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去年夏天一部電影橫空出世,票房爆棚口碑喜人,更是被稱作國產動漫的又一火爆力作,他它就是《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影片塑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哪吒形象——脾氣暴躁、驕傲自大,常常給父母闖禍,連小孩子都對他避而遠之。在現代角度看來,哪吒就是一個熊孩子。經歷一系列故事,哪吒在電影最後完成了成長的蛻變,從熊孩子真真正正成為了一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
父母的愛和教育,太乙真人的陪伴和訓導,還有敖丙對他的照顧和關懷,都是哪吒成長的關鍵因素。但其實,哪吒的成長脈絡還與一個道具息息相關,這個關鍵的道具就是乾坤圈。乾坤圈與哪吒相伴左右,從哪吒與它的關係,可以看出哪吒心態的變化和成長的歷程。
從育兒角度看來,乾坤圈不僅僅是一個法術道具,更是代表著哪吒在人生中遇到的不同規則。乾坤圈的變化就是規則的變化,哪吒與乾坤圈的不同關係,指向不同階段孩子對待規則的態度。接下來我們就從這個角度入手,分析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待規則的態度變化,以及必須經歷的內在心理過程。
乾坤圈隱喻成長中的規則,這三個階段家長不容忽視
乾坤圈是原始天尊賜給太乙真人震金光洞的寶物,它一開始只是一個武器,但放在哪吒身上就變成了遏制魔性的工具。原始天尊把大殺氣乾坤圈帶給哪吒,就是為了能夠鎮壓住他的魔性。但實際上,乾坤圈既可以是一個阻止哪吒惹是生非的工具,也可以是哪吒濫殺無辜挑起仙魔大戰的利器。
乾坤圈對哪吒而言,是一把雙刃劍,哪吒與乾坤圈的關係變化,也暗示了規則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從《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看,哪吒對待規則的態度經歷了三個階段:
1. 童年時期,哪吒被動服從
由一顆魔丸降世,哪吒生下來就已經法力高強,性格乖張跋扈。為了阻止他幹出壞事,從哪吒出生開始,他就必須要帶著乾坤去,維持可以正常對話的普通孩子水平。
漸漸長大的哪吒明白了乾坤圈對自己的影響,無奈他也無法將其解除。在小的時候,哪吒對規則只能被動服從,因為他對規則很懵懂,所以也基本稱得上聽話。
童年階段,孩子對規則的認識不太清楚,而且非常依賴父母對自己的照料,所以順從乖巧的服從父母的指令,遵守規則。不過,在孩子心裡,這種服從只是被動的服從,父母的權威就像是原始天尊的咒語。還是因為無能為力,所以迫於壓力被動對規則低頭。
在這個階段,家長首先要做的是幫助孩子規範行為,認識規則。很多父母都誤解了規則真正的含義,他們會認為規則等於束縛和禁止,崇尚自由隨意的教養方式。但是童年時期的規則教育十分重要,對於0~3歲的孩子來說,從童年時期認識規則,意識規則的存在,他能為以後適應規則打下根基。
2. 青春期,挑戰權威
哪吒在3歲生日的時候,知道了乾坤圈的口訣,他一直不滿這個束縛自己的東西,所以第一次掙脫了乾坤圈變成了真正的魔童樣子。哪吒瘋狂的攻擊父母和周圍的人,以此來表現自己對約束的不滿和憤怒。哪吒生而叛逆,具有一定的獨立意識之後,更是迫不及待地想要挑戰父母的權威。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與哪吒有很多相同之處,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對生活有了一定的自主權。但是,孩子並不會滿足些許的獨立權利,而黨在孩子與自由中間的就是規則。這時候,孩子有強烈的願望反抗父母的權威,以此來找到自己對生活的掌控感。
