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雲南納西族東巴文化與西藏苯教文化同源

2020-12-18 中國日報網

「雲南納西族東巴文化與西藏苯教文化是同一或同源文化,苯教曾在一定歷史時期對東巴教產生過深遠影響。」西藏自治區社科院原副院長、藏學家巴桑羅布的這項研究成果,印證了古代西藏與周邊地區文化交融的歷史。

東巴文化是中國納西族古代文化的重要內容,因保存於東巴教而得名,已有一千多年歷史。苯教,是佛教傳入藏地之前西藏古老的土著宗教,崇拜萬物有靈。

考古發現,早在新石器時代,今天的西藏和雲南在文化上已經有交往和共同性,到了公元前一千年藏族先民已經分布在滇西北廣大地區。

「公元680年至794年,吐蕃在今麗江塔城設神川都督府,這一期間吐蕃直接統治納西族。」巴桑羅布介紹,東巴文化大約形成於公元7世紀下半葉或8世紀初,當時南詔塔城一帶成為苯教從吐蕃退卻、站穩腳跟的理想之地。苯教文化在這裡得到保護和發揚。

納西族學者陶佔琦也指出,從民族發展歷程看,納西族東巴教與藏族苯教息息相關。從東巴教和苯教的世界觀、崇拜對象、宗教觀念、宗教活動形式等看,它們的宗教形態十分相似,當是同源異流的原始宗教形式。

首先,二者共同崇拜同一祖師說明了其同一性或同源性。苯教的創始人和導師是丹巴·興繞米俄切,東巴教的創始人是丁巴什羅。據考證,東巴教徒所崇拜的祖師,就是苯教祖師。此外,納西族東巴教巫師一般叫東巴,在其象形文字中寫作人的坐形,頭戴佛冠,這個字被讀作「本」或「苯波」,其實這就是藏語「苯波(巫師或祭司)」。

納西族學者楊福泉也認為,東巴教祖師與苯教祖師其實源於一人,這可能與西藏佛苯之爭中苯教的失勢有關。當時大批苯教徒向東逃亡至納西族地區,這些苯教徒無疑在苯教影響東巴教的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此外,無論是創世說、人類起源說,還是信奉的鬼神,二者都具有相似性。巴桑羅布說,如苯教和東巴教都認為天地人間都是由氣變來的,人類祖先是由蛋變來的。藏族有「獼猴變人」說,納西族也有類似說法。

「正與邪、神與鬼、光明與黑暗的二元世界結構觀念,是苯教與東巴教教義體系的基石。苯教舉行的宗教儀式都是從二重性這一角度出發的。在東巴教中也始終貫穿了一種善與惡、神與魔、鬥爭與協調的精神。」 陶佔琦說。

據記者了解,苯教和東巴教除了祖師相同、特徵和形式相同、主要法器相同外,有些鬼神崇拜和鬼神名號也相同。

巴桑羅布說,苯教和東巴教都信仰和崇敬龍神。苯教的主要經典之一《黑白花十萬龍經》把世界分為天、地、水三部分,分別由年神、地神和龍神主宰。東巴教中也有相同的說法和崇拜。

他說,此外,東巴教《星根統冒》《什羅懺悔經》等七部經文是直接用藏語念的,這些經書絕不是由象形文字東巴經翻譯成藏語的,而應該是原汁原味的苯教經典。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空間的不同,苯教文化在納西族地區漫長的傳承、發展過程中必然會有所整合、離析和取捨,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不能因此而否定苯教文化與東巴文化的同一性和同源性。」巴桑羅布說。

