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機場書店特別喜歡售賣成功學書籍?

2020-12-25 最美遇見你520

為什麼機場書店特別喜歡售賣成功學書籍?

XXL問:

機場一家書店內,放眼望去,牆櫃被《騰訊傳》、《馬雲:未來已來》、《華為工作法》霸滿……電視大屏幕上滾動著馬雲慷慨激昂的演講,恨不得教你一秒鐘賺他一個億。為何成功學書籍經常出現在機場的書店裡?

李天然答:

馬雲、馬化騰等顯然已成為成功人士的代表。而從前,書架上擺著的,還是孫正義、曾國藩,和永不下架的曾仕強。

「知識付費」時代來臨,傳統出版業一路被唱衰,一個出版社殺出了血路。中信出版社的其中一塊主要業務版圖就是在機場開設書店,針對現代都市人的出行、工作和休閒。

機場書店在國內出現不過十幾年光景,成規模的連鎖書店在機場出現也只有七八年,其中以中信機場書店、逸臣書店、蔚藍書店、林頓書屋、匯智光華書店等為主要代表。這些具有代表性的機場書店主要集中在北上廣三大複合型樞紐機場,以及深圳、杭州、西安、南京等一線或者準一線區域樞紐機場和幹線機場。

機場書店根據機場領域客流特點,為出行的人挑選經濟管理、成功勵志、人物傳記、網際網路創業等讀物、光碟以及時事政治、高端時尚類雜誌。

曾經就有網民尖(客)刻(觀)地指出,「機場書店是給那些不讀書的人準備的」,言下之意,機場書店品類單調,只提供文化快餐。教人賺錢的經管類書籍和教人養生的保健類書籍成為了絕對主角。而在許多人心目中,機場書店更是直接與成功學畫上了等號,書店門口擺放的電視裡,總有一個「大師」在口若懸河地傳授人生成功之道。

機場書店的圖書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第一類,經商管理。最主要的就是經濟形勢分析,除此以外還有投資、炒股,以及這幾年很熱的網際網路、高新科技變革、人工智慧AI等。

第二類,大國政經史。多為與經濟相關的國家歷史,比如美利堅與日本的經濟問題,那些富起來的大國歷史等。

第三類,雞湯暖文。書名一般為「活著活著就老了」或「走著走著就散了」的軟酥類型,以及詩與遠方調調的「XXX天環遊地球」等。

第四類,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作品。最直接的經典款,常換常新,供不應求。

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經管、勵志類圖書。

機場商圈的消費者大多由商界人士、企業高管、白領職員、政府官員及其他具備一定經濟能力的人群構成。在中國,航空受眾從學歷上看本科以上比例為78.2%,其中商旅乘客以男性居多。年齡構成上,89.5%的主體航空人群集中在25到39歲,是消費需求和能力都較為旺盛的階段,也是社會的中堅力量。從職業分布上看,主流航空受眾多集中在企業、公司中高層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白領等職位,這一比例為77%。

所有這些特徵描繪出了一個群體肖像——有著較高消費能力和價值傳播影響力的高知群體。從社會階層來看他們大多處於中等偏上水平,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文化層次,綜合素質相對較高。這部分群體對新興知識文化有著較高功利性和審美性的雙重需求,正好契合了機場書店的市場方向。

國內實體書店作為線下書商零售的傳統渠道,具有多種形態,主要包括大型連鎖書店(大陸地區有新華書店、博庫書城、三聯書店、誠品書店等)、複合式民營書店/獨立書店(包括西西弗、單向空間、先鋒書店、方所、鍾書閣、曉風書屋、貓的天空之城、衡山合集、天堂……)、主題書店/學術書店(南京的法律書店、廣州的龍之媒廣告書店等)、二手古舊書店(北京的中國書店等)以及機場/高鐵書店。而在這些形態中,機場書店應該算是其中特殊的一種。隨著國內經濟飛速增長,以飛機作為出行方式的佔比日漸提高,機場書店成了航站樓裡一道獨有的文化風景線。

