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現在全國很多地區的老百姓來說,自2018年起國家將每年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現在很多地方早已經過了收秋的節日了。但是,在東北的一些農村地區,由於秋季雨水把老百姓的莊稼淹沒,只能在秋后土地上凍之後進地收玉米,可謂是非常地不容易了。近日,吉林長春一位網友爆料稱:在當地大營子村一斤玉米不到一元錢,當地的老百姓在未收穫的莊稼地裡忙著掰玉米。
看到這麼多村民忙著在小雪覆蓋的莊稼地裡,每人手裡一隻塑料桶在掰玉米,可見是非常地辛苦了。好在附近還停有鏟車,專門把掰下來的玉米裝在裡面,最後再裝到車裡拉回去。有網友看到這一幕稱:為什麼不用玉米收割機來手呢?其實,由於土地被水淹沒之後,莊稼地裡根本就進不了車,老百姓只能靠人力在上凍之後,在冰面上來收穫一年的收成了。如果再不抓緊收穫的話,莊稼就白種了。
最近幾年玉米的行情下滑,老百姓種植的玉米不值錢,這是大家感同身受的。從最近的數據顯示:11月24日,東北地區吉林省的玉米價格,為一噸1749元,也就是說一噸玉米2000斤,一斤玉米僅0.87元。農民辛苦種植一年的莊稼,一斤玉米還買不了一瓶礦泉水。以前老百姓種植玉米成本費用低,現在種地光種子、化肥都太貴了,如果還像以前賣那些錢,農民根本就種不起莊稼了。
現在的農村隨著大量的年輕勞動力擁擠城市裡打工,剩餘的大部分土地更是靠一些老年人在辛苦耕耘。自古以來種地是農民的天職,可是當了一輩子莊稼人種了一輩子玉米了,不種玉米種什麼?現如今隨著社會的進步,無論從種植到收穫,都全靠機器操作了,但是收割和種植的費用,和所種植的莊稼不稱正比。哪怕今年的豬肉價格漲到多高,也和這些種植玉米的老百姓沒有半點關係。
看到這些在雪地裡忙著收玉米的老百姓,和路邊停靠的等地運輸玉米的車輛,有網友調侃說:這玉米地收的有點早了,過完年收正好。省得曬玉米了,到時候還能賣個好價錢!由於近幾年來,玉米價格處於低迷狀態,各地玉米種植戶種植玉米賺不到錢,有的甚至虧本,導致今年玉米種植面積逐漸減少。種植玉米的總產量少了,價格自然會上漲,老百姓當然希望玉米的價格能突破一元兩角錢一斤。
俗話說:「民為以食為天」。在老百姓的眼中,有土地才有希望,不管在任何時候老百姓把土地握在自己的手裡,才覺得自己的生活有了保障。而且,為了鼓勵老百姓種地,國家也早已出臺了相應的種地補貼政策,目的就是鼓勵廣大的老百姓種地。現在,全國各地正在鼓勵和支持農民發展生豬養殖,飼料消耗量也將增大,希望這些種植玉米的老百姓,玉米的價格也能真正迎來上漲的高峰。大家對這種下雪天收玉米的現象有什麼想說的,歡迎跟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