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品ODM行業深度報告:從幕後走向臺前,美妝風潮的背後締造者

2020-12-10 未來智庫

如需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

一、化妝品行業高速發展,ODM 代工盡享行業紅利

(一)化妝品行業:市場空間廣闊,國產品牌市佔率不斷提升

化妝品產業鏈結構相對成熟。從原料、生產到品牌商、渠道商,再到終端消費者,化妝品的產業鏈主要可以分為上遊供應商、生廠商、品牌商、渠道商/代理以及終端消費者五個環節。(1)上遊供應商提供原料及包裝材料,是化妝品產業鏈運營的基礎。生產商按照不同的運營主體背景,可劃分為專業代工廠商和品牌自建廠,負責產品的研發生產。專業代工廠商四巨頭分別是韓國的科絲美詩、科瑪、中國的諾斯貝爾和義大利的瑩特麗。(2)品牌商是化妝品產業鏈的核心,按照價位可以劃分為大眾、中檔、高檔三類。中高檔基本被國際品牌把持,國產品牌則集中在大眾和中檔範圍。(3)渠道商幫助品牌實現快速擴張和下沉,具備物流、銷售等職能。除了傳統線下經銷渠道外,近年來線上渠道飛速發展,直播、社交等新營銷模式層出不窮,給美妝品牌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我國化妝品市場高速發展。Wind數據顯示,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萬億元,同比增長8.0%,其中化妝品總額2992億元,同比增長12.6%,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帶來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而化妝品消費與居民收入水平直接相關,隨著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化妝品成為消費升級的首選品類,市場空間更加寬廣。和其他品類相比更加明顯,17H1以後,菸酒、服裝及汽車行業增速下滑明顯,而化妝品消費增速持續提升。根據彭博數據統計,2019年我國化妝品市場規模約4500億,連續十五年保持增長,成長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化妝品消費國,過去5年我國化妝品市場規模年複合增速達8.6%,高於北美(4.0%)、日本(2%)、韓國(5.0%)等發達國家和地區。

從品牌份額來看,外資大牌高端線在中國區的表現亮眼,而傳統國貨品牌也強勢崛起,份額不斷提升。

(1)外資大牌中國區業績靚麗,高端產品線尤甚。高端產品在化妝品市場中的佔比持續提升,從2003年的11%增至2018年的26.7%。同時,高端產品規模增速自2007年起始終高於行業整體。根據彭博數據,2017年高端線的增速高達25.1%,較2016年增加14.1pp,2018年高端線增速進一步提升至28.1%。歐萊雅、資生堂、雅詩蘭黛等集團均表示,中國市場或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市場銷售額增速均高於集團整體增速。

(2)傳統國貨逐漸復甦,國產新銳品牌崛起。彭博數據顯示,2010年前中國日化市場銷售額前十均為國際品牌,2010年後,隨著95後、00後逐漸成為消費主力,下沉市場需求被挖掘和激發,而電商的蓬勃發展則降低了新品牌門檻,加快了品牌培育周期,使得傳統國貨品牌獲得新生,且新銳國貨品牌不斷湧現。到2018年已有三個本土品牌躋身銷售額前十,分別為百雀羚(2.4%)、自然堂(1.9%)和韓束(1.4%)。國產新銳品牌以完美日記、花西子、HFP為代表,主要有以下特點:面向年輕群體、抓住產品風口、藉助新型營銷、線上渠道為主、性價比凸顯。從公司份額來看,2018年大眾產品線份額TOP10中本土企業佔4席(分別為上海上美、百雀羚、伽藍集團、上海家化),高端線則全為外資品牌集團。

從品類來看,護膚品為國內化妝品市場的主導品類。根據彭博數據統計,護膚品佔據日化行業超一半的份額(50.1%),其次為日常洗護品類(護髮、口腔護理及沐浴用品合計28.8%)和彩妝(9.3%)。護膚品類中,面部護理佔87%,其中乳液、面霜等基礎保溼產品佔比達36.8%、抗皺產品佔比達21.4%。

從成長性來看,護膚品中護膚套裝品類增速更高,彩妝中唇妝品類增速更高。根據彭博數據統計,護膚套裝品類2012-2018年複合增速為18.2%,2018年增速達18.8%,高於化妝品行業整體(12.3%)以及護膚品(13.2%)。面部護理增速居於第二位,其中面膜品類增速最高,2012-2018年複合增速為9.2%,2018年增速達20.4%,遠超面部護理品類整體增速(13%)。彩妝中唇妝品類2012-2018年複合增速為19.7%,2018年增速達35.8%,遠高於增速排名第二的底妝產品(22.0%)。

(二)化妝品代工行業:乘下遊東風分享增長紅利,行業集中度有待提高

化妝品製造端主要採取自行生產和代工生產兩種模式,少數大牌化妝品企業具有獨立生產線,可以自主研發、生產化妝品,但大部分化妝品企業(特別是部分國產小品牌),一般會採取代工模式,代工企業相較於自行生產往往效率和產能更高,且在技術研發上對品牌也有一定的幫助。代工廠主要有三類:OEM(原始生產製造商)、ODM(原始設計製造商)和OBM(原始自有品牌製造商)。化妝品品牌端毛利率水平普遍較高,一般在60%~80%,品牌知名度對毛利率具有一定的拉動作用,高檔品牌的毛利率略高於中低檔品牌;ODM企業毛利率低於品牌經營廠商,一般在10%~30%之間,各企業因生產效率、工人熟練程度和原材料採購成本等不同而存在差異。

