友都提出,以後遇到驢友被困需要搜救的,救援的費用應該由他們自己來出。
可事實上,這樣的想法卻不現實。畢竟,參加搜救的基本上都是消防、鎮府等部門,本身就不是盈利性的機構,一旦收費,很可能就帶來一些不好的社會負面影響。所以,目前,類似的搜救應還主要是政府來買單。
對於那些盲目冒險的驢友們,可千萬別再慣著。
就像這次被困在銅鼓嶺的6名驢友中,大部分年齡都在40多歲以上,也不是專業的運動員,對他們來說,本身野外求生和探險的經歷就不足,加上年紀限制,並不太適合這種戶外爬山探險的運動,發生危險的風險係數本來就很高。
同時,這種驢友們組成的探險團隊,缺乏專業的組織和管理規定,基本上都是幾個人拼湊而成,出到野外後缺乏統一專業的指揮,這也是導致隊伍人員分散並最終迷路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既然不能向這些為了自己的愛好而耗費大量公共資源的驢友們收費,那是否可以讓他們對這種盲目冒險的行為付出一定的代價呢?比如規定多長時間的社區公共服務等等,至少有了代價,這些人再去探險時也會在心裡掂量掂量,有更完善的考慮和準備了。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