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蒙牛接連出手!2020年頭部乳企為何加速奶源地投資建設?

2020-12-07 母嬰行業觀察

8月3日早盤,中地乳業開盤即大漲,創52周新高,截至午間收盤,盤面漲幅155.17%。而引爆中地乳業股價的消息是:公司擬引入伊利作為主要股東。

而就在幾天前,蒙牛乳業認購12億股超越公司董事局主席邵根夥所持攤薄後約15.8%股權,成為了中國聖牧單一最大股東。

其實近幾年,養殖端規模化、加工端集中化、乳企兼併重組等加速進行,乳企上遊規模化、集中化格局愈加明顯。2020年雖受到疫情影響,但頭部乳企對奶源市場建設的熱情依舊未減,甚至更加明顯。

據了解,伊利今年在奶源地建設上投入非常大,除中地外,伊利旗下悠然牧業與土左旗政府籤約萬頭奶牛養殖示範牧場項目,將建設起三座現代化奶牛養殖示範牧場;伊利旗下賽科星,擬在土默特左旗塔布賽鄉城留村建設一座存欄3500頭後備牛牧場;同時伊利還與邢臺市政府、內丘縣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在內丘縣投資建設奶牛養殖及乳製品深加工項目,打造世界級高端牛奶加工基地;另外伊利還將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建立起「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敕勒川30萬頭奶牛生態牧場示範項目暨國家奶牛核心育種基地」......

當然,蒙牛也沒有落後,此次加碼聖牧,在上遊資源方面,已經擁有包括現代牧業、聖牧、富源在內的規模化牧場集群,還藉由聖牧進一步打通對有機奶上下遊的布局。另外據悉,蒙牛還將在巴彥淖爾市建設總投資逾1000億元的中國乳業產業園西部中心10萬頭奶源基地項目;蒙牛還在河北啟動了「河北萬噸奶源規劃」,圍繞六大生產基地,將在五年內增加奶牛存欄15萬頭,年產生鮮乳100萬噸;此外,蒙牛還將在豐潤區投資了嘉立荷萬頭牧場項目......

事實上,當前中國規模奶源現代牧業和聖牧等企業幾乎都被蒙牛掌控,這也是蒙牛想要追趕伊利的戰略性措施,而伊利此前在國內奶源上的布局有所欠缺,所以今年集中性地建設布局奶源地,但蒙牛目前尚未將其轉化為市場動力。

而排名在第三的乳企光明乳業,去年輝山乳業破產後,光明就以7.5億拿下江蘇輝山乳業、牧業相關資產;此前還競購夏進乳業但失利。今年也在加快對奶源地的「跑馬圈地」,與中衛市政府、寧夏農業投資集團籤訂三方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投資建設奶產業種養加全產業鏈項目;並與天康生物戰略合作,在牧場管理諮詢、平臺建設與技術支撐、採購協同、飼料及疫苗合作等業務板塊進行重點合作......但目前還未看到市場效果,2019年的財報數據與第一名的伊利、第二名的蒙牛還相差甚遠。

綜合性的乳企還有君樂寶,今年也在奶源上加強了投資,在邯鄲市大名縣投資了9.4億元將建設起邯鄲君樂寶乳業有限公司液態奶工廠和萬頭奶牛牧場;此外還將在開啟了年產12萬噸液體乳生產線擴建項目......

而中國奶粉第一品牌飛鶴今年也在泰來縣開啟了黑龍江瑞弘達牧業有限公司萬頭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基地建設,這也是第11個飛鶴專屬奶源供應牧場......

除此之外,上遊牧業自身也加大了養殖業投資,如江蘇家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資興建了江蘇家惠生態牧場,將以生產優質生鮮乳為主,場建成後可年產鮮奶30000噸以上;中墾乳業投資22億在陝西定邊興建六萬頭奶牛養殖基地......