化妝品行業的繁榮帶動了化妝品代工行業的發展,在市場逐漸成熟的過程中,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很多化妝品品牌公司逐步將品牌營銷與生產分離。擁有完整的供應鏈配套、較強產品開發能力和生產製造能力的ODM企業,幫助品牌公司節省開發成本、縮短新品開發時間、把握最新產品趨勢、及時滿足訂單需求,已逐步成為化妝品品牌商的首選。中國產業信息網數據顯示,我國化妝品代工市場規模逐年擴張,2017年全球化妝品代工行業市場規模約1600億元,我國化妝品代工行業市場規模約448億元,同比增長19.5%,2012~2017年複合增速為18.1%,隨著我國化妝品消費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化妝品代工行業市場規模亦有望同步擴大。從品類結構來看,2017年代工化妝品中護膚品品類佔比最大,高達47.9%,彩妝品類佔8.1%,洗護髮品類佔18.6%。

代工行業格局分散,以中小企業為主。化妝品代工行業格局分散,截止2018年4月底,獲得國內化妝品生產許可的化妝品企業總計4456家,這些企業中能提供化妝品OEM/ODM的企業約2000多家,雖然數量眾多,但其中卻鮮有大品牌、大工廠出現,主要以中小型企業為主。根據化妝品代工行業規模數據以及各代工企業營收情況,可以測算出2018年我國化妝品代工行業CR3為9.74%,其中科絲美詩(中國)市佔率最高,為5.26%,諾斯貝爾和科瑪(中國)分別為3.65%、0.83%。

行業集中度在逐漸提升。近幾年化妝品代工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主要原因有:(1)近兩年化妝品原材料價格上漲,以低價為核心競爭力的中小型代工企業生存困難;(2)行業進入門檻較低,部分小企業的生產配置條件較低,管理流程不夠規範,而激烈的競爭對代工企業的研發能力和管理能力要求不斷提高,代工行業面臨優勝劣汰;(3)龍頭代工企業原料供應源穩定,並且規模優勢明顯,受原材料價格變動影響小,近年來崛起的新銳品牌更願意與名氣大、口碑好的知名代工廠合作,讓代工廠商為品牌背書,因此在激烈的競爭中,龍頭企業將從中受益。

從全球範圍的營收規模來看,本土代工企業規模遠小於外資企業。根據Wind數據統計,2018年全球化妝品代工龍頭企業科絲美詩、科瑪、瑩特麗營收規模分別為77億元、83億元、54億元。諾斯貝爾雖是全球第四大、國內第二大化妝品代工企業,但2018年營收規模僅有19.8億元,與國際龍頭企業差距較大,而國內其他代工企業,比如芭薇、安特、棟方等,營收規模都在3億元以下。我們認為形成這一差異的主要原因是韓國化妝品市場比較成熟,隨著中國化妝品景氣度持續向上,未來成長空間廣闊。

聚焦國內市場,中國化妝品ODM的龍頭是科絲美詩和諾斯貝爾。按照營收規模來衡量,我們將國內化妝品代工企業劃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是營收規模在20億以上的企業,第二梯隊是營收規模在10億到20億的企業,第三梯隊是營收規模在10億以下的企業。根據Wind數據統計,2018年國內營收規模超過20億的化妝品代工企業僅有科絲美詩和諾斯貝爾。

二、從韓國化妝品 ODM 行業發展歷程看中國

(一)韓國本土化妝品行業快速發展,遠超 GDP 增速

韓國經濟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進入高速增長階段,通過引進外資、引進技術、振興出口形成外向型經濟,產業結構向工業化轉變,特別是重化工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同時韓國的城鎮人口比重不斷提高,到1990年後基本保持80%左右,而女性就業佔比也在2000年後出現顯著上升,2018年韓國就業的女性佔總就業人數的比重達41.58%。人均GDP上升、工業化城鎮化、女性就業的增加為韓國化妝品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1987-2010年韓國化妝品產值複合年均增長率為11.1%,特別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化妝品行業幾乎未受影響,化妝品零售總額仍保持穩定增長。據韓國化妝品協會數據顯示,韓國化妝品生產總額2007-2017年CAGR達12.7%,同期GDP的CAGR僅為2.6%,韓國近十年化妝品生產總額的增速遠遠超過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速。

韓國化妝品行業發展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1)第一階段,2000年以前,韓國化妝品行業進入緩慢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韓國化妝品是以藥事法進行管理,並無單獨法規,藥事法相當嚴格,只能用政府許可的原料。這導致彼時韓國化妝品開發周期緩慢、產品多樣性不足,產業發展由此受到限制。(2)第二階段,2000-2010年,韓國化妝品行業進入開放發展階段。在2000年化妝品法單獨制定後,化妝品便被當做單獨品類來管理,化妝品原料的管理也逐漸放開。因此,產品開發周期加快,產值大幅提升,多樣性增加。(3)第三階段,2010年以後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隨著韓流席捲亞洲地區,韓國化妝品出口額大幅增長,韓國化妝品又迎來了新的增長高峰。2017年受「薩德」事件影響,中國對韓國化妝品進口減少,韓國化妝品出口增速明顯下滑。

從進出口數據看,韓國化妝品貿易由逆差轉為順差。2001-2010年,韓國化妝品國際貿易始終逆差。在此期間,大量國際品牌進入韓國市場,而韓國本土化妝品產業發展緩慢,海外擴張能力欠缺。2010年,受到韓國本土銷售競爭影響,大量韓國企業走向海外市場,同年出口額同比增長75%,創近20年來最高紀錄。2014年後,受到韓流影響,韓國化妝品出口額繼續擴大,2014-2017年CAGR為27.4%。2014年進出口額首次由逆差轉為順差,此後順差不斷擴大,2017年化妝品貿易順差達到34169億韓元(約合203億人民幣),但受「薩德」事件影響增速明顯放緩

從品牌集中度看,韓國本土化妝品牌集中度高。上世紀90年代,韓國化妝品市場由國際品牌主導,大量國際大牌如資生堂、雅詩蘭黛等進入韓國市場,佔據大部分市場份額。近30年來,隨著韓國化妝品法律法規不斷完善,化妝品企業數量增加,老牌本土公司逐漸佔據大部分市場份額,行業集中度提高。韓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數據顯示,1996年韓國本土僅有化妝品企業125家,2018年註冊的化妝品企業增長到6672家。2019年,LG健康生活佔比19%,愛茉莉太平洋集團市場佔比18%,寶潔、歐萊雅、雅詩蘭黛、愛敬、Elca和悅詩風吟合計佔比15%,餘下超過6000家中小企業總共佔據49%市場份額。

