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人格》B5 人本主義學派 之 C3 羅洛·梅的人格理論 & C4 對...

2020-12-11 詠卿先生

B5 人本主義學派

C3 羅洛·梅的人格理論

一、 理論觀點

(一)人性觀

羅洛·梅認為文化是由人創造的,所以,文化中的善與惡都是人類本性的真實反映。他認為人是具有一定結構的潛能束,有善、惡兩種潛能,這種潛能既可以是建設性的,也可以是破壞性的。原始生命力是人性的基本潛能。

(二)存在主義理論/簡述羅洛·梅的存在主義理論

1.存在的含義

羅洛·梅把人對存在的體驗稱為「存在感」,存在感與自我意識聯繫在一起。一個人的存在感越強烈,他的自我意識越深刻,就越能夠對自己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他進行自由選擇的範圍也就越大,對個人命運的控制能力越強。

2.存在於世界上的三種方式

存在主義哲學家認為存在有三種形式:自然界、社會和自我。羅洛·梅認為個體要有健康的人格,必須同時處於上述三種環境中,如果只重視其中的一種或兩種,人的存在就會受到破壞,形成不健全的人格。羅洛·梅把這三個世界稱為個體存在於世界上的三種方式。

(1)人與環境的世界

羅洛·梅將人與環境的關係方式稱為人與環境的世界。個體生存於這一環境中,會碰到各種自然現象,遇到各種自然力量,個體必須努力處理好與自然界的關係,做到適應環境。

(2)人與人的世界

人不是封閉的、完全的自我生活,而是處於社會中。個體免不了要和社會發生聯繫,群體與個體是相互影響的。沒有個體的參與,也就沒有社會這一概念。在社會裡,個體不僅僅是進行適應,被動地處於社會的影響之下,而且是自主自發,努力與別人建立創造性關係,主動進行社會整合,主動融入社會當中。

(3)人與自我的世界

羅洛·梅將人與自我的關係方式稱為人與自我的世界,個體只有充分認識自我,清醒地把握內心需求,較完整地了解內心世界,才能理解周圍的世界的意義,與周圍的環境和人的關係,現在和將來的行動等。

(三)人格定義

1.人是自由的

2.個體性和社會整合

(1)個體性,指一個人自我的獨特性。

(2)社會整合,指一個人保持個體獨立性的同時,積極參與社會生活,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3.宗教緊張感

宗教緊張感指人格中的緊張和不平衡的狀態。

(四)人格結構/簡述羅洛·梅的人格結構理論

羅洛·梅通過臨床心理治療來研究分析人格結構,得出結論:人格有六大特徵,他把這六種特徵視為存在的六種本體論特點。

1.自我中心

存在就是以自我為中心,每一個存在著的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每一個人都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獨特個體,誰也不能佔有別人的自我。

2.自我肯定

自我肯定是指人保持自我中心的勇氣,人的自我中心必須是在不斷的鼓勵和督促中才得以發展、成熟的。羅洛·梅認為,個體有了自我肯定的勇氣,才能在自我選擇的過程中實現自己、實現潛能。他把這種自我肯定的勇氣分為四種:

(1)身體勇氣:指人對自己身體力量的肯定。

(2)道德勇氣:指與同情心有關的勇氣。

(3)社會勇氣:指與人交往,建立親密人際關係的勇氣。

(4)創造勇氣:也稱為藝術勇氣,指促使人不斷發展、變化的勇氣。

3.參與

雖然個體必須保持自我中心,但個體不是與世隔絕的,如果沒有參與,自我不能單獨存在於世界。個體必須融入周圍的環境,和周圍環境發生聯繫,在各種各樣的聯繫中,分享世界,發展自我。

4.覺知

指人與外界接觸時,發現外在威脅的能力,是人關於感覺、願望、身體需要以及欲望的體驗,這種對人的存在的體驗比自我意識更加直接,是人與外界接觸時一種更直接的感受,它可以轉變為自我意識。

