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節竹氣映風骨

2020-12-12 菏澤日報

日期:[2016年01月13日] -- 牡丹晚報 -- 版次:[A13]

竹節竹氣映風骨

——感受畫家王超林的畫竹人生

□牡丹晚報記者 郭衛東 韓 波
   竹節竹氣映風骨。竹枝杆挺拔、修長,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古今文人墨客,嗜竹詠竹者眾多。若論當今畫竹子的名家,王超林無疑是一位。
   採訪前,記者一直認為竹子不好畫。但見到王超林筆下的竹子,記者一驚,不是畫得多麼逼真,而是紙上的竹子給人無限的遐想。他的竹子讓人想起法國詩人馬拉美的話:一張白紙就是一個黑洞,一切脆弱無力的文字都會被它吸收掉,只有真正有力的文字才能戰勝黑洞的吸納而自立於白紙之上。
   採訪王超林後,記者腦海中就把他和竹子緊密聯繫起來。這不僅是因為他的竹子畫得好,更因為他與竹子已經密不可分。
   記者昨日趕到王超林家時,他正揮毫作畫,優雅自如,筆下的竹子瀰漫著超拔之氣。「我很少畫及整株或大片之竹。大多是一枝、三枝等,且多是截取或上或下的幾節。」他對記者說。說起原因,他說:「畫作給你的印象可是生機勃發,凌雲之氣仿佛破紙而出,直指雲霄,幾不可遏止?」說罷,他自顧笑之。
   熟悉王超林的人都知道,他日日以竹為伴,其外出必覽竹,據案必畫竹,伏枕必閱竹,開談必言竹。著名文化學者郭滿祿回憶第一次見到王超林時的場景說:「整場聚會,他談論的中心便是竹。對於朋友們的海闊天闊、隨意發揮,他只是付之一笑,幾乎不加一詞,似乎竹之外的紛紜世界,都與之無關。看得出來,這是一個進了藝術創作境界、無論人世是非的一位藝術家。」
   王超林的雪竹,充滿生機,有寫實的成分,更有竹子凌寒而立、獨立蒼茫的氣格。其實,沒有寫實的功夫是欺世,沒有寫意的功夫是笨伯。他的腕下功夫和他的精神追求使他的竹子有品格的保證,竹子與他是合二為一的。
   著名作家石耿立曾言,王超林的竹子是「畫的作品」。石耿立將畫家竹子的種類分為兩大類:「說的作品」和「畫的作品」。「說的作品」寄生在非藝術的因素之上,比如有意炒作,哄抬身價;「畫的作品」與此不同,它無需非藝術的行為來支撐自己,自己就足以將自己支撐起來。
   「是竹子成全了我,我對竹子的感謝與摯愛,使我保持了對竹子的敬重而遠離了俗常藝術家對竹子的輕慢與利用。正因為如此,我才不會將色彩、線條、形體、構圖等看作純粹為我所用的工具。他們有自己的存在和生命,以人所不知的方式存在著並能造就出人意外的藝術。因此,不是以我之先設的意志役使工具和材料,而是讓這些顏料等按人所未料到的方式自行其是,進而激發我的創造,以水墨之無限引導我之有限。」說起畫竹子成功的秘訣,王超林如是說。
   而在記者看來,其實,竹子是活著的王超林,王超林是活著的竹子。 