我們認為,韓國本土化妝品牌集中度高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1)韓國本土化妝品牌更符合當地人的需求。由於國際品牌大多起源於歐美,產品研發設計主要基於歐美人的膚質和需求,對亞洲人需求的響應度不高。而韓國本土化妝品牌針對當地人的需求點,精準開發產品,更容易受到本國消費者的認可。(2)受韓國愛國文化影響,民眾願意支持國貨。韓國人從小接受愛國文化教育,對本土企業和產品認同度高,在產品功效相似的情況下更願意支持本土品牌發展。

韓國兩大化妝品巨頭愛茉莉太平洋和LG生活健康的發展戰略有差異。愛茉莉太平洋集團通過不斷推出新品牌的方式搶佔市場份額,LG生活健康則採用收購與推新並舉的方式。愛茉莉太平洋共擁有35個品牌,包括16個女性美容品牌,8個男士美容品牌,6個生活用品及5個保健品牌,其中蘭芝、雪花秀、悅詩風吟等知名度較高。LG生活健康共擁有27個品牌,其中WHOO(後)、OHUI(歐蕙)等是LG獨立推出品牌,而以The Face Shop為代表的海外品牌則是通過收購的方式獲得。

(二)渠道、研發、韓流三維驅動,韓國化妝品 ODM 行業領跑世界

化妝品市場規模擴大帶來代工企業需求擴張。韓國化妝品ODM市場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萌芽,至今已經有將近30年發展歷史。整體來看,韓國化妝品ODM市場主要有3方面推動因素:(1)化妝品銷售渠道多樣化,大量品牌進入化妝品領域;(2)韓流文化對外輸出加大,帶來化妝品ODM需求擴張;(3)化妝品ODM企業大量研發投入,研發能力雄厚。

推動因素一:化妝品的銷售渠道多樣化使得中小型化妝品公司進入市場門檻降低,大量品牌進入化妝品領域,對代工企業的需求不斷增強。化妝品銷售渠道的變化同樣經歷了三個階段:(1)2000年以前,韓國化妝品行業由綜合店(類似中國CS店)主導,佔到化妝品市場規模的60%。但這個階段的惡意折扣競爭極為嚴重,原有產品的價格體系崩潰,品牌的壽命縮短。(2)到了2000年後,大眾流通渠道的多樣化,網店以及低價品牌專營店的誕生對化妝品市場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隨著線上購物的發展,化妝品成為線上消費主流產品,導致了實體化妝品綜合店開始出現危機,佔比開始下滑。(3)2010年以後,品牌獨立實體店開始代替化妝品專營店成為主流,老牌公司如愛茉莉太平洋、LG生活健康均進入到實體店布局,相互爭搶重要商圈資源,原有的專營店渠道開始逐漸沒落。2011年之後,單品牌店也開始遭遇危機與挑戰,為了克服國內銷售瓶頸,韓國品牌紛紛走出國門,進軍海外市場。

推動因素二:韓流文化對外輸出加大,帶來化妝品ODM需求擴張。以愛茉莉太平洋集團為例,2013年,韓劇《來自星星的你》熱播,大結局收視率高達28.1%,成為百度指數首次突破300萬的電視劇。愛茉莉太平洋集團旗下諸多產品亮相,韓律大米水、IOPE氣墊、Laneige唇膏、IOPE口紅等產品迅速成為爆款賣斷貨。2014年,愛茉莉太平洋集團營收47119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54億元),而中國市場銷售額就達4673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5.2億元),佔集團總營收約10%。2016年,韓劇《太陽的後裔》播出期間,韓國明星宋慧喬所使用的Laneige氣墊BB霜和Laneige雙色立體唇膏也迅速成為熱門款,「雙色唇膏」概念走紅。近十年來愛茉莉太平洋集團中國市場規模年平均增長率達47%,中國已成為是愛茉莉太平洋海外市場發展的中堅力量。目前,其海外銷售佔比僅為17.6%,而中國市場已經佔到其海外銷售額的56%。從韓國化妝品整體產值看,2013-2015年韓流熱潮期間,化妝品產值從79720億韓元增加到107328億韓元,CAGR達到16%。由於海外,尤其是中國對韓國化妝品需求量巨大,韓國化妝品製造企業紛紛進入中國市場,在中國境內生產和銷售以滿足巨大的產品需求。

推動因素三:擴大研發投入是ODM行業發展的核心,韓國化妝品ODM企業研發能力世界領先。由於化妝品ODM/OEM的特殊性質,代工企業的研發能力成為判斷企業價值的重要一環,研發能力強大的公司有更多機會獲得訂單,從而擴大營業收入並提升利潤率。在過去的十年間,韓國化妝品生產企業堅持大量研發投入,2008年,韓國化妝品製造企業共計研發投入為1309億韓元,2012年增長到2291億韓元,2008-2012年研發投入複合年均增長率為15%。龍頭化妝品ODM企業的研發投入比重更大,2019年科瑪集團和科絲美詩(韓國)的研發投入佔銷售額比例分別為7.12%和4.36%。

經過近30年發展,韓國化妝品ODM行業呈現的特點是,行業高速發展,企業數量眾多,但頭部代工企業佔據大部分市場份額。(1)從數量上看,韓國化妝品製造企業數量增加。韓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數據顯示,2013年韓國化妝品製造企業共計3884家,2018年發展到12673家。(2)從企業數量佔比上看,中小企業佔比高。韓國振興保健院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國內化妝品製造商10079家中,中小企業佔88.5%。(3)但從銷售額數據看,頭部企業佔據較大份額,2016年5000多家中小企業僅佔據47.3%的銷售份額,超過50%的銷售份額被大型化妝品生產集團(科瑪集團、科絲美詩等)把控。

