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真貨,到銀座。」這句曾經見證了銀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座股份」, 600858.SH)輝煌時期的廣告語正在逐漸淡出人們的記憶。
創建於1984年的銀座股份,經過近十年經營,於1994年登陸上交所。目前,銀座股份旗下擁有複合門店、超市門店、購物中心、奧特萊斯、物流配送中心等商業業態,其中銀座購物中心是從事商業地產開發建設和運營管理的綜合性業態。
然而,在經歷了淨利潤連續4年下滑後,2016年,銀座股份虧損2387萬元。曾經的商業巨頭,在商業地產競爭激烈的今天,面臨著客流減少、店鋪已經撤櫃關門的危機,不得不思考如何扭轉頹勢。銀座股份將如何突圍?《中國經營報》記者多次致電並且致函銀座股份,但對方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一定的規則,婉拒了記者的採訪。
市場被分食
7月23日,濟南,多雲,悶熱。儘管是周日,濟南市窯頭路銀座商城燕山店的客流量卻不盡如人意。在商場內,某品牌的銷售人員拉著一臺移動擴音器一遍又一遍地高呼著,「十一點半本店內將有一場精彩演出!」但看著商場內稀疏的客流情況,銷售的表情似乎有點兒無奈。
與銀座燕山店相通連的是濟南銀座珠寶交易中心,相關報導顯示,濟南銀座珠寶交易中心於2014年4月開業,是銀座百貨進軍品類專業市場的第一家門店。距離開業時間僅僅過去了3年,剛開業時的盛況卻一去不返。記者走訪發現,銀座珠寶交易中心內,部分店鋪已經撤櫃關門。
2011年,濟南市民王小平初到濟南,那時的銀座商場還是整個山東最高端的購物平臺之一。「但是,這兩年銀座在濟南的地位越來越不行了。」王小平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似乎還對銀座帶有一些情懷,但他告訴記者,已經記不清上一次在銀座商場購物是什麼時候了。
曾經,銀座股份在濟南甚至整個山東的零售行業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作為山東零售行業的龍頭企業,銀座股份最早在山東省內多個地市開設了同城分店,經過多年深耕山東市場併兼顧省外及周邊地區,銀座股份在山東13個地市以及河北等地區布下了一盤大棋。一時間,遍地開花的銀座便利店、門類齊全的銀座購物廣場,以及高檔次的銀座購物卡,代表了山東商業的最高水平。
但近年來,隨著市場競爭加劇,一切都發生了變化,「買真貨,到銀座」這句曾經見證了銀座股份輝煌時期的廣告語正在逐漸淡出人們的記憶。來自電商的巨大衝擊自不必說,除此之外,銀座股份還面臨市場被分割的現實。
2016年5月,大潤發在進入濟南密集開店十餘年後,在城區再次開了省博店。加上此前開業的山水大潤發、歷下大潤發、洪樓大潤發、天橋大潤發4家門店,大潤發在濟南市的門店數量達到了5家。另外一家零售巨頭華聯,也在近一年時間內,在濟南相繼開了2家分店,分別是賣場面積近6000平方米的華聯偉東新都店和黃金99生活廣場超市。此外,還有萬達廣場、家家悅、青島利群等也在不斷搶食濟南市場。
不僅於此,對於銀座股份等區域零售巨頭來說,更大的噩耗或許是無人便利店的興起。作為繼共享單車之後又一備受關注的新業態,無人便利店賽道上現已布滿諸多競爭對手,在無人零售便利店遍布大街小巷之前,如果不能通過技術布局新業態,維持自己的地位,等待它們的或終將是沒落。
淨利潤連續4年下降
創建於1984年的銀座股份,經過近十年經營,於1994年登陸上交所。年報信息顯示,銀座股份2011年營業收入突破100億元,2012年營業收入達到了135億元,扣非淨利潤達到了3.31億元,同比增長255.59%,僅僅從收益上來說,此時的銀座股份進入了鼎盛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