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與中國曠日持久的投資協定,未來數天內達成的可能性非常高了。
中國歐盟商會18日在北京表態,「非常有希望在未來幾天達成一項政治協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則確認了雙方已取得「重要進展,談判已進入最後階段」。德國政府發言人塞伯特則表示,談判已取得明顯進展,不過仍在繼續。
根據《南華早報》援引的布魯塞爾外交消息來源稱,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馬克龍已經同意為談判畫上句號。
(圖片來源:ucpnz.co.nz)
高開放度協議亮點
中歐投資協定的內容包括準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管理、國有企業競爭中立、高端服務業開放等。總部位於阿姆斯特丹的智庫Transnational Institute將協議形容為「中歐雙方共同構建國際投資新模式,以更好的平衡投資者與東道國權益的契機」。
2019年,中國政府發布了新版自貿區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全面取消在華外資銀行、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業務範圍限制,進一步放寬了跨境金融活動。即將籤署的中歐投資協議在市場準入等級上很好地對接了這一利好形勢,也讓協議之後的落地情況成為中國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的試金石。
協議對雙方的好處
對歐洲來說,中歐投資協定有助於確保歐洲公司更好地進入中國龐大的市場,並在當地享有公平的競爭條件。
許多歐洲企業也在期盼協定儘快籤訂,特別是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上個月達成後,歐盟各界更感受到與中國加強貿易關係的重要性。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特克強調,如果達成該協議,這將是繼7月份達成《中歐地理標誌協定》後,歐盟和中國之間的第二個重大經濟協議。
▲ 中國商務部部長鐘山展示《中歐地理標誌協定》(圖片來源:商務部)
中國是今年世界上唯一一個呈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歐洲議會最大的黨團歐洲人民黨(EPP)認為,中歐投資協定可以讓歐洲企業更加容易地參與中國的經濟增長。
中歐投資協定同時能促進中國經濟的對外開放。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室副主任蘇慶義指出,對於中國而言,RCEP雖然能給中國帶來較大的經濟收益和戰略收益,但是在市場開放和制度性規則兩個維度上帶來的收益有限。他認為,這兩個維度分別對應服務和投資的開放,以及中國國內改革,主動推動與西方發達經濟體的合作更具現實意義。因此,相比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應是當前的重中之重。
另一方面,中國今年已首次超越美國,成為歐盟第一大貿易夥伴。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九個月,歐盟與中國貨物貿易總額為4255億歐元,同比增長3%,中歐投資協定的達成無疑能繼續鞏固中國作為歐盟最大貿易夥伴的地位,對中國經濟「雙循環」中的外循環有利。
此外,中歐投資協定敲定後,中歐自貿協定的談判就能推上雙邊議事日程,加快讓雙方在有19億消費者的兩大經濟體內,實現投資便利化和貿易自由化。
國際環境大背景
德新社表示,歐盟和中國在投資協定上逐漸靠攏,誕生於美國和中國這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之間爆發貿易戰的大背景下。專家預計,美國下一任總統喬·拜登未來還將繼續對中國的強硬路線,暫時不會取消川普對中國加徵的額外關稅,以避免限制了自己「閃轉騰挪」的政策空間。拜登也願意同歐盟這樣的盟友,建立一個廣泛的國際聯盟,以應對中國的挑戰。
歐美內部的不同聲音
德國經濟研究所(IW)警告說,歐盟不應倉促妥協。國際經濟秩序與前景領域的研究負責人尤根·馬特斯表示,柏林和布魯塞爾不應該輕信不會顯著改變商業慣例的承諾。「似乎很難想像,由受益於密集產業政策資金的中國國有企業,以及受補貼的私人企業引起的——深刻的不公平競爭問題,能夠通過一份協議得到真正的解決。」同時,馬特斯的一個觀點,還暴露了他內心的擔憂,也是許多德國政客敢想卻不敢承認的擔憂——「與中國達成協議,將冒犯拜登政府。」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據悉,中國在多個領域市場開放上都做出了讓步,其中包括金融服務、製造業和房地產業。作為回報,歐盟為中國開放可再生能源投資的大門。不過這一點將受到立陶宛和波蘭等東歐國家的抵制,他們長期依賴美國對抗來自俄羅斯的威脅。
進程
2013年11月,中歐雙邊投資協定談判於第十六次中歐領導人會晤時正式啟動,開始了長達七年的漫長談判過程。
2019年4月,中歐雙方在第二十一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聯合聲明中設定了在2020年達成投資協定的目標。
2020年9月1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以及歐盟輪值主席國德國總理默克爾以視頻方式舉行中德歐領導人會晤。各方確認,加快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實現年內完成談判的目標。
(圖片來源:manager-magazin.de)
12月7日至11日,雙方就中歐投資協定進行第35輪談判。這也是中歐雙方在今年談判節奏明顯加快的情況下,進行的第九輪談判。談判後來延期,德國《商報》本周二(15日)報導,布魯塞爾的一位內部人士透露,本周可能會有結果。
12月12日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稱,中國駐歐盟大使張明透露,目前談判在負面清單及文本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分歧持續縮小。雙方正就共同關心的市場準入、可持續發展等議題加緊溝通。
中法對話|期待中歐中法合作深耕致遠
觀察丨中國提供的最優方案:「一帶一路」項目在歐洲落地生根
海外丨為何這些歐洲智庫專家都看好「一帶一路」?
來源丨探索新絲路
責編丨李曉紅 監製丨李申
投稿/糾錯: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們:hr@yidaiyilu.gov.cn
獨家丨清華大學史志欽:中歐關係如何加碼「一帶一路」建設?
獨家丨商務部研究院周密:中國和拉美遠隔萬裡,為什麼還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