(三)從韓國經驗來看,當前中國化妝品 ODM 正進入高速發展期

中國化妝品行業現階段的特點是:(1)中國化妝品 ODM 行業高速發展,對比韓國化妝品行業發展歷程,目前中國正處於高速發展期。(2)本土品牌崛起,老牌國貨和新銳品牌同臺競技。(3)銷售渠道分散化,線上渠道發展降低新品牌孵化門檻。

根據彭博數據,2002-2017 年我國化妝品銷售額複合增速為 20%。化妝品行業和代工行業的增長基本保持一致。2016 年以前增速略有下滑,2016 年以後迎來新的增長高峰。2012-2018 年間,中國化妝品代工市場規模增速在 14-24%之間,市場規模穩步提升,對比韓國化妝品 ODM 行業增速,這一階段符合韓國 2000-2010 年的發展特徵,因此我們認為中國化妝品 ODM 代工目前正處於高速發展期。

和韓國化妝品 ODM 產業相同,中國化妝品代工行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同樣是本土品牌崛起。需求擴張催生二三線城市的化妝品專營店的興起(2000~2010 年成為其發展的「黃金十年」)、助力電商渠道化妝品類發展(2009 年至今),同時一批新的本土品牌(佰草集、珀萊雅、自然堂、相宜本草、卡姿蘭等)順勢把握住機遇,其中上海家化、珀萊雅、御家匯和丸美股份營收 CAGR 分別為 9.6%(12-19 年)、13.9%(13-19 年)、41%(14-19 年)和 11.9%(12-19 年)。本土品牌在專營店、電商兩大新興渠道獲得快速發展、市場地位提升,銷售額和市場規模擴大,對代工企業的需求同樣增加,中國化妝品 ODM 企業由此步入快速發展期。

中國目前線下渠道仍佔據 75%以上市場份額,線上渠道僅佔 23.2%。但近年來化妝品銷售渠道逐漸分散,傳統專賣店和 CS 店的比例下降,新興線上渠道快速發展。隨著電商的崛起,化妝品行業獲得了巨大的成長空間。渠道拓展降低化妝品牌進入門檻,眾多線上品牌(完美日記、HFP 等)紛紛進入大眾視野。線上品牌大多沒有自建工廠,且品牌認知度不高,需要大型代工企業的生產研發能力作背書,諾斯貝爾等國內化妝品 ODM 龍頭成為品牌商生產首選,中國化妝品 ODM 企業由此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除了化妝品行業發展給ODM企業帶來的紅利外,中國化妝品代工企業的發展也有其內因:相比於傳統國內化妝品牌,中國化妝品ODM企業的研發投入力度更大。2019年,諾斯貝爾、珀萊雅、上海家化、丸美股份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3.3%、2.39%、2.41%和2.49%。2014-2019年,諾斯貝爾研發費用率穩定保持在3%以上,始終領先於珀萊雅、上海家化和丸美股份。強大的研發能力是中國化妝品ODM企業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的核心。

三、中韓化妝品 ODM 龍頭對比

(一)科瑪集團:化妝品 ODM 行業開拓者

科瑪集團創立於1990年,是一家生產化妝品和藥品的公司,於1996年在韓國KOSDAQ上市。科瑪集團在業內首次引入了ODM系統,提供從趨勢識別、產品規劃、產品開發、產品運輸到產品管理等端到端綜合服務。2018年度銷售達13578億韓元(約合81億人民幣),居全球ODM行業第一。韓國科瑪於2016年建成亞洲最大的化妝品製造廠韓國世宗工廠,產能位居韓國本土第一。韓國科瑪分別於2007年和2016年在中國成立科瑪(北京)和科瑪(無錫),進一步加碼中國市場。

化妝品ODM行業先驅,引領行業標準。從產品開發到成品,提供完美的綜合服務的ODM網絡,是由韓國科瑪在國內最初引入的系統。從對市場情況的動向和趨勢把握,到產品的企劃、開發、生產、管理,以及發貨,提供全流程綜合服務。通過韓國科瑪的技術和堅實的ODM網絡,積極支持品牌企業的產品開發和生產,在市場營銷中集中力量、強化市場競爭力。

韓國科瑪在本土快速擴張,迅速搶佔市場,成為本土產能第一。1991年韓國全義基礎護膚品工廠竣工,1997年韓國全州工廠竣工並投入使用,2016年亞洲最大的化妝品製造廠韓國世宗工廠竣工,產能達60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6億元)。韓國科瑪建成集基礎護膚品和彩妝在內的全品類化妝品工廠,韓國本土產能達80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47億元),其中護膚品產能6000億韓元,彩妝品2000億韓元,產能躍居本土第一。2018年公司收購韓國CJ集團旗下子公司CJ Healthcare的全部股份。CJ Healthcare是韓國本土第四的ETC製藥公司,通過此次收購韓國科瑪進一步擴大醫藥領域的布局。

科瑪集團向中國、北美擴張。2004年,韓國科瑪公司進軍中國化妝品行業,建立了北京科瑪,系韓國科瑪的全資子公司。2010年,北京科瑪建了一家工廠。這家工廠在2013年扭虧為盈,銷售額達3000億韓元(約合18億人民幣),北京科瑪成為中國化妝品市場上收入排名第二的公司。2016年韓國科瑪與北美最大的化妝用品採購商Wormser共同收購美國彩妝ODM公司PTP(韓國科瑪控股51%,Wormser控股49%),進軍北美市場。2017年收購專業生產護膚和個護產品的加拿大ODM公司CSR(韓國科瑪控股85%),進一步擴大北美市場的佔有率。截至2016年12月31日,包括化妝品出口在內的海外銷售額約佔銷售額的13%。2019年,科瑪集團海外控股公司產能為2800億韓元(約合16.5億人民幣),其中科瑪北京1500億韓元,美國PTP800億韓元,加拿大CSR500億韓元。