不同的書店有不同的選書方針和經營策略。對於大部分的獨立書店來說,甚至是奉行小眾主義唯上的選書策略,極力避開那些「受到網絡書店衝擊最嚴重的種類」和「生命周期短,同質性很強的泡沫書」,而這些,正是「成功學書籍」的代名詞。

中國機場的誤機率真的高!平均候機時間為2—3個小時。另外,飛機爬升和下落階段不能使用電子產品。這麼長的時間,總得找些物事消磨吧,這時候紙質書籍就成了最優選擇。

坐飛機是一種壓縮時間的出行方式,商務人士的時間很緊張。香港著名舞臺劇導演林奕華說過,「小時候坐飛機更多的是一種休閒性的旅行方式,但在今天,更多人是為了謀生,去出差,坐飛機就好像跟坐地鐵坐巴士是一樣的道理,會有緊張和壓力。」在這種狀況下,人們往往會尋求一種精神的「解藥」來relax。所以,一走進機場書店有什麼?成功學。

其次,機場的環境明顯比火車站、地鐵站好,火車站擁擠嘈雜,而機場就很適合閱讀。這個時候「機場成功學」就應運而生。看書,既消磨了時間,又「解救」了精神,候機時不會有太多「浪費時間」的負罪感,反而營造了一種「追求上進」的自我感(安)受(慰)。

機場消費人群的閱讀需求不同於城市商圈裡的其他實體書店,機場書店最直接的受眾是那些無法安放自己閱讀欲望的人。機場商圈環境相對封閉,造就了「成功學書籍營銷」的優勢。

而機場的消費者大多是具有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和較高的文化層次,他們對文化消費的貢獻也較大,而這其中不乏平時基本沒時間逛書店的人。

逸臣書店單店單日的消費者數量較好時能達到1000人左右,若每人僅消費100元,就能實現單店單日10萬元的銷售收入,十分可觀。逸臣文化作為逸臣旗下書刊零售的業務板塊,已經率先叩響了新三板的大門。再以廣州白雲機場為例,據報導白雲機場去年的吞吐量為5978萬人次,差一點就超6000萬,增速8.3%。

所以可以算作,目前廣州白雲機場平均每年旅客吞吐量在6000萬人左右。若僅以年1%的轉化率來算,一年裡會在機場購買書籍的人有60萬,再以成功學書籍每本40元的均價計算,一個機場一年就可以有2400萬的成交量。且部分商務人士選購的商業、管理類圖書定價相對較高。

對於他們而言,圖書的價格並不是很重要,再來個「成功學套裝」組合書籍,像是什麼《麥肯錫系列套裝》之《麥肯錫工作法》、《麥肯錫精英的談判策略》、《麥肯錫精英的思考習慣》、《麥肯錫精英的48個工作習慣》、《麥肯錫不外流的簡報格式與說服技巧》……輕輕鬆鬆奔上百元去了。這裡面的利潤可想而知。

嘴裡滿是鄙視,候機的人群還是很願意為成功學買單,為什麼?

原因有三:

首先,廣告學上強調intention(意圖),有了欲望和購買意圖,就會有購買行為。這個消費群體,往往都是徘徊在成功邊緣的人,按照市場營銷的規則「出現在目標用戶的每一個接觸點」,在他們機場候機的時候,成功學剛好趁虛而入。

其次,坐飛機的人更有精力關注成功學。雖然高鐵票價不一定比機票便宜,但整體而言,坐飛機的乘客往往比乘坐火車的人更有餘力關注自身日常工作以外的事情。就問你坐飛機關了手機還能幹啥?

另外,「傳銷式雞血宣傳」,很抓痛點。成功學的書基本等同於一次性用品,復購率低,同時因為版權問題,它們上架快,下架更快,出版方力求在最短時間內達到較高銷量,這就要求書的標題封面就得一下抓住消費者的痛點,刺激用戶的瞬時購買慾望。千萬不能多思考,再思考兩下就不會買了!