高級行業分析師宋亮認為,大乳企加大上遊奶源的布局,主要是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目前中國奶牛存欄確實不足,乳企為了夯實未來奶源供應體系;第二方面是伊利、蒙牛等乳企,打算大力發展巴氏奶等,奶源這一塊需要做一些布局,所以都在積極投入。

其實這也是政策所向,國家也在推進乳業升級,國家鼓勵乳企通過併購、聯合重組、控股參股等多種形式進行兼併重組、淘汰落後產能。事實上中國乳業,包括液態奶和乳製品市場,從2019年起,「大魚吃小魚」的淘汰賽就已經在加速進行,行業集中度快速提升,中小品牌生存空間日漸萎縮。

此前在《通過21家上市乳企看懂中國乳業發展現狀》中所提到的,中國乳業的兩極分化正在加劇,兩大巨頭伊利、蒙牛的營收佔21家上市乳企總營收的57%,兩大巨頭間的差距也在百億以上,且僅有年營收排名前5的頭部乳企入圍「百億陣營」。

而乳製品市場中最大奶粉市場亦是如此,此前在《君樂寶、金領冠、美贊臣、健合、澳優……下一個嬰配粉百億巨頭將是誰?》提到,2020年中國奶粉市場「二八效應」繼續放大,甚至更甚,數據顯示,飛鶴、惠氏、達能、美贊臣、君樂寶、美素、伊利、A2、澳優、合生元、聖元、貝因美、蒙牛雅士利、雅培等總體市場佔有率達到90%,比2018年提高5個百分點,頭部效應更加凸顯。

實際上除國內整合併購外,頭部的中國乳企還將戰略步伐邁到了海外,開啟了全球化競爭,如伊利收購紐西蘭第二大乳業合作社Westland,是其整合全球「黃金奶源帶」的重要一筆;蒙牛收購貝拉米及Lion - Dairy & Drinks,對於蒙牛掌控高品海外質奶源、提升自有冷鏈配送能力都大有裨益;飛鶴也在加拿大建立起金斯頓工廠等......

可見,中國乳業尤其是頭部本土企業進入品牌時代,向下加速擠壓中小品牌,向上不斷侵蝕外資品牌份額,加速爭奪市場份額。而在增量市場競爭中,通過收購的手段來彌補自身在產業鏈、品類等方面的不足,對乳企而言不失為一個良策。

後疫情時代,新世界秩序正在加速構建,即使頭部乳企優勢更大,但依舊面臨「不改變就將下滑」的危機,該如何面對未來的挑戰?2020年8月18~20日,母嬰行業觀察將舉辦「新世界 加速生長·2020第六屆母嬰生態大會」,邀請了百餘位資深嘉賓,將圍繞「後疫情時代」、「企業反脆弱能力」、「消費新機遇」、「直播與短視頻」、「私域流量」、「長期主義」等關鍵詞展開分享,商業領袖的引領與集體智慧的破壁共生,讓你更懂新世界的玩法。