化妝品、醫藥雙驅動,化妝品代工業務和製藥業務為韓國科瑪的主要收入板塊。科瑪集團化妝品部門涉及皮膚護理,化妝,頭髮護理,身體護理等化妝品的原創開發和設計製造(ODM)和原始設備製造(OEM) 業務;其藥物部門涉及藥品和準藥品的開發和生產,包括普通藥品,專業藥品,生物等效藥品等。2018年化妝品收入佔總收入63%,製藥及其他業務佔總收入37%。2015-2017年,製藥產能從1500億韓元至4000億韓元,增長260%。2018年製藥板塊銷售額達1944億韓元,複合年均增長14%,製藥CMO業務居韓國第一。

以研發實力為核心競爭力,研發投入居行業前列。科瑪集團擁有9個化妝品研發實驗室:皮膚護理實驗室,化妝實驗室,個人護理實驗室,皮膚科學實驗室,北京實驗室,全球技術中心,香水實驗室和包裝設計實驗室。科瑪每年將銷售額的5-6%用於研發,研發人員數量佔總勞動力的1/3。目前集團共申報專利611項(包括發明專利440項,實用新型專利14項,設計專利157項),共獲批337項。

(二)科絲美詩:化妝品代工巨頭的崛起

科絲美詩創立於1992年,總部位於韓國京畿道,是一家集研發、設計、製造於一體的專業化妝品OEM/ODM企業。2000年起,科絲美詩開始海內外擴張,進行全球生產。經過多年的擴張,目前科絲美詩在韓國、中國上海(2004年)和廣州(2010年)、印度尼西亞雅加達(2012年)、美國俄亥俄(2013年)等地擁有分公司和工廠。目前公司已經發展形成包括護膚品、彩妝、香料、面膜、指甲油等在內的全品類研發及生產布局,和超過600家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全球美妝20強品牌當中,15家目前是科絲美詩的合作夥伴。科絲美詩為全球大型化妝品集團歐萊雅、韓國愛茉莉、百雀羚、迦藍集團等研究、開發、生產產品。

科絲美詩推進海外擴張,邁向全球研發生產公司。

中國市場:科絲美詩成為中國化妝品ODM第一。科絲美詩2004年進入中國市場,成立了科絲美詩中國和科絲美詩廣州兩家子公司。科絲美詩中國自2004年成立以來,憑藉優質的服務和對中國市場的高度了解保持了穩定的增長。為了適應中國化妝品市場的增長和變化,科絲美詩於2017年在順化建立工廠,2018年2月全面投產,該工廠在上海的年產量約為2億件。2019年上海工廠的生產能力翻了一番,達到了4億件。與此同時,廣州子公司將現有的4000萬件產能擴大到每年1億件。

東南亞:雅加達工廠打入清真市場。隨著韓流熱潮,在穆斯林世界,人們對韓國化妝品的興趣很高。2018年,印尼化妝品出口額為5000萬美元,雖然很小,但同比增長110.9%,而對馬來西亞的出口額(9000萬美元,增長30.6%)也呈現每年大幅增長的態勢。目前,穆斯林人口約為20億,清真市場的規模估計為2萬億美元,科絲美詩把握時機進入清真市場。科絲美詩印度尼西亞子公司成立於2011年,雅加達工廠於2014年開始運營,目前已獲得當地清真認證,開始經營本地化工廠。科絲美詩印度尼西亞專注於針對東南亞市場(包括印度尼西亞和中東市場)的產品開發和生產,年產能達4000萬件。

美國:科絲美詩美國業務達到轉折點。自2016年以來,科絲美詩美國一直穩步增長,工廠每年可生產1億件化妝品,現已全面投入運營,可同時生產護膚品和彩妝產品。公司於2017年12月收購了位於新澤西州的彩妝品ODM公司NU-WORLD。科絲美詩通過將俄亥俄州的基礎工廠和位於新澤西的NU-WORLD工廠進行二元化來提高生產率並進一步增強客戶服務。

緊跟國際趨勢,化妝品研發能力突出。科絲美詩研發人員數量佔總勞動力的25%。公司研發組織於2011年擴展重組為科絲美詩研發中心,以增強其在各個領域的專業能力。2015年科絲美詩研發中心進一步重組,將基礎護膚品和彩妝分開並建立不同的實驗室,通過各個領域的專業化研究增強市場響應能力,而且通過更精細的研發提高客戶滿意度。同時,科絲美詩通過定期的海外市場研究,緊跟國際化妝品潮流趨勢。截止2019年12月,公司共擁有特許1424項,申請專利501項,獲批203項。

(三)諾斯貝爾:中國化妝品 ODM 行業先鋒

諾斯貝爾創立於2004年,主營面膜、護膚品及溼巾業務,是一家集研發、設計、製造於一體的專業OEM/ODM企業,目前已發展成為全球第四、國內第一大化妝品ODM企業,下遊客戶主要有屈臣氏、溯黎、完美日記、御泥坊、聯合利華等知名企業和品牌。公司目前面膜日產能650萬片以上、安瓶品類日產能100萬瓶、溼巾日產能4000萬片,產品遠銷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合成樟腦龍頭企業收購諾斯貝爾。2019年4月青松股份完成對香港諾斯貝爾等19名交易方合計持有的諾斯貝爾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90%股份的收購,5月7日青松股份發表公告,全資子公司廣東領博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擬以4.3億人民幣現金方式收購諾斯貝爾剩餘的10%股份,方案尚需提交股東大會審議。

諾斯貝爾以ODM為主,OEM為輔,從原料採購到研發,再到生產、產品測試,致力於打造從原料端到消費者體驗完整且透明的產業鏈,並將科研和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源動力。諾斯貝爾一般業務流程為:客戶提出產品需求,由業務部對客戶訂單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後交由計劃部進行策劃提案並確定方案,如果是ODM產品則由研發部進行配方開發,如果是OEM產品則由客戶提供配方,方案確定後進行包裝設計、包材選擇、樣品製作等後進行產品生產。

