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這本書是源於一個學生對我的推薦。這個男孩不太愛看書,但是對這本書卻情有獨鍾。幾次三番跟我推薦,一定要看它。當然,我也偷偷聽說,這是他為數不多的看完一整本的書。
在學生的再三推薦下,我在電子書裡下載了這本小說。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大森林裡的小木屋》。
我還是比較在意出版社,相對來說它的翻譯會更加準確,文字會更加優美,讀起來會有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
這本書本身不長。如果是經常讀書的人來說,大約兩個多小時就能讀完。如果是小孩子,估計需要半天到一天的時間。
在這本書當中,作者在描寫自己曾經的小時候,那個時候,她和全家人住在森林的一個小木屋當中。這本書,是描述了其中一年的生活故事。
這本書中,沒有特別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一切都是平常生活當中的瑣瑣碎碎,一個家庭當中日常生活,組成了這一部小說。
雖然如此,還是有幾個小點令我感觸很深。
1.爺爺奶奶做楓糖的製作過程。
這個對於現在的人來說幾乎很難見到,是一種特有的文化,手工製作。但是在他們的生活當中,是工作但也是樂趣。特別是在製作楓糖,大家一起分享的時候,從屋外鏟一把乾淨的雪,到屋裡撒上熬了一天的楓糖漿。在凝固,所有人都在期待這樣的美味,冷冷的冬日夜晚,屋裡飄著楓糖的甜香。
2.全家人的詩意生活。
別看這一家人,只是像農民一樣的生活。有很多的勞作,會很辛苦。但是他們也會享受生活。每當夜晚開始,就算再累的爸爸,也會給孩子們講故事,或者彈吉他,唱歌,有時乾脆來一場家庭演唱會。
也會在特別的節日,或者是在秋收結束時,大家一起聚集在爺爺奶奶家,請來周圍的鄰居,一起唱歌跳舞歡度節日。甚至奶奶硬朗身子,都能毫不費力地跳過那些小夥子。
3.妯娌之間的感情。
這家人也是一個「大戶」人家,是一個人口非常的多家庭。面對這麼多的家族人群,他們妯娌之間的關係處理得非常好,不依賴老人,兒女們的關係很融洽。妯娌之間,叔伯之間,完全沒有你爭我鬥的現象出現。
婦女們一起做飯,一起彼此梳頭。男人們你幫我割麥子,我幫你打獵。完全是一種和諧的有愛家庭。
4.雖然是獵人,依舊存有憐憫之心。
這戶人家雖然以打獵,種田為生。但是他們只選擇在秋天打獵。其他季節是萬物生長的時期,即使吃不上新鮮的肉食,絕對不會去拿槍打獵。而且就算到了秋天,剛在夜色當中看見,一頭大鹿帶著一隻小鹿,在月光下是那樣的美,爸爸依舊不肯開槍,破壞這樣的美麗。他的兒女們,也包括作者「我」,贊同爸爸這樣的行為。
「我們寧願不吃肉,也不願意你殺了他們。」這真的是一顆金子般的心。
5.有錯就有責罰,但依舊用愛擁抱。
文中的「我」在一次和姐姐爭執當中,伸手打了姐姐一巴掌。這一幕被爸爸看到了,爸爸好不客氣地把我叫進小木屋裡,用皮鞭抽我的屁股,然後去角落讓我反思自己的行為。
一直到晚上,在臨睡覺前,爸爸才一把「我」抱在懷裡,一面安慰「我」,告訴「我」他依舊愛「我」,一面給「我」解釋白天為什麼「我」不能隨便打人。
6.遇到事情,先別問那麼多照著做就好了。
有一段兒講到我和姐姐夜裡一起去看柵欄裡的奶牛。在這個時候有狗熊要闖過來。我和姐姐並不知情,而是被媽媽發現。媽媽馬上大聲叫我們趕快回家來。我和姐姐聽媽媽的話往家走,並沒有太多遲延。直到回家後才知道原來外面有一隻狗熊。
媽媽跟我們說:有的時候別問那麼多為什麼,她必有她的道理,只要照著做就好了。
我們可以看到,在這一個小說當中,很多細節看似只是生活當中不經意間的小事兒,但是,一次性被這樣的溫柔所打動。
在這間小屋子裡,一年又一年,這幾個孩子過著快樂的生活。他們逐漸的知道,生活要有忙碌,要有辛苦,要有工作要有學習。但是也離不開音樂,離不開讀書,離不開楓糖,離不開愛。
我又想到這個小男孩的推薦。他說:他希望自己也能住在這樣一個小木屋。
【有糖寫作課:與你一起寫作、閱讀,讓生活有溫度,讓生命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