相關焦點

  • 現代牧業評蒙牛、伊利收購上遊乳企:供需驅使 對乳業影響不大
    據悉,截止到今年上半年,現代牧業資產負債率從2018年年底的接近60%下降至2020年上半年的51%。今年上半年,現代牧業原料奶外部平均銷售單價(「平均售價」)為人民幣3.87元╱公斤,同比增長0.5%。現代牧業預計稱,今年整年其原料奶外部平均銷售單價整體上會與去年持平。
  • 國內乳企牽手跨國夥伴 外商望擴大中國奶源份額
    專家分析稱,傳統商業模式在網際網路時代已經被打破,而現代化奶源建設已經崛起,這是吸引外資到中國市場布局的原因所在  對於乳業來說,2014年註定是不平靜的一年。兼併重組、嬰幼兒乳企換證大考、追溯體系建設以及國內外資本在國內構建奶源。面對國內外乳企的緊密合作,未來中國乳業市場將是怎樣的場景?
  • 伊利、蒙牛先後收購大牧場,究竟為何?
    伊利旗下全資子公司香港金港商貿控股認購中地乳業股份。隨後在9月27日,伊利提出以16億港元(折合人民幣約14億元)收購中地乳業股份。如果要約收購完成,伊利將成為中地乳業最大股東。 從2018年至今,短短3年間,中國市場上的大牧場已經基本被下遊的乳業公司瓜分完畢。上述兩宗股份收購完成後,伊利蒙牛分別掌控3家規模化的牧場公司。
  • 【從300個瞬間看2020】乳業:奶源爭奪戰四起 伊利蒙牛新乳業競購加速
    【從300個瞬間看2020】乳業:奶源爭奪戰四起 伊利蒙牛新乳業競購加速
  • 蒙牛與豪士食品合作、伊利限定新品、光明優焙……乳企紛紛發力...
    蒙牛與豪士食品合作、伊利限定新品、光明優焙……乳企紛紛發力烘焙麵包領域2020/9/17 16:22:32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列印】【關閉】核心提示:近來,乳業三巨頭伊利、蒙牛、光明紛紛瞄準了烘焙行業:伊利聯手六大品牌推出了蛋糕等產品;蒙牛與豪士食品合作打造新的短保烘焙供應鏈模式
  • 優然牧業赴港IPO,是「奶源大戰」再升級的前兆?
    投稿來源:港股研究社2018年國內原奶價格結束了長達兩年的下降周期,逐漸開始復甦。經歷過洗牌後的下遊乳企為了分散風險,開始有意識的收購上遊牧場、整合奶源。2019年7月,伊利便讓優然牧業以22.78億元吃下賽科星58.36%的股權,藉此將優然牧業推到全球第一奶源的位置。
  • 新希望乳業躋身現代牧業第二大股東 乳企巨頭奶源爭奪戰愈演愈烈
    新乳業方面表示,通過此次交易,公司方面可取得穩定優質的奶源供應,滿足公司業務規模擴大和產品升級的戰略需求。而對於現代牧業來說,則是蒙牛集團控股後,公司再度迎來一位巨頭乳企夥伴。記者了解到,國內原奶在近一年來逐漸呈現緊缺趨勢,提升國產奶源自給率亦成為行業共識。在這樣的背景下,優質的上遊奶源開始成為各大乳企的新戰場。
  • 中國乳業20年:蒙牛伊利成「雙寡頭」,新品牌的機會在哪兒?-虎嗅網
    此時現在的行業老大伊利,還是一個偏安於內蒙古草原的一家小乳企。1999年,牛根生創立蒙牛。然後草原雙雄伊利和蒙牛推出了常溫奶,開始把牛奶賣向全國市場,帶動了整個牛奶行業的發展,迅速擴大了整個乳業市場的體量。
  • 超市低價奶為何斷了頓兒 乳企:奶源流向高端奶
    晚上六點多,三四名理貨員正在滿頭大汗地上貨,蒙牛「特侖蘇」、伊利「金典」和「舒化奶」、三元「極致」等牛奶禮盒堆成小山,過道裡還有很多售價昂貴的進口牛奶。但牛奶禮盒旁的貨架卻空著一大半:市民經常購買的各種紙質軟包裝「利樂枕」純牛奶集體缺貨。貨架上放著零星的「蒙牛利麥香早餐奶」,還有一些草莓、核桃味的調味奶。
  • 「奶荒」之下三元蒙牛伊利年內都漲價
    「奶荒」之下三元蒙牛伊利年內都漲價 繼三元食品宣布下月將上調部分產品價格之後,蒙牛、伊利昨天均表示將在年內對部分產品價格進行調整。  三元前天發布公告稱,自12月1日起上調牛奶產品價格,平均上漲8%,此次漲價幾乎涉及包括入戶奶在內的全線產品。而蒙牛、伊利昨天並未透露具體漲價時間和幅度。  乳企給出的漲價理由無一例外,都表示是由於成本上升。
  • 聚焦五大乳企半年報,伊利、蒙牛、光明、貝因美、三元五家深度分析