諾斯貝爾以面膜代工為主,護膚品、溼巾代工為輔。2013年,諾斯貝爾與奧地利蘭精集團合作開發的天絲面膜,帶來了一場面膜膜材的革命,之後諾斯貝爾繼續保持快時尚節奏,不斷推出新品,從普通無紡布面膜到彈性面膜、天絲面膜,再到超細纖維面膜、生物質石墨烯面膜、納米速溶面膜,不斷引領面膜行業的發展。溼巾業務體量較小,主要作為面膜淡季的業務補充,但其中醫療溼巾因疫情影響佔比有望提升。

在研發方面,諾斯貝爾擁有超200人的研發團隊,為了將研發優勢擴大化,企業主動和韓國知名研究專家組建諾斯貝爾韓國研究所,還與日本、歐美等多個海外知名機構深度合作,使研發技術始終走在國際前沿。近五年諾斯貝爾研發費用也逐年增加,從2014年的0.22億人民幣增加至2019年的0.71億人民幣,研發費用率達到了3.3%,高於同業水平。截至2019年公司已擁有專利42項,其中發明專利20項,實用新型專利21項。

在生產方面,諾斯貝爾擁有先進的生產線,具有較強的生產製造能力,規模優勢明顯。化妝品行業的生產能力,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諾斯貝爾目前擁有超過5萬平方米的GMP標準廠房以及多臺全自動化面膜、護膚品和溼巾生產設備,面膜日產能650萬片以上、安瓶品類日產能100萬瓶、溼巾日產能4000萬片,可以快速滿足各品牌商大批量和緊急訂單的需求,產品遠銷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0年諾斯貝爾計劃增加包括真空乳化設備、護膚品灌裝包裝生產線、水凝膠面膜生產線、凍乾麵膜生產線、全自動溼巾生產線等產能建設工作。

(四)財務指標對比:諾斯貝爾利潤率領先,科絲美詩中國市場表現亮眼(略)

四、估值與啟示(詳見報告原文)

品牌商對接下遊是C端客戶,而化妝品代工企業下遊則是B端客戶,這導致普通投資者很少與化妝品ODM企業直接接觸,對化妝品代工企業的印象仍停留在初級代加工服務。基於對化妝品ODM行業的研究分析,我們認為市場對於該行業存在三方面預期差。

預期差一:不同於市場對傳統代工行業的認知,化妝品ODM企業不僅僅提供代生產服務,更是提供包含設計、研發、生產、包裝、服務在內的一站式服務體驗。化妝品代工企業擁有自己的原料供應渠道和研發團隊,掌握大量的專利技術以及配方產品。品牌方只需向ODM服務商提出產品的功能、性能等構思,ODM服務商就可以將設想變為現實,滿足品牌方的多樣化需求。

預期差二:不同於市場對傳統代工企業弱研發的印象,化妝品ODM企業的研發能力非常雄厚。相對於普通化妝品企業,化妝品ODM行業的研發費用率普遍較高。中國化妝品牌的研發費用率通常2.5%以內(2019年,珀萊雅、上海家化、丸美股份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2.39%、2.41%和2.49%),而同期諾斯貝爾的研發費用率達到3.3%。2019年韓國化妝品ODM龍頭科瑪集團和科絲美詩的研發費用率更是高達7.1%和4.4%。

預期差三:不同於市場一般認為的化妝品代工行業十分分散,未來代工企業的集中度會越來越高。一方面,大品牌生產需要達到高標準的產品質量和環保要求,普通小代工廠難以滿足,因此大品牌訂單會向大型ODM企業聚集。另一方面,小品牌由於認知度不高且研發能力有限,需要大型代工企業的成熟配方以及高質量的產品來作為品牌的背書,以提高品牌口碑。因此小品牌訂單同樣會向大型代工企業匯集。大企業的規模效應不斷增強,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

參考韓國化妝品代工企業的發展路徑,中國化妝品ODM企業的未來增長點可能有:

(1)相比於韓國化妝品ODM巨頭,中國代工企業起步晚,但是經過多年發展,在品類多樣性及國際品牌合作方面差距越來越小,未來品類擴張以及客戶結構優化有望成為業績增長點。從品類角度上看,國內化妝品ODM企業少有覆蓋全品類,但近年來拓展品類的步伐明顯加快,未來會逐漸發展為包括護膚、彩妝和醫美在內的全品類布局。從國內客戶角度上看,目前國內化妝品代工龍頭諾斯貝爾的客戶以傳統國產品牌為主,2019年之後隨著新銳品牌崛起開始布局新一線品牌。從國際客戶角度上看,諾斯貝爾已經和安利、聯合利華和資生堂等國際大牌建立合作關係,隨著中國化妝品市場規模擴大以及代工企業的壯大,未來國際品牌客戶佔比有望提升,客戶結構將得到優化。

(2)國內化妝品ODM企業或借鑑科瑪集團和科絲美詩的擴張經驗,併購海外代工企業以及建立海外子公司來拓展市場和業務範圍。科瑪集團在中國成立科瑪(北京)和科瑪(無錫)兩家子公司,在中國的營收逐年增加,海外擴張效果顯著。科絲美詩在中國成立了科絲美詩(中國)和科絲美詩(廣州)兩家子公司,目前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化妝品ODM企業,中國市場成為集團營收的重要組成部分

(3)持續大量的研發投入是國內化妝品ODM企業提高競爭力的關鍵。對比科絲美詩(4.4%)和科瑪(7.1%)的高研發費用率,國內最大的代工企業諾斯貝爾(3.3%)的研發費用率相對較低,未來國內化妝品ODM企業或將通過擴大研發投入,提高研發生產能力在國際競爭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