最近幾十年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後,不少創業者希望能從扁平化的管理方式,轉型到現代組織管理架構,這就需要在團隊建設、員工能力提升、戰略拓展這些方面加強學習。

他們也會參加外面的管理培訓課程,聽完之後特別慷慨澎湃熱血沸騰,內容太多記不住怎麼辦?這時候,經管工具類書籍,就適時出現了。無怪乎近十年來,這一類書在機場書店大行其道。

但實際上,這些書大部分沒有得到企業家的授權,馬雲的管理之道、董明珠的事業版圖,作者並沒有取得當事人同意就集結成書了。書面市後,很快就會被起訴,然後下架。

事物的運行規律總是處在變化之中,即使是成功學書籍在機場也不能永遠當紅。雞湯喝多了就成了毒雞湯,成功學都是只講A面的選擇辯證,所以這些「機場式成功學」書店也在逐漸萎縮。

2017年6月,中信出版社在中國證監會官網披露的招股說明書上顯示,相較2013年鼎盛時期的137家機場書店,目前中信出版旗下的機場書店數量已銳減至62家,幾乎關停了一半。

中信出版社副社長往媛媛也判斷:隨著機場客群越來越年輕,素質不斷提高,對於機場圖書的需求也趨於多樣化。新一代企業家也成長了起來,那種打雞血的勵志成功學已經提不起他們的興趣了。在他們看來,光讓人熱血澎湃,並不能帶來技能的提升。

