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路財神廟戲樓在範莊前5號,隔巷正對五路財神廟。廟原坐北朝南,共四進二十一間,在城中芝草營巷東口,古名靈芝坊,今名範莊前。
清《吳門表隱》載:「五路財神廟在芝草營橋,向左橋上,明初建,甚小,僅丈許。國朝乾隆三十八年(1773),知府薩載、吳縣程兆選、紳士陳王賓、張萼鹹等捐購西首民房改建。道光十九年(1839),郡紳顧森、潘曾琦、王漢濤、陳鼎元、楊裕仁、馬釗等捐募重建」。
清《吳門表隱》載:「神姓杜,名平。唐初人,兄弟五人掌天下財源。正月初五日,神誕」。
抗戰利後至1953年間,該廟第三進曾經作為蘇灘同業公所的「開智社」社址,公所內敬供一祖師老郎神立軸。蘇灘是「蘇劇」的舊稱。也是曲藝「蘇州灘簧」的簡稱。1966年,廟內神像等被毀,僅存開智社所供老郎神立軸一幅。
1972年、1987年先後拆除五路財神廟的頭山門、大殿、二殿、鬥姆閣,拓建蘇州口腔醫院。現僅存隔巷戲樓。戲樓前有蹲獅石望柱兩根。後臺原南臨小河,後被填塞。現戲樓為民居。
戲樓坐南向北,分上下兩層,硬山式「曰」字鏡框形戲樓。面闊三間7.3米,進深6.5米,高8.4米。闢門三,左、右門上磚額」利澤「、」財府「。
上層演區深4.2米,寬7.34米,其東西兩面俱牆,南面設太上板,寬3.34米,由六扇白漆蔭門組成。其上方正中原懸匾額題「X舞」兩字。太上板兩側,各寬2米,東「出將」、西「入相」,演出時懸掛錦繡幔幕。在太上板後東端,專開一個1.11米寬的上下口,上置活絡蓋板,下設西向樓梯。
自太上板後至底壁(上層用長條木板拼成,下層以磚砌),深2.3米,演出時作優伶候場處。又有太上板東、西兩端向其正前方延伸3.2米處,相對支撐木柱各一,柱與東西牆相距各2米(下層無此二柱)。柱以南,上設船棚軒,高3.97米;柱以北,上設菱角軒,高3.06米。北面臺口高2.5米。
自此而外之建築裝飾凡三重:一在臺口上緣,精鏤如意頭形鏤花朱漆木邊框3組,中間1組寬3.34米,東西兩側各寬2米,其下沿相應設置高1.04米之花格朱漆木欄;二是伸出於臺口前方1米左右之菱角軒簷口,簷下亦鑲綴鏤花朱漆木邊框,框間懸置木雕朱漆花籃垂柱四根(中間兩根可掛明角燈),邊框中央原掛一匾,上題「萬福爾臻」四字;三在臺口下沿以北,另砌一磨磚貼面狹長平臺,其中段長3.66米,寬0.96米,兩翼各長1.84米,寬0.66米,並於平臺外緣設置高0.64米磚欄,欄間等置十二根磚望柱。以上三重建築裝飾,鏤工精細,風格雍容華貴。
入得「財府」
下層三楹,面積與上層等,通高2.93米,演出時作為戲房。戲樓前石板戲坪深4.69米,沿巷並立四根獅座方形金山石望柱,柱高2.27米,柱根深0.47米,石柱間設置等高木柵,正中設木柵嵌花大門二扇。
金門與閶門古蹟系列已發
(即點即閱)
德馨裡
「中國銀行舊址」從控保到市保
「嚴家淦舊宅"蘇城兩處之一
專諸巷
「源源泉」金門市民公社
「長老會布道所」專諸巷耶穌堂
「天錫純嘏」愚葊高爵
天庫前
"火神廟」明離道院
「顏孔氏節孝之門」拆牆重現
「積善堂陸宅」鄭使橋巷洋房
「理學傳家」殘損的門樓
「顧宅」天庫前的古宅
「從聖堂」清真經學
賽兒巷
「俞宅」賽兒巷的大宅門
屋頂上的「節孝坊」
「師儉可久」賽兒巷劉宅
文衙弄
「孝弟傳家」文衙弄的忍廬
周王廟弄
「周王廟」重現珠晶玉業公所
周王廟的「康熙古井」
周王廟濟急會井
太平弄
「克昌厥後」永茂堂夏宅
後石子街
養育巷移來的「玉書泉」
寶林寺前
榜眼鄒福寶題字的「周宅」
「修業堂」寶林寺前胡宅
大馬堂
「積善堂周宅」大馬堂的洋房
五愛巷
「和平中正」五愛巷古宅
「和氣致祥」與乖氣致異
貽爾多福的張宅「竹苞松茂」
陳氏宗祠的「平陽義泉」
「潘宅」西洋聚寶盆
周五郎巷
書法名家汪洵題寫的「延益泉」
「麗澤公所」捶造金箔者公建
劉家浜
刑部尚書「劉纓三牌坊」
鹽商富潘的「謙益堂」
石塔頭
專諸巷口的「留韻義井」
探尋刺客專諸宅之「石塔」
「寶珠庵」邱真人道院
解放前夕的"蘇州孩子圖書館"
吳趨坊
「集思廣益」光緒古宅
湯家巷
廢棄的三眼」品字井」
宋仙洲巷
同治年間的「督糧道署官井」
「嶽宅」宋仙洲巷的洋房
三茅觀巷
「務本堂」華勝菸草公司劉紫卿宅
敦仁裡
上海商人李雲程建「敦仁裡」
包衙前
陸懋宗書金宅「積厚流光」
王洗馬巷
「藹慶堂」任道鎔舊宅
中街路
清嘉坊「石梅孫渠故宅」
馬大籙巷
「朱葆良宅」顏文樑成名之地
「黼紱文章」顧宅的暗八仙
王天井巷
被分家的坊柱「天井小景」
範莊前
範義莊的「先憂後樂坊」
古城十大之一的「八角古井」
景德路
修路拆除的「城隍廟牌樓」
吳縣城隍廟的「廟井」
雍熙寺弄
乾隆年間的「元和縣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