原標題:研究發現:雲南納西族東巴文化與西藏苯教文化同源

相關焦點

  • 拍攝於玉龍雪山甘海子玉水寨東巴文化是納西族民族文化內容之一
    其是納西人的神山,也是傳說納西族保護神"三多"的化身。1984年,雲南玉龍雪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建立。2001年,玉龍雪山被評為4A級旅遊景區,2007年5月成為全國首批5A級旅遊景區。每年春暖花開,青草萌發,住在甘海子附近山澗的藏、彝、納西族牧民們都要帶上氈篷,騎著高頭大馬, 驅趕著犛牛、羊群、黃牛,到草甸放牧。
  • 從玉湖村東巴院,和東巴教聖地玉水寨,看麗江納西族的文化信仰
    麗江玉湖邊有東巴院,展示的是麗江納西族本土的宗教文化即東巴文化。東巴意為智者,是納西族最有水平的知識分子,是納西族原始宗教中的經師或祭司。他們掌握古老的納西象形文字,多才多藝,集寫、畫、唱、舞於一身,因此也成為納西族古老東巴文化的創造者、傳播者和繼承者。東巴一般世襲相傳,亦有投師學藝而成。
  • 探秘--西藏苯教文化
    苯教信仰萬物有靈,天有天神,山有山妖,樹有樹精,江河,湖水,山泉,地下皆有龍;人若有病災,皆因神鬼所致,其簡單的禳解法是煨桑開道迎請神靈,然後焚燒食物,神鬼嗅而飽之,不再加害於人,這種習俗至今流傳在西藏民間,藏傳寺廟門前仍舊保留著煨桑爐,每年夏天還有煨桑節;藏族民居有以黑色塗門框的習慣,門前畫雍仲圖案和苯教日月符號以鎮邪。諸如此類,都是苯教而非佛教儀軌,在長期的流傳和演義中演變為藏族民間風俗。
  • 擅自更改、歪曲、貶損納西族東巴文化原貌和內涵,最高可罰1萬元!
    第九條  鼓勵、支持納西族東巴文化研究機構和社會力量興辦納西族東巴文化傳承學校、傳習館(所)和專題博物館,培養納西族東巴文化傳承人,改善納西族東巴文化傳承人的工作和生活條件。鼓勵、支持單位和個人聘請省內外納西族東巴文化代表性傳承人和學者講學或者收徒授藝。第十條  納西族聚居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安排納西族東巴文化保護經費。
  • 《雲南省納西族東巴文化保護條例》5月1日起正式施行
    掌上春城訊5月1日起,新修訂的《雲南省納西族東巴文化保護條例》正式實施。為加強納西族東巴文化保護繼承和弘揚優秀文化遺產,雲南省人大常委會對《雲南省納西族東巴文化保護條例》進行了修訂,修訂後的條例共27條,適用雲南省於麗江市、迪慶州以及其他有納西族聚居的有關縣(市、區)行政區域。
  • 納西族東巴文字
    這些符號是東巴象形文字,一種起源於當地納西族的古老書寫形式。大約10年前,直到這種符號幾近消失,當地官員才意識到它的旅遊價值,並在小鎮上貼滿了手稿。納西族人從來沒有大範圍使用過東巴文字,大約有30萬納西族人生活在麗江附近的喜馬拉雅山麓,以及鄰近的西藏和四川。
  • 納西東巴文化
  • 納西族「東巴紙」被炒作 真正的傳承人被邊緣化
    日前,在北京國家體育場內,來自雲南香格裡拉縣的和永紅、李秀花夫婦向公眾現場展示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納西族傳統手工造紙技藝,經過打漿、攪拌、撈紙、背板、砑光等工序,一種厚實、潔白的紙張呈現出來,這就是東巴紙。
  • 【雲南風情】美麗的納西東巴文
    親們還記得咱們雲南臺的臺標吧?對對對,就是上圖左下角那隻孔雀,它的設計也借鑑了納西族東巴象形文字的一些元素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好好了解一下咱們雲南的、活的象形文字——納西東巴文。東巴文‍是居於西藏東部及雲南省北部的少數民族納西族所使用的文字。
  • 麗江納西「東巴文化」的價值和意義!
    今天參加了由麗江市政協組織的「麗江市、縣(區)政協合力助推東巴文化保護與傳承民主監督協商會議」。上午參觀了玉水寨東巴文化保護傳承基地,調研並聽取了東巴文化的保護傳承與旅遊結合發展的情況,玉水寨應該是麗江東巴文化保護傳承與旅遊發展結合得比較成功的一個案例,現在已經是國家4A級景區。另外,還到市博物院及雲南社科院東巴文化研究分院進行了參觀、調研。
  • 麗江藏傳佛教壁畫及其歷史研究