    原標題:聚焦五大乳企半年報,貝因美漸落下風EFW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隨著最後一家乳企光明乳業半年報的亮相,伊利、蒙牛、光明、貝因美、三元五家上市乳企的上半年成績單出齊。這五家乳企上半年共實現營業收入711.16億元,淨利潤44.68億元,除貝因美外,其他四家與上年同期相比均有所增長。因為渠道改革而一波三折的貝因美再度受到行業關注。EFW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儘管每個乳企成長的路徑不一,貢獻板塊也各有特色,但作為快消品,乳企的廣告推廣費用不容小覷。
  • 奶酪只佔乳製品市場1.5%,為何伊利蒙牛也要擠進來?
    11月12日,伊利旗下專業乳品業務發布新Logo,同時推出兩個新的產品系列:東方靈感,選用伊利國內牧場奶源,也就是國產產品;環球甄選,前身是伊利收購的紐西蘭乳企威士蘭(Westland Milk Products)旗下的牧恩品牌(Westgold),也就是進口產品。
  • 競相購買牧場、推新品鮮奶,乳企大公司都打的什麼算盤?
    伊利旗下全資子公司香港金港商貿控股認購中地乳業股份。隨後在9月27日,伊利提出以16億港元(折合人民幣約14億元)收購中地乳業股份。如果要約收購完成,伊利將成為中地乳業最大股東。從2018年至今,短短3年間,中國市場上的大牧場已經基本被下遊的乳業公司瓜分完畢。上述兩宗股份收購完成後,伊利蒙牛分別掌控3家規模化的牧場公司。
  • 短保鮮奶,「撕扯」伊利、蒙牛兩巨頭
    中國奶源集中在北方,而需求市場更偏向南方,因此只有常溫奶才能滿足對全國範圍的配送,這造就了今天常溫奶的天下。彼時的伊利蒙牛等乳企為了讓全國人民喝上牛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們是英雄。
  • 蒙牛拿下「奶酪第一股」
    此外,蒙牛乳業還與丹麥乳企Arla成立合資公司,運營旗下「愛氏晨曦」奶酪業務,專注零售和餐飲渠道的奶酪市場。瘋狂收購蒙牛乳業被稱為乳製品行業「收割機」,通過收併購圈定乳業資源,規模迅速膨脹。蒙牛乳業在上遊奶源領域鏖戰,先後出手控股現代牧業、中國聖牧(01432.HK)和投資原生態牧業(港股01431)(01431.HK)等牧場企業。迄今為止,包括上述企業和富源牧業在內,大部分奶源優先供給蒙牛乳業,公司對上遊奶源控制力進一步加強。
  • 奶酪只佔乳製品市場的1.5%,為何伊利、蒙牛也要擠進來?
    11月12日,伊利旗下專業乳品業務發布新Logo,同時推出兩個新的產品系列:東方靈感,選用伊利國內牧場奶源,也就是國產產品;環球甄選,前身是伊利收購的紐西蘭乳企威士蘭(Westland Milk Products)旗下的牧恩品牌(Westgold),也就是進口產品。
  • 蒙牛乳業(02319)的2020:A面國際化乳企,B面踐行社會責任標杆
    行情來源:智通財經APP投資者作為最關心蒙牛乳業發展的群體之一,不僅通過投資蒙牛獲得豐厚回報,也在過去相當長時間內見證了蒙牛的快速成長。過去幾年,蒙牛通過快速實現品質升級、品牌升級、創新升級,實現跨越式發展,從20年前的傳統乳企,逐步成長為一家極具數位化、智能化氣息的現代化企業。
  • 「從300個瞬間看2020」乳業:奶源爭奪戰四起 伊利蒙牛新乳業競購加速
    這意味著,時隔20年,完達山再次啟動IPO計劃。隨後,在完達山舉辦的上市工作專題會上,王貴表示,要全力加快推進上市各項工作,並進一步明確了上市工作分工和責任部門。業內人士認為,完達山屢次錯過上市機會,如今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的人口、政策和品類紅利已基本結束,中國的乳業梯隊也已經形成,未來,在各大乳企的夾擊中,如何打造品牌力和核心大單品是完達山面臨的最大難題。
  • 乳企奶源危機:中小牧場不斷退出 原奶體量收縮50%
    乳業的上遊奶源供給事實上已經出現危機。  近幾年,隨著蒙牛、伊利國際化布局,以及進口奶粉在中國市場份額的增長,國內乳業上下遊都存在巨大競爭壓力。這導致的直接後果是進口奶、進口奶粉在中國市場持續增加,本土大量中小牧場退出產業領域。
  • 中國乳業疑雲一一解開,帶大家走進這家龍頭乳企的生產車間!
    這篇深扒中國乳業黑歷史的文章,通篇無非是網絡素材的堆砌和拼湊而成,將一些乳業負面新聞整合、再加工,用以描述中國乳業不堪的現狀,以達到吸引眼球的目的,結論就是:蒙牛、伊利等頭部乳企聯合坑苦了中國奶業和消費者。多麼駭人聽聞的聲音! 自媒體的底線在哪裡?中國乳業哪有如此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