5.自我意識

是自我觀察的能力,自我意識是人所特有的能力,它可以覺知外部的危險,也可以對自我進行認知。

6.焦慮

指人的存在面臨威脅時所產生的一種痛苦的情緒體驗, 是個體對威脅本身的存在的反應。

(五)人格發展

1.天真的人格(兩三歲以前) ;

2.內在力量的反抗(兩三歲和青少年時) ;

3.尋求發展的自我意識(嬰兒期到青少年後期) ;

4.創造的輝煌。

二、研究主題

(一)愛與意志

1.愛

羅洛·梅認為,愛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力,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他把愛分為四種,凡是真正的愛都包含這四種愛:(1) 性愛;(2) 愛欲;(3) 菲利亞(友誼之情或兄弟之愛) ;(4) 博愛。

2.意志與意向性

羅洛.梅認為,意志是人類存在的一種基本意向性,是一種獨立的、完全自我中心的活動,是個體的自我在與世界複雜的象徵關係中的基本結構性認識。

意向性是人類意志的核心成分,是一種存在的傾向,是人類向自然界中的事物施加意義的傾向。

(二)焦慮

羅洛·梅認為焦慮是一個人感受到自身的存在受到威脅時的反應,是一種無依無靠、孤獨、不確定的感覺。他認為有兩種不同的焦慮:

1.正常焦慮

羅洛·梅認為,正常焦慮是個體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

2.神經性焦慮

神經症焦慮是一種與威脅不相稱的反應,它包含著壓抑和其他形式的內部心理衝突,並受到各種活動的意識障礙的控制。

三、理論評價

(一)理論貢獻

1.羅洛·梅創建了美國存在心理學,他的理論打破了精神分析和存在主義的桎梏,建構了一個龐大的存在心理學理論體系,開闢了人本主義心理學中的新取向,壯大了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實力。

2.他的理論促進了現代人格心理學的發展,豐富了人格概念,開拓了新的視角。

3.他開創了美國存在心理治療理論,重視心理治療中的人性和理解,確立心理治療的原則和標準。

4.他的暢銷著作《愛與意志》探討意向性與個人責任,指出現代人生活的危機,影響頗為深遠。

(三)理論缺陷

1.理論結構不很清晰,其著作體系也較雜亂,主要理論存在不確定性。

2.他的學說具有明顯的非理性特徵。

3.他的著作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4.羅洛·梅對精神病成因的討論較模糊,缺乏創造力。

5.他的理論只是概括的陳述,缺乏數據,故被認為缺乏科學的嚴謹性。

6.他假設人類有自由意志,動搖了以決定論為假設的大多數心理學家的理論基礎。他否定動物心理學研究的價值,忽略了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

7.他和弗洛伊德一樣強烈地批評社會,認為社會造成了病態的心理,因此帶有一定的反社會傾向。

8.從方法論上說,他反對割裂整體心理,堅持從整體出發研究心理,避免對人格做零碎機械的分析,但矯枉過正,過分注重整體綜合而缺乏深入分析,這使他的論述顯得膚淺和缺乏系統性。

C4 對人本主義理論的總體評價

一、理論特色

(一)人的責任

人本主義人格理論與其他理論的最大區別就在於人本心理學家認為,人可以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有能力決定自己的行為和命運,也就是說,有自由的意志。

(二)此時此地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強調目前和現在,他們反對對過去窮追不捨。

(三)人的成長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強調人有積極成長的能力,多數人本主義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惡是在不好的環境下派生的。注重人性中積極的一面,關注「健康人格」,認為人格的發展是無限的。

(四)個體的現象學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認為人是統一的整體,是不可分割的。他們重視人的主觀經驗,對人的主觀。世界有強烈興趣。

