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在正式和非正式的場合多次提到華為的吃文化。2008年,華為的一次講話中,任正非鼓勵華為的領導層幹部請下屬吃飯,他說:「記得當年在北京,我請三個小青年吃飯。我開了個玩笑說,你們年底盤算,誰請客付錢最多,他一定是老大,十幾年過去了,事實證明,他們三個人的差別,是上百倍的差別。老大吃虧了嗎,那飯能吃多少錢,你說中午,大家幾個人跑到凱賓斯基,吃飯喝酒,有什麼不好的。」
華為除了我們都知道的狼性文化,吃文化也是華為的重要企業文化。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一直都很重視這一塊,早在上世紀90年代華為制定的第一版的《華為員工守則》裡就有關於吃文化:「公司提倡『吃文化』,上下級和同事之間互相請客吃飯、吃麵條,在飯桌上溝通思想、交流工作。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有兩個以上華為員工,也就形成了溝通的機會。生產協調委員會及其分會為興趣相投的員工打開了又一扇溝通之門。」
2013年《華為公司改進工作作風的八條要求》第二條規定:「有上級參加的非因公就餐應由上級付帳(AA 制除外),更不允許以公費名義報銷因私就餐費用。」因此,在華為內部聚餐,都是參加者中的職務最高的買單。
其實華為的吃文化還是比較符合國內情況的,畢竟民以食為天嘛!在公司內部,由於種種情況,會導致員工和領導的溝通不多,任正非鼓勵幹部請下屬吃飯,其實不僅僅是為了吃飯,更多是通過吃飯拉近和員工的距離,聯絡感情。
任正非是希望華為的幹部把吃飯當成一種溝通手段,通過吃飯讓華為的領導和下屬交流工作和思想,增進彼此之間的情感。而且人是情感動物,情緒容易受環境影響,領導請下屬吃飯,會讓員工對公司更有歸宿感。這就是任正非的厲害之處。
任正非,他是一個傳奇人物。他中年被迫創業的男人,他在43歲時,失業、被妻子拋棄、還背負了200萬元的債務,他在沒有資本、沒有人脈、沒有技術、沒有市場經驗,用湊來的2萬多元,在破舊的倉庫裡開始創業。當時他給公司取名華為,意在「中華有為」。他把一個山寨公司變成了如今驚豔世界的科技王國。
任正非是怎樣一個人?他身上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往事?他的公司是如何從2萬到數千億,如何從深圳小廠到世界巨頭?
這些在林超華所創作的《任正非傳》中都能找到答案。為了創作這部作品,他跟蹤研究華為數年,調閱了很多華為近絕密資料,走訪華為發展歷史上各個階段的關鍵人物,口錄、整理、創作而成了《任正非傳》。
這本書,講述了任正非從出生至今70多年的人生畫卷,囊括其人生道路上各個關鍵點。讓我們不但能看到任正非光鮮的一面,也讓你能看清任正非的整個奮鬥、決策、選擇、迷茫、焦慮、踩坑、躍遷等等各個節點。這是了解任正非、學習任正非不可不讀之作。點擊下方橫條即可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