參考韓國化妝品代工企業以及國內化妝品企業歷年來的估值變化情況,我們認為,目前諾斯貝爾市盈率低於韓國化妝品ODM公司以及國內化妝品公司,具備一定的估值提升空間。(1)與韓國代工企業相比:在2013-2016年行業紅利期,兩家化妝品ODM公司的歷史最高估值都在40-50XPE。2016年後,韓國化妝品ODM行業增速放緩,兩家公司的市盈率仍維持在20-30XPE之間。當前青松股份整體市盈率僅23XPE,拆分諾斯貝爾市盈率30多倍,中國化妝品正處於行業發展紅利期,當前諾斯貝爾估值低於韓國化妝品ODM龍頭科瑪集團和科絲美詩發展最好時期的估值。(2)與國內化妝品公司相比,珀萊雅和丸美股份上市以來市盈率不斷走高,上海家化的市盈率雖然在2018年經歷了短暫的低谷,當前三家化妝品公司市盈率達到60XPE以上,國內化妝品品牌估值遠高於化妝品ODM企業。(3)從韓國化妝品品牌與代工企業的估值比來看,當前LG健康生活與科絲美詩的估值比為1.32,行業紅利期比值低於1,韓國化妝品ODM企業估值與品牌估值水平相當。相比之下,當前珀萊雅和青松股份的估值比高達3.9,中國化妝品ODM企業估值水平遠低於品牌。

……

(報告觀點屬於原作者,僅供參考。報告來源:廣發證券)

