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站一場」是一座城市的窗口之一,也是外地遊客來到這座城市的「第一眼」。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武漢開啟了多方面專項治理,包括集中治理「三站一場」計程車運營秩序、交通窗口綜合環境、行車秩序和車容車貌等,連日來,記者到機場、火車站進行了實地探訪。
天河機場:新增遮陽篷和風扇等,改善計程車蓄車場環境
天河機場對計程車蓄車場進行了改造。 記者王謙 攝
8月5日,記者在天河機場計程車蓄車場看到,進出口標識標牌清晰可見,計程車司機能夠快捷進道排隊和出車,沒有搶道插隊現象。整個場地,被劃分出20條候車通道,每個通道之間設置了U字形隔離立樁,候車通道旁還設置了4個遮陽篷,不少司機正在涼篷下休息。
「我們此前對這個蓄車場進行了改造,每條通道可以停放17輛計程車,20條通道可讓340輛計程車在此排隊,司機可以停在蓄車場候客,不用在路上走走停停,既為他們節省了成本,又減少了計程車尾氣的排放。」湖北機場集團機場管理公司公共區管理部副主任周少華介紹,場區的綠化也進行了改造,將以前道路兩邊的樟樹換成了梧桐樹,給司機更多陰涼。
新建公廁,放置分類垃圾桶。 記者王謙 攝
周少華指著離計程車候車通道不遠的一座新建公廁說,公廁外面還設置了開水壺,不間斷提供熱水,一旁還有服務區可提供盒飯。「候車環境改善了,司機也願意來機場載客了。」
在涼篷下休息的聯海計程車司機吳師傅告訴記者:「以前這裡秩序比較亂,現在廁所乾淨衛生,茶水供應充足,涼篷下有椅子休息,吃飯、等候都更有秩序。」吳師傅說,條件變好了,他沒事的時候就會從漢口空車跑到機場候客。周少華介紹,4月8日復航初期,一天不到100臺車,現在每天約有1300多臺計程車會來機場載客,已經恢復了一半,車輛增多後,還組織實施了場區違停車輛專項整治,營造暢通的道路環境。
武漢站:運用多種手段,每日開展計程車和黑車整治
8月3日下午6時多,在武漢火車站周圍的白雲路上,武漢站站區辦執法大隊正對計程車違規載客的行為開展整治,並隨機抽查司機的相關證件和服務監督卡。
武漢站每天都會對計程車開展日常整治。 記者王謙 攝
「這個地方是嚴管路段,不能在路邊載客啊,以後要注意;還有,作為服務行業,車廂裡面要注意保持乾淨。」 考慮到入行沒多久,可能對周圍的管理還不了解,中隊長許明華對路邊正準備載客的一位計程車司機進行了善意的提醒。
大隊長張海鵬介紹:「火車站有專門的計程車營業站點,管理嚴格,計程車司機隨意載客容易出現拼客和議價情況,車輛多了影響道路秩序。」為此,每日執法大隊都要開展整治,分組巡查,尤其加大夜間整治力度,嚴厲打擊計程車拼客、議價、拒載及網約車、非法營運等各類違章違規行為,運用「TAXI評議」小程序開展市場檢查工作,發現一起處理一起,保障運營秩序。
執法大隊對站場外的計程車進行抽查。 記者王謙 攝
「針對『兔子』拉客問題,我們一直與站前所、鐵路所、楊春湖客運站等相關單位加強聯勤聯動;還發揮110指揮平臺作用,運用聯合取證、違停抓拍、隔空喊話等功能,促進長效治理。」 張海鵬說,今年上半年現場整改了100臺次車輛。
漢口站:優化交通布局,站區擁堵指數明顯降低
記者來到漢口火車站計程車候客區,這裡站區辦上十名工作人員正在忙碌地引導行車秩序:等候的旅客正快速搭車離開;想空置開出去的計程車也正從拓寬的快速通道駛離。
漢口站的計程車正在有序駛離。 記者王謙 攝
「這邊打車很方便,一出站就能根據道路指引牌選擇公共運輸出行方式,步行1分鐘即可到達計程車上客區,步行距離很短。」從外地到武漢的一位旅客說,各個區域劃分很清晰。
站區辦負責人於躍茹介紹,通過調整社會車輛、公共車輛運行區域和行車流線,增加社會車輛快停快走落客區,增設社會網約車停靠上車區等舉措,盤活了站區綜合交通循環功能,實現了人車分流和場地資源的最大利用,也有效壓縮了黑車非法拉客空間和旅客等候時間。據悉,功能布局調整後,漢口站區全天擁堵指數由1.73降至1.22,下降了25%;尖峰時段擁堵時長也同步減少,指數由2.6降至1.53,下降了41%。
站區廣場處的休閒座椅。 記者王謙 攝
在漢口站南廣場,記者還發現不少便民設施,隨處找到休息的座椅還有涼亭,樹穴邊沿加裝了木製座板、有專門的吸菸區,公廁安裝有智能人臉識別取紙、母嬰護理臺及蹲位提示電子標識等。站區內的志願者,提示著旅客保持間隔距離,提供指引及引導掃碼服務,主動為老、弱、病、殘、孕等特殊旅客提供幫扶,勸阻不文明行為,為市民出行提供良好的環境。(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王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