相關焦點

  • 竹,最高境界的風骨!
    蘇軾更是把君子與竹的相互關係推到了極致: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道盡了多少人的內心。  窗內這廂,鋪一桌紙硯,筆慢慢浸透墨,橫豎撇捺敘說著世間百態;  窗外那側,望無邊竹林,風緩緩搖過葉,雲淡風輕闡述著虛懷若谷。  在這種環境裡薰陶的人,怎會不溫潤如玉?
  • 不鏽鋼竹節管仿竹護欄在園林市政、新農村、河道綠化中的應用
    但在這裡要介紹一家另闢蹊徑的公司和個人,邢臺弘更金屬製品有限公司的創始人陳佔其先生,他經過多年的技術研發,專注與不鏽鋼護欄中式風格、田園風格的開發,在2014年研發了不鏽鋼竹節管加工設備,並在2015年實現了規模化生產。相繼開發了不鏽鋼竹節管仿竹籬笆、不鏽鋼竹節管仿竹護欄。這是一個全新的系列產品,邢臺弘更金屬製品有限公司及陳佔其本人相繼申請多項發明專利和產品設計外觀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
  • 竹如人生,人生如竹,8幅國畫竹子圖盡顯竹之美
    李傳波的竹子畫,師從啟功,其筆下的竹子,是其高貴品質和文雅情操的真實寫照,那竹之骨節,猶如天之驕子的風骨傲然挺立,無半點粉飾痕跡。枝葉之神韻仿佛在風中漫舞,猶如佳人的純秀,清美且含情。又像月夜的南牆,枝葉投影在白淨的壁面上意境幽然,粼粼疊層卻又不凌亂。竹葉,更像春風之妙手,從萬花叢中精挑細選,裁剪出來的一叢無暇的碧玉。
  • 竹節入硯三樣
    婺源人做竹節硯,喜用剖開的節裡做正面,將竹的竹面置於硯背,有的硯,還愛在背面淺刻幾片竹葉。竹,形圓,中空,節與節之間相互封閉。端人做竹節,愛用竹面。竹面式,硯為豎狀,上下有節。硯池硯堂凹開在竹面上。雕刻製作時,製作者有意將竹之節雕得突出些,在節之下以凸刻手法雕上數個小竹芽,有的在硯額處添上幾片小竹葉,這樣做,一眼看去,即見竹,也見葉,即有節,還見芽,於工於藝均是不錯呈現。不過,有一對出自晚清的竹節端硯,卻不這樣刻。這對端硯,硯石本是一塊,將硯石一分為二,有如竹筒剖開的各自一半。硯工在這兩塊料石上,別出心裁地刻出了兩方竹裡式硯。
  • 竹節參功效與作用
    3.又引沈學士云:「竹節三七,即昭參,解酲第一,有中酒者,嚼少許,立時即解。」可見『昭參』條下所載的竹節三七即為本種。【拼音名】Zhú Jié Shēn【別名】土參、土精、血參、竹節三七、甜七、竹根七、、竹節人參、竹鞭三七、羅漢三七、竹節七、竹七、蘿蔔七、白三七、水三七、明七、野三七、雞頭七、野田七、、蜈蚣七、七葉子、大竹根七【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竹節參的根莖。
  • 胡永成: 四方竹之聯想
    四方竹之聯想                 文/胡永成
  • 小隱建築的竹枝書院——食竹中清靈之氣,感受竹居之地,韻致無窮
    食竹中清靈之氣,感受竹居之地曲徑通幽,韻致無窮。聆聽竹節拔節之音,知曉大地的力量,感知天空的高度。該項目也要讓竹林成為四川美麗鄉村的一道風景線,因地制宜發展竹產業。為小村帶去經濟與宣傳,讓更多中國人發現中國的鄉村之美以及最具自然的創造。最後呼籲大家多關注這些自然元素的建築。
  • 竹盆景
    竹盆景,有的蒼古者,有的亭亭玉立者,也有的茂密團團者,皆以詩境畫意入境。竹盆景是立體的文人畫,幾杆瘦竹生長在折帶皴的湖石旁,元代大畫家倪雲林常以此景作母題來表現清高脫俗的精神,竹就是摹仿其大意。
  • 竹裡館:撫一曲清風明月,與竹對飲
    文|南木有枝 圖|首尾圖:銀耳 其餘來源網絡蘇東坡說:「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一抹蔥鬱竹色,深深滲透進中國文人的精神世界。「竹林七賢」中的「竹林」據後人考證,並非真的在魏晉時期有那麼一片竹林,或者託借地名,而是借竹喻人,以竹之風骨氣韻形容當世的七位賢者。古時文人從不吝嗇在詩篇和畫卷上歌詠竹之美。以竹喻人,或寄託精神,或表達追求,屢見不鮮。
  • 知竹,人生知足
    竹子堅聳入雲,有著氣衝雲霄的志氣!志氣是人生命當中最基本的素養,是人生理想的基本前提,是大丈夫立於天地之間的魂魄!朝著一定目標走去是「志」,一鼓作氣中途絕不停止是「氣」,兩者合起來就是「志氣」。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喪失了志氣。
  • 竹,至高境界的風骨!賞彭先德先生國畫竹子圖
    古人以竹追思君子,見竹如見君子。鄭燮一生,更是痴竹如命,置身竹林,宛如與君子作伴,以此勉勵自身。世謂竹如謙謙君子,君子之姿,亦是竹之姿也。唐代張九齡亦詠竹,稱"高節人相重,虛心世所知"。       接下來,請欣賞彭先德先生的國畫竹子圖。
  • 竹節海棠的養殖方法
  • 嶺上梅花映日開
    梅花在中國的地位甚高,受盡文人墨客,畫家,樂師的寵愛,它與松,竹被合稱為「歲寒三友」,又與蘭,竹,菊合稱「四君子」,成為詩詞,繪畫,音樂的永恆題材,展示出不凡的風骨。
  • 不可居無竹
    ,便令種竹。居室藏竹,自然極幽雅,能得山水清氣,滌淨俗塵,以竹為友,與竹為鄰,竟能帶來高質量的生命體驗。古人對竹,可謂有十分敬重。 文人愛竹·君子本色劉禹錫的《贈竹》「高人必愛竹,寄興良有以。駿節可臨戎,虛心宜待士」。
  • 竹節形筆筒流行於明清時期
    筆筒是一種最為常見的置筆用具,一般呈圓筒狀,材質多樣,可見竹、木、瓷、漆、玉、象牙、紫砂等,是文人書案上的常設之物。在古代,筆筒以其藝術個性和較高的文化品位,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竹節形筆筒是筆筒式樣之一,流行於明清時期。此竹節筆筒,仿竹節造型,以竹節做筒身,筒身有四道凹弦紋。通體施天藍釉,釉面光亮瑩潤,有冰裂紋開片。造型精巧雅致,是十分難得的案頭文房用具,收藏價值不容小覷。作為文房用具,筆筒歷來作為高品位藏品受到市場和藏家追捧。
  • 鎏金銀竹節銅燻爐的「仙山」想像
    鎏金銀竹節銅燻爐局部。一位遊客在拍鎏金銀竹節銅燻爐。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展示文創產品「鎏金銀竹節銅燻爐」公交卡。一進第二展廳便看到4個獨立櫃陳列在大廳中央,在其中的一個櫃中,鎏金銀竹節銅燻爐正筆直矗立,靜靜等候著遊客前來觀賞。從造型上看,鎏金銀竹節銅燻爐通體鎏金,局部鎏銀,燻爐的爐蓋看起來有一種重巒疊嶂的感覺,而這就是傳說中海上的仙山——博山的象徵。鎏金銀竹節銅燻爐作為典型的博山爐造型,外觀精緻獨特,整體造型挺拔秀美、高貴典雅。
  • 竹節參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名】竹節參【別名】竹節三七、竹節人參、蘿蔔七、蜈蚣七、甜七、土參、明七、土精、血參、野田七、羅漢三七、竹節七。【藥用部位】來源於五加科植物竹節參的根莖。【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約60釐米。根莖竹鞭狀,橫生,肥厚,白色,節間短,每節有一深凹狀莖痕(凹眼)。莖直立,圓柱形,具縱條紋。
  • 竹節與細木工技術
    基本原理和技術如何加入竹子,什麼是最好的竹關節?首先,它是要知道一些基本原則在不同的細木工技術加入竹節。所以在這裡我們具體談一下。●不要使用綠色、新鮮的竹子。竹子在使用前必須完全乾燥(最好是空氣乾燥)。在乾燥過程中,竹徑縮小,所以當竹子用於細木工這將導致失去關節作用。●不要用不到3歲的竹子。
  • 筐子吟金螺島思竹一闋歌(之五)
    預言,竹在闋裡參天。以後畫面滾動彎腰駝背,滿目蒼痍。劇情影像:竹也定格。沿著小路轉島嶼,走進一片竹林。撫摸我書座右銘,清香竹葉青青。竹也耕作。記憶,在蘇東坡詩句縈繞:「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有竹心安,竹也恩澤。翡翠竹葉,清新淡雅一地方寸淨土。窈窕清瘦容顏,相思悠悠依舊。竹也不阿。喜歡竹,虔誠膜拜每一根竹節。向上、堅韌、信仰,竭盡全力追求。竹也一搏。我愛竹,宛如一佳人。一方大運河,流淌心海。我要站成一首小詩:竹也映河。
  • 家裡掛放竹畫 石開精品竹子國畫賞析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悟者樂竹」,國人喜歡竹子,喜歡它的挺拔、飄逸的身姿,恬淡、高雅的情懷,虛心、勁節的風範,清新、碧綠的玉葉,更愛它居貧瘠而自勵,歷四時而常茂,享盛譽而謹持的操守。 世謂竹如謙謙君子,君子之姿,亦是竹之姿也。一幅名家精心創作的竹子畫作品,將竹子的君子之風躍然紙上,質樸自然,充滿生命的韻律,掛放在居室玄關、客廳、書房等地,彰顯家居主人高潔的品性及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