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江西手機報:電信、聯通用戶發簡訊JX到10626655,移動用戶發簡訊JXP到10658000,3元/月
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訊(記者良保實習生劉起福)他以舍家為湖的精神和不忘初心的執著,守護著鄱陽湖的溼地生態。他三十年如一日將鳥兒當作自己的親人,是遠近聞名的候鳥「守護神」。他就是鄱陽湖自然保護區吳城保護站副站長王小龍。
王小龍巡湖途中
汗灑母親湖
今年54歲的王小龍生於江西的鄱陽湖畔,是喝鄱陽湖水長大的。22歲時,他從部隊退役,回到了鄱陽湖候鳥自然保護區工作。
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其水域遼闊,能容納數以百萬計珍禽候鳥棲息。每月10月至翌年3月,鄱陽湖水落灘出,大批珍禽候鳥飛臨鄱陽湖越冬。
鄱陽湖上鳥兒多了,不法分子貪婪的目光也移向了這裡。1992年冬天的一個凌晨,王小龍正在湖區蹲守觀察,突然發現有人正在湖泊中偷獵,王小龍心如刀絞,焦急萬分。當時的通訊尚不發達,他只能跑步9公裡趕往管理局報告。
警方趕往現場,當場查獲17艘涉案船隻,並抓獲34名涉案犯罪嫌疑人,收繳國家二級保護珍禽白額雁385隻,進而偵破了一起捕殺、供銷、販運一條龍的重大盜獵案件。收繳來的被捕殺的鳥類布滿了整個籃球場,王小龍看到後心裡非常難受。
後來他加大巡湖力度,每天早上5點左右,王小龍攀上20多米高的瞭望塔,用望遠鏡確定候鳥聚集點後出去巡湖。30餘年如一日,王小龍徒步巡湖20多萬公裡。
王小龍用望遠鏡觀察候鳥
王小龍清楚,想保護候鳥僅僅靠巡湖是不夠的,關鍵得從源頭上阻止犯罪行為。王小龍帶著自然保護區的相關法律法規,深入湖區的村莊、社區和學校,挨家挨戶、上船登艇,向村民和漁民們宣講保護區政策法規,讓大家樹立保護生態的觀念。
在三十多年的工作中,有累也有苦,一些人罵他不顧情面,有人甚至當面揚言要「捅你王小龍幾下」。
家裡人也曾抱怨王小龍的工作得罪人,一些好心人勸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少管閒事。可是王小龍說:「為了保護鄱陽湖生態環境,我沒錯,即便捅了馬蜂窩,我也仍然要幹到底,而且要越幹越有勁。」
情牽鄱湖鳥
王小龍為了掌握鄱陽湖區域水鳥的種類、數量及分布情況,需要日復一日地記錄候鳥日誌,跟蹤記錄候鳥的生活規律。看到候鳥自由自在地在湖裡嬉戲,沒有人去幹擾它們,他心裡就非常高興,這是他最快樂的時候。
跟蹤記錄候鳥生活規律
這份快樂的工作讓王小龍常與孤獨相伴,也會遇到各種危險。在一次巡護途中,王小龍孤身一人,不慎掉入沼澤中,當時半個身子已經陷入,情況十分危險,幸好附近漁民發現他遇險,及時趕到把他救了起來。
雖然經歷了種種生命危險,但為了這些候鳥,王小龍照舊一次次孤身冒險。一個風雪天,王小龍在大湖池邊發現一隻受傷的年幼白鶴在湖灘上掙扎。他毫不猶豫踏進未知深淺的泥濘中,把這隻傷鶴抱回站裡,給它包紮傷口,買來小魚和玉米來餵它。
後來,幼鶴跟著王小龍上醫院看病,他在前面走,鶴在後面跟。他倆一前一後,形如兄弟。經過一個多月的精心照料,幼鶴身上的傷口漸漸癒合,王小龍把這隻小白鶴放飛回了大自然。遙望空中展翅飛翔的幼鶴,王小龍的心裡滿是快慰。
在鄱陽湖棲息的候鳥
時間久了,鄱陽湖的鳥兒似乎也認識王小龍了。一些鳥兒們見到他,像見到親人似的,朝他歡叫,親熱地跟他打招呼。可說到自己的家人,王小龍卻是深感內疚。
30多年來,青絲已成白髮的王小龍在工作上無怨無悔,但對家人付出的關愛太少太少。候鳥一來,他往往兩三個月不進家門。候鳥走了,他半個月一個月才能回家一次。
「因為我常時間不在家,孩子讀書、成長等方面,我幾乎沒有盡到過父親的責任。」王小龍嘆了口氣,保護候鳥,總要有人犧牲奉獻。「自從踏進鄱陽湖保護區那一刻起,我就對鄱陽湖不離不棄,一直守護著鄱陽湖、一直把越冬的白鶴等鳥兒當作自己的親人來對待,甚至晚上做夢,夢裡都是這些鳥兒。保護好鄱陽湖、保護好鄱陽湖裡的鳥兒都是我義不容辭的職責。」
寒來暑往,候鳥們隨著季節遷徙,而王小龍卻守望在鄱陽湖畔,年復一年地等著鳥兒們準時歸來。
王小龍在寒冬時巡湖
採訪結束時,王小龍對記者說:「還有6年我就要退休了,我要珍惜寶貴的時光,在工作崗位上,一如既往地發揮自己的光和熱,忠誠地呵護鄱陽湖珍禽候鳥,為美麗中國『江西樣板』貢獻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