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星巴克和COSTA的產品策略說「錨定效應」

2020-12-12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同樣是優惠券,為什麼星巴克會讓你感覺賺了,而COSTA卻覺得不划算?

最近一直泡在COSTA,買了幾次它的咖啡兌換券。其實開始好多次都沒買,因為一直覺得不划算。後來實在去太勤,終於買了一次。

我記得去年星巴克有一個88元的星享卡,我買過好多次,當時是覺得特別划算。

有一天稍微琢磨了一下,覺得特別好玩兒。

1、星巴剋星享卡 VS COSTA兌換券

88元星享卡的優惠是這樣的,需要支付88元,可以獲得以下優惠和特權:

三張親友邀請券(買一贈一)一張早餐咖啡邀請券:使用時間從門店開始營業到早上11點之前一張升杯邀請券

COSTA兌換券的優惠特別簡單,需要支付188元,可以獲得6張中杯兌換券,再免費贈送一個中杯。

2、誰更划算?

用31元熱拿鐵作為衡量標品。

首先是價格相同便於比較和計算,在星巴克和COSTA,都是「中間杯型」,而且這就是我每次的消費需求。其次,不同口味的咖啡成本相差並不多,且並不是討論在每家怎麼買更划算,只是單純比較這兩種優惠方式誰更「成功」。

從心理感受來說,第一感受和印象特別重要。星巴克看上去划算呀,而且是划算很多。

星巴克的店員銷售時說的是,「您只要用了3張親友邀請券就賺回來了」。就算店員不說,相信大部分人也是這麼算的。(我當時在心裡31*3 > 88,還有其他券,划算,且雖然要先付88元,但今天就能用一次了)

COSTA店員推銷時說的是:「188元6張代金券,今天這杯免費贈您,相當於不到27塊錢一杯」。(但數學小天才我當時在心裡算的是188/6 > 31,怎么喝拿鐵還能虧啊,完全忘了今天贈送的這杯,只記得我要付188元,不買)

而且一般點單時時間緊迫,大部分人只能在心裡粗略的進行這樣一個簡單的算術,感到划算就買了,感到不划算就拒絕了。而且我觀察到過幾次,星巴克那張卡當時挺好賣的,但COSTA的這個券,大部分人是拒絕的。

到底誰更划算呢?感覺準不準啊?

我計算了一下實際折扣率。

3、數學小天才的折扣率計算

先來算一下星巴克,用31元拿鐵來算:

使用三張買一贈一券,需要付費購買3杯,花費31*3=93元,得到6杯;早餐咖啡邀請券,無需付費,但有早餐時間限制我直接作廢了,按照可以使用計算,花費0元,得到1杯;升杯邀請券,也就是說我只需買28元的那個杯型,就可以升杯到31元拿鐵了,花費28元,得到1杯;預先支付88元,得到0杯。

結果:總計花費88+93+0+28=209元,實際得到8杯咖啡,原價購買需31*8=248元。折扣率209/248=84.3%,用戶實際支付209元。

COSTA特別好算,還說31元拿鐵:

結果:花費188元,實際得到7杯,原價購買需31*7=217元,折扣率188/217=86.6%,用戶實際支付188元。

結果讓我特別意外,星巴克雖然確實折扣更好些,可是用戶實際花的也更多了!而且對我來說,那張早餐邀請券廢了的話,我其實等於沒得到任何折扣。COSTA在沒有明顯折扣劣勢的情況下,銷售量卻相差那麼多,真的是輸在太耿直了啊,而且它的有效期是遠遠長於星巴克的星享卡的。

我不想薅羊毛,所以也不會去考慮怎麼用這兩家咖啡的優惠券會更划算,我是想從產品策略上來說一下我能得到的實際啟發。

4、我的啟發

這是屬於消費心理學裡典型的「錨定效應」,用戶在比較的時候,是會拿一個第一印象或基準去對比和衡量的:

看到星巴克的星享卡內容,首先第一印象就是買一贈一,感覺佔便宜的優惠力度在100%,以及三杯價格至少在90元以上,已經大於88,買了肯定不虧,划算(用戶在這時容易忽略他要再支付3杯的價錢才能使用這個優惠券)。

而看到COSTA的錨定效應是這樣的:188元6張券,比單買1杯還貴!或者就算更精明一步的錨定效應也是,買六贈一,1/6,遠小於星巴克買一贈一的優惠力度(不管實際結果的話,用戶的實際感受就是這樣)

所以有時,折扣和活動真的不是做了用戶就會買帳,要用戶「感覺」划算才會買帳。在這點上,真的想說,COSTA你加油啊!

補充一個小案例說明錨定效應,兩種銷售策略:

買1000元的鍋,贈送價值50元的勺子;買1000元的鍋,加1元換購價值50元的勺子。

後者對銷量的拉力效果更好,因為前者的錨定效應是1000 VS 50,用戶感覺佔便宜的力度才5%;而後者,用戶之間錨定1 VS 50,感覺非常划算,於是可能忽略掉原本鍋的定價是在1000元。

PS: 又想了一下,還有利用用戶這種心理的地方,好多商家做活動的時候,貴的商品說優惠金額,便宜的商品,說優惠百分比,其實也是給用戶的第一印象起到一個錨定的作用。

價值19.9元的商品,50%折扣優惠!價值10000萬的培訓課程,送您1000元代金券啦!