一、理論貢獻

1.關注積極方面

人本主義人格理論把許多人格研究者的注意力吸引到健康人格的方面,擴大了對於人的切身問題有關的研究領域。

2.應用廣泛

人本主義心理學廣泛應用於心理治療、管理和教育改革等方面。

三、主要缺陷

1.概念模糊,缺少實證的研究。

2.過分強調人的天賦潛能,忽視了社會與教育的力量。

相關焦點

  • 筆記|《人格》B3 新精神分析學派 之 C2 弗洛姆的人格理論
    B3 新精神分析學派C2 弗洛姆的人格理論一、理論觀點(一)人性觀弗洛姆具有積極的人性觀,他心目中的理想人格是一種富於創造性、能主動發揮潛能、與他人關係良好的性格,而這些可以經由社會變革達到。5.方向架構和獻身的需要弗洛姆認為人生必須有意義感和方向,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一套人生哲學,以建立起有意義的價值觀和人生目標,從而描繪我們所處的位置,指引我們的行為,賦予生命某種意義,並為之獻身,這就是方向架構和獻身的需要。
  • 筆記|《人格》B6 人格特質理論 之 C4 五因素模型 & C5 對特質論的...
    B6 人格特質理論C4 五因素模型一、大五模型/簡述人格因素模型(一)基本假設格爾頓最先提出了詞彙假設的觀點。詞彙學研究取向的基本假設是:每一種文化下的自然語言包含了所有能描述人格的維度。(二)基本結構1.外傾性也稱外向性,指人們活動能量的強度與數量。其一端是極端外向,另一端是極端內向。外向者非常愛好交際,通常還表現為精力充沛、樂觀、友好和自信。內向者含蓄、自主、穩健。
  • 心理筆記:人格面具的起源
    每天5分鐘,從零學心理,關注「心理筆記」,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已文 | 壞壞小懶貓 | 人格這個詞大家多多少少聽過,比如遊戲第五人格,影視劇中的人格分裂、人格障礙等。那人格到底是什麼呢?從人格心理學上來講,人格是在個體身上能使人的行為比較穩定,相對長久的特質、傾向或特性模式。人格(Personality)一詞來源於拉丁文「persona",意思是臉譜,面具。
  • 「希臘化時期」的四個主流學派之斯多葛學派
    前文《「希臘化時期」的四個主流學派之犬儒學派》介紹了犬儒學派,這篇文章繼續介紹下一個學派——斯多葛學派。斯多葛(Stoic)這個詞源自希臘文stoa(門廊)。斯多葛學派於公元前三百年左右興起於雅典。創始人季諾(Zeno),本來住在賽普勒斯,後因一次船難來到雅典,加入犬儒學派。季諾經常在門廊聚集徒眾,遂形成「斯多葛學派」。
  • 16型人格理論之性格測試
    「16型人格理論」,通過4個維度把人格分為了16種類型。下面作一個自測吧。1. E / I 維度你的能量的來源偏好。哪種方式讓你精力充沛?是一個人獨處(I),還是和更多人待在一起(E)?2. N / S 維度大腦信息收集的偏好。你是關注細節、現實(S),還是關注抽象、理論(N)?3.
  • 教招考試之心理學流派中的三大勢力
    西方主要的心理學流派有構造主義心理學、機能主義心理學、行為主義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以及精神分析心理學和人本主義心理學等。這其中以行為主義心理學、精神分析心理學和人本主義心理學影響最大,被稱為心理學的三大主要勢力。行為主義心理學是心理學的「第一勢力」,精神分析心理學是心理學的「第二勢力」,而人本主義心理學被稱為心理學的「第三勢力」。考生要注意區分,此處多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
  • 用MBTI人格理論測測你是《陳情令》16型人格中的哪一種
    《陳情令》是一部格局很大的作品,筆者認為其在人物的複雜人格塑造上可望紅樓之項背,喜歡陳情令的人往往也不只喜歡主角,因為其中每一個小人物都具有獨特的魅力而讓人慾罷不能。關於mbti人格理論是我很喜歡的一套心理學理論,在之前的文章中略有提及。它是基於著名心理學家卡爾·榮格先生的《心理類型》而提出的一套更詳細也更實用的人格理論。
