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起,「風華——山東美術館館藏第十三屆全國美展精品展」亮相山東美術館。國展餘熱點燃炎炎盛夏,「風華」中有時代和眾生,時代和眾生也正風華。
「我是在山東美術館微信公眾號看到的展覽消息。我認為帶著孩子們到展覽現場觀摩學習,是非常必要的一種體驗。」一位名叫大山山的青年美術教育工作者說。她帶領一群「小畫家」來到山東美術館,在展廳中攤開畫板,認真臨摹。孩子們有的席地而坐,有的堅持著「彆扭」的姿勢邊臨摹作品,邊爭相發表著自己的理解與感受,雖是童言童語,卻常常說中作品的精妙所在,為展覽更添趣味。
展廳中、作品前,偶然造訪的遊客拍照留念,年輕的學子細細鑽研,資歷深厚的前輩分享觀點,更多的是沉默的觀者,在一幅幅作品前駐足流連。
「第十三屆全國美展中國畫作品展」2019年在山東美術館舉辦的盛況猶在眼前,為充分發揮國展餘熱,山東美術館自參展作品中選擇具有代表性和創新性的作品進行收藏,此次推出「風華」館藏展,著重展出未曾在山東公開展示過的第十三屆全國美展油畫、版畫、雕塑、綜合材料、水彩·粉畫、漆畫、陶藝、動漫、插畫、漫畫、連環畫、實驗藝術精品64件(套)。
「『第十三屆全國美展中國畫作品展』在山東美術館舉辦時,我們就特地前來欣賞學習過,本次上新的館藏展更是一次難得的美育機會。國展作品一流的創作水準,再加上豐富的藝術門類,在觀展過程中不斷給人以新鮮的視覺刺激。」一位觀眾在觀展後留下感言。
逄凱 《暖陽》 油畫 180cm×150cm
全國美展反映出,那些最終脫穎而出的作品,往往是真正理解時代、反映時代的藝術創作,在內容上深刻體現出藝術家對不同思想動向的表達、不同發展模式的思考,以及不同人文需求的理解。因此,「風華」不是展示藝術創作技法,而是講述時代故事的風採華章。
「風華」館藏展選送的是第十三屆全國美展作品中的佼佼者,從藝術家各自的角度和方式出發進行著藝術語言的融合與拓展,目的不在於讓專家在作品中看到技術,而在於讓普通的觀者看到藝術在生活中的表達。
安立 《潮起》 綜合材料繪畫 180cm×180cm
記錄扶貧人員為「五保」老人剃頭的《暖陽》傳遞溫度;刻畫馬燈這一紅色象徵的《永恆的記憶》致敬歷史;從現代角度重塑戲曲形象的《孜孜年華》展現理性;《印·記》以指紋和鍵盤兩種元素重疊在宣紙上,造就文明的過去與現在的交疊;《潮起》裡奔湧不息的海浪,記錄和紀念這個偉大時代永立潮頭的奮鬥者……64件作品,有對大國重器的濃墨重彩,也有對市井生活的娓娓道來。
綜合材料、陶藝、漆畫等作品,在材料屬性的把控和對新技術的運用上創新性明顯。如綜合材料作品本身的多維表現,漆畫中用漆皮進行鑲嵌,陶藝作品中對現代工藝的探索……在關注材料物質屬性的同時,更加注重精神性的表達。
逯建康 《永恆的記憶》 漆畫 100cm×150cm
在插畫、漫畫、連環畫等小畫種作品中,藝術家用象徵或隱喻的手法反映社會問題。如林森的動漫作品《掰手腕》,揭示了工業文明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田昆的漫畫作品《生存空間》,在感嘆數字生活給人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弊端,畫中在巨大的鍵盤夾縫中生存的人就是當下人群的寫照,我們在裡面索取,也在裡面失去。此類作品既具有審美作用,又具有教育意義。
「這場展覽不是某位藝術家的個展,也不是某一流派的展覽。在一場展覽中能夠欣賞到各個畫種、各種藝術表現形式,並且作品的創作技法如此新穎,我們真是大飽眼福!」一位美術培訓機構的老師說。的確,每件作品都代表著這一美術門類的某一發展方向,形式多樣的作品能夠滿足不同人群的審美需求。
王珂 《孜孜年華》 油畫 130cm×68cm
時代充滿了生命力與希望,正是你我共同的「風華」。經過疫情的考驗,人們對生命和生活都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認知,願充滿正能量的作品能夠給人以精神的鼓舞、靈魂的洗禮和勇往直前、敢於奮鬥的勇氣。展覽進行中,讓我們相約「風華」,不負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