    麗江藏傳佛教壁畫是藏族文化東傳的必然結果,是明代木氏土司崇奉藏族文化的體現,是滇、藏、川多民族文化圈互動的一個縮影,它在客觀上豐富了納西族等雲南各民族的文化。木氏土司在藏區推行統治,使納西族文化對藏族地區影響巨大;③(註:格勒研究員在田野調查中多處提到這種影響,見格勒:《論藏族文化的起源、形成與周圍民族的關係》,中山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同時藏族文化也進入納西族地區,對納西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就後者而言,從7世紀前後,吐蕃苯教傳入了滇西北地區,對當地原始宗教產生了影響。納西族東巴教就是在苯教影響下融合本土原始宗教而形成的一種宗教。
  • 玉水寨-自然純樸,山水相依,風景秀麗,民族文化特色的風水寶地
    玉水寨是納西族中部東巴聖地,是麗江古城溯源。地理位置是麗江白沙,面向美麗的麗江壩,背靠雄偉的玉龍雪山。是納西族東巴教的聖地。是系統、全面、生動地展示納西文化的旅遊勝地,是古城水系的源頭,是納西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 聖靈之光——納西族東巴古籍文獻與麗江古代繪畫展
    「聖靈之光——納西族東巴古籍文獻與麗江古代繪畫展」,於2017年2月17日上午在上海圖書館目錄大廳開幕。只有32萬人口的納西族在中國56個民族中實在算不上是一個大民族,但是她豐厚的文化遺產積澱,引起了世人的興趣和關注,乃至名揚中外,因此而擁有了三項世界文化遺產,而東巴文化為代表的民族文化是當今麗江的靈魂。
  • 流布長江的巫術文化:薩滿教、東巴教、道教
    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一些流布長江的巫術文化:薩滿教、東巴教、道教。01薩滿教居住於長江流域雲南的蒙古族等幾個少數民族,至今也還有人信仰著一種古老的原始宗教——薩滿教。02東巴教生活在雲貴麗江地區的納西族,信奉的是一種從原始形態向文明形態過渡中的自然宗教——東巴教。
  • 麗江郊外有個東巴秘境,隱藏納西族古老文化,雪山美景似仙境!
    我們尋尋覓覓,最後找到了一個叫東巴秘境的地方,它位於白沙古鎮,距離大研古城約19公裡,距離三義機場約46公裡。比起其他地方,個人認為東巴秘境欣賞玉龍雪山的角度最好。在這裡,你可以清晰地看到雪山的脈絡,以及山上的積雪,必定會成為網紅打卡勝地。溫和的高原氣候,使東巴秘境一年四季繁花似錦。迎著和熙的陽光,吹著清爽的山風,穿小徑,近花圃,望雪山山頂雲捲雲舒,仿佛誤入浪漫仙境。
  • 東巴畫原始的藝術形態,薩滿性質的原始巫教,有濃鬱的神話色彩
    每種藝術品都屬於它的時代和它的民族,各有特殊的環境,依存於特殊的歷史和其他的目的和觀念,東巴畫也不例外。在現代文化和原始文化之間,不僅豎立著一道邏輯思維和隱喻思維的屏障,而且還橫亙著一條巨大時空跨度的鴻溝。
  • 麗江玉水寨,自然饋贈的桃源,東巴文化最後的傳承
    玉水寨是東巴文化傳承基地,它保留了納西族傳統古樸的風貌,東巴村完全按納西族的傳統生活方式建成,從建築設施,到生活中每個細節,都能感受到傳統的納西民族文化每年農曆3月5日,整個納西族地區的東巴聚集在玉水寨,在東巴什羅廟舉行一年一度的東巴什羅會。神龍三疊水偌大的一股泉水順著山坡而下,正好折成三疊。傳說,神泉的泉眼處是玉龍神出沒的地方,每年玉龍神出來巡視麗江壩子,總是戲水而出,帶風而下,把水做成三疊。
  • 麗江白沙古鎮:納西族文化的發源地,歷史的見證者!
    白沙古鎮位於麗江城北約10公裡,北臨玉龍雪山,南至龍泉,西依芝山,是納西族的古都、世界級「古納西王國 」 ,曾經是納西族麗江政治、經濟、商貿和文化的中心。作為納西族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納西族木氏土司在白沙積累了規劃城鎮的經驗。如今,這裡給人的感覺也更原味。
  • 看蒼山觀洱海,體驗遠古的東巴文化
    一鍵打卡雲南經典線路 深入學習雲南少數民族文化 陪伴孩子看蒼山觀洱海,體驗遠古的東巴文化 ★三大民族:白族、納西族、彝族 ★四大美食:馬幫火塘、阿瑪意美食、大理十二縣、彝族風情 ★八大課堂:結對子、東巴課堂、納西學藝、發現麗江、做扎染、做破酥、三道茶、篝火晚會
  • 楊福泉:一位納西族人類學者的學術心史(下)
    一個民族在戰後通過尊重對方的文化和信仰,通過加強有利民生的經濟交往,逐漸化解了戰爭的創傷。納西族東巴聖典中的《創世紀》中說: 納西族、藏族和白族是一對祖先育出的三兄弟,就是這種友好關係的最好的說明。我們需要尋找歷史的經驗和積累的智慧來研究當前的民族問題。這也是我這本書中的大量篇幅所透露出的歷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