在這個階段,孩子會識破父母曾經善意的謊言,由於思維能力還不夠成熟,所以常常會曲解很多事情,不理解父母和身邊的人,扭曲父母和老師的良苦用心。而且,孩子也漸漸意識到了規則不是一切,總能找到空子磚規則的漏洞。
面對一個破壞力極強、想要擺脫規則的青春期少年,父母也常常不能夠理解孩子的所作所為,認為他們的行為和思想出現了問題,後知後覺的發現自己的權威在不斷被挑釁。父母很可能接受不了原本乖巧懂事的孩子突然對自己反抗,所以有時會下意識的給孩子來個下馬威,讓他們的反抗不能"得逞",還會用衝動的手段讓孩子明白"回頭是岸"。
青春期的孩子看似是在挑戰父母權威,其實更深層次的是在尋找自我。著名學者埃裡克森研究發現,"角色混亂"是每個青春期孩子都面臨的危機,只有通過思考才能克服這一困難,明白"我是誰"。
對此,父母用以前的下馬威約束孩子,那麼規則就會變得不管用,不但無功法有錯。真正的解決方法應該是與孩子平等的對話,尊重孩子的選擇。
3.走向成熟,主動接受
哪吒誤會了父母負氣出走,陰差陽錯之下才看到了父親李靖對他的良苦用心,發現自己錯怪了父母。那當他回去拯救陳塘關時,再次念起了咒語解開乾坤圈,這一次他沒有失去意識,乾坤圈有沒有被完全解開而是佩戴在了手上。
乾坤圈被戴在右手,表明了哪吒真正的了解規則,接受規則,並能夠運用規則來約束自己心中不受控的惡魔。
當孩子的思想發展到一個成熟的階段,他就能明白規則真正的意義。孩子能清醒地意識到規則必須遵守,生活才能正常的運行,而且還要學會應用規則,而非言聽計從。
在這個階段,孩子基本上建立了規則意識,對規則也不再感到壓力,反而是能遊刃有餘的利用規則做事。孩子既可以選擇服從主動接受,尊重規則,認可規則制定者的權利。他也可以選擇不服從,用其他的角度思考問題。至此,孩子不僅有了獨立意志,還能有規則意識,懂得尊重規則,利用規則。
父母如何正確培養孩子對待規則的態度
1.童年時期:重視規則教育
在童年階段,孩子對規則的認識很模糊,他只把規則當做是約束自己的工具,而不能了解其中對社會真正的含義。因此,家長要重視規則教育,在一開始可以先教育孩子規則的作用和重要性,把基本的想交給孩子。
比如父母教育孩子保護自身安全、不傷害他人,明確的告訴孩子怎麼樣才能保護自己,什麼是正確的人際交往。而且,在執行規則之前,父母一定要把規則向孩子表述清楚,在滿足孩子正常需求的情況下,再使用規則教育。
2. 青春期:與孩子平等的對話
父母把自己的經驗和思想,完全灌輸在孩子身上,不考慮孩子的處境和感受。這對於孩子而言,規則就成了一種負擔,他自然就會挑戰父母的權威,對規則不屑一顧。因此家長要做的並不是繼續強化規則,而是要與孩子平等的對話。
周國平曾說:"做孩子的朋友,孩子也肯定把你當做他的朋友,這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對待朋友,我們互相尊重,平等相處,這在對孩子的規則教育中也一樣。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人,尊重他獨立思考、獨立選擇。
3. 成熟期:教育孩子巧用規則
最好的規則教育並不是讓孩子時時刻刻遵守規則,而是讓孩子學會巧用規則,不做規則的奴隸。在傳統教育觀念中,聽話的孩子更受歡迎,但是只會言聽計從的孩子,他的身心發展並不健康。
一味順從規則只會傷害孩子獨立的能力,使孩子感到怯懦,失去了大膽思考和質疑的膽量。家長要把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放在首位,保護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家長最應該做到的是學會放手,給孩子一個自由獨立成長的空間。
我是黃小莉的育兒經驗,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