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三月北京的時節,天還微微涼,下著濛濛細雨。就在這個時節去雍和宮,不僅是藏傳佛教的文化之旅,更是一種欣賞北方煙雨之美。
雍和宮位於北京市區東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賜予四子雍親王,稱雍親王府。雍正三年( 1725 年),改王府為行宮,稱雍和宮。雍正十三年( 1735 年),雍正駕崩,曾於此停放靈柩,因此,雍和宮主要殿堂原綠色琉璃瓦改為黃色琉璃瓦。又因乾隆皇帝誕生於此,雍和宮出了兩位皇帝,成了 「 龍潛福地 」 ,所以殿宇為黃瓦紅牆,與紫禁城皇宮一樣規格。乾隆九年( 1744 年),雍和宮改為喇嘛廟,特派總理事務王大臣管理本宮事務,無定員。可以說,雍和宮是清朝中後期全國規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很多人對於藏傳佛教不是很了解,沒有經過系統學習和調研就人云亦云的認為藏傳佛教嚇人,「殘忍」甚至邪惡。這些觀點筆者認為都是錯誤的。藏傳佛教有一部經典《菩提道次第略論》作者是宗客巴大師。
這本書相當於所有佛經的檢索系統,以及入門必修課。而漢傳佛教是沒有這樣一本大而全的入門必修書,每派有每派的說法,各成體系,末法時代,互相攻擊現象屢見不鮮。
在略論這本書裡面明確提出,一切經教互不相違的觀點。這和大家熟知的臺灣星雲法師所提出的十宗並弘的觀點主題思想是一致的。
因為眾生有不同根器,不同心性,所以佛才有八萬六千法門。然追根溯源,所有的宗教法門都是引導人成佛,這是所有宗派存在的核心目的。
這裡面又分為上中下三道。下士求解脫一時危難,求下輩福報;中士求解脫生死,脫六道輪迴;上士則是發菩提心,不僅自己解脫並且利眾生,已是佛菩提境界。
上述皆為知識,知識並不代表佛智慧。六祖慧能故事大家皆為熟知,一個不識字的字的人卻能做出「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樣高深充滿禪意的偈,這本源於平日的「修」。佛學是因果法,我今日來雍和宮,有如此感悟也源於四年前在姑蘇和胡老師結下的緣。
而這個緣還在繼續,因這個緣起而產生另外一個緣起,最終會決定人生的果。
肅靜莊嚴的雍和宮靜靜的看著每一位前來的信徒香客及遊客,大部分人過來會上清香一炷。這點個人覺得北京雍和宮景區管理處做的非常好,只要買了門票的遊客每位都會送上一盒香,而不是像國內某些著名景點,大肆賺香火錢。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目的來,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目的上香,但佛最歡喜的我想還是分宏願利己利他的人,因為釋迦摩尼成佛之前是人,是印度王子,王公貴族。其佛法是其開悟後的超越一切的思想,也就是老子所說的道,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孔子所說的朝聞道夕死可矣的道。
這個道是無法用我們現在言語來表述的,是真正的世間萬物的發展規律。而我們只能用道這樣淺顯的模糊的不能準確定義的單詞來描述。而這樣的思想必然是能量層級達到 1000 才有可能開悟得道。
一柱清香,一個願望。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三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徐軒」,是百分百原創的生活分享類公眾號。用來分享原創的旅行遊記以及生活感悟。感謝你的關注和支持,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值得分享,請推薦給你的朋友或微信群,以及分享在自己的朋友圈裡。在微信裡搜索公眾號 「 徐軒 「 ,或者掃描下圖二維碼即可關注。希望通過它跟更多朋友交流,不會有任何商業用途,感謝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