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大火:法國的歷史在燃燒 卡西莫多會失去鐘樓嗎?
【環球網文化頻道綜合】毫無疑問,這是近期最令人痛心的一天。屬於全人類的藝術文化瑰寶——巴黎聖母院遭遇火災。全世界為此扼腕不已,卡西莫多真的要失去他的鐘樓嗎?
當地時間4月15日,法國巴黎聖母院被熊熊烈火吞噬。據法新社報導,起火位置在最高的頂部,大火燒毀了巴黎聖母院的尖塔,火勢蔓延到三分之二的房頂面積。由於教堂內部古老木製結構無法承受過量水分重量,因此滅火行動十分艱難。北京時間16日清晨,人民網微博發文稱,「目前巴黎聖母院已沒有明顯火光和濃煙,市民在夜色中祈禱」。
法國的歷史在燃燒
巴黎聖母院的火災發生於當地時間下午6:30左右,現場目擊者表示,當天最後一批遊客正在門口排隊,等待進入巴黎聖母院參觀。隨後,聖母院的大門突然關閉,沒有任何工作人員出面解釋原因。不一會兒,大教堂的頂端有白色煙霧開始上升。
伴隨著橙色火焰從教堂尖頂衝出,法國警察衝進教堂內部,吹口哨並大聲呼喚,提醒遊客撤離。此時火焰已高聳入雲,從大教堂的多個門窗部分溢出。
據現場見證者發出的視頻顯示,火勢蔓延速度很快,難以控制。在圍觀人群的注視下,巴黎聖母院標誌性的尖頂被燒斷,坍塌倒下。很多法國市民目睹慘狀,忍不住痛哭流涕,有圍觀者唱起了祈禱歌曲,為巴黎聖母院禱告。
當晚,法國總統馬克龍也緊急打斷了正在進行的重要電視講話,為法國人通報火災最新情況。
並表示,「我們將一起重建巴黎聖母院。從明天開始,我們會在全國範圍內尋找具備相關才能的人來重建教堂。」
命途多舛的巴黎聖母院
「巴黎燒了嗎?」
這是1944年8月25日,巴黎解放那天,阿道夫·希特勒在東普魯士「狼穴」的地堡裡,向他的總參謀長約德爾上將發出的責問。然而,當時的巴黎沒有被燒,這位深受希特勒信任的高級將領,最終選擇了背叛他的元首,放棄了曾經約定的焦土政策。巴黎聖母院、凱旋門、艾菲爾鐵塔等地標性建築,因而有幸留存到今天。
從巴黎聖母院建成至今,這座古老建築的命運著實坎坷。
這座坐落於塞納河畔的雄偉教堂,始建於1163年,前後花費180餘年的時間,在1345年建成完工,距今約760年的歷史。幾百年來,巴黎聖母院一直是法國宗教、政治和民眾生活中舉行重大事件和典禮儀式的場所。
1789年大革命期間,巴黎聖母院遭受了歷史上最嚴重的褻瀆。教堂中只有內院門上的聖母像得以保存,其他的雕塑均遭受破壞。教堂內幾乎所有的鐘都被熔掉,只餘一口巨鍾。後來,教堂裡存滿了草料和糧食,教堂徹底淪為倉儲之地。
公元1802年,拿破崙再次賦予巴黎聖母院宗教之職,並於2年後,在此處進行了著名的加冕儀式。19世紀中期,法國著名的建築師主持了大教堂的重建工程。這次翻新重建,修改了巴黎聖母院原本活潑生動的細節和雕像。
愛情與永恆的象徵
「你相信巴黎聖母院有一天會消失嗎?」
火災發生後,經典愛情電影《愛在日落黃昏時》中的一句臺詞,被許多微博網友轉載。電影中男女主人公在塞納河上的對話,似乎一語成讖,道出了今日人們的恐慌。
圖片來源網絡。
其實,在很多電影和文學作品中,常見「巴黎聖母院」的身影,這座教堂一度被視為「愛情」和「永恆」的象徵。
1831年,法國文學巨匠雨果,以這座建築為背景創作了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為這座古老的教堂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小說中,雨果以離奇和對比的手法,描述了一個發生於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克羅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ト賽女郎埃斯梅拉達。而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則為救女郎捨生赴死。
雨果在小說中對巴黎聖母院大教堂充滿詩意的描繪,更是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巴黎聖母院大教堂的修復工作迫在眉睫,1844年,修繕工程開始。經過20多年的整修,巴黎聖母院大教堂的昔日光彩得以重現。
也有觀點認為,巴黎聖母院之所以聞名於世,不僅得益於文學作品的升華,更因為它是歐洲建築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標誌。在它之前,教堂建築大多數笨重粗俗。巴黎聖母院衝破了舊的束縛,創造一種全新的輕巧的骨架結構,而這種獨特的建築風格迅速就在歐洲傳播開來。
時至今日,巴黎聖母院的意義已遠不止於其建築本身,她承載著巴黎乃至法國的歷史符號,是全人類的藝術瑰寶。人們期待這座古老建築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