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學校、小區等特殊路段,通常是禁止汽車鳴笛,但不得不承認,適當的汽車鳴笛確實可以起到提示作用,不過有的改裝汽車的鳴笛聲,真的是「震耳欲聾」,尤其是巴士貨車這一類的,而我們常見的私家車,汽車喇叭聲還好,大體可分為「嘀嘀」和「嘟嘟」兩種聲音。那麼為何汽車喇叭聲有「嘀嘀、嘟嘟」之分?開了一輩子車的老司機或都不知道,區分日系車、歐美車是次,懂它才是關鍵!
清脆的「嘀嘀」聲和渾厚的「嘟嘟」聲,作用相同,旨在提醒影響到汽車正常行駛的物體,而實際上這兩種聲音,聞其聲即可知其車,日系車和大多國產汽車的喇叭聲多為「嘀嘀」聲,歐美系汽車喇叭聲多為「嘟嘟」聲,「嘀嘀和嘟嘟」的這一區別,喜歡汽車的人幾乎都可以辨別出來,但是「嘀嘀、嘟嘟」的汽車喇叭聲,不僅僅是用來區分日系車與歐美車,開啦一輩子車的老司機或都不知道。
第一,「嘀嘀、嘟嘟」的汽車喇叭聲,源於設計理念的不同。日系車的用車環境多用於人多狹窄的複雜環境道路,加之道路兩旁緊湊的建築物,汽車喇叭的設計起到「點到為止」的作用。歐美系汽車的用車環境則較為寬廣,可以說經常是在「荒無人煙」的道路上行駛,顯然需要用穿透力更強的「嘟嘟」聲來起到提示的作用。
第二,「嘀嘀」的汽車喇叭聲多是盆式喇叭發出,「嘟嘟」的喇叭聲多是蝸牛式喇叭發出,於是,一個是清脆穿透力弱,一個是渾厚穿透力強。喇叭聲音的大小取決於功率的大小,仔細對比會發現,日系車的喇叭功率普遍較小。另外,使用蝸牛式喇叭的歐美車,大多使用的是雙喇叭,鳴笛效果會更好。
第三,日系車慣用盆式喇叭,而不用蝸牛式喇叭,是基於用車環境決定的,但是也有不少過於精打細算的車主發現:日系車這樣做是在「節省成本」。他們經過網店售賣的同款車型能使用的盆式喇叭和蝸牛式喇叭的售價比較,發現蝸牛式喇叭要普遍比盆式喇叭貴數十元,這樣算來,對於車企來說,確實是一筆不少的開支。筆者是不認同這種說法的,你認同嗎?
所以,「嘀、嘟」的汽車喇叭聲並沒有明顯的優劣區別,用來區分日系車和歐美系車是次,懂其設計理念才是關鍵,開了一輩子車的老司機或都不知道。不過大釗想說的是,汽車喇叭聲只是用來提示,不得萬不得已的時候還是不要按喇叭,而即使是按喇叭也要做到點按即可,按住喇叭不松會讓人很不舒服。最後,大釗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在開車過程中,遇到慢走的老人擋道,你會選擇按喇叭、原地等待還是下車幫扶?歡迎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