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urvival-mastery.com/reviews/best-hiking-backpack.html
背包在戶外中的重要性永遠是排在前三位的。使用哪個背包,直接決定了能夠進行哪個級別的徒步。而戶外背包的功能跟背包的大小是直接相關的。
1.背包大小
按照大小不同,背包可以大致分為這樣幾類:
Ultralight/Hydration Backpack:水袋型、超輕型背包, 2-15L左右。 多半沒有背負系統(腰帶、支撐等)。多用於快速山地行進、trail running、甚至越野跑競賽。
圖一為水袋型背包。圖片來源:backcountry.com
圖二三為Mammut spindrift 20(實際感覺只有15L),有少量的包外掛載點(據說可以用來掛雪板雪杖,還沒驗證過)和簡單的背負系統。圖片來源:backcountry.com(圖二)和xusong(圖三)
Dayhike:15L-30L小型背包。特點是有初步的背負系統,較多的功能性口袋和包外掛載點。
上圖為Osprey Talon 22。圖片來源:backcountry.com(圖一)和xusong(圖二)
Backpacking: 40-75L。特點是有專門的睡袋倉,與主倉之間一般有拉鏈隔離,適合多日的徒步登山活動。如果不用背帳篷,可以選用40-55L中型背包:
上圖為Osprey Atoms 50。圖片來源:backcountry.com(圖一)和xusong(圖二三)
如果有背帳篷的需要,一般要選擇55-75L大型背包:
上圖為Gregory Baltoro 75。圖片來源:backcountry.com(圖一)和xusong(圖二)
2.背負系統
除了容積,對於戶外背包來說,與平時背包最大、可能也是最重要的區別在於腰帶(hipbelt,上圖中各包上的紅色圈)的存在。腰帶的存在使得背包的重量可以從肩膀充分的轉移到髖部,使得肩膀幾乎是不受力的;這對於長距離、大重量的徒步至關重要。事實上,人的肩膀很脆弱,不適合長時間負重;既影響行動,也容易受傷也;且一旦受傷,長時間難以恢復。而髖部的支撐作用非常強勁,平時的作用就是支撐整個上半身。因此,用腰帶包裹住髖部就成了每個背包最大的使命。記得以前在國內組團重裝徒步、下包休息的時候,社團老大最強調的就是要把腰扣隨時扣起來、保護起來,防止不小心踩壞了。如果踩壞了腰扣,腰帶無法使用,一趟旅程基本也就廢掉了。
與腰帶的支撐作用息息相關的戶外包的另一個特色就是支撐架frame的存在,大致可以分為透氣型軟frame和支撐性強frame兩種。支撐類型直接決定了背包的最大負重能力。透氣型軟frame一般用於20L dayhike級別的輕型背包(如上圖的Talon 22),優點是frame本身很輕、透氣性好,缺點是負重過多的話包體會塌陷下來,導致肩膀受力。硬frame符合人體工程學設計,讓受力均勻於腰背之間,即使裝了很多東西,背上簡直也是一種享受(如上圖Baltoro 75的一體成型EVA背板)。居於二者之間的一個例子就是上圖的Atoms 50,frame兼顧兩者,找準定位的話也非常好用。
除了腰帶、支撐,戶外包背負系統的另一個重要設置是「重心帶」(load lifter,圖中綠色圈),使背包貼近身體增強穩定性。為了防止混淆,這裡需要與「肩帶」(shoulder straps,常說的背包帶)進行區分,上圖中未標出;肩帶其實就是重心帶和腰帶之間的兩根垂直背帶,日常背包都有。有的背包還設置有胸帶(sternum strap),用來進一步提高背包的穩定性和雙臂靈活性。
有了腰帶、肩帶、重心帶、胸帶的概念,這裡就能順便談一談如何調整背包了。基本的順序是:
(0)如果是背長可伸縮型背包,確認背包背長調整正確。
(1)放鬆肩帶、重心帶,調整腰帶,使腰帶充分、比較緊的包裹住髖骨
(2)調整肩帶,使背包貼近背部,肩膀又不會感覺到重量
(3)拉緊重心帶,使背包貼近肩背
(4,可選)調節胸帶,且使肩帶向中心靠近、雙臂活動更自如,且使背包更穩定。
3.裝包與使用
除了背負系統,戶外背包與普通包的另一個不同在於包內外的一些小裝置,包括包內睡袋倉、水袋槽,和包外環、扣、帶;後者能夠用來幫助在不同的登山地形中遇到的,需要在徒手攀爬、使用登山杖、冰斧、開山斧等技術之間進行的更換和調整。戶外包的口袋一般具有不同的功能,適用於裝配不同的工具;有的騎行包還配有專門的掛頭盔的地方。當然,這也需要配合上使用者優良的裝包習慣。
關於裝包技巧,可以參考之前一個帖子裡分享的Jimmy Chin大神教你背包(https://lahikingclub.com/2016/04/08/jimmy-chin-how-to-pack-a-backpack/)
總結起來就是:重的東西靠近背部,且儘量放在上層(帳篷、繩子等)。白天不用的東西放在底部(備用或營地穿的衣物、晚餐、睡袋等等)。應急或常用的東西(頭燈、路上的輕食物、紙巾)放在頂包裡。裝包儘量緊緻輕巧。除此之外,筆者的一些小經驗還包括:最外側口袋放防水防風外殼,在天氣變化時不用打開背包就能更換衣物。腰帶上兩個口袋,一個放手機或GPS,另一個放一些硬糖,用來隨時補充血糖。 防曬霜、淨水器、刀具放在側兜裡方便定時取用。一般背包要注意總重量不能超過體重的三分之一,否則不僅負擔太大極易疲勞,還會導致重心不穩,行走過程中容易摔倒。
4.幾個背包品牌(個人體驗,僅供參考)
小鷹Osprey在40L量級裡屬於最好的選擇之一,22L量級的騎行和單日背包也很有名。鷹包的外形一般也比較美觀。格利高裡Gregory在70L量級表現極佳,其背板設計在各種評選中都得過獎。對超輕型背包接觸不多,因為它對背負系統和腰帶要求不高, 一般按感覺買都不會太差。更經濟一些的還有歐洲牌子,比如Vaude和Deuter。個人購買過兩款Vaude產品,分別是Vaude Astra 65+10(表示包體大小65~75,可調節)和Vaude Tour 40,感覺都不是很滿意。前一款包本身過重,包體也不是很穩定;後一款背負系統設計不大好,不能很好的分擔肩膀的壓力。如果是壕的話,請忽視以上建議,出門左轉購入始祖鳥Arc'teryx各種尺寸類型背包。
Vaude Tour 40,同時展示了防水包罩。包罩在國內徒步時用的比較多,在加州地區不常見。圖片來源:xusong。
具體買包的時候,最要注意的是背長的尺寸。有的背包背長固定,要買對尺寸;有的包統一尺寸,要自行調整背長;有的包兩者兼備,既需要選對尺寸、也需要之後細調。背包的尺寸和穿衣的尺寸不一定一致,身高相同的人背長也不一定相近;比如有大長腿的人一般背長要小一號之類。這一點Osprey專賣店和專櫃(REI就有)做得很好,有專門的背長測量尺。
買包的時候最好去店裡試清楚,有條件的話最好先請店員裝一些東西,負重背著試一試。有的包看上去尺寸合適、背負系統很完整,但實際背著的感覺卻很差。如果條件所限只能網上買,就選一些口碑、名氣比較好的背包更加保險。
上圖為筆者使用Baltoro 75在西雅圖North Cascades國家公園登山,面對Mt. Baker。 圖片來源:xusong
推薦閱讀:
說一點兒登山鞋
【簡單教程】如何規劃一次Dayhike
掛一漏萬,LA的山
氣息為王
Hiking +U
與我們一起戶外、分享、成長
登山比肩、人生同行!
關注我們請掃描二維碼
Facebook group:Hiking Plus You
網站:https://lahikingclub.com
或搜索WeChat ID:HikingPlusYou