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網12月23日訊(YMG記者 宋曉娜 攝影報導) 無論是街頭上隨時映入眼帘的韓語,還是年輕女孩兒們熱捧的韓妝,無論是越來越多的韓國居民和留學生,還是產業園區內扎堆的韓資企業……作為煙臺第一貿易夥伴、第一進口來源國、第一外資來源國,毋容置疑,「韓國元素」已經成為煙臺開放發展的最大特色。
數萬韓國人以煙臺為「家」
萊山區黃海城市花園小區是我市有名的「韓國村」之一,居住著兩三百個韓國家庭,佔整個小區居民的1/10。抬眼望去,小區內儘是「韓國」元素:商店、大巴車、指示牌很多都標有韓語字樣,許多商家還能說上幾句韓語。
其實,在煙臺,這樣的「韓國村」小區,還有很多,近5萬韓國人舉家來到煙臺,將這裡當做自己的第二故鄉,工作、生活。
密集的航班次數支撐了煙臺與韓國人之間的密切交流。來自相關統計顯示,如今,我市每周有124架次航班往返韓國,從煙臺乘飛機只需1小時就能抵達韓國仁川機場。今年5月,韓國唯一一家全貨運航空公司———韓國仁川航空公司開通煙臺-仁川航線,目前每周煙臺至韓國貨運航班達到10個,使「煙臺造」貨物藉助仁川航空既有貨運網絡當天中轉日韓歐美等國。
200多個千萬美元以上韓資項目落戶煙臺
作為我市第一貿易夥伴、第一進口來源國、第一外資來源國,煙臺與韓國的經濟合作交流備受矚目。據統計,2013年,煙臺對韓國進出口91.3億美元,佔全市進出口的18.5%,佔山東省對韓貿易的1/3,佔全國對韓貿易的1/30。
兩地密切的經濟交流,吸引越來越多的韓國企業選擇來煙投資。截至2013年底,韓國累計在煙臺投資項目3479個,投資領域涉及服裝、輕工、電子、機械等行業。韓國在我市總投資千萬美元以上的項目有200多個,外資額達40多億美元,其中世界500強企業8家。鬥山、LG、浦項、現代汽車、現代重工、大宇造船等大商社在我市的投資企業,成為我市開放型經濟的支柱力量。今年1-11月,新批韓資項目64個,實際使用韓資2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與韓國之間的合作已由單體項目向產業鏈延伸拓展,形成了機械製造、電子信息等主導產業和手機、挖掘機、船舶、液晶顯示板等特色產品集群。
煙臺韓資銀行四成客戶是中資企業
早在2006年,韓國韓亞銀行、企業銀行先後在我市設立分行,主要為在煙韓資企業提供貸款等金融服務。
據介紹,2006年,剛剛進入煙臺金融市場的韓亞銀行,受業務範圍限制等原因,公司客戶全部是在煙臺、威海的韓資企業;兩年之後,韓亞銀行煙臺分行獲準開辦對公人民幣業務,意味著煙臺的企業可以到這裡辦理存、貸款等業務。
從發行首張借記卡,到推出個人住房貸款、消費貸款、理財產品,韓亞銀行在煙臺「本土化」的步伐走得踏實有力。
「現在,銀行的客戶中,中資企業佔到了40%左右,其中不乏煙臺萬華、煙臺冰輪以及煙臺港等煙臺本土大企業,今後,我們還將繼續爭取服務更多中資企業。」李康豪行長充滿自信地說,我們的客戶並不局限於煙臺、威海地區,在山東,韓亞銀行設有機構的城市是青島和煙臺,因此整個山東都是我們的業務範圍。
記者獲悉,今年10月,韓國三星證券與煙臺市商務局、業達中心發展商山東智本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中韓金融平臺。目前,我市共有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恆豐銀行、企業銀行、韓亞銀行、煙臺農商行和煙臺銀行7家銀行實現韓元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