因為50%會先於10元錢植入用戶的第一印象,而1000元的金額會先於10%植入用戶的第一印象。當然這些都很簡單,最厲害還是要向星巴克學習更系統化的營銷方式~

嗯嗯,套路深,繼續保持學習。

本文由 @維多利亞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產品心理學004 | 利用錨定效應,讓用戶接受你的定價
    星巴克在這裡使用的套路,在心理學上稱之為「錨定效應」。錨定效應所謂錨定效應,就是指人們在做判斷的時候,易受到對事物第一印象的影響。這個第一印象,會像一個沉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繼而影響人們的後續行為。人們在做決策的時候,會不自覺地給予錨定信息過多的重視。
  • 錨定效應,為什麼星巴克的水賣那麼貴
    今天我們聊聊星巴克的水為什麼能賣這麼貴,其實原因就4個字,錨定效應,也可以說炮灰產品。它背後的潛臺詞是這麼說的:我一瓶水都要賣二十幾了,何況咖啡呢?二十幾塊錢的水肯定沒人買,但因為有這個炮灰產品的存在,其他產品的銷路就打開了。
  • 錨定效應在生活中隨處可見
    我們現在知道阿莫斯至少對一些錨定效應的例子的理解是正確的,這些例子中包含了系統2為離開錨定值進行的具體調整。暗示就是一種錨定效應當阿莫斯和我就錨定效應進行爭論時,我同意(他說的)有時會出現調整現象,但其實心裡很不服氣。調整是一個審慎且有意識的行為,但錨定效應的大多數例子中並沒有相應的主觀經驗。
  • 什麼是錨定效應?不得不看的心理現象
    當我們在網上購物的時候,當看到某某產品促銷的時候,原價399元的,促銷價199元,比起沒有促銷價的商品,你會有更強的購買慾望,更加肯定這個商品的價格,原本不打算買的,最終還是受不了價格的誘惑,買下來了,也不去考究這個商品的原價是不是任意設置的,這就是心理現象,被稱為「錨定效應」。
  • 從瑞幸咖啡的「營銷騙局」,詳解價格錨定的多種應用
    價格錨定是由奧斯基1992年提出的:消費者對產品價格是否適合不確定的時候,會採取避免極端原則和權衡對比原則來判斷這個產品的價格是否合適。簡單來說,當消費者對一個產品價格判斷模糊時,往往會通過與同類產品的價格權衡比較來進行輔助自己決策,這時候我們設置一個炮灰商品的價格,讓消費者在選擇的時候進行對比,進而讓消費者對購買的商品形成一種值得購買的感受,並完成交易決策,這個炮灰商品的價格就是價格錨點,這種策略就叫價格錨定。
  • 咖啡年報|星巴克、luckin、costa經典款測評,哪家更好?
    如果從品牌影響力、知名度和咖啡品質的穩定性看,老牌咖啡星巴克、costa和新晉咖啡瑞幸基本形成了咖啡行業的「三足鼎立」之勢。這三家到底哪家品質更好,性價比更高呢?有機構邀請了咖啡行業的資深人士和專家對這三家咖啡的相同經典款從外觀、口感、VST濃度等方面進行了對比和評測。
  • 從瑞幸咖啡的「營銷騙局」,詳解價格錨定的多種應用
    價格錨定是由奧斯基1992年提出的:消費者對產品價格是否適合不確定的時候,會採取避免極端原則和權衡對比原則來判斷這個產品的價格是否合適。簡單來說,當消費者對一個產品價格判斷模糊時,往往會通過與同類產品的價格權衡比較來進行輔助自己決策,這時候我們設置一個炮灰商品的價格,讓消費者在選擇的時候進行對比,進而讓消費者對購買的商品形成一種值得購買的感受,並完成交易決策,這個炮灰商品的價格就是價格錨點,這種策略就叫價格錨定。
  • 警惕生活中的「錨定」陷阱
    生活中有太多的「錨定」效應,在婚姻、買房、投資中都會遇到,甚至逛商店、買衣服、菜場買個菜也可能會碰到。本文教你識別「錨定」陷阱,做出最佳選擇策略。錨定效應是諾貝爾經濟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1974年提出行為經濟學概念。
  • 「錨定效應」:為什麼蘋果總是能讓你買買買?
    毋庸置疑的是,無論是產品性能或質量,還是產品外觀或價格,它們都有可能是吸引你購買蘋果產品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也許你可能還忽略了蘋果經常採用的一個心理學技巧。這篇文章,原標題是How Apple Can Make You Buy Anything,作者Niklas Göke就在文章中跟大家分享了蘋果經常採用的「錨定效應」這個心理學技巧,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 這八大心理效應,康師傅、星巴克、泡泡瑪特都在用!