  • 用MBTI人格理論解讀《陳情令》中的16種人格類型(下)
    5.是所有人格中學習能力最強的,學生時代往往是成績最好的,最能夠理解深奧的知識和複雜的理論。6.具有懷疑精神,喜歡探索和追究事物的可能性,永遠處於學習狀態,會不斷評估、審查、改進完善內在體系。2.思緒飛揚,有創造力,思想深奧,喜歡複雜神秘的事物,熱衷抽象的概念理論,喜歡安靜地動腦,置身事外觀察世界的規律,構築自己思想的世界。3.脫離現實,脫離社會,輕視傳統,對現實中的事物不關心,容易忽略細節。
  • 心理學|現代心理的誕生之百家爭鳴
    在此之後,大批的哲學、生理學、醫學、教育家,按照各自的理論對心理現象進行研究,最終形成了20世紀初百家爭鳴、學派林立的局面。其中比較有影響力的學派有:1.結構主義結構主義心理學是19世紀末產生於德國而發展於美國的一個心理學流派。
  • 用MBTI人格理論解讀《陳情令》中的16種人格類型(上)
    ISTJ型:一絲不苟的檢查者人口佔比:13-14%人格之最:人口最多的類型代表人物:江澄5.傳統、保守、固執,喜歡清晰實際的陳述,重視現實理論和傳統慣例,對創新和想像不感興趣。6.缺乏大局觀,目光不夠長遠,不喜嘗試和改變。
  • 經驗學派、批判學派、媒介環境學派/一篇搞定傳播學理論最難考點
    他們在關於人的行為問題上反對本能論觀點,提倡社會互動理論。芝加哥學派思想多元開放,內容豐富,它對經驗功能學派最深刻的影響就是實用主義哲學。芝加哥學派代表著社會科學在美國的第一次重大繁榮,使美國有關社會問題的社會科學研究有了強烈的經驗主義方向,它的學者構成了一個以人類傳播為中心的人格社會化的理論概念體系,這成為傳播學的一個重要理論資源和學術脈絡。
  • 2019教師招聘考試必背考點之7大心理學流派
    1、構造主義心理學:馮特構造鐵欽納,2、信息加工心理學派又稱現代認知學派:奈瑟加工皮亞傑3、機能主義心理學:機能主義詹杜安4、格式塔心理學派:完型格式特可靠5、行為主義學派:行為開創有華生6、人本主義心理學派:人本主義在羅馬7、精神分析學派:性慾人格潛意識關於心理學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的更多知識點講解,大家可以參考之前文章:
  • 論「文化與人格」學派在美國、英國、法國的發展歷程
    引言對於「文化與人格」學派的美國人類學來說,在給定社會特有的,以及由社會中成員 持有的「文化特質」,是在低幼童年期形成的。瑪格麗特· 米德在1925年通過研究薩摩 亞少女的社會化,檢驗了這一假設,薩摩亞是一個被紐西蘭佔領的太平洋小島。她的著作 《薩摩亞人的成年》,清楚地批評了美國文化,並且取得了 巨大的成效。
  • 心理學的理論流派之爭
    精神分析理論率先由奧地利神經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1939年)於19世紀90年代在維也納提出,是精神分析治療中第一種心理動力學的治療方法,試圖將神經症與壓抑的經驗相聯繫,並通過「談話療法」減輕症狀。最早提出潛意識,以及人格的三層次結構。被稱為心理學的第二勢力。
  • 教育心理學理論流派之行為主義
    在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對教育心理學中很多教育理論流派有太多的不理解,這也造成了學生學習的障礙。其實在學習中,我們應該把每種理論都要分清楚,弄明白,知道每種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的思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把握和理解他們的核心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