最近,一些人文社科類,甚至藝術類書籍,正在悄悄登上機場書店的舞臺,閱讀審美提升的候機人群有了新的選擇。機場書店的成功學的雞湯,現在看上去沒那麼好吃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中國機場書店愛賣成功學?loser太多
    微博上熱轉過的一條段子(出自@趙小姐失眠中)將「機場暢銷書」的畫像描繪得頗為全面:「進門一排觸目驚心的成功輸贏狼性,王侯將相傳,旁邊是整排低調捨得寬容放下淡定活佛基督教,然後一架子懂放手的女人最智慧,會做菜的女人最美——緊隔著這些書,放著FBI心理操縱術、男人心理操縱術,女人如何應酬飯局」。雖說是段子,但博主的這股怨氣並非憑空而來。
  • 為什麼機場裡賣的書都是成功學
    對很多自詡愛讀書的文藝青年來說,成功學書目是他們最看不上的一種,「成功」、「人脈」、「金錢」,從書名就充滿了銅臭味。但他們卻忽略了,主營成功學書籍的書店,開在了全世界租金最貴的場所之一——機場。但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機場這麼愛賣成功學書籍?你不一定是它的讀者你不愛看成功學,不是因為你不想成功,而是你並非它的受眾。
  • 科學網—三國機場書店之異
    我本來以為,那裡的寥寥幾家店鋪中,可能壓根就沒有書店。 但是,在安檢大廳,我一轉身,就看到了書店,門臉很小,不足10平米,只有一個中年男子在營業。但是,我一看,就看上了。我幾乎是一本本挨著翻看。因為裡面陳列的絕大多數是文史類書籍,其中詩歌佔相當一部分。這在全世界的書店幾乎是絕無僅有,更何況是在機場。 我不懂西班牙文。
  • 車站書店:一個體現中國人野心的地方,有著大家對成功的渴望
    幾乎在每個城市,我們都能找到書店的影子。人們常說想要了解一個人的性格,去看看他都看些什麼樣的書就知道了,其實,這是很有道理的。當今,我們的機場、高鐵站等等也為滿足旅客要求而開了許多書店,那些書店規模或大或小。
  • 中國書店老闆要不要學蔦屋書店?
    作為線下實體書店,你唯一比線上具有競爭性的就是線下體驗,這種體驗的感覺是純線上無論如何也無法提供的服務。因此,亞馬遜在幾年前開了幾家線下書店,噹噹也在不少城市布局線下書店。那麼為什麼線下實體書店轉型還是成功的少,失敗的多呢?02.蔦屋書店:「我看著像書店,但我絕不賣書!
  • 在機場高鐵站的書店裡,我發現了中國人的野心
    有一些車站機場書店的門口,還會架上一個大電視,一些名頭可疑的「大師」,口若懸河地大談特談國學、成功之道、企業管理。出鏡頻率居高不下的是來自臺灣的幾個:曾仕強、陳安之、餘世維,以及內地的馬雲、王健林。有人精闢地總結過:機場書店的五大類商品是,垃圾雞湯心理學書籍,無用理論成功學教程,乏味扯淡懸疑類小說,放下減法老和尚語錄,不鹹不淡大人物傳記。誠然!當然,這些年來,繪本、兒童讀物、早教書籍也成了車站機場的最愛。
  • 濰坊暑假期孩子扎堆書店 書籍受損難出售
    書籍常被損壞無法出售 工作人員呼籲愛書護書  進入暑假之後,到書店閱讀成了很多孩子假期休閒首選。8月5日,記者走訪濰坊市區不少書店發現,書店中孩子扎推,有的孩子在書店中一待就是一天,但也存在書籍被損壞的現象。對此,書店的工作人員表示,希望大家愛書護書,共同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 「打工娃」書店裡給書籍凹造型
    「打工娃」書店裡給書籍凹造型工作人員給孩子們講解如何給書籍擺造型新華書店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地方,尤其是到了暑假,新華書店便成為孩子們避暑納涼、閱讀書籍、購買書籍的好去處。剛開始時,由於孩子們不太熟悉書籍的擺放位置,整理起來稍微有些吃力。慢慢地,在書店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孩子們熟悉了「工作」流程,看到顧客不小心放錯的書籍後,他們很快就能放回原位。
  • 機場安檢時不讓帶任何液體,為什麼機場裡面還能售賣?
    機場安檢時不讓帶任何液體,為什麼機場裡面還能售賣?咱們大中國自從製造出了飛機以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乘坐飛機。飛機速度快還省時間,一般飛遠的地方幾個小時甚至更短的時間就能到達目的地。飛機是在天上飛行的交通工具,它對於安全要求特別的嚴格,是不允許有一些一毫的差錯的。要是有個什麼誤差很可能就會整個飛機的人都發生危險。之前很多的飛機事故發生都是和過安檢的時候有很大的聯繫的。飛行安全係數的高低和安檢的嚴格程度是分不開的。因此,在我們乘坐飛機過安檢的時候是非常嚴格的,甚至有的要過兩次安檢。為了大家的安全著想,必須要嚴格按照規定去檢查。
  • 短視頻上的成功學大師們:周文強,聶梟,吳帝聰……