如需報告原文檔請登錄【未來智庫】。

相關焦點

  • 匠心巨製 至臻呈現—「美妝航母」艾尼斯學院出品彩妝潮牌bibididi
    bibididi母公司艾尼斯美妝學院,遍尋倫敦、紐約的供應源頭,耗時五年之久策劃研發,攜手全球十位美業菁英和國際頂尖原料供應商,致力於以東方血統結合西方潮流,重塑潮牌文化美學和中國美妝的粲然新生,經過十七輪功能測試,最終於2020年正式推出以匠心打造的神仙品牌bibididi,力求坐實「中國潮牌美妝文化締造者」之名,重新定義潮牌彩妝。
  • 化妝品行業時代性大趨勢:美妝敏感肌賽道(附下載)
    報告下載:添加199IT官方微信【i199it】,回復關鍵詞【美妝敏感肌賽道】即可化妝品行業究竟做誰的生意?行業三大標誌性特點是什麼?「變美的欲望+衰老的恐慌」是生意本質,化妝品消費情感屬性高。產業鏈中,原料商、生產商、品牌商、代理商、終端零售、服務商、消費者七大參與主體博弈共生。行業呈現以下三大特點:1)如何持續有效的佔領消費者心智,成為產業鏈參與者共識,持續不斷的營銷必不可少。2)消費者隨著收入提升不斷升級更高端的品牌,對單一品牌忠誠度差。
  • 親歷「雙十一」臺前幕後下沙大學生助力電商獲佳績
    而下沙的大學生們則經歷了「雙十一」的臺前幕後,他們用自己的努力,幫企業賺了幾個億,也為自己的未來添入紮實的實踐經歷。育英學院學生助力三家企業銷售金額超5億元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電商「雙十一」網絡銷售大戰中,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電子商務專業550餘名師生助力杭州壹網壹創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悠可化妝品有限公司以及浙江速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創造了5億多元銷售業績,其中學生參與實戰的百雀羚旗艦店銷售金額超2.9億,蟬聯天貓全網美妝類目三連冠,再創歷史新高。
  • 中韓化妝品ODM行業深度報告:消費火熱,隱形冠軍增長確定性強
    如需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1.化妝品行業景氣度持續上行,中國市場前景廣闊1.1中國化妝品市場快速增長,規模位列全球第二 中國化妝品市場快速增長,規模位列全球第二。2.2國內格局:梯隊分布明顯,諾斯貝爾和科絲美詩龍頭地位 穩固 國內化妝品代工行業較為分散,諾斯貝爾龍頭地位穩固。國內化妝品代工行業可以分 為四個梯度。
  • 美妝研究院,研究美妝的什麼?
    近些年來,美妝行業談起技術之聲是此起彼伏。這意味著,行業開始進一步成熟。因為,不管時代巨潮如何湧動,技術一直承載著底層邏輯推動者的角色。 青眼注意到,近年來美妝行業湧現了一批新型、獨立的美妝研究院,如創美研究院、博德創研研究院、華淼研究院、荃智研究院等等,致力於為企業和品牌提供研發技術支持。
  • 中國化妝品電子商務行業報告:十大電商企業案例,深度剖析市場商機
    天貓美妝是天貓平臺旗下的獨立美妝垂直市場,由眾多美容美妝護理類的名牌旗艦店直供美妝正品,商品涵蓋面部護膚、時尚彩妝、精油芳療、美體瘦身、男士護膚、假髮、香水、試用、底價搶購服務等,是天貓平臺的一個重要品牌。2018年,近2000個美妝品牌入駐天貓美妝頻臺,在行業中天貓美妝的增速超過60%,而天貓個護的同比增長則超過45%。
  • 化妝品行業專題報告:國產香化如何打造百年企業
    美妝消費擴容升級,成就化妝品賽道高景氣內需硬核驅動,國內美妝增速為全球增速兩倍以上。全球美容及個人護理行業零售額從 2004 年的 2845 億 美元增長至 2019 年的近五千億美元,複合增速為 4.77%;而中國美容及個人護理行業零售額由 2004年千億級增長至 2019 年的 4777 億元,複合增速達 10.1%。
  • 當杭州的妹子們學起美妝博主冷藏化妝品 這種小冰箱火了
    年輕女性瘋狂種草的背後,從康佳、先科、TCL等傳統電器公司,到小吉、哈士奇等新興品牌,也都陸續推出了化妝品冰箱。不少女孩在小紅書上曬自己的美妝冰箱杭州本土設計公司做起了愛美女生的生意專做女性精緻生活的美妝冰箱,背後的公司卻既不做美妝產品,也與冰箱沒有任何關係,而是杭州一家本土設計公司——瑞德設計。
  • 美妝行業的下一個風口在哪裡? 2019東方美谷國際化妝品大會舉行
    東方網記者解敏11月4日報導:主題為「美麗,無所不在」的2019東方美谷國際化妝品大會日前在上海奉賢區舉行。  中共上海市奉賢區委書記莊木弟在主題演講中表示,自貿新片區的政策紅利、進博會的溢出效應,讓東方美谷實現了「從品質到品牌」的飛躍,品牌價值超110億元。今天,新片區就在腳下,商機無限。未來,東方美谷將建設百個園中園,打造上海美麗健康產業核心承載區、生物醫藥集聚地。儘早實現千億級產業能級,儘快實現產業、城市、文化、生態融合發展。
  • 大學生背後的千億級化妝品市場
    千億級化妝品市場背後,大學生群體扮演著什麼樣的存在?未來化妝品行業的發展方向是什麼?直播和網紅kol 的興起,讓傳統的化妝品行業找到了新的營銷機會。《中國化妝品KOL合作調查報告》中提到:參與調查的行業人士,其品牌受眾主要集中在二三線城市,比例為59.31%,一線城市為22.4%;其中,77.64%的受訪者表示其品牌受眾為千禧一代,許多品牌已經針對Z時代消費者開發新的產品。
  • 2020美妝行業發展趨勢洞察
    在經濟下行的大趨勢下,美妝行業規模仍保持穩定増長,線上電商尤其是社交電商渠道快速發展。從細分人群來看,Z世代、男性、下沉市場美妝消費潛力巨大。目錄:美妝行業概況;美妝人群消費趨勢;美妝營銷模式及案例分析;有讚美妝數據洞察;美妝行業思考和建議。
  • 9-10月化妝品行業報告:行業規模不斷擴大,激活下沉市場或成關鍵
    (《艾媒諮詢|2020年9-10月中國化妝品行業運行數據監測雙月報告》完整高清PDF版共41頁,可點擊文章底部報告下載按鈕進行報告下載)核心觀點2020年雙十一外資品牌表現亮眼,霸佔9席TOP10排名在個人護理類TOP10品牌中,
  • 化妝品行業:2020小紅書年中美妝洞察報告
    【研究報告內容摘要】  雖然受到疫情的影響,但4月以後整體美妝行業迅速回暖領跑大盤,行業景氣度仍在提升;  搭載於社交平臺的內容種草,在美妝品牌營銷中扮演重要角色;  小紅書作為生活方式社區,通過長期在美妝領域的積累,形成了自有的
  • 日本國民美妝70年發展史
    國泰君安零售團隊在近日發布的報告《日本化妝品70年發展啟示》中,從另一個視角為我們解釋了這種現象的來源——當前中國的化妝品行業,正類似日本1974年~1984年的黃金十年,是本土產業巨頭崛起的關鍵時期。
  • 化妝品行業專題報告:國產香化如何打造百年企業
    美妝消費擴容升級,成就化妝品賽道高景氣內需硬核驅動,國內美妝增速為全球增速兩倍以上。全球美容及個人護理行業零售額從 2004 年的 2845 億 美元增長至 2019 年的近五千億美元,複合增速為 4.77%;而中國美容及個人護理行業零售額由 2004年千億級增長至 2019 年的 4777 億元,複合增速達 10.1%。
  • ...美妝世界的邊緣人|bilibili|美妝|jeffree star|化妝品|護膚|彩妝
    在卡思數據發布的《2019 美妝短視頻 KOL 營銷報告》中,重點分析了抖音、快手、B 站三個平臺美妝 KOL 發展生態以及商業變現情況:三個平臺的美妝博主中,18 - 24 歲佔比最多,男性美妝博主佔比均超過 2 成,他們憑藉著專業技能背景、獨特個人定位和創意內容輸出,贏得越來越多粉絲和廣告主喜愛。
  • 浙江湖州:化妝品監管所進駐美妝小鎮
    原標題:浙江湖州:化妝品監管所進駐美妝小鎮   12月10日,在美妝小鎮黨群服務中心,化妝品行業專家(左)和化妝品行業監管所工作人員通過網絡直播開展專項宣傳培訓。
  • 涉6億走私大案,「美妝聖地」華強北一夜空城,化妝品行業迎變革
    新年伊始,被譽為「美妝聖地」的深圳華強北爆雷了。如今包括明通、曼哈、遠望、女人世界、萬美等幾個主要的美妝城,其內的美妝店鋪都處於關店狀態,往日熙熙攘攘的過道已是空空蕩蕩。而各大美妝城外,還聚集著密密麻麻的人群,要麼三五聚在一起商量著什麼,要麼低著頭敲打著手機,要麼望向明通美妝城的入口等待著……要說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前幾日在華強北破獲的,涉及金額達6億元的化妝品非法走私大案。
  • 中國化妝品122年:國貨美妝離真正的崛起還很遠
    以這一年為分界線,國產美妝在兩年內的市佔率增長了15%,一舉超過海外大牌,將國產美妝產品在2019年的市佔率提升到了56%。2020年11月19日,僅僅創立四年的完美日記在美國上市,很多人把這次上市看做是國貨美妝崛起的標誌,但在我看來,這頂多算是一場尚未完成的復興。中國化妝品產業距離真正的崛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抖音、拼多多等一眾潮玩流量大咖空降汕頭,助力潮汕美妝企業精準轉型
    1月15日,由全國工商聯美容化妝品業商會指導,廣東省美容美髮化妝品行業協會、CIBE中國國際美博會與汕頭市化妝品行業協會主辦的「潮汕人,『潮』起來——前沿技術集群覆蓋下的美業新思維」峰會將盛大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