    (網友曬圖)又比如星巴克的「啡快」服務,隨機生成取單口令,就是設定一個「終」時服務亮點。每次用戶下單都會收到有趣的取單口令,錦鯉過夏天、快如閃電、和你三餐四季......相對於無趣的數字取餐碼,星巴克以寵粉式的思維設計有溫度的口令,多了幾分儀式感,粉絲自然願意曬出來。
  • 深度 | 3招,打破「錨定效應」的局限,避免社交的《傲慢與偏見》
    接下來我將結合現實和電影,談談社交中有哪些隱藏的「錨定效應」,並通過三個方法論減少它對我們在社交中的影響。事實上,表姐後來和她男朋友過得很幸福,她男朋友脾氣好、有上進心、包容她對她家人和朋友都特別好。一個人在做出判斷時,或多或少都會受「錨定效應」的影響。
  • 《思考,快與慢》:破除無處不在的錨定效應,用這三招就好
    錨定效應是一種認知錯誤,它指人們對某一未知量做出價值判定,通常基於對未知量的第一印象,錨定效應常被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去商場購買電器,同類電器中一個高價商品和低價商品擺放在一起,人們會下意識認為低價商品便宜實惠,這個商品的銷售量大漲,銷售過程中運用錨定效應,人的思維會被高價格錨定,忽略低價商品的實際價值。
  • 星巴克、luckin、costa經典款測評,哪家更好?
    如果從品牌影響力、知名度和咖啡品質的穩定性看,老牌咖啡星巴克、costa和新晉咖啡瑞幸基本形成了咖啡行業的「三足鼎立」之勢。  這三家到底哪家品質更好,性價比更高呢?有機構邀請了咖啡行業的資深人士和專家對這三家咖啡的相同經典款從外觀、口感、VST濃度等方面進行了對比和評測。
  • 讓人大打出手的星巴克貓爪杯,到底有何貓膩?
    ② 群魚效應中的集體無意識同時,受群魚效應的影響,焦慮無助的大眾,也容易受大勢的裹挾,而參與進這場收割「優越感」的狂歡中。輕易得到的東西,總是不那麼惹人憐惜,而飢餓營銷增加了產品在消費者心目中的錨定價值,也提升了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因而在營銷過程中被廣泛使用。只是此次星巴克的「飢餓營銷」,限定了產品數量,卻沒有對每位消費者的購買數量進行限制。導致黃牛囤積居奇,大眾哄搶騷亂。
  • 咖啡年報|星巴克、luckin、costa經典款測評,哪家更好?
    如果從品牌影響力、知名度和咖啡品質的穩定性看,老牌咖啡星巴克、costa和新晉咖啡瑞幸基本形成了咖啡行業的「三足鼎立」之勢。這三家到底哪家品質更好,性價比更高呢?有機構邀請了咖啡行業的資深人士和專家對這三家咖啡的相同經典款從外觀、口感、VST濃度等方面進行了對比和評測。
  • 決策與判斷:直覺與偏差—錨定與調整
    個體的判斷是以一個初始值,或者說是「錨」為依據的,然後會進行並不充分的上下調整。事先的「錨」可以影響個體對自己完成任務的估計——進而影響他們在這些任務中的堅持性。
  • 唯一能和星巴克抗衡的Costa,為什麼很少有人去喝?
    加多寶的各種轟炸式宣傳,就是要塑造出一種洋氣、出眾、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你要說本身涼茶哪個好喝,其實都差不多。就像星巴克和costa的咖啡,其實喝起來都一樣,但是你看朋友圈都是去星巴克點杯咖啡裝X的,幾乎很難看到有人去costa裝X自拍的。
  • 「錨定效應」賣房有奇效?為何明知陷阱還要跳?為你解密消費心理
    首先,給大家科普一下什麼是錨定效應:我們每個人對事物都有自己的一個固定認知,在接觸到新事物的時候會下意識的以自己特有的認知作為起點對新事物進行判斷,已有認知就是這個「錨」,在我們進行決斷的時候,也會受到「錨」的影響。在房產銷售上,所謂的錨定效應,就是指開發商或者中介,會給消費者制定一個標杆,讓消費者不自覺的按照這個人為的標杆來做出判斷。
  • COSTA咖啡大面積關店?要對抗星巴克的COSTA這是怎麼了?
    9月1日,江浙滬地區也將關停一批門店,其中有兩家位於杭州,分別是COSTA西溪樂天城門店,和COSTA中豪國際店。除此之外,杭州其他COSTA門店正常營業。最近一段時間關於咖啡市場的競爭,我們看到了很多不同的趨勢,一方面隨著瑞幸咖啡的求生,有不少咖啡品牌開始快速進入市場,但我們同樣也看到了一些老牌咖啡企業對於市場的放棄,costa無疑就是這樣的一個咖啡品牌。
  • 蕭亞軒精神恍惚,疑似抑鬱復發:感情裡的錨定效應,是怎樣傷人的
    這樣的快樂,摸著良心說,大家都想體驗一把。 錨定效應是從經濟學上引申而來心理名詞,指的是我們會以最初的信息作為參照點,來調整對事件的估計,導致最後的估計值趨近於最開始的錨定值 在感情中,錨定效應也一直在影響我們的戀愛婚姻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