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灣地區(Fiordland)是紐西蘭風光最迷人、景色最優美的旅遊目的地之一。無論是水上巡遊,還是空中觀光,抑或是徒步旅行,這裡的每一處景致都會令你嘆為觀止,驚豔不已。峽灣是紐西蘭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觀,已經被列為世界遺產區(World Heritage Site)。峽灣國家公園的三個主角是米佛峽灣(Milford Sound),神奇峽灣(Doubtful Sound)以及達斯奇峽灣(Dusky Sound),其中米佛峽灣有「世界第八大奇蹟」之稱。若你喜歡探險,建議你劃皮艇探索美麗的湖泊和峽灣,說不定旁邊就有寬吻海豚相伴嬉戲;若你是攝影大師,觀光飛機能為你捕捉360度的峽灣全景;若你是潛水達人,潛水教練可以帶你去看世界上罕見的黑珊瑚;若你不勝體力,那麼只需在遊輪上盡情享受這峽灣風光,你也將收穫一次終生難忘的經歷。我們的目的地是米佛峽灣。旅行車大約中午12點半左右才到達米佛峽灣。在遊客服務中心我們領到了一份米佛峽灣「觀光資訊」,然後排隊上遊輪,一切都井井有條,不忙不亂。來之前小仲導遊再三叮囑我們:「上船後先下到底艙拿自助餐,然後再找自己的倉位」。我們按照小仲導遊說的,先去拿自助餐,果然人很少。拿完之後不一會,大量的遊客就湧進來了。遊船上的自助餐品種很豐富,味道也不錯,特別是冰淇淋很好吃。我以最快的速度吃完飯,換好長焦鏡頭,就急忙到甲板上欣賞峽灣的美景。米佛峽灣平均年降雨量在6000毫米以上。在下大雨時,巖石壁上的小瀑布和小河匯集成洪流。可惜今天是一個豔陽天,峽灣裡風平浪靜。聽說:「米佛峽灣因海豹、海豚和幾乎必下的傾盆大雨、由此形成的無處不在的瀑布以及與之相稱的曼妙的薄霧,而更加美麗」。幾乎必下的傾盆大雨?!還是那句話:旅遊有時候也有運氣。陡峭、嶙峋的懸崖自平靜黑暗的水面穿出,巖壁上生長著茂密的雨林,瀑布從數百米高的地方飛瀉入海。米特的意思是主教的教冠,因為這座山峰從南方看過去很像主教的教冠。這一奇特的1628米高山是直接從海上拔起的世界最高點之一。紐西蘭作家NevillePeat所著的「峽灣指南」一書中有這麼三段話:「峽灣位居地殼戲劇性斷裂--太平洋和澳洲板塊邊界的一旁。阿爾卑斯斷層標誌著板塊的匯合處。澳洲板塊在太平洋板塊之下,在兩板塊相撞中太平洋板塊的陸地被隆起形成了南阿爾卑斯山脈。」「200萬年前,由於地球變冷形成了冰河時代,雪覆蓋了大地並變成冰。在峽谷裡,包括米佛峽灣,冰形成冰河,朝大海流動。溫暖和寒冷相間交替,冰河前進和後退多次,每次推進都會刻蝕下更多地表,使峽谷更深並刮擦峽谷兩側。當您乘船在峽灣遊覽,就可發現冰河活動的證據,包括斜谷和冰河擦痕。」「米佛峽灣正確的名字應該是『冰峽灣』。『冰峽灣』是冰開鑿的峽谷--典型地窄和有陡峭的側面--在冰河退去後海水漫進而成。」可見地球上的美景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巍峨的群山和浩瀚的海洋似乎進行著一場無休止的戰爭。我跑到船首,看著船頭劃破碧藍的海水,緩緩前行,太陽照在身上,風吹在臉上,真舒服!米佛峽灣的出海口到了,前面就是一望無際的塔斯曼海(Tasman Sea)。照片左邊的海灣稱為安妮塔灣。安妮塔灣的一些圓石是由半透明的綠石構成的,這種特殊形式的綠石,長期來為毛利人所珍視,用於製作石頭工具和裝飾物。荷蘭航海家阿培爾·塔斯曼在1642年航行於這一海域,故名。1770年代英國海員庫克(James Cook)船長等人探勘了其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的海岸線一帶。塔斯曼海是西南太平洋的邊緣海。位於澳大利亞東南岸、塔斯馬尼亞(西)和紐西蘭(東)之間,北與珊瑚海相連,海域寬約2,250公裡,面積約230萬平方公裡。西南以巴斯海峽(Bass Strait)與印度洋相連,東有科克海峽(紐西蘭南、北島之間)與太平洋相通。遊輪慢慢地航行,我們的注意力又集中到懸崖峭壁上的瀑布。
如果今天峽谷裡有曼妙的薄霧,下起了傾盆大雨,那該多好啊!眼前的涓涓細流變成飛瀉而下的大瀑布,那就壯觀了。海浪不斷地拍打著巖石,可是這兩隻海豹卻躺在上面呼呼大睡。我去過南非的海豹島,海豹島位於南非開普敦豪特灣,因島上聚集著成千上萬的海豹而聞名。相比之下,米佛峽灣的海豹數量就少多了,不像海豹島那樣「堆積」在一起。可是在峽灣美麗的大背景下,觀賞海豹時別有一番風味。前方是斯特靈瀑布,高155米。每一艘遊船都會開到瀑布的下方,讓瀑布的水像雨一樣澆到船上,遊客都會尖叫著逃回船艙。快到玻文瀑布了。第一次經過玻文瀑布時,我還在吃飯,只從窗戶裡看了一下,她使我加快了吃飯的速度。玻文瀑布高160米,它從達裡山的斜谷落下,宛如白色的緞帶飄落。1871年,紐西蘭總督喬治.玻文的妻子玻文夫人遊覽米佛峽灣後被命名。遊輪慢慢地和玻文瀑布成了直角,水流真如白色的緞帶飄落。我們坐旅行車,準備原路返回皇后鎮。車經過米佛峽灣的機場。沒有想到和我們同車的香港旅行團在此下車,他們乘坐小型觀光飛機將從空中鳥瞰米佛峽灣和整個峽灣國家公園,然後直接飛回皇后鎮。有點懊惱!不知為什麼導遊小仲沒有向我們介紹香港團的行程,如果介紹我一定參加。從空中捕捉360度的峽灣全景,想想就激動!香港團走了之後,旅行車空了一多半,我們每人一排座位,或小睡一會,或欣賞外面的風光。回到了蒂阿瑙,停車休息。從蒂阿瑙到皇后鎮,一路上,風景依然如畫。晚上7點多回到酒店後,我和姚兄到皇后鎮上的一家中餐館吃烤羊排,很好吃。吃完飯我們繼續在皇后鎮閒逛,將近10點我們才步行回酒店。出國之前,看到網上的朋友對米佛峽灣的評價好壞參半,有的人說非常美,另外一些人說比不上我們國家的三峽。48年前,我有幸去過三峽。我的感覺是,三峽(當然是指修大壩之前的三峽)整個長度達193公裡,蜿蜒曲折,勝在氣勢,但卻缺少大海和碧水的映襯;從整個峽灣國家公園的角度看,三峽比不過米佛峽灣,但是米佛峽灣短而不夠曲折,則比不過三峽。據說能將兩者完美結合的還是要數挪威的峽灣了,期待將來的北歐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