    最近有兩件事,讓我們不得不關注下短視頻平臺上的成功學。 一是一天寫2000首詩的16歲女孩岑某諾,她的演講視頻有煽動有手勢,儼然一副成功學老油條派頭,她師從姬劍晶,而姬則是陳安之弟子。 二是羅永浩昨天轉發一條樊登的演講視頻,諷刺他是「又一個吳曉波」。因為樊登分析了羅永浩為什麼會失敗,又給他指了條成功之路。
  • 機場書店一景
    如中信書店、時代光華書店、蔚藍書店等,都在火車站或機場有一家或多家書店。作為流動人口聚集地,機場、火車站書店被賦予了一定的「窗口」作用,而這些窗口,特別是火車站書店的閱讀品味卻常常遭人詬病。火車站拼暢銷 機場選精品北京火車南站每天熙熙攘攘,吞吐量自不用提,而時代光華書店在北京火車南站在二層出發廳和地下一層設有多家店面。
  • 因紀錄片而誕生的書店,「二次元」與書籍能否融合?
    因紀錄片而誕生的書店,「二次元」與書籍能否融合?「好玩」也許是這家書店區別於傳統書店的一個特點,網際網路因素在這裡隨處可見,而「二次元」與書籍的結合,也使得書店的客群定位相對年輕化。
  • 新零售時代,西西弗書店為什麼能快速擴張?
    事實上,早在幾年前線下實體書店,就迎來了低潮,很多書店不僅不賺錢,反而不斷的在賠錢。然而,行業中最有例外,西西弗書店就是這樣一個例子。雖然行業不景氣,但是它卻能夠快速擴張。線下實體書店為何不好做喜歡紙質閱讀的朋友,一定很喜歡去線下實體店買書。尤其是這兩年,很多「網紅」書店崛起在社交網絡上。
  • 工作後為什麼要去「書店」而不是「圖書館」
    可是工作了以後,又去了幾次圖書館,發現當初泡圖書館心境早就不在,反而是去了幾次書店,每次都有不同的收穫,感覺很好。我就在思考:為什麼工作後,我喜歡去的是書店,而不是圖書館呢?我想來想去有這麼幾點:1.書店的書比圖書館的新書店是以盈利為目的的,擺在書架上的都是最新最暢銷最實用的書籍。而在圖書館基本上是定期更新,而且基本上更新頻率不高,且相對更專業。
  • 西安實體書店幾乎都在虧損 靠教輔類書籍賺錢
    走進這千餘平米的關中大書房,放眼望去,這裡沒有教輔書,文史哲書籍被歸類劃分後,有「茅盾文學獎」類、「女性讀物」類、「臺灣書系」類、「中華出版局」類等,甚至可以找到考古集成、洛陽陶俑、中醫古籍等冷門書籍。這裡隨處可以席地而坐,這也是鍾愛讀書的書友們最割捨不了的地方。一樓通向二樓的寬敞木製臺階上,隨便拉來一個坐墊便可以讀書,二樓主要是折扣區、咖啡茶點區,還有書法區。
  • 蔦屋書店的經營哲學,你學不會
    它被稱之為「森林中的圖書館」,除了眾多書籍,還有 CD、DVD、文創產品、咖啡,以及寵物美容、照相機專門店與餐廳等眾多設施,甚至還開發出了公園綠地。在書店內,一條網羅了世界各地雜誌、長達 55 米的雜誌街橫亙其中。書籍按照「美食」、「旅行」、「設計」等分類陳設,店內還同時設有休閒氛圍的咖啡廳和風格沉穩的休息室。在代官山 T-SITE 不遠處的中目黑地鐵站,便是蔦屋書店 x 星巴克合作店。
  • 臺北誠品書店,一處咖啡與書籍並存的地方,旅途中浸潤心靈的福地
    導語:臺北的人們都非常喜歡讀書,這裡有非常多的書店。作為一個外出旅遊的人,我是特別喜歡逛書店的。今天我們就去這裡的誠品書店轉轉,看這裡有什麼樣的書籍和別具一格的風情吧。然後我們能夠直觀的看到一個非常開闊的空間,裡面有非常多的各種各樣的書籍,都被分門別類好了看起來一目了然,非常的方便閱讀。其實我進門之後面對這麼多的書籍,突然之間不知道自己到底該選擇哪個了,因為對於書籍的鐘愛,我不是偏向的,而是幾乎每一類我都比較喜歡。然後就不知道到底從哪裡開始看起了。
  • 為什麼要開一間不怎麼掙錢的書店?
    這些書無論是社會的、經濟的、藝術史的背景,或者是完全基於作者個人化的興趣、衝動也好,它們是怎麼組織到一起,然後被獨立書店的運營者放在一起、串到一塊的,這是特別有意思的。 黃馨之:我們在開始的時候也沒把自己定義為獨立書店,而是一家會售賣獨立出版物的店,與此同時我們還會賣一些周邊產品。
  • 疫情下書店告急,在「書店重做」的命題上這裡有份參考答案
    今天,蔦屋書店在全球已經有超過 1450 家分店,銷售額超過 1300 億日元(約合 79 億人民幣)。為什麼蔦屋書店能做到這樣的營收增長速度?其中又有哪些我們可以借鑑的地方?但蔦屋書店並沒有就此踏上一帆風順的發展歷程,很快蔦屋書店就迎來了第一次重大業務失敗:在枚方的第一家蔦屋書店成功俘獲了大批顧客後,增田宗昭趁勢在隔了兩站路的市中心香裡園開了第二家分店,但卻慘遭滑鐵盧,不得不匆忙結店清盤。究其原因,增田宗昭意識到,自己陷入了第一家店成功的陷阱中。
  • 卷宗書店:少數人的書店
    卷宗書店希望能兼顧學界、業界和愛好者的需求,不同的讀者能在同一本圖書中找到自己的樂趣。書店內,多數的圖書會以陳列的方式出現,這也與傳統書店不同。選擇封面設計出挑的書籍進行陳列,不僅有利於傳播,也能展現